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Closer:一个基于路径与片段匹配的药物设计软件 被引量:1
1
作者 汪伟亮 邓卫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8-283,共6页
根据先导化合物设计“me-too”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新药开发的难度,提高开发效率和成功率。如何确切把握先导化合物的空间结构,设计结构新颖、价键合理、空间结构与先导化合物相同或相似的骨架是设计“me-too”药物的关键问题。设计并编写... 根据先导化合物设计“me-too”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新药开发的难度,提高开发效率和成功率。如何确切把握先导化合物的空间结构,设计结构新颖、价键合理、空间结构与先导化合物相同或相似的骨架是设计“me-too”药物的关键问题。设计并编写了一个可以提取结构式的长链,用已知的简单片段对长链进行匹配,最后进行拼接的全新药物骨架设计软件:ChemCloser。该软件能为研究人员提供结构合理、与先导化合物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空间结构的所有核心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oo”药物 长链提取 片段拼接 软件 ChemClos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针灸学对针刺手法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苑功名 郭义 +6 位作者 郭永明 陈波 郭扬 张健 公一囡 赵季宇 徐媛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55-3558,共4页
针刺手法是针灸发挥疗效的关键,是揭示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针灸学科的更新迭代,围绕针刺手法的研究正逐步迈向针刺手法“为何”治病以及“如何更好”治病的探索。在计算针灸学理念推动下,针刺手法研究以数据为核心要素... 针刺手法是针灸发挥疗效的关键,是揭示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重要切入点。随着针灸学科的更新迭代,围绕针刺手法的研究正逐步迈向针刺手法“为何”治病以及“如何更好”治病的探索。在计算针灸学理念推动下,针刺手法研究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正在面向临床应用、作用机制、表征量化,模拟评估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尽管计算针灸学尚在起步阶段,但其蕴含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提升针刺手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这对针灸学的整体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针灸学 针灸学 针刺手法 大数据 计算科学 实验针灸学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四氢苯并噻唑化合物作为雄激素受体调节剂的合成与构效关系(英文)
3
作者 王明博 曾凡勋 +5 位作者 刘鹏飞 肖新哲 夏爽 邓小康 黄瑾 徐晓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62-971,共10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之一,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靶标。现有的AR拮抗剂在长期使用后通常由于多种原因而失效。因此,新型AR拮抗剂的开发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系列四氢苯并噻唑类化合物,...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被诊断出的癌症之一,而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靶标。现有的AR拮抗剂在长期使用后通常由于多种原因而失效。因此,新型AR拮抗剂的开发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系列四氢苯并噻唑类化合物,通过α,β-环氧环己酮与适当的硫脲的缩合反应被合成。其中,多个化合物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表现出强于或相当于氟他胺的雄激素受体拮抗活性(IC50≤2. 48 mmol/L)。进一步的细胞活力试验表明,这些活性化合物有效地抑制了雄激素敏感的LNCa P细胞的增殖(IC50值17. 1~41. 4 mmol/L)。分子对接研究提供了化合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可能模型,较好地符合了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总之,本文的研究证明,四氢苯并噻唑可以作为有效的AR调节剂,可能代表了一种有前景的先导化合物,有助于进一步开发出新型的更加强效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 雄激素受体 前列腺癌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改性的双介孔氧化硅基因载体构建
4
作者 方美蓉 秦利梅 +3 位作者 贾晓博 李永生 牛德超 胡泽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的非病毒无机基因载体,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MS)和聚乙烯亚胺(PEI)对嵌入型双介孔氧化硅球(EDMSNs)进行改性,分别得到EDMSNs-NH2和EDMSNs-PEI,并比较了两种载体结合和保护pCMV-EGFP-N1质粒(pDNA)的能力及细胞... 为了开发一种新型的非病毒无机基因载体,采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MS)和聚乙烯亚胺(PEI)对嵌入型双介孔氧化硅球(EDMSNs)进行改性,分别得到EDMSNs-NH2和EDMSNs-PEI,并比较了两种载体结合和保护pCMV-EGFP-N1质粒(pDNA)的能力及细胞转染性能。利用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及氮气吸附-脱附实验对材料的颗粒形态,动力学粒径,Zeta电位及孔结构参数进行表征。结果显示,EDMSNs-NH2和EDMSNs-PEI均表现出明显的双介孔结构,形貌为规整的球形且平均动力学粒径分别为343.2和338.9 nm,表面电位分别为+18和+43 mV。琼脂糖凝胶电泳、CCK-8法及荧光显微镜结果表明,EDMSNs-PEI对pDNA的担载量为8%,远高于EDMSNs-NH2(1%)。与PEI和lipofectamine2000相比,EDMSNs-PEI载体展示出更低的细胞毒性。EDMSNs-PEI/pDNA质量比为33:1时,EDMSNs-PEI/pDNA对293T细胞的转染效率在72 h达到最大值。因此,与EDMSNs-NH2相比,EDMSNs-PEI具有更高的正电位及pDNA担载量,可作为一类有前景的非病毒无机类基因载体用于重大疾病如恶性胶质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介孔氧化硅球 聚乙烯亚胺 基因治疗 恶性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