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煤炭能源化工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和前景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晋生 陈茺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5-30,共6页
本文介绍了德国从事煤炭能源化工研究与开发的机构和学术团体,主要研究方向和由政府资助的若干研究课题,有炼焦、燃烧、热解、气化和微生物力。工等,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煤加工 能源 德国 煤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褐煤在CO+H_2O系统中液化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徐熠 张德祥 +2 位作者 金山 赵荌荌 高晋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95-98,共4页
在500 mL的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胜利褐煤铁基催化剂条件加氢液化实验,考察了H2O+CO系统中温度、压力、煤水质量比对总转化率、油气产率和沥青质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液化总转化率和油产率增加,沥青质产率降低... 在500 mL的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进行了胜利褐煤铁基催化剂条件加氢液化实验,考察了H2O+CO系统中温度、压力、煤水质量比对总转化率、油气产率和沥青质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液化总转化率和油产率增加,沥青质产率降低;随着煤水质量比的增加,总转化率先降低后增加,在1∶1.2处出现拐点,油产率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低煤水质量比条件下油产率较高,高压有利于加氢液化反应。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分析,证明液化产物中存在大量酚和醇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液化 CO 水煤气变换 羟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有机废料资源化处理基础研究I.PVC固定床热解脱氯反应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师白 鲁军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 1 0 g固定床反应器中对 PVC在惰性气氛下的热解脱氯特性及有关工艺参数进行考察 ,并研究了热解终温 ( FPT)对 PVC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30 0℃ ,反应时间为 3h,升温速率为 5℃ /min条件下 ,PVC中大部分的氯可... 在 1 0 g固定床反应器中对 PVC在惰性气氛下的热解脱氯特性及有关工艺参数进行考察 ,并研究了热解终温 ( FPT)对 PVC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温度为 30 0℃ ,反应时间为 3h,升温速率为 5℃ /min条件下 ,PVC中大部分的氯可脱除 ,脱氯率可达 90 % ,另有约 1 0 %的氯残留在液体产物及固态残渣中 ,且升温速率越慢 ,分解程度越大 ,反应的起始分解温度也越低。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 ,可燃气体产率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固定床 热解脱氯反应 含氯有机废料 资源化处理 惰性气氛 热解终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沉积环境下煤的热解与气化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开欢 刘瑞民 +1 位作者 孙西巍 张德祥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97,共4页
采用煤热解-气化连续方法,在TG-DTA/DSC热分析仪器上对煤化程度接近但沉积环境不同的5种煤的热解与气化特性进行研究,运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求解煤热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5种煤的热解机制是相似的,反应级数n=3;还原程度较弱的S... 采用煤热解-气化连续方法,在TG-DTA/DSC热分析仪器上对煤化程度接近但沉积环境不同的5种煤的热解与气化特性进行研究,运用Coats-Redfern积分法求解煤热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5种煤的热解机制是相似的,反应级数n=3;还原程度较弱的SH与SF煤,热解表观活化能在43—54 kJ/mol,而还原程度较强的其他3种煤,热解表观活化能在76—103 kJ/mol。对于还原程度不同的煤焦气化活性的研究发现:在较低气化温度下,还原程度较弱的煤焦气化反应速率大于强还原程度煤焦;相反在较高温度下,弱还原程度煤焦的气化反应速率小于强还原程度煤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煤还原程度 动力学 气化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系黄铁矿的电解催化氧化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登新 高晋生 +1 位作者 吕俊复 岳光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1-624,共4页
以硫酸为介质 ,硫酸锰为电解催化剂 ,在以铂为电极的无隔膜电解池中研究了煤系黄铁矿的电化学催化氧化。研究表明 ,煤系黄铁矿中硫的转化率随着电解电位的提高、锰离子浓度的增加、煤浆浓度的降低、煤颗粒直径的变小、电解质酸度的增加... 以硫酸为介质 ,硫酸锰为电解催化剂 ,在以铂为电极的无隔膜电解池中研究了煤系黄铁矿的电化学催化氧化。研究表明 ,煤系黄铁矿中硫的转化率随着电解电位的提高、锰离子浓度的增加、煤浆浓度的降低、煤颗粒直径的变小、电解质酸度的增加和电解温度的提高而提高。进而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煤系黄铁矿的电化学氧化反应符合未反应缩核模型 ,Mn3 + 与黄铁矿表面发生的氧化反应是控制步骤 ,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 2 9.6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黄铁矿 化学动力学 电化学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氯有机废料资源化处理基础研究II.热重法研究PVC热解脱氯过程 被引量:3
6
作者 鲁军 马师白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5,共3页
对不同升温速率下 PVC热失重曲线 ( TG)以及热解产物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PVC热解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主要的脱氯阶段 ,主要产物为 HCl,并伴随有缩聚反应 ,反应为一级反应 ,反应活化能为 1 30 k J/mol。第二阶段为初步脱 ... 对不同升温速率下 PVC热失重曲线 ( TG)以及热解产物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PVC热解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主要的脱氯阶段 ,主要产物为 HCl,并伴随有缩聚反应 ,反应为一级反应 ,反应活化能为 1 30 k J/mol。第二阶段为初步脱 HCl的残留物进一步裂解 ,生成线型和环状结构的低分子烃类混合物。不同升温速率条件下得到的 TG曲线形状类似 ,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 热解脱氯 热重法 反应动力学 含氯有机废料 资源化处理 升温速率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表面张力的滴体积法校正系数的外推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冯玉海 沈本贤 高晋生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共3页
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 ,建立滴体积法测定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计算公式中的校正系数F与V/R3 的外推模型。用部分已知的F -V/R3 数据 (0 5 44 0 <V/R3 <3 3 5 7)进行训练 ,考察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未参加训练的V/R3 的F值预测能... 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 ,建立滴体积法测定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计算公式中的校正系数F与V/R3 的外推模型。用部分已知的F -V/R3 数据 (0 5 44 0 <V/R3 <3 3 5 7)进行训练 ,考察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对未参加训练的V/R3 的F值预测能力。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外推性 ,其预测值与文献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 0 0 2 4% ,然后用全部的F -V/R3 数据 (0 5 44 0 <V/R3 <3 7 0 4)进行训练 ,建立滴体积法校正系数的神经网络模型 ,并利用该模型对V/R3 >3 7 0 4的F值进行了外推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表面张力 滴定积法 校正系数 外推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管三相流化床内的气液传质系数 被引量:4
8
作者 颜涌捷 任铮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2-58,共7页
采用溶氧电极法测定了以牛顿和非牛顿流体为液相的提升管三相流化床的气液传质系数(kla)。证明其值受床层流动特性的影响显著,那些能提供高气含率和增大液体循环速率的操作条件也有助于kla的提高。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流化床 提升管 气液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的腐植酸资源及其工农业应用 被引量:41
9
作者 张学才 张德祥 《中国煤炭》 2000年第12期13-15,18,共4页
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褐煤、泥炭和风化煤腐植酸资源的分布特点,介绍了农业、工业和其它领域应用。
关键词 腐植酸 资源 利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过程中硫及硫化物在含氯体系下对Pb迁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亭亭 李彪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09-2216,共8页
为考察垃圾焚烧过程中硫及硫化物(S、Na_(2)S和Na_(2)SO_(4))在添加氯(NaCl、PVC)的条件下对Pb迁移特性的影响,采用管式焚烧炉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在垃圾原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1%的NaCl或PVC作为含氯体系,硫及硫化物的添加质量... 为考察垃圾焚烧过程中硫及硫化物(S、Na_(2)S和Na_(2)SO_(4))在添加氯(NaCl、PVC)的条件下对Pb迁移特性的影响,采用管式焚烧炉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过程,在垃圾原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1%的NaCl或PVC作为含氯体系,硫及硫化物的添加质量分数为0、1%、2%、3%。使用ICP-AES测量焚烧过后各组分中Pb的含量,并选用HSC Chemistry软件模拟反应进程以及SEM观察反应后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硫及硫化物的加入一方面可以与Pb反应生成不易挥发的Pb硫酸盐及提供钠与体系中的氯结合,减少易挥发性Pb氯化物的生成,从而抑制Pb的挥发,抑制效果由大到小为Na_(2)S、Na_(2)SO_(4)、S;另一方面钠硫酸盐具有助熔作用,能够降低灰渣的熔点,易于Pb的挥发,促挥发效果由大到小为Na_(2)SO_(4)、Na_(2)S、S,且体系中添加熔点更低的NaCl可以降低钠硫酸盐发生共晶熔化的温度,硫及硫化物会在更低的温度条件下表现出促挥发作用。受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硫及硫化物在不同的焚烧温度下对Pb的挥发率表现出不同的影响特性,当温度从600℃升至900℃时,生成的Pb硫酸盐逐渐分解,逐渐释放出的氯离子与Pb结合,熔渣作用增强,硫及硫化物的加入对Pb由抑制挥发作用逐渐转变为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垃圾焚烧 硫及硫化物 含氯体系 Pb迁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学琴 王志伟 +4 位作者 刘鹏 雷廷宙 吴幼青 呼和涛力 杨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48-52,57,共6页
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土地利用变化及类型进行分析,其次,以玉米秸秆清洁水解制备乙酰丙酸乙酯为例,探究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作... 为了研究生物质燃料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对我国近年来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土地利用变化及类型进行分析,其次,以玉米秸秆清洁水解制备乙酰丙酸乙酯为例,探究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作物资源潜力及储量巨大,为生物质燃料的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保证,是农业固碳的主要途径,具有很好的土壤碳汇作用。同时,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且种植土地类型为耕地时,1 g玉米秸秆产生0.124 g乙酰丙酸乙酯作为燃料使用时的排碳量和固碳量分别为0.28、1.10 g CO_(2),加上玉米秸秆收集、运输及转化为乙酰丙酸乙酯的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生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望实现碳平衡,这为生物质燃料的额外需求所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影响的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液体燃料 土地利用变化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能源开发V.泥炭的催化气化
12
作者 颜 捷 任铮伟 +1 位作者 李桂贞 彭国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4-149,共6页
在973~1123K的温度下进行了泥炭的常压水蒸汽气化,证明其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实现高的转化率和大的产气量。以碱金属盐为催化剂可提高产气率,其中以碳酸钾最有效。升高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也有利于提高气体产率,但生成气热值稍... 在973~1123K的温度下进行了泥炭的常压水蒸汽气化,证明其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实现高的转化率和大的产气量。以碱金属盐为催化剂可提高产气率,其中以碳酸钾最有效。升高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也有利于提高气体产率,但生成气热值稍有下降。生成气中氢含量在50%以上,适于作化工合成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产气率 热值 催化剂 生物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废弃物加氢热解联合挥发分催化加氢制燃料油 被引量:2
13
作者 平济舟 邓云棋 王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4-173,共10页
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油是“双碳”背景下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该研究在两段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加氢热解联合挥发分催化加氢转化试验,由生物质加氢热解(压力5.0 MPa、升温速率15℃/min、终温700℃)产生的挥发分通过... 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油是“双碳”背景下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课题。该研究在两段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了生物质加氢热解联合挥发分催化加氢转化试验,由生物质加氢热解(压力5.0 MPa、升温速率15℃/min、终温700℃)产生的挥发分通过NiMo-HZSM-5层进行催化加氢(压力5.0 MPa、温度320℃)实现生物油提质;研究了3种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棉花秸秆和花生秸秆的产油特征,借助水洗和酸洗预处理的方法、并采用纤维素和木质素模型化合物考察了不同纤维组成的影响。结果得到,3种农业废弃物的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为10.3%~15.9%,生物油中脂肪烃占比达73.0%~84.8%,几乎不存在含氧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3种农业废弃物经水洗后脱除部分中性溶解物后,其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提高至18.1%~18.5%;经酸洗后主要残留纤维素和木质素,其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相比水洗又有所提高。模型化合物的研究揭示,纤维素可获得产率较高的富含环戊烷、环己烷和十氢萘类脂环烃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生物油,而木质素的催化加氢生物油产率较低,倾向生成单环芳烃,也可生成环己烷和十氢萘类化合物,却不易生成环戊烷类化合物。该研究提供了利用农业废弃物高效生产燃料油的新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废弃物 纤维 生物油 加氢热解 催化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快速裂解液体产物的分析 被引量:49
14
作者 张素萍 颜涌捷 +1 位作者 任铮伟 李庭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6-668,共3页
应用萃取及柱层析的分离方法将生物质快速裂解油分离成 4种组分 :烷烃、芳烃、极性组分和难挥发性组分 ;并应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 -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对水相和油相中各分离组分分别分析和鉴定 。
关键词 生物质 快速裂解 柱层析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 核磁共振 组分分析 水相 油相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碳转化率下热解神府煤焦-CO_2高温气化反应性 被引量:26
15
作者 吴诗勇 李莉 +2 位作者 顾菁 吴幼青 高晋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用热天平等温热重法研究了6种不同热解速率和热解终温的神府煤焦在反应温度1 200℃~1 400℃的CO2气化反应性。研究了高碳转化率下,反应温度、热解终温和热解速率对快速和慢速热解焦高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热解焦比慢速热解焦... 用热天平等温热重法研究了6种不同热解速率和热解终温的神府煤焦在反应温度1 200℃~1 400℃的CO2气化反应性。研究了高碳转化率下,反应温度、热解终温和热解速率对快速和慢速热解焦高温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热解焦比慢速热解焦的反应性好;随气化温度的提高,煤焦反应性的总体趋势增强,反应温度1 300℃~1 400℃时,3种快速热解焦的反应速率出现重叠;碳转化率为90%~98%时,慢速和快速热解焦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59.64 kJ/mol^105.92 kJ/mol和34.47 kJ/mol^40.87 kJ/mol,且气化反应以扩散控制步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高温气化 反应性 等温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煅烧条件下石油焦和沥青焦的物理结构及其CO_2气化特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2 位作者 顾菁 张晓 高晋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5,共8页
在950~1400℃对石油焦和沥青焦进行了煅烧处理,考察了其在煅烧过程中的比表面积和碳微晶结构的变化;同时,在反应温度950~1400℃,采用等温热质法对其CO2气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比... 在950~1400℃对石油焦和沥青焦进行了煅烧处理,考察了其在煅烧过程中的比表面积和碳微晶结构的变化;同时,在反应温度950~1400℃,采用等温热质法对其CO2气化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比表面积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这与热解煤焦随热解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随煅烧温度的增加,石油焦和沥青焦的碳微晶结构向有序化方向发展,特别是温度高于1200℃时,其碳微晶结构有序化程度明显快于煤焦;高温煅烧总体上是有利于提高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气化反应性,这不同于高温热解对煤焦气化反应性的影响;石油焦和沥青焦的气化反应性随反应温度增加而明显增加,反应过程为化学反应控制,甚至在更高反应温度下,反应控制步骤仍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焦 沥青焦 物理结构 气化特征 高温煅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制氢气的研究 被引量:34
17
作者 袁传敏 颜涌捷 曹建勤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8-22,共5页
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是新能源研究中的热点.生物质法制氢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地进行,气化法制氢是制氢枝术中成本最低的,也是目前应该重点发展的技术.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生物... 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是新能源研究中的热点.生物质法制氢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还难以大规模地进行,气化法制氢是制氢枝术中成本最低的,也是目前应该重点发展的技术.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对生物质制氢研究的原理及相关技术,指出了此项技术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氢气 生物法 气化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中氢键类型的研究煤中氢键类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茺 许学敏 +3 位作者 高晋生 颜涌捷 李伟 郭新闻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0-144,共5页
采用真空红外光谱技术清晰地观察到了碳含量73~88w%(daf)的四个煤样及其溶剂抽出物中的五种羟基的不同氢键缔合类型,并通过原位热解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它们的热稳定性顺序为:OH…π<OH…... 采用真空红外光谱技术清晰地观察到了碳含量73~88w%(daf)的四个煤样及其溶剂抽出物中的五种羟基的不同氢键缔合类型,并通过原位热解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它们的热稳定性顺序为:OH…π<OH…N<OH自缔合≈环状四聚体OH<OH…醚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羟基 FTIR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木屑共液化 被引量:26
19
作者 徐洁 李庭琛 +1 位作者 颜涌捷 任铮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8-334,共7页
在300ml带搅拌的高压反应釜内,考察了煤和木屑共液化反应的规律及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煤和木屑共液化过程中,木屑能够有效地促进煤的转化,提高油收率,改善油品质量。
关键词 木屑 共液化 液化 液体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键在煤大分子溶胀行为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茺 许学敏 +2 位作者 高晋生 颜涌捷 郭新闻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24-527,共4页
选择对氟苯酚(PFP)做为煤中羟基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煤与溶剂间氢键强度对煤大分子溶胀行为的影响。发现煤在溶剂中的溶胀率随着PFP与溶剂间氢键生成热的增大而增加;煤的溶胀率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以及煤经碱、酸处理后溶... 选择对氟苯酚(PFP)做为煤中羟基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煤与溶剂间氢键强度对煤大分子溶胀行为的影响。发现煤在溶剂中的溶胀率随着PFP与溶剂间氢键生成热的增大而增加;煤的溶胀率随煤化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以及煤经碱、酸处理后溶胀率增加。这些结果表明,煤中羟基与溶剂间的氢键力是决定煤大分子溶胀行为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键 化学预处理 溶胀率 溶剂抽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