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天舒
阮志
+2 位作者
刘霞
黄瑾
张乃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运用MCAO方法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通过开展针对MCAO大鼠的NMR代谢组学研究来阐明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半脑脑组织以及对侧半脑脑组织的代谢物组改变和相关联的脑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3 h缺血半脑脑组织的不同区...
运用MCAO方法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通过开展针对MCAO大鼠的NMR代谢组学研究来阐明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半脑脑组织以及对侧半脑脑组织的代谢物组改变和相关联的脑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3 h缺血半脑脑组织的不同区域均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能量不足(单磷酸腺苷水平下降;尿嘧啶含量升高)、无氧酵解上调(乳酸含量显著升高)、氧化应激(丙二酸、琥珀酸含量上升)、磷脂代谢异常(胆碱水平显著升高;磷酰胆碱和甘油磷酰胆碱含量下降)、神经递质紊乱(谷氨酸含量下降;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升高)和神经细胞损伤(N-乙酰天冬氨酸含量下降)等应激性变化,而对侧非缺血端半脑脑组织的代谢模式改变总体上与左脑相类似,但发生显著性变化的代谢物的数量明显比左脑少,能量匮乏的程度也比左脑小,研究结果提示在局灶性脑卒中病人治疗过程中,非缺血损伤端同样应该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缺血再灌注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变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夏珍
张天舒
+3 位作者
阮志
黄瑾
张乃霞
刘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8-1347,共10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与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皮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左脑缺血的脑卒中模型,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物组分析技术,研究M...
目的研究脑卒中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与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皮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左脑缺血的脑卒中模型,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物组分析技术,研究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6、24h时左脑皮质代谢物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左脑皮质缺血再灌注3h时出现能量不足、糖酵解加剧、神经递质紊乱等代谢途径的改变,再灌注6h时因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上述现象均有所缓解;然而再灌注24h时,能量代谢、无氧酵解、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均加重。结论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代谢紊乱,该结果将有助于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分子机制,可为临床上调控脑卒中发生后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紊乱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卒中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代谢紊乱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
15
1
作者
张天舒
阮志
刘霞
黄瑾
张乃霞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药学院
中国科
学院
上海
药物研究所受体结构与功能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
学院
上海
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
出处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运用MCAO方法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通过开展针对MCAO大鼠的NMR代谢组学研究来阐明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半脑脑组织以及对侧半脑脑组织的代谢物组改变和相关联的脑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3 h缺血半脑脑组织的不同区域均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能量不足(单磷酸腺苷水平下降;尿嘧啶含量升高)、无氧酵解上调(乳酸含量显著升高)、氧化应激(丙二酸、琥珀酸含量上升)、磷脂代谢异常(胆碱水平显著升高;磷酰胆碱和甘油磷酰胆碱含量下降)、神经递质紊乱(谷氨酸含量下降;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升高)和神经细胞损伤(N-乙酰天冬氨酸含量下降)等应激性变化,而对侧非缺血端半脑脑组织的代谢模式改变总体上与左脑相类似,但发生显著性变化的代谢物的数量明显比左脑少,能量匮乏的程度也比左脑小,研究结果提示在局灶性脑卒中病人治疗过程中,非缺血损伤端同样应该受到关注。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缺血再灌注
脑卒中
Keywords
NMR
metabolomics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stroke
分类号
R74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变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
2
2
作者
马夏珍
张天舒
阮志
黄瑾
张乃霞
刘霞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上海市新药筛选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
学院
上海
药物研究所受体结构与功能
重点
实验室
中国科
学院
上海
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室
出处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8-1347,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224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2013CB910900)~~
文摘
目的研究脑卒中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与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皮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左脑缺血的脑卒中模型,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物组分析技术,研究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6、24h时左脑皮质代谢物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左脑皮质缺血再灌注3h时出现能量不足、糖酵解加剧、神经递质紊乱等代谢途径的改变,再灌注6h时因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上述现象均有所缓解;然而再灌注24h时,能量代谢、无氧酵解、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均加重。结论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代谢紊乱,该结果将有助于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分子机制,可为临床上调控脑卒中发生后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紊乱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卒中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代谢紊乱
分子机制
Keywords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troke
brai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ies
metabolic disorders
molecular mechanism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张天舒
阮志
刘霞
黄瑾
张乃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变化的分子机制
马夏珍
张天舒
阮志
黄瑾
张乃霞
刘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