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矸石风化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刘玉荣 党志 尚爱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4-66,共3页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及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u有明显积累,积累强度顺序为Cu>Cd>Zn>Pb,已经受到一定... 对贵州水城矿务局周围煤矸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进行了重金属含量、形态及分布特征以及重金属的植物可利用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风化形成的土壤中重金属Zn、Pb、Cd、Cu有明显积累,积累强度顺序为Cu>Cd>Zn>Pb,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有机态含量较低,多以铁锰氧化物和残渣态存在,受雨季影响,形态分布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植物可利用性高,实验植物吸收的重金属特别是Zn、Cd的量均已远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风化土壤 环境效应 重金属污染 植物可利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在固定化活性污泥凝胶颗粒内有效扩散系数的测定
2
作者 赵康 徐利行 +1 位作者 修光利 张大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25-829,共5页
为研究不同凝胶颗粒的扩散性能和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浸入法和浸出法,测定了丙酮在4种固定化海藻酸钙凝胶颗粒内的有效扩散系数,测定结果为1.4×10^-8~1.9×10^-8m^2/min。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丙酮,两种测定方... 为研究不同凝胶颗粒的扩散性能和两种测定方法之间的差异,采用浸入法和浸出法,测定了丙酮在4种固定化海藻酸钙凝胶颗粒内的有效扩散系数,测定结果为1.4×10^-8~1.9×10^-8m^2/min。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丙酮,两种测定方法略有差别,浸出法测定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大小与颗粒投入蒸馏水时球体表面的丙酮多少有关系。浸入法中包埋粉末活性炭的凝胶颗粒比不包埋粉末活性炭的有效扩散系数大,而浸出法得到的结果与其相反。浸入法和浸出法均得出包埋活性污泥的凝胶颗粒比不包埋活性污泥的有效扩散系数要小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活性污泥 有效扩散系数 海藻酸钙 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装置选用多目标专家系统
3
作者 蔡美俊 姚重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7-280,共4页
介绍一个曝气装置选用多目标专家系统。该系统的数据库用 Access构造 ,储存有国内外1 72种曝气器的各项参数 ,以及若干 IF- THEN型规则 ;推理机为正向推理与反向推理相结合方式 ,使用了多目标规划方法。用户通过本专家系统可以迅速选择... 介绍一个曝气装置选用多目标专家系统。该系统的数据库用 Access构造 ,储存有国内外1 72种曝气器的各项参数 ,以及若干 IF- THEN型规则 ;推理机为正向推理与反向推理相结合方式 ,使用了多目标规划方法。用户通过本专家系统可以迅速选择到兼顾购买费用、使用费用、占地面积和处理效率等目标的曝气器。实例证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装置 选用 多目标 专家系统 废水好氧生物处理 数据库 推理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菌固态发酵处理餐厨垃圾 被引量:27
4
作者 邬苏焕 宋兴福 +1 位作者 刘够生 于建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68,共6页
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城市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制造富含菌体蛋白的饲料。研究中采用多种酵母菌和霉菌混合发酵,筛选出了(白地霉F-1,米曲霉F—6)为优势菌种组合,并考察了发酵条件,最优化结果为:对发酵培养基高温灭菌20 min,加入(NH_4)_2SO_... 利用固态发酵的方法对城市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制造富含菌体蛋白的饲料。研究中采用多种酵母菌和霉菌混合发酵,筛选出了(白地霉F-1,米曲霉F—6)为优势菌种组合,并考察了发酵条件,最优化结果为:对发酵培养基高温灭菌20 min,加入(NH_4)_2SO_4 1%,KH_2PO_4 4%,NaCl3%,初始pH 5.5,含水率60%左右;种子液15%,接种比例为1:1,发酵5d。最终得到的饲料粗蛋白含量为33.87%,比原料增加了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废物处理 餐厨垃圾 酵母菌 霉菌 混合发酵 蛋白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浦江底泥对多环芳烃吸附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郁 李咏梅 +1 位作者 林逢凯 胥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5-22,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黄浦江底泥对以蒽为代表性物质的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着重探讨其吸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黄浦江底泥对蒽的吸附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 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这表明原描述非极性气相分子在极性吸附剂... 本文主要介绍黄浦江底泥对以蒽为代表性物质的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着重探讨其吸附机理,在实验条件下,黄浦江底泥对蒽的吸附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 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这表明原描述非极性气相分子在极性吸附剂上吸附的多分子层极化模型可应用于稀溶液中溶剂化蒽分子在极性吸附剂上的吸附过程.本研究认为吸附等温线上出现阶梯状形式是由于蒽-甲醇分子的溶剂化作用及底泥颗粒的表面不均匀性所致;未参与溶剂化作用的甲醇分子与溶剂化蒽分子间存在竞争吸附,这一结果预示了其它有机物对多环芳烃在底泥上的竟争吸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吸附机理 溶剂化作用 多环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曹国民 张彤 +1 位作者 龚剑丽 赵庆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固定的方法,研究了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结果表明,反硝化菌被固定后,在好氧条件下仍具有反硝化功能.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被混合固定后,可以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 利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固定的方法,研究了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单级生物脱氮技术.结果表明,反硝化菌被固定后,在好氧条件下仍具有反硝化功能.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被混合固定后,可以在好氧条件下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并且其氨氧化速率约为硝化菌单独固定时的1.4倍.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混合固定构成的单级生物脱氮系统其脱氮速率是分别固定构成的单级生物脱氮系统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 固定化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的自净机理研究——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过程模拟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咏梅 王郁 +1 位作者 林逢凯 胥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8-211,共4页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物的代表,蒽为多环芳烃的代表性化合物,研究了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两种底泥对蒽的吸附均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物的代表,蒽为多环芳烃的代表性化合物,研究了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沉积物上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两种底泥对蒽的吸附均属多分子层吸附,可用deBoer-Zwikker公式所表示的极化模型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出现的阶梯是由于蒽-甲醇分子的溶剂化作用及底泥颗粒的表面不均匀性所致;未参与溶剂化作用的甲醇与溶剂化蒽分子间存在竞争吸附;固体疚应对吸附容量存在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底泥 吸附机理 自净 天然水体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活性炭吸附工艺对水体中甲基叔丁基醚的去除 被引量:13
8
作者 胡娟 黄流雅 +3 位作者 刘诺 张巍 刘友良 应维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37-1643,共7页
通过批式平衡实验考察了各种材质活性炭对MTBE的最大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依次为JHBG1>JHBG2>GCN830≥F300>YK>Bamboo,其中2种国产竹炭JHBG1和JHBG2对低浓度污染的地下水处理时的理论耗... 通过批式平衡实验考察了各种材质活性炭对MTBE的最大吸附容量以及吸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依次为JHBG1>JHBG2>GCN830≥F300>YK>Bamboo,其中2种国产竹炭JHBG1和JHBG2对低浓度污染的地下水处理时的理论耗炭量分别为0.14和0.18g/L;水体中天然有机物对MTBE有一定的竞争吸附,丹宁酸值较大的活性炭比较有利于地下水中MTBE的去除.采用连续流的微型快速穿透实验(MCRB)考察了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利用率,结果证明活性炭吸附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地下水中MTBE的去除工艺,这为MTBE污染场地的异位修复提供一个实际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叔丁基醚 活性炭 吸附容量 微型快速穿透 天然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底物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刘燕 王越兴 +1 位作者 莫华娟 马鲁铭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研究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具有不同特性的有机底物 (蛋白胨、葡萄糖、乙酸钠 ,以及乙酸钠和葡萄糖的混合物 )分别在四个相同的反应器中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量和组成 .结果表明 :有机底物的特性影响胞外聚合物的组成和量 .在乙酸... 研究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具有不同特性的有机底物 (蛋白胨、葡萄糖、乙酸钠 ,以及乙酸钠和葡萄糖的混合物 )分别在四个相同的反应器中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量和组成 .结果表明 :有机底物的特性影响胞外聚合物的组成和量 .在乙酸钠为底物的污泥中 ,胞外多糖占大部分 (糖类 /蛋白质的比值为 1 7— 8 6,质量比 ) ,而以蛋白胨为底物时 ,胞外蛋白质占主要成分 (糖类 /蛋白质的比值为 0 2— 0 5 ) ;以乙酸钠为底物形成的胞外聚合物的总量较多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活性污泥进行观测 ,确证了胞外聚合物的存在及其形式 ,并得到了胞外聚合物层的大致尺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技术 有机底物 活性污泥 胞外聚合物 蛋白质 糖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沉降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6
10
作者 王红武 李晓岩 赵庆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9期31-34,共4页
胞外聚合物 (EPS)对污泥沉降和絮凝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它由松散附着 (LB)和紧密粘附 (TB)的两部分组成。笔者考察了不同运行方式和不同泥龄培养的污泥LB和TB的含量及其成分对污泥沉降和絮凝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LB只占总EPS的... 胞外聚合物 (EPS)对污泥沉降和絮凝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它由松散附着 (LB)和紧密粘附 (TB)的两部分组成。笔者考察了不同运行方式和不同泥龄培养的污泥LB和TB的含量及其成分对污泥沉降和絮凝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LB只占总EPS的 0 .6 %~ 13.5 % ,但它对污泥的沉降和絮凝性能起着决定作用 ,LB含量越多 ,污泥的沉降和絮凝性能越差 ;而TB的影响很小。因此 ,选择合适的运行方式 ,延长污泥泥龄 ,可减少LB含量 ,有利于活性污泥工艺运行安全、稳定、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聚合物 活性污泥 沉降 絮凝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在天然水体中的自净机理研究——悬浮物沉降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咏梅 王郁 +1 位作者 林逢凯 胥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81-383,共3页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悬浮物的代表,研究静态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机理。结果表明,黄浦江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大于淀山湖底泥;底泥颗粒十分细小,且表面不均匀;两种底泥悬浮物的沉降类型均属于絮凝沉降,黄浦江底泥的沉... 以黄浦江、淀山湖底泥为沉积悬浮物的代表,研究静态条件下天然水体中悬浮物的沉降机理。结果表明,黄浦江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大于淀山湖底泥;底泥颗粒十分细小,且表面不均匀;两种底泥悬浮物的沉降类型均属于絮凝沉降,黄浦江底泥的沉降速度较淀山湖底泥快,有机质在絮凝过程中起着粘连架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悬浮物 沉降机理 多环芳烃 天然水体 自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植物指示法研究 被引量:41
12
作者 刘玉荣 党志 尚爱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15-217,242,共4页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活性的判断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所在。植物指示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判断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一种经济简便且可靠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植物指示方面所做的工作 ,重... 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活性的判断是污染土壤修复的关键所在。植物指示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判断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一种经济简便且可靠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在重金属污染程度的植物指示方面所做的工作 ,重点阐述了用指示植物监测环境污染以及指示植物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植物指示法 土壤修复 监测 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萃取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部分的萃取效果 被引量:59
13
作者 刘玉荣 党志 +1 位作者 尚爱安 文震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45-247,共3页
采用6种萃取剂:pH=7的0.01mol/L CaCl_2、pH=7.3的0.005mol/L DTPA+0.1mol/L TEA(三乙醇胺)+0.01mol/L CaCl_2O.1mol/L NaNO_3、0.43mol/L HOAc、pH=7的0.05mol/L EDTA和pH=4.65的0.5mol/L NH_4OAc+0.02mol/L EDTA浸取液.对污染土壤中... 采用6种萃取剂:pH=7的0.01mol/L CaCl_2、pH=7.3的0.005mol/L DTPA+0.1mol/L TEA(三乙醇胺)+0.01mol/L CaCl_2O.1mol/L NaNO_3、0.43mol/L HOAc、pH=7的0.05mol/L EDTA和pH=4.65的0.5mol/L NH_4OAc+0.02mol/L EDTA浸取液.对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Cu、Zn、Cd、Pb、的进行了萃取,并比较了萃取剂的萃取能力。实验结果表明,HOAc、EDTA以及NH_4OAc-EDTA萃取各种重金属的能力远远大于其它几种萃取剂的萃取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萃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剂 土壤 重金属 化学萃取法 生物有效性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细胞膜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曹国民 赵庆祥 +1 位作者 孙贤波 张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7-211,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混合固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采用循环冷冻-解冻的方法制备固定化细胞膜,研究了载体浓度、冷冻-解冻次数对PVA膜机械强度、底物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和固定化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设计了一种与固定化细胞膜相配套的新型... 以聚乙烯醇(PVA)为载体混合固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采用循环冷冻-解冻的方法制备固定化细胞膜,研究了载体浓度、冷冻-解冻次数对PVA膜机械强度、底物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和固定化细胞活力的影响.同时设计了一种与固定化细胞膜相配套的新型生物脱氮反应器,考察了固定化细胞膜的操作稳定性.结果表明,浓度为13%~15%(w/w)的PVA,循环冷冻-解冻5次左右,制得的PVA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并且所得固定化细胞的活性亦较高.15%的PVA经过5次冷冻-解冻制成的膜,可以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为1.52MPa,氨氮在其中的扩散系数为0.75×10-9m2/s. 运行2个月固定化细胞的活性没有下降,固定化细胞膜亦未出现溶胀或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脱氮 固定化 膜生物反应器 废水处理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银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降解水中氯苯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蒋晓凤 赵一先 盛兆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25,共4页
用粉末溶胶法,以γ-Al2O3为中间载体在不锈钢薄板上制备掺杂银的新型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对水中的氯苯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反应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为表观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1与初始浓度C0的关系为:ln... 用粉末溶胶法,以γ-Al2O3为中间载体在不锈钢薄板上制备掺杂银的新型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对水中的氯苯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在实验的浓度范围内,反应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为表观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1与初始浓度C0的关系为:lnk1=-0.30lnC0-2.29;二氧化钛中适当掺杂银,可以提高其催化活性;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反应的进行;随着光辐射强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呈增大的趋势;氯苯可脱去氯代基,转化为无毒害的无机氯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型二氧化钛 光催化剂 光催化降解 氯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级活性污泥过程数学模型ASM2D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董姗燕 姚重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利用单级活性污泥模拟流程对ASM2D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67个化学计量系数及动力学常数中。
关键词 活性污泥 单级 动力学常数 化学计量系数 ASM 灵敏度分析 校核 研究结果 参数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聚电解质絮凝剂的合成及特性粘数 被引量:10
17
作者 高华星 姚重华 +1 位作者 饶炬 程树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95,共5页
研究了两性聚电解质絮凝剂的合成方法对其特性粘数的影响 ,发现单体配比、p
关键词 两性聚电解质 合成 粘数 絮凝剂 废水处理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曾华冲 杨利芝 +1 位作者 徐宏勇 刘勇弟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1-226,共6页
在泥浆体系中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2,4-DCP)污染的土壤。在恒温、避光条件下,研究2,4-DCP在泥浆体系中的解吸作用,并考察过氧化氢、硫酸亚铁、pH值、水土比、磷酸二氢钾、腐殖酸(HA)等因素对2,4-二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 在泥浆体系中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修复2,4-二氯酚(2,4-DCP)污染的土壤。在恒温、避光条件下,研究2,4-DCP在泥浆体系中的解吸作用,并考察过氧化氢、硫酸亚铁、pH值、水土比、磷酸二氢钾、腐殖酸(HA)等因素对2,4-二氯酚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2,4-DCP在泥浆体系中有较高的解吸速率;2,4-DCP的解吸效率与水土比有关,水土比越大,解吸效率越高。研究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能够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2,4-DCP,过氧化氢和铁的最佳质量比为5:1,最佳pH值范围为2-3;水土比越大,2,4-DCP的去除效果越好;在pH=3时,磷酸二氢钾浓度、腐殖酸投加量和催化剂种类对2,4-DCP的去除效率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NTON试剂 化学氧化 2 4-二氯酚 污染土壤修复 泥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有机膦均聚物的合成及缓蚀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康 汪祖模 +1 位作者 陆仁杰 蔡兰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利用三氯化磷、丙酮、冰乙酸合成了异丙烯膦酸(IPPA)单体,进一步制取了聚异丙烯膦酸,并对其缓蚀性能进行了评定。采用表面分析技术XPS,AES,对聚异丙烯膦酸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异丙烯膦酸 有机膦均聚物 缓蚀性能 缓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酚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的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军 赵庆祥 +1 位作者 孙贤波 徐美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5-519,共5页
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研究表明 ,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存在极限浓度 ( Smin)。本文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 ,利用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 ,通过测定动力学参数 Ks,μmax,qmax,Y等 ,计算了其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为 0 .0 2 2 mg/L,并通过间歇试验... 从动力学和热力学角度研究表明 ,有机物的生物降解存在极限浓度 ( Smin)。本文以苯酚为目标有机物 ,利用经过驯化的活性污泥 ,通过测定动力学参数 Ks,μmax,qmax,Y等 ,计算了其生物降解动力学极限浓度为 0 .0 2 2 mg/L,并通过间歇试验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物 间歇试验 活性污染泥 污水处理 苯酚 生物降解动力学 极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