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天舒 阮志 +2 位作者 刘霞 黄瑾 张乃霞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8,共11页
运用MCAO方法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通过开展针对MCAO大鼠的NMR代谢组学研究来阐明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半脑脑组织以及对侧半脑脑组织的代谢物组改变和相关联的脑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3 h缺血半脑脑组织的不同区... 运用MCAO方法建立了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后通过开展针对MCAO大鼠的NMR代谢组学研究来阐明缺血再灌注早期缺血半脑脑组织以及对侧半脑脑组织的代谢物组改变和相关联的脑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3 h缺血半脑脑组织的不同区域均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能量不足(单磷酸腺苷水平下降;尿嘧啶含量升高)、无氧酵解上调(乳酸含量显著升高)、氧化应激(丙二酸、琥珀酸含量上升)、磷脂代谢异常(胆碱水平显著升高;磷酰胆碱和甘油磷酰胆碱含量下降)、神经递质紊乱(谷氨酸含量下降;γ-氨基丁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升高)和神经细胞损伤(N-乙酰天冬氨酸含量下降)等应激性变化,而对侧非缺血端半脑脑组织的代谢模式改变总体上与左脑相类似,但发生显著性变化的代谢物的数量明显比左脑少,能量匮乏的程度也比左脑小,研究结果提示在局灶性脑卒中病人治疗过程中,非缺血损伤端同样应该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代谢组学 缺血再灌注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变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夏珍 张天舒 +3 位作者 阮志 黄瑾 张乃霞 刘霞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38-1347,共10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与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皮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左脑缺血的脑卒中模型,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物组分析技术,研究M... 目的研究脑卒中大鼠脑皮质代谢物组水平与脑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脑皮质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左脑缺血的脑卒中模型,运用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物组分析技术,研究MCAO大鼠脑缺血再灌注3、6、24h时左脑皮质代谢物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左脑皮质缺血再灌注3h时出现能量不足、糖酵解加剧、神经递质紊乱等代谢途径的改变,再灌注6h时因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上述现象均有所缓解;然而再灌注24h时,能量代谢、无氧酵解、神经递质代谢紊乱等均加重。结论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代谢紊乱,该结果将有助于探索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分子机制,可为临床上调控脑卒中发生后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紊乱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卒中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代谢紊乱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