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FCC催化剂的形态、成分分析及环境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腾 邱兆富 +3 位作者 杨骥 梅雪冰 曹礼梅 张巍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1-74,共4页
为了解中国废FCC催化剂的形态、成分以及其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以2个炼油厂的3种废FCC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元素组成,并对其做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较新鲜催化剂,废FCC催化剂形态特征以及元素组成均发生了变化,XRD... 为了解中国废FCC催化剂的形态、成分以及其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以2个炼油厂的3种废FCC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形态特征和元素组成,并对其做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较新鲜催化剂,废FCC催化剂形态特征以及元素组成均发生了变化,XRD谱图呈无定型态,比表面积明显减小,组分中新增了Ni、Cu、Zn、Pb、V、Ba、As等重金属,其中Ni含量达到10^(-3)级。环境风险评价表明,废FCC催化剂试样不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但是若对其进行直接填埋,其中的Ni、Zn、Ba、As等重金属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FCC催化剂 重金属 固体废弃物 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工业地块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源解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文伟 沈城 +4 位作者 沙晨燕 林匡飞 吴健 谢雨晴 周璇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1-801,共11页
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内25个再开发利用行业地块168个不同深度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镍(Ni)、汞(Hg)、砷(As)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 选择上海市金山区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内25个再开发利用行业地块168个不同深度剖面的土壤样品,测定分析了重金属镉(Cd)、铅(Pb)、铜(Cu)、镍(Ni)、汞(Hg)、砷(As)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地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绝对主成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解析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除As外,其余重金属均不同程度超过上海市土壤背景值,表层土壤中Cd、Pb、Cu、Ni和Hg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2.15、1.61、2.20、2.02和1.30倍,6种重金属含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重金属在表层土壤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人类活动扰动主要集中在表层。空间插值结果表明Cd、Cu、Ni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西北侧,Pb和Hg高值区集中在研究区中部,As元素分布均匀。地累积指数表现为Ni(0.37)>Cu(0.36)>Cd(0.29)>Pb(0.11)>Hg(-0.62)>As(-0.85);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为1.95,表现为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果显示,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值在50.60-271.50,均值为153.00,整体呈现中等生态风险。相关性分析和APCS-MLR模型识别出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源1(Cd、Cu和Ni)为金属制品源,源2(Hg和Pb)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源,源3为(As)自然源为主的混合源。该研究对上海市金山区再开发利用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相对全面的评价,以期为城市更新过程中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和修复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工业区 土壤重金属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化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3
作者 张钢锋 卜梦雅 修光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6,I0006,I0007,共8页
随着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的日益重视,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LDAR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健康风险却关注甚少。研究聚焦某石化企业汽油加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等3套生产装置的LDAR现场作... 随着国家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的日益重视,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对LDAR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健康风险却关注甚少。研究聚焦某石化企业汽油加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等3套生产装置的LDAR现场作业,模拟泄漏检测人员工作状态,开展了人体健康长时间暴露和短时间暴露实验,定量分析了LDAR从业者工作过程中潜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在长时间暴露风险方面,汽油加氢装置和加氢汽油抽提装置的苯系物致癌风险值分别为1.26×10^(-4)和3.07×10^(-4),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加氢汽油抽提装置中苯系物的累积风险指数值为1.3306,存在潜在非致癌风险。在短时间暴露风险方面,加氢汽油抽提和芳烃抽提装置泄漏点附近的苯浓度分别为苯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PC-STEL)的21.2倍和1.1倍,存在短时间暴露风险。建议相关作业人员在石化企业装置区域开展LDAR作业时,应做好健康防护措施,同时对于高风险密封点,考虑采用在线监控技术手段代替手工检测,减少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企业 挥发性有机物 泄漏检测与修复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城镇水环境芳香胺类污染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黄绍新 隋倩 +5 位作者 王佳琦 黄韵竹 王斌 徐东炯 孔明 张毅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7-384,共8页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GC-MS/MS),对太湖流域上游城镇常州武南地区的地表水体和典型排放源中的4种芳香胺类污染物(AAs)进行连续2年监测,综合分析了2018~2019年间AAs的污染及浓度特征.结果表明,武南地区河网中目标AAs的... 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GC-MS/MS),对太湖流域上游城镇常州武南地区的地表水体和典型排放源中的4种芳香胺类污染物(AAs)进行连续2年监测,综合分析了2018~2019年间AAs的污染及浓度特征.结果表明,武南地区河网中目标AAs的总浓度范围为<LOQ~2.39μg/L,年平均浓度为0.323μg/L,丰水期浓度高于枯水期,冬季浓度最低,苯胺和邻甲苯胺是主要检出成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武南地区东北部及中部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各排放源样品中,除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外,AAs的浓度均大于地表水,与地表水季节变化具有一致性,污染物在丰水期输入地表水强度较大.初步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表水中苯胺和间甲苯胺具有较为高的生态风险.研究结果对加强太湖流域水体中芳香胺类污染物的治理及水源地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胺(AAs) 地表水 污水处理厂 时空分布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浓度下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严晨之 曹雪 +1 位作者 周磊 修光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75-2182,共8页
DEP(dieth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潜在神经和生殖毒性的增塑剂,其会干扰环境生物的发育水平、运动行为及生化水平.以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体宽、头部摆动频率及生化指标作为测试终点,评估环境中DE... DEP(diethyl phthalate,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一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具有潜在神经和生殖毒性的增塑剂,其会干扰环境生物的发育水平、运动行为及生化水平.以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体宽、头部摆动频率及生化指标作为测试终点,评估环境中DEP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态毒理效应.在不同环境浓度(0、0.0002、0.002、0.02、0.2、2 mg/ L)的DEP溶液中,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不同时间(24 h、72 h和10 d)的暴露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不同浓度DEP溶液中暴露24 h后,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水平均未受到显著影响(P>0.05).②在不同浓度DEP溶液中暴露72 h后,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水平受到干扰.与对照组相比,在DEP浓度最高(2 mg/ L)时,秀丽隐杆线虫体长下降了3.21%(P<0.05);在DEP浓度为0.0002 mg/ L时,秀丽隐杆线虫的体宽呈上升趋势,且头部摆动频率明显加快了5.52%(P<0.01),秀丽隐杆线虫的发育水平受到显著抑制.③在不同浓度DEP溶液中暴露10 d后,与对照组相比,秀丽隐杆线虫的体长、体宽和头摆频率均出现下降;在DEP浓度为2 mg/ L时,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活性氧自由基、脂褐素和细胞凋亡水平累积均增长显著,出现氧化应激损伤.研究显示,不同环境浓度的DEP溶液会对秀丽隐杆线虫产生一定的毒性影响,且不同暴露时间和暴露浓度产生的毒性影响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隐杆线虫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生态安全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废催化剂污染特征及资源化途径 被引量:9
6
作者 曹礼梅 邱兆富 +1 位作者 张巍 杨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293-5301,共9页
全世界化工行业每年会置换出大量的废催化剂,如处置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本文对化工行业废催化剂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综述了其来源、类别及特点。基于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含量远远高于矿藏中所含有的相应组分的特... 全世界化工行业每年会置换出大量的废催化剂,如处置不当,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本文对化工行业废催化剂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综述了其来源、类别及特点。基于废催化剂中有价金属的含量远远高于矿藏中所含有的相应组分的特点,建议将其作为二次资源进行利用;分析了化工废催化剂潜在的环境风险并提出了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的流程,建议建立废催化剂环境风险信息数据库;概括论述了废催化剂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的控制手段及存在的问题。文中提出:对于化工废催化剂的处理处置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考虑,不局限于单纯的末端污染控制;建议开展废催化剂减量化、资源化及无害化处理的绿色新技术,达到减少污染、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行业 废催化剂 污染特征 资源化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结晶法对染料中间体磺化工艺母液的资源化利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聿航 曾连荪 +3 位作者 彭彦 冯万里 蔡兰坤 张乐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9-84,共6页
用低温结晶法处理4种染料中间体磺化工艺母液,研究温度、pH、碱种类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模拟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添加氢氧化钾调节pH对2-萘酚-6,8-二磺酸二钾盐(G盐)模拟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在... 用低温结晶法处理4种染料中间体磺化工艺母液,研究温度、pH、碱种类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模拟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添加氢氧化钾调节pH对2-萘酚-6,8-二磺酸二钾盐(G盐)模拟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在酸性条件下,β-萘磺酸钠盐(β盐)模拟废水处理效果随着pH的升高而下降。在对实际废水处理中,G盐废母液经过-12℃冷冻12h,COD去除率为55%,其结晶固体主要成分为2-萘酚-3,6-二磺酸二钠盐(R盐);用氢氧化钾调节过滤液pH至7.0,在-16℃冷冻12h,COD去除率进一步达62%,其结晶固体主要成分为G盐;β盐母液COD去除率可达78.8%,可回收部分β盐。结果表明,通过低温结晶法对G盐母液和β盐母液中有机成分进行资源化回收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结晶法 染料中间体废水 G盐母液 β盐母液 资源化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走航观测的机动车甲醛排放特征研究
8
作者 鲁君 修光利 +7 位作者 黄成 景盛翱 李英杰 高雅琴 楼晟荣 马东翔 吴宇航 王红丽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8页
甲醛是环境大气中重要的羰基化合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识别和量化甲醛的来源是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基础,而机动车是甲醛的重要排放来源。基于走航技术和甲醛在线测量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识别实际道路机动车甲醛排放水平的方法... 甲醛是环境大气中重要的羰基化合物,严重影响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识别和量化甲醛的来源是区域臭氧污染防控的基础,而机动车是甲醛的重要排放来源。基于走航技术和甲醛在线测量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识别实际道路机动车甲醛排放水平的方法,并同步测量CO和CO_(2)浓度,获得了混合车流甲醛排放因子;结合测试时段的混合车流比例,估算了汽、柴油车的甲醛排放因子,进而估算了长三角地区的机动车甲醛排放量。结果表明:混合车流中柴油车比例越高,排放的甲醛浓度越高;基于实际道路测试的汽、柴油车的甲醛排放因子分别为(19.4±2.5)、(141.6±27.3)mg/kg,与同类隧道和台架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经估算,2020年长三角地区汽、柴油车的甲醛排放量分别为(478±61)、(2688±518)t。与文献结果相比,得出机动车排放标准等级提升可能使甲醛排放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醛 走航观测 在线监测 机动车 排放因子 实际道路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产类型制药废水的综合毒性评估
9
作者 许敏 陈晓倩 +2 位作者 陆一峰 林明月 修光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08,I0023,共9页
采用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4种受试生物评估了8家制药企业排放不同类型废水的急性毒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生产类型的制药废水对4种受试生物的... 采用费氏弧菌(Vibrio fischeri)、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和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4种受试生物评估了8家制药企业排放不同类型废水的急性毒性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生产类型的制药废水对4种受试生物的急性毒性存在显著差异。大型溞和斑马鱼胚胎对大部分制药废水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是评估制药废水急性毒性的理想指示生物。尽管制药企业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和臭氧消毒技术明显降低了部分污染物的毒性水平,但是两家生物制药企业出水对受试生物的毒性仍然比较高,说明当前废水处理工艺在降低废水毒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建议未来优化废水处理工艺,以进一步提高难降解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同时,对废水的毒性水平加强监测和评估,以更全面地保障水体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药废水 受试生物 综合急性毒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络合Cu(Ⅱ)介导过二硫酸盐降解氧氟沙星的研究
10
作者 张笑萌 周润生 +1 位作者 周磊 修光利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共6页
氧氟沙星(OFX)是最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之一,在水体中检出率高,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水体中广泛且稳定存在的过渡金属离子Cu(Ⅱ)对基于过二硫酸盐(PDS)的高级氧化技术有一定影响,但其机制尚不明确。重点研究了Cu(... 氧氟沙星(OFX)是最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Qs)之一,在水体中检出率高,对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水体中广泛且稳定存在的过渡金属离子Cu(Ⅱ)对基于过二硫酸盐(PDS)的高级氧化技术有一定影响,但其机制尚不明确。重点研究了Cu(Ⅱ)介导PDS体系降解OFX的过程,发现在6.0 mmol/L Cu(Ⅱ)和6 mmol/L PDS共存条件下,2 min内OFX的降解率可达到50.78%。淬灭实验表明,Cu(Ⅱ)介导的PDS体系降解受到了羟基自由基(·OH)、硫酸根自由基(SO_(4)^(-)·)的作用。产物鉴定结果表明,有机络合Cu(Ⅱ)介导作用下,OFX可通过羟基化、脱羧基和去甲基化3条路径发生转化。毒性鉴定结果表明,OFX的6种降解产物中4种属于无毒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二硫酸盐 氧氟沙星 Cu(Ⅱ) 高级氧化法 络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料生产行业RTO设备典型爆炸及泄爆过程模拟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长军 闵春燃 沈晓波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69-1375,共7页
采用Fluent软件建立典型的物理模型及数值模型来模拟RTO燃烧室发生苯气体爆炸事故及其泄爆过程。结果表明:点火源设置在RTO底部且泄爆口设置在顶部时,更有利于保证RTO设备的系统安全。泄爆口开启后,燃烧室内的压力会在20 ms内达到常压,... 采用Fluent软件建立典型的物理模型及数值模型来模拟RTO燃烧室发生苯气体爆炸事故及其泄爆过程。结果表明:点火源设置在RTO底部且泄爆口设置在顶部时,更有利于保证RTO设备的系统安全。泄爆口开启后,燃烧室内的压力会在20 ms内达到常压,泄爆过程普遍存在二次峰值现象。燃烧室爆炸过程中燃烧室内达到压力峰值的时间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缩短,最大爆炸压力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燃烧室内达到的爆炸压力峰值随苯蒸气-空气初始化学计量比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化学计量比为1.4时,爆炸压力峰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挥发性有机气体 蓄热式废气焚烧炉 泄爆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废水单质分盐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2
作者 卞晓彤 黄永明 +4 位作者 郭如涛 徐冬华 朱良兵 杨骥 邱兆富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12,共6页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高盐废水是一类较难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或管理不善会污染环境,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通过经济高效的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结合目前高盐废水的处理背景,介绍了工业高盐废水的常用处理技术和单质分盐... 工业生产中产生的高盐废水是一类较难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或管理不善会污染环境,且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需通过经济高效的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结合目前高盐废水的处理背景,介绍了工业高盐废水的常用处理技术和单质分盐工艺,并结合工程与发明实例,分析了这些常用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未来工业高盐废水处理研究的重要方向是解决目前组合分盐工艺中存在的弊端,并对现有工艺做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废水 单质分盐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DRASTIC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朱飞 熊丽君 +4 位作者 吴建强 赵诣 黄静 韦继雄 林匡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7-193,共7页
DRASTIC模型易使用,在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浅,DRASTIC模型需根据其特征进行改进,目前应用尚不多见。该研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水文地质特征,选取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厚... DRASTIC模型易使用,在国内外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平原河网地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浅,DRASTIC模型需根据其特征进行改进,目前应用尚不多见。该研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水文地质特征,选取地下水埋深、净补给量、含水层厚度、水力阻力及含水层渗透系数5个指标改进DRASTIC模型,基于GIS软件构建平原河网地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DRAHC模型,并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实例计算与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地下水脆弱性总体较高,"较高"和"高"占全市总面积45.27%,"中等"占33.08%,"低"和"较低"占21.65%。各指标的单参数敏感度分析和地图移除敏感度分析结果显示,有效权重与理论权重大小排序基本一致,每个指标去除均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说明DRAHC模型在平原河网地区应用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能够为上海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为类似区域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DRAHC模型 地下水脆弱性 GIS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中微塑料分析的消解方法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子茜 隋倩 吕树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6-141,共6页
微塑料(MPs)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度极高的新兴污染物,建立实际环境样品中MPs的分析方法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对于复杂污水样品而言,样品的消解过程至关重要,将极大地影响MPs的准确分析。选择垃圾渗滤液为典型复杂污水样品,采用样品浊... 微塑料(MPs)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度极高的新兴污染物,建立实际环境样品中MPs的分析方法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对于复杂污水样品而言,样品的消解过程至关重要,将极大地影响MPs的准确分析。选择垃圾渗滤液为典型复杂污水样品,采用样品浊度和色度变化、残余悬浮固体量、MPs在颗粒物中的占比为评价指标,对盐酸消解、30%过氧化氢消解及芬顿试剂消解3种常用消解方法的消解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0%过氧化氢对垃圾渗滤液样品的消解效果最佳,MPs在全部颗粒物中的占比达63.7%,极大地缩减了后续MPs定性分析的时间,降低了分析难度,且对渗滤液中MPs的回收率也高达(103±3)%。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消解效果与过氧化氢投加量/样品浊度(V_(H_(2)O_(2))/T_(1))的关系。当V_(H_(2)O_(2))/T_(1)为0.15~0.20 mL/NTU时,样品残余悬浮固体量最低,消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新兴污染物 消解方法 比较 投加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湾北岸上海段石化集中区臭氧重污染过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家洛 段炼 +3 位作者 朱雨欣 陈凌霄 黄晴 修光利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46-2255,共10页
为研究杭州湾O3污染的形成机制,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杭州湾北岸上海段石化集中区O3及其前体物开展了为期1个月(2019年5月)的同步连续观测.采用OZIPR(臭氧等值线研究)模型分析O3生成的敏感性.在O3重度污染期间,利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 为研究杭州湾O3污染的形成机制,采用在线监测系统对杭州湾北岸上海段石化集中区O3及其前体物开展了为期1个月(2019年5月)的同步连续观测.采用OZIPR(臭氧等值线研究)模型分析O3生成的敏感性.在O3重度污染期间,利用PMF(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O3前体物——VOCs进行源解析,采用臭氧生成潜势及气团老化分别估算了VOCs的反应活性和化学消耗.结果表明:①2019年5月杭州湾北岸上海段石化集中区O3的IAQI(空气质量分指数)优良率仅为61.3%,ρ(O3)第90%分位值为173.0μg/m 3.5月22日、23日发生重度O3污染,O3日最大8 h滑动平均值分别为(284.4±19.2)(282.0±14.2)μg/m 3,分别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160μg/m 3)的77.75%和76.25%.②O3的生成受VOCs控制,降低VOCs的排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O3的生成,降低NO x的排放反而会促进O3的生成.③O3重度污染期间,VOCs主要来自化工区排放(72.35%)和机动车尾气排放(27.65%).④O3重度污染期间,烯烃、炔烃及芳香烃对O3生成的贡献率之和在80.00%以上,其中丙烯、乙烯和甲苯的贡献率分别为29.97%、15.60%和14.16%;芳香烃及烯烃和炔烃是最主要的VOCs化学消耗物种,其中φ(丙烯)、φ(乙烯)和φ(1,2,4-三甲苯)的消耗量分别为13.57×10^-9、4.93×10^-9和3.55×10^-9.研究显示,杭州湾北岸上海段5月O3的生成受化工区影响显著,丙烯与乙烯是O3重污染期间关键的O3前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湾 石化集中区 O3 敏感性 臭氧生成潜势(O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郊农田土壤锑含量分布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城 朱旭东 +3 位作者 吴健 钱诗颖 叶文娟 王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44-548,共5页
采集了上海城郊34块农田的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共计443个,测定了锑含量,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城郊农田土壤中锑浓度平均值低于上海土壤环境背景值(0.75 mg/kg),随深度加深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锑平... 采集了上海城郊34块农田的不同深度土壤样品共计443个,测定了锑含量,并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城郊农田土壤中锑浓度平均值低于上海土壤环境背景值(0.75 mg/kg),随深度加深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锑平均质量浓度为0.55 mg/kg,超背景值比例为24.11%,中层和深层土壤超背景值比例分别只有9.09%、0.91%。近郊农田的土壤锑含量总体高于远郊,近郊和远郊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分别为1.14、0.70,分属轻度污染和尚清洁;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5.99、3.68,均属轻微风险。近郊农田受城市化进程影响较大,农用地破碎化程度较高,特别是宝山区和嘉定区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土壤 上海 城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色谱法同时检测大气颗粒物PM_(2.5)中低级脂肪胺和常规阳离子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丹丹 朱爽 +3 位作者 侯畅 蔡丹旎 修光利 栾绍嵘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4,共7页
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胺污染,其中低级脂肪胺是促进颗粒形成和生长成为PM_(2.5)的诱因,会对人体肾脏、心肺功能健康造成损害。而PM_(2.5)是大气中常见的颗粒污染物,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成分非常复杂,测定其中的阳离子和低级脂肪... 大气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胺污染,其中低级脂肪胺是促进颗粒形成和生长成为PM_(2.5)的诱因,会对人体肾脏、心肺功能健康造成损害。而PM_(2.5)是大气中常见的颗粒污染物,是雾霾天气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成分非常复杂,测定其中的阳离子和低级脂肪胺,能直接监测环境大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本研究建立了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大气细颗粒物PM_(2.5)中4种低级脂肪胺(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和5种常见阳离子(Na^(+)、NH_(4)^(+)、K^(+)、Mg^(2+)、Ca^(2+)),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实现了K^(+)和甲胺、二甲胺和乙胺等难分离物质的有效分离,分析结果可用于评估空气中的颗粒物污染情况。本研究采用负载石英滤膜的中流量采样器采集大气中的PM_(2.5)颗粒物,裁剪1/2滤膜并剪碎于10 mL超纯水中超声提取2次共60 min,提取液过0.22μm滤膜后用离子色谱检测。比较了3种阳离子色谱柱IonPac^(TM) CS17、IonPac^(TM) CS16和SH-CC-9后,最终选用SH-CC-9阳离子分析柱(200 mm×4.6 mm)进行分离:柱温30℃,检测器温度35℃,进样量25μL,流动相为甲基磺酸(MSA)水溶液,流速为1.1 mL/min。在此色谱条件下,大气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丙胺、二乙胺、三乙胺、三乙醇胺、异丙胺)对目标离子没有影响。待测的4种低级脂肪胺和5种常见阳离子在各自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7,检出限(LOD)为0.02~1.90μg/L,定量限(LOQ)为0.07~6.32μg/L, 6个平行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2%~104%。采用建立的方法对189个大气颗粒物PM_(2.5)样品进行检测,9种离子均有检出,其中Na^(+)、NH_(4)^(+)、Ca^(2+)等离子含量较多,4种低级脂肪胺含量少,但部分样品中乙胺含量偏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离子色谱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满足大气颗粒物PM_(2.5)中低级脂肪胺和常规阳离子同时定量检测的需求,能够快速处理大量样品,准确评价空气中颗粒物的污染程度,追溯污染来源,保护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 低级脂肪胺 阳离子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西南某工业区夏季臭氧污染时期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想 李跃武 +6 位作者 赵梦飞 易家林 陈喆 黄蓓佳 段玉森 修光利 段炼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6-802,共7页
于2020年8月1—31日在上海金山区省界工业区附近设置观测点,对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和臭氧(O_(3))水平进行观测。观测期间,O_(3)小时质量浓度为17~262μg/m^(3),平均值为83μg/m^(3),期间出现两次O_(3)污染... 于2020年8月1—31日在上海金山区省界工业区附近设置观测点,对空气中10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_(x))和臭氧(O_(3))水平进行观测。观测期间,O_(3)小时质量浓度为17~262μg/m^(3),平均值为83μg/m^(3),期间出现两次O_(3)污染时段,O_(3)时均值分别为119、110μg/m^(3);观测期间总VOCs(TVOCs)体积分数为66.67×10^(-9),VOCs呈白天低、夜间高的变化趋势,各VOCs组分的日变化趋势与TVOCs一致;VOCs的总臭氧生成潜势(OFP)为578.85μg/m^(3),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源解析结果表明,两个污染时期的VOCs均与机动车尾气排放及涂料溶剂使用有关,应加强两个VOCs来源的管控;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两污染时期VOCs高值气团均来自于海上,除周边城市的区域输送外,海上排放源也需加强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对水体中氧氟沙星光化学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润生 徐晶 +1 位作者 周磊 修光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0-858,共9页
水体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FQs)易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其潜在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本文以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X)为例,系统探讨了二价铜离子(Cu^(2+))对其光化学转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综合荧光... 水体中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FQs)易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从而影响其潜在的环境行为及生态效应。本文以典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氧氟沙星(OFX)为例,系统探讨了二价铜离子(Cu^(2+))对其光化学转化降解特性的影响。综合荧光、紫外光谱分析,发现Cu^(2+)与OFX在pH中性条件下能够形成络合比为1∶1的络合物。在365 nm单波长光源的照射下,Cu^(2+)的加入抑制了OFX光降解,荧光猝灭及激光闪光光解实验表明,该抑制作用主要是由Cu^(2+)对OFX光致激发的静态猝灭作用导致。质谱分析结果表明,OFX直接光降解路径包括脱羧、光氧化、哌嗪环氧化裂解和去甲基化等,Cu^(2+)存在条件下去甲基化产物未被检出。毒性分析结果表明,Cu^(2+)的存在降低了OFX转化过程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氟沙星 光化学降解 Cu^(2+) 络合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A分子筛负载Ce和γ-Fe_(2)O_(3)去除水中Sb(Ⅲ)和Sb(Ⅴ)的研究
20
作者 严振 邱兆富 +3 位作者 金锡标 王远 刘畅 杨骥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9,95,共10页
为深度处理水中的三价锑[Sb(Ⅲ)]和五价锑[Sb(Ⅴ)],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铈(Ce)、铁(γ-Fe_(2)O_(3))负载的4A分子筛新型吸附剂(4A@Ce-Fe)。Ce和γ-Fe_(2)O_(3)的负载显著提高了4A分子筛对锑的吸附能力,当铈铁质量比为1∶3、p H=7.0时,4A@Ce... 为深度处理水中的三价锑[Sb(Ⅲ)]和五价锑[Sb(Ⅴ)],采用共沉淀法合成铈(Ce)、铁(γ-Fe_(2)O_(3))负载的4A分子筛新型吸附剂(4A@Ce-Fe)。Ce和γ-Fe_(2)O_(3)的负载显著提高了4A分子筛对锑的吸附能力,当铈铁质量比为1∶3、p H=7.0时,4A@Ce-Fe对Sb(Ⅲ)和Sb(Ⅴ)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50.50 mg/g和10.03 mg/g。4A@Ce-Fe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3.70 emu/g,有良好的磁分离性能。Langmuir等温线模型可以更好地拟合Sb(Ⅲ)的吸附,而Langmuir和Freundlich两种等温线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Sb(Ⅴ)的吸附。吸附动力学数据拟合表明,Sb(Ⅲ)和Sb(Ⅴ)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4A@Ce-Fe在初始pH为4.0~10.0时有较好的吸附效果,Ce、Fe几乎没有溶出;共存Cl^(-)、SO_(4)^(2-)和NO_(3)^(-)对Sb(Ⅲ)和Sb(Ⅴ)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小,而共存HCO_(3)^(-)和H_(2)PO_(4)^(-)的影响则较大。XRD、SEM、BET、FTIR、XPS等测试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在4A@Ce-Fe上可能的吸附机理包括离子交换、表面络合和氧化还原反应,其中M—O—Sb配合物的形成对Sb的吸附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分子筛 铈负载 γ-Fe_(2)O_(3)负载 锑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