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长效DPP-IV抑制剂的发现与设计
1
作者 徐洪玲 李诗良 +2 位作者 赵振江 徐玉芳 李洪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03-204,共2页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约3.82亿人患糖尿病,仅2013年,全球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而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约3.82亿人患糖尿病,仅2013年,全球有510万人死于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占所有死亡人数的8.39%.而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为9840万,居全球首位;IDF估计,到203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将达到1.43亿.DPP-4抑制剂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新药,因其无低血糖、体重增加、水肿以及胃肠道紊乱等不良反应而逐渐用于临床的一线治疗.目前,已报道的DPP-4抑制剂共2000余个,其中已经批准上市的药物19个(含9个Glipt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剂 国际糖尿病联盟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设计 患病人数 一线治疗 Ⅱ型糖尿病 胃肠道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PD-1的多肽阻断剂的设计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全丽娜 刁妍妍 +3 位作者 李巧 李文杰 朱丽丽 李洪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40,共6页
以PD-1为靶标,设计了靶向结合PD-1的多肽P5-1;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测得P5-1与PD-1的结合亲和力(KD)为0.21μmol/L,并通过分子水平竞争性实验验证P5-1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同时发现P5-1可恢复衰竭的Jurkat T细胞分泌IL-2... 以PD-1为靶标,设计了靶向结合PD-1的多肽P5-1;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测得P5-1与PD-1的结合亲和力(KD)为0.21μmol/L,并通过分子水平竞争性实验验证P5-1可以阻断PD-1与PD-L1的结合;同时发现P5-1可恢复衰竭的Jurkat T细胞分泌IL-2的水平。本研究可为开发靶向PD-1的多肽阻断剂的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多肽阻断剂 抗肿瘤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断面研究探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3
作者 董政委 赵换 +2 位作者 张健 何庆勇 樊官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09-2015,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资料,明确PH优势证候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 目的通过收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资料,明确PH优势证候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病房符合PH诊断患者,共收集298例患者资料,排除数据不全、重复住院等因素,纳入236例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得出PH的证候、证型分布规律,并探究证候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PH临床常见8个证候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血瘀证>气虚证>水停证>痰浊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气滞证;8个证型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肺两虚证>瘀水互结证>痰水互结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停证>痰浊阻肺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证与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负相关,水停证与SPAP正相关;气虚证与心功能分级负相关,水停证和痰浊证与心功能分级正相关。结论血瘀是PH的核心病机,PH患者临床表现及证候逐渐由气虚经血瘀转化为以实证为主的痰饮、水停,因虚致实,“瘀”贯穿疾病全程并对PH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肺动脉高压 中医证候学 证候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饮食通过激活盐皮质受体引发Dahl SS大鼠肾损伤和高血压的新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曦 王蕊 李洪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1-399,共9页
盐敏感高血压作为一种顽固性高血压,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虽然盐皮质激素受体激活和肾损伤在盐敏感高血压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具体的病理机制目前并不明确。通过高盐饮食诱导建立达尔盐敏感(Dahl SS)大鼠高血压模型,探究盐敏感高血压... 盐敏感高血压作为一种顽固性高血压,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虽然盐皮质激素受体激活和肾损伤在盐敏感高血压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但具体的病理机制目前并不明确。通过高盐饮食诱导建立达尔盐敏感(Dahl SS)大鼠高血压模型,探究盐敏感高血压及肾损伤产生的病理机制。与盐不敏感的SS-13BN大鼠相比,长期高盐饮食会造成Dahl SS大鼠肾脏中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局部激活,最终激活盐皮质激素受体(MR),导致上皮钠通道(ENaC)表达增加、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增强,从而发生肾纤维化病变,并引发肾脏中磷酸化肌动蛋白(P-Cofilin)与足蛋白(Podocin)表达增加,造成足细胞损伤,最终引发肾损伤与高血压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饮食 Dahl SS大鼠 盐敏感高血压 肾损伤 盐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ML5激活NRF2信号通路改善AD的机制研究
5
作者 丁伟东 周宏磊 +2 位作者 孙佳敏 马磊 王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4-542,共9页
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了薯蓣皂苷元衍生物ML5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L5可改善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的小鼠学习和认知障碍,保护海马区神经元;ML5具有减轻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 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研究了薯蓣皂苷元衍生物ML5的神经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L5可改善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的小鼠学习和认知障碍,保护海马区神经元;ML5具有减轻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损伤的功效,且提高三磷酸腺苷(ATP)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L5可激活核因子红细胞系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增加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NAD(P)H醌脱氢酶(NQO-1)的表达水平。ML5可能是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症(AD)的有效药物,通过靶向NRF2通路,进而发挥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薯蓣皂苷元 ML5 NRF2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抗癌肽研发中的应用与挑战
6
作者 张志星 邓华 唐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7-356,共10页
抗癌肽(anticancer peptides,ACPs)因其高效低毒和高选择性优势成为研究焦点,而基于人工智能的ACPs识别和设计方法较传统实验方法成本低廉、成功率高且能够探索更广阔的序列空间。本文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ACPs生成和识别过程中的应... 抗癌肽(anticancer peptides,ACPs)因其高效低毒和高选择性优势成为研究焦点,而基于人工智能的ACPs识别和设计方法较传统实验方法成本低廉、成功率高且能够探索更广阔的序列空间。本文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在ACPs生成和识别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深度生成模型探索新型ACPs设计以及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ACPs识别方法。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模型可复现性和可解释性不足、缺乏经过实验验证的阴性数据等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为ACPs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癌肽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甲酸溶液为介质的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付华 胡静 +3 位作者 章弘扬 王月荣 张敏 胡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以甲酸溶液为介质,采用溶剂热法、改良的Stober法,用聚乙烯-聚乳酸共聚物做模板剂制备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量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 以甲酸溶液为介质,采用溶剂热法、改良的Stober法,用聚乙烯-聚乳酸共聚物做模板剂制备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综合物性测量系统(PPMS)、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量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吸附性能。结果显示,以0.2mol/L甲酸溶液为介质制备的磁性介孔材料孔径为8.2nm、比表面积为258m2/g、孔体积为0.32cm3/g,饱和磁化强度达53A·m2/kg。这种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对牛血清蛋白、中性红、亚甲基蓝等物质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其饱和吸附量分别达到53.6、24.1、66.8mg/g,表明制备的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在复杂环境样品的分离和富集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硅纳米材料 甲酸 吸附性能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硫胺(VB_1)催化合成四氢咔唑类化合物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雅琴 葛松兰 马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9-507,共9页
1,2,3,4-四氢咔唑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在盐酸硫胺(VB1)催化作用下,苯肼盐酸盐和环己酮在乙醇中反应,可以简便、高产率地得到四氢咔唑类化合物。将不同基团取代的环己酮和含有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的苯肼用VB1进行底物扩展,大部... 1,2,3,4-四氢咔唑类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在盐酸硫胺(VB1)催化作用下,苯肼盐酸盐和环己酮在乙醇中反应,可以简便、高产率地得到四氢咔唑类化合物。将不同基团取代的环己酮和含有吸电子或供电子基团的苯肼用VB1进行底物扩展,大部分目标产物的产率在90%以上,证实在合成四氢咔唑的反应中,VB1是一种温和、高效、环保型的催化剂。对VB1进行回收再利用,催化效率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硫胺(VB1) 四氢咔唑 苯肼 环己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A酸自微乳给药系统制备与体外评价
9
作者 任福正 景秋芳 +1 位作者 陈佳蕾 沈婧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4-697,共4页
制备了维A酸自微乳给药系统(ATRA-SMEDDS)并进行体外评价。根据伪三元相图,选择Cremorphor RH40(RH40)和吐温20(T20)作为复配乳化剂,以微乳形成后的粒径和乳化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当m(RH40)∶m(T20)=1∶1时,制得的微乳粒径为(25.8&... 制备了维A酸自微乳给药系统(ATRA-SMEDDS)并进行体外评价。根据伪三元相图,选择Cremorphor RH40(RH40)和吐温20(T20)作为复配乳化剂,以微乳形成后的粒径和乳化时间为评价指标筛选处方。当m(RH40)∶m(T20)=1∶1时,制得的微乳粒径为(25.8±3.0)nm,ATRA-SMEDDS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度均显著提高,有望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乳化剂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催化的血清尿酸纸芯片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甜甜 陈雨晴 +3 位作者 张敏 王月荣 章弘扬 胡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9-834,共6页
建立了一种以纸芯片为平台,利用纳米金(Au NPs)的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对血清中尿酸(UA)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在改装的中性笔中灌注疏水性材料溶液,直接在滤纸上绘制所需要的图案,经干燥后形成纸芯片.将纳米金、四甲基联苯胺(TMB... 建立了一种以纸芯片为平台,利用纳米金(Au NPs)的过氧化物模拟酶特性对血清中尿酸(UA)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的方法.在改装的中性笔中灌注疏水性材料溶液,直接在滤纸上绘制所需要的图案,经干燥后形成纸芯片.将纳米金、四甲基联苯胺(TMB)和H_2O_2的混合液依次滴加于纸芯片检测区域,无色的TMB被氧化成蓝色,然后将待测样品滴加于蓝色区域,氧化态TMB被还原为无色,根据手机相机记录的检测区域灰度值计算试样中尿酸的浓度.实验优化了纳米金在纸芯片上的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参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检测尿酸的线性范围为10.6~125 mg/L,检出限为4.64 mg/L,加样回收率为94.8%~108.5%.该方法选择性良好,可用于测定血清样品中尿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芯片 纳米金 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壁碳纳米管在胆酸类表面活性剂中的分散及手性碳管(6,5)的双水相分离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红梅 李洁 +4 位作者 乔云帆 张敏 章弘扬 王月荣 胡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8-1154,共7页
选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等6种胆酸类表面活性剂,考察其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分散能力.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225 W,超声时间1 h的分散条件下,胆酸类表面活性剂均能对SWCNTs均匀分散,均可作为SW... 选用牛磺脱氧胆酸钠和脱氧胆酸钠等6种胆酸类表面活性剂,考察其对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的分散能力.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为225 W,超声时间1 h的分散条件下,胆酸类表面活性剂均能对SWCNTs均匀分散,均可作为SWCNTs的分散剂.在相同条件下,质量分数为2%的牛磺脱氧胆酸钠对SWCNTs的分散能力最强,脱氧胆酸钠对SWCNTs的分散能力最弱.此外,还采用聚乙二醇/葡聚糖双水相系统对SWCNTs分散液进行了萃取分离,获得了纯度较高的手性SWCNTs(6,5).所筛选的SWCNTs分散剂及采用的双水相分离方法为单一手性SWCNTs的分离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胆酸类表面活性剂 双水相 分散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被引量:6
12
作者 姜峰 李飏 +3 位作者 张敏 章弘扬 王月荣 胡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91-2096,共6页
目的研究丹参中丹酚酸A的转化方法。方法考察提取溶剂种类、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提取溶剂p H、液料比与离子强度等因素对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影响,并确定最佳转化条件。结果最佳转化条件为以磷酸缓冲液(p H 6.0)为提取溶剂;液料比... 目的研究丹参中丹酚酸A的转化方法。方法考察提取溶剂种类、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提取溶剂p H、液料比与离子强度等因素对丹酚酸B转化为丹酚酸A的影响,并确定最佳转化条件。结果最佳转化条件为以磷酸缓冲液(p H 6.0)为提取溶剂;液料比为12∶1;在140℃下加热4 h。25 g丹参中丹酚酸A的摩尔转化率为53.7%。结论该方法准确有效,可直接从丹参药材中通过降解丹酚酸B制备丹酚酸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酚酸A 丹酚酸B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合物生物富集因子的计算机预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露 陈英杰 +4 位作者 吴曾睿 李卫华 刘桂霞 Philip W.Lee 唐赟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3-182,共10页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通常用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简称BCF)来表达,这是化合物生态环境毒性评估的重要指标。为合理预测有机化合物是否易于生物富集,首先从美国环保局网站收集了624个具有不同BCF值的化合物,然... 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富集,通常用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简称BCF)来表达,这是化合物生态环境毒性评估的重要指标。为合理预测有机化合物是否易于生物富集,首先从美国环保局网站收集了624个具有不同BCF值的化合物,然后采用7种分子指纹结合5种机器学习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C4.5决策树、k最近邻法、随机森林法和朴素贝叶斯法),构建了化合物BCF的分类预测模型,所有模型均采用独立外部验证集进行验证。其中,使用Chemo Typer分子指纹结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得到的二分类模型,整体预测准确度最好,达到了85.4%。通过采用信息增益、频率分析等方法,进一步确定了化合物中易于引起生物富集的关键子结构,包括芳基氯、二芳基醚、氯代烷烃等。研究中所用到的方法为有毒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良好可靠的预测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富集因子 计算机预测 二分类模型 警示子结构 环境毒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熊加伟 葛松兰 马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96-1402,1379,共8页
建立了同时提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两种主要活性成分的方法及丹酚酸B的纯化工艺。以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所得最优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在... 建立了同时提取丹参中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两种主要活性成分的方法及丹酚酸B的纯化工艺。以丹参酮ⅡA与丹酚酸B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所得最优提取工艺为:用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在90%以上,丹酚酸B的提取率在80%以上。提取物浸膏用热水溶解,过滤,滤液浓缩为1 m L含约0.5 g生药的溶液,取150 m L以2 BV/h的速度上D101大孔树脂柱;然后用6 BV的水洗脱,再以4 BV/h的流速用8 BV的30%乙醇洗脱除杂,以2 BV/h的流速10 BV60%乙醇富集,得到纯度大于75%丹酚酸B,验证实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最后经过洗涤和甲醇重结晶,得到纯度大于99%的丹酚酸B,总得率为2.86%(以干燥根茎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提取 大孔树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侧喷技术制备淀粉颗粒的工艺研究
15
作者 龙园园 景秋芳 +1 位作者 陈爱玲 任福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0,共4页
采用流化床侧喷技术制备淀粉丸芯,主要以颗粒粒径分布、流动性及表面形态为评价指标,考察了黏合剂及工艺参数对制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流化床进风温度70℃,进风风量60~70m3/h,雾化压力0.15MPa,在17.5g/min速度下喷入黏合剂(HPMC... 采用流化床侧喷技术制备淀粉丸芯,主要以颗粒粒径分布、流动性及表面形态为评价指标,考察了黏合剂及工艺参数对制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流化床进风温度70℃,进风风量60~70m3/h,雾化压力0.15MPa,在17.5g/min速度下喷入黏合剂(HPMC K100的质量分数为3%),当黏合剂的用量为起始物料质量数的3.0%时,在65~100目的颗粒收率较高,且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规整的表面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侧喷技术 淀粉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和氧化应激减轻大鼠认知障碍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洁 毛宇 +2 位作者 蒋可欣 马磊 王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7,共10页
通过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CAO)大鼠模型和H_2O_2诱导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模型,探究丹参酮ⅡA(TSA)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TSA逆转了BCCAO诱导的大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丢失,增加了皮层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 通过建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CAO)大鼠模型和H_2O_2诱导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的氧化损伤模型,探究丹参酮ⅡA(TSA)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机制。TSA逆转了BCCAO诱导的大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丢失,增加了皮层和海马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TSA抑制了细胞活力的降低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其次,TSA减弱了线粒体膜电位(MMP)的丧失,并增加了三磷酸腺苷(ATP)水平。TSA显著逆转了由线粒体复合酶异常引起的损伤,降低了活性氧(ROS)积累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同时增强了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TSA可以增强线粒体生物能并有效减轻氧化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 丹参酮ⅡA 线粒体功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诗怡 渠亚蓉 +4 位作者 徐天龙 章弘扬 张敏 王月荣 胡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24-2327,共4页
目的改进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有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50%甲醇超声提取2种成分后,UPLC法测定两者含有量,其中连翘苷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流动相乙腈-0.... 目的改进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有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50%甲醇超声提取2种成分后,UPLC法测定两者含有量,其中连翘苷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流动相乙腈-0. 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 2 mL/min;检测波长277 nm。连翘酯苷A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流动相乙腈-0. 4%乙酸,等度洗脱;体积流量0. 2 mL/min;检测波长330 nm。结果连翘苷、连翘酯苷A分别在0. 004 69~0. 375 mg/mL(r=0. 999 6)、0. 004 63~0. 371 mg/mL(r=0. 999 3)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 9%、100. 0%,RSD分别为1. 9%、0. 9%,10批样品中两者含有量分别为0. 37%~1. 29%、4. 7%~12. 3%,均高于药典方法。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为相关测定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版《中国药典》 连翘 连翘苷 连翘酯苷A U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藤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姜鹏程 陆晔晗 +5 位作者 常芮宁 宋艺 王艾雯 王春丽 郭美珠 张春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081-4085,共5页
目的优化当归藤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乙... 目的优化当归藤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Plackett⁃Burman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25,超声功率24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40 min,总黄酮得率为12.59%。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超声提取当归藤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藤总黄酮 超声提取工艺 Plackett-Burman法 Box-Behnken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蔷薇花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及其动力学行为 被引量:12
19
作者 盛晓笑 王春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考察蔷薇花Rosa multiflora Thunb.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动力学行为。方法超声提取总黄酮后,以L-多巴和L-酪氨酸为底物,考察该成分对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对二酚酶... 目的考察蔷薇花Rosa multiflora Thunb.总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动力学行为。方法超声提取总黄酮后,以L-多巴和L-酪氨酸为底物,考察该成分对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的抑制作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确定其对二酚酶的作用机制类型。结果总黄酮对酪氨酸酶单酚酶、二酚酶均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59、2.43 mg/m L。其中,对二酚酶的抑制作用机制为混合型抑制,抑制常数KI、KIS分别为4.17、10.39 mg/m L。结论蔷薇花总黄酮是有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花总黄酮 酪氨酸酶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制备厚朴中magnoloside A
20
作者 胡小龙 姜峰 +3 位作者 张敏 王月荣 章弘扬 胡坪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8-1091,共4页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制备厚朴中magnoloside A。方法考察溶剂系统、转速、体积流量、温度、进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HPLC、NMR法对分离产物进行纯度检验和结构鉴定。结果最佳条件为两相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制备厚朴中magnoloside A。方法考察溶剂系统、转速、体积流量、温度、进样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HPLC、NMR法对分离产物进行纯度检验和结构鉴定。结果最佳条件为两相溶剂系统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1∶1∶0. 2∶2),上相固定相,下相流动相;转速850 r/min;流动相体积流量3 m L/min;温度45℃;进样量1 000 mg,粗提物中分离得到magnoloside A 121. 9 mg,纯度为95. 8%,回收率为81. 7%。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回收率高,可用于分离制备厚朴中magnolosid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 magnoloside A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