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唑并嘧啶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杀虫活性及其与γ -氨基丁酸受体的结合模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栗广龙 江卓媛 +3 位作者 周聪 须志平 李忠 程家高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45-855,共11页
基于氟虫腈低能构象进行骨架跃迁,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基吡唑并嘧啶胺和苯基吡唑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 基于氟虫腈低能构象进行骨架跃迁,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基吡唑并嘧啶胺和苯基吡唑并嘧啶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A5、B1、B4和B5在500 mg/L下对小菜蛾的致死率在40%~73%之间,活性弱于氟虫腈。初步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其与昆虫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结合模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化合物活性比氟虫腈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并嘧啶 氟虫腈 骨架跃迁 杀虫活性 Γ-氨基丁酸受体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环丙甲酸类活性片段的新型二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睿嘉 冯婷婷 +2 位作者 王港澳 徐晓勇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为探索具有新颖结构的杀虫剂先导,将多种含环丙甲酸的活性片段引入二酰胺类杀虫剂,设计并合成了21个新型的二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测试了所有目标衍生物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东方... 为探索具有新颖结构的杀虫剂先导,将多种含环丙甲酸的活性片段引入二酰胺类杀虫剂,设计并合成了21个新型的二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波谱(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表征。测试了所有目标衍生物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e、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及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大部分邻位二酰胺类衍生物的对两种供试病原菌的杀菌活性不够理想,而对两种害虫靶标均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在500 mg/L质量浓度下,衍生物10h对苜蓿蚜的致死率为90%,10k对东方黏虫的致死率达100%,这两个衍生物均可作为潜在的杀虫先导衍生物加以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甲酸 活性片段 二酰胺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并吡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杀虫活性及结合模式研究
3
作者 施蔓 周聪 +4 位作者 栗广龙 徐晓勇 邵旭升 李忠 程家高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7-1056,共10页
基于新报道的高活性介离子类nAChR调节剂结构,通过骨架跃迁策略设计、合成了3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并吡唑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 基于新报道的高活性介离子类nAChR调节剂结构,通过骨架跃迁策略设计、合成了3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苯并吡唑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MS)确证。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A1、A7、A16和A22在500 mg/L下对苜蓿蚜的致死率约为40%,活性弱于先导结构化合物1。初步分析,介离子结构与非介离子结构结合模式相近,其理化性质以及静电势表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目标化合物活性比化合物1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吡唑 新烟碱 杀虫活性 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杂环基甲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杀线虫活性
4
作者 邱蝶 曹晓峰 +1 位作者 李忠 徐晓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2-585,共14页
植物寄生线虫可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全球各类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设计并合成了2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杂环基甲酮类化合物,并测定了化合物在离体条件下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致死率及其在在沙土与基质土壤中对由... 植物寄生线虫可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全球各类作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设计并合成了27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杂环基甲酮类化合物,并测定了化合物在离体条件下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致死率及其在在沙土与基质土壤中对由南方根结线虫造成的植物根结的抑制率(活体测试)。离体测试结果表明,除化合物D1和E3在40 mg/L下72 h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致死率分别为70.03%和71.26%外,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对其无致死活性。活体测试结果表明:40 mg/L时化合物B1、B2、B5、C4、D2、E6和E9在沙土中对植物根结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其中D2在5 mg/L时抑制率最高,达87.61%,且高于先导化合物B1;而在基质土壤中,化合物B5的抑制活性最强,在40 mg/L时抑制率为77.67%。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表明,不带取代基的(5-(2-噻吩基)-2-噻唑基)-2-噻吩甲酮(D2)化合物具有更好的杀线虫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杂环基甲酮 南方根结线虫 杀线虫活性 结构-活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杀菌活性及其与琥珀酸脱氢酶受体的结合模式
5
作者 王金玲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62-1170,共9页
为寻找高活性杀菌化合物,以氟吡菌酰胺为对照,在前期发现的新型硝基甲基喹唑啉酮骨架的基础上,通过中间体衍生化法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等手段,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为寻找高活性杀菌化合物,以氟吡菌酰胺为对照,在前期发现的新型硝基甲基喹唑啉酮骨架的基础上,通过中间体衍生化法和活性亚结构拼接等手段,设计、合成了2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喹唑啉酮肟醚衍生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碳谱(^(13)C NMR)及高分辨质谱(HR-EI-MS)确证。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目标化合物A19和A25在500 mg/L下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防效分别为43.74%和42.46%,活性远低于氟吡菌酰胺。初步分析,其理化性质以及其与琥珀酸脱氢酶(SDH)受体结合模式方面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些化合物活性比氟吡菌酰胺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唑啉酮 肟醚 中间体衍生化法 杀菌活性 琥珀酸脱氢酶受体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增效活性
6
作者 谭都 须志平 +1 位作者 邵旭升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杀虫剂增效剂是提高杀虫剂杀虫效果和降低抗药性的关键成分。本文对具有特异性增效活性的八元氧桥环结构进一步衍生,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的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与吡虫啉联用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致... 杀虫剂增效剂是提高杀虫剂杀虫效果和降低抗药性的关键成分。本文对具有特异性增效活性的八元氧桥环结构进一步衍生,设计合成了15个新型的N-苯基八元氧桥环新烟碱化合物,并测试了目标化合物与吡虫啉联用时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的致死率。结果表明:在1 mg/L质量浓度下,大部分目标化合物能使吡虫啉对苜蓿蚜的毒力增加,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苯环上无取代的化合物4a和4-CF3取代的化合物4m增效活性相当,其对吡虫啉毒力的增效倍数分别为3.44和3.58,可作为候选化合物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增效剂 八元氧桥环 新烟碱 吡虫啉 增效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虫啶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吴勇超 须志平 +2 位作者 邵旭升 程家高 李忠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0-716,共7页
为研究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影响,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了环氧虫啶等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氧虫啶为代表的七元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具有较好的... 为研究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影响,以吡虫啉为对照药剂,采用带虫浸叶法测定了环氧虫啶等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的毒力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氧虫啶为代表的七元桥环新烟碱类化合物对苜蓿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其中,环氧虫啶的LC50值为3.454 mg/L,高于八元桥环新烟碱化合物。酶抑制剂顺丁烯二乙酯(DEM)和胡椒基丁醚(PBO)对环氧虫啶均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4.02和3.22;而对照药剂吡虫啉仅PBO对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LC_(50)浓度环氧虫啶和吡虫啉处理后,存活苜蓿蚜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s活力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环氧虫啶处理组GSTs和P450s活力分别达到(2.730±0.012)和(0.239±0.009)μmol/(mg pro.·min),诱导能力弱于吡虫啉;而苜蓿蚜体内羧酸酯酶(Car E)活性则无明显变化。研究显示,在苜蓿蚜对环氧虫啶的解毒代谢过程中,GSTs和细胞色素P450s可能发挥着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环氧虫啶 苜蓿蚜 解毒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细胞色素P450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δ阿片受体相互调节作用及药物发现与设计策略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庆 刘慧芳 +4 位作者 李炜 李颖 程家高 刘景根 付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活性好,广泛用于临床。阿片受体主要分为3种亚型,即μ、δ、κ阿片受体。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大多为μ受体激动剂,但易引起成瘾性、呼吸抑制等副作用。δ受体激动剂镇痛活性较弱,但δ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均能... 阿片类镇痛药镇痛活性好,广泛用于临床。阿片受体主要分为3种亚型,即μ、δ、κ阿片受体。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大多为μ受体激动剂,但易引起成瘾性、呼吸抑制等副作用。δ受体激动剂镇痛活性较弱,但δ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均能调节μ受体激动剂的镇痛作用,同时参与成瘾性等副作用形成。因此,设计具有μ/δ双重功效的药物是新一代低毒副作用镇痛药的发展方向。该文综述了具有μ/δ双重功效药物的研究现状,为设计低毒副作用镇痛药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激动剂/δ拮抗剂 μ/δ双重激动剂 阿片类镇痛药 药物设计 低成瘾性 双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5,5-三氟-N-(杂芳基甲基)戊-4-烯酰胺的合成及杀线虫活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城 杨海平 +3 位作者 张瑞峰 李忠 Peter MAIENFISCH 徐晓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30,共10页
植物寄生线虫可能对全球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5-三氟戊-4-烯酰胺衍生物,并测定了它们的离体活性和在沙土中的活体杀线虫活性,且进一步研究了沙土活体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基质中的活体杀线虫活... 植物寄生线虫可能对全球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本研究设计合成了1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4,5,5-三氟戊-4-烯酰胺衍生物,并测定了它们的离体活性和在沙土中的活体杀线虫活性,且进一步研究了沙土活体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在基质中的活体杀线虫活性。离体测试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杀线虫活性,其中含呋喃环的化合物B 8对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和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均表现出优异的杀线虫活性,LC50/72 h值分别为1.22 mg/L和0.53 mg/L。此外,在沙土活体活性测试中,大部分化合物在40 mg/L时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100%的抑制作用,其中含苯并噻唑环的化合物B10的活性最好,在2.5 mg/L时抑制率为66.0%。在基质中的活体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含噻吩环的化合物B6活性最好,在5 mg/L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抑制率为31.0%。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显示,含无取代五元环如噻吩、呋喃和噻唑的化合物的活性优于含大体积的六元环或稠环的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5 5-三氟戊-4-烯酰胺 南方根结线虫 松材线虫 杀线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型呋虫胺光控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光学特性及杀虫活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康 陈睿嘉 +1 位作者 李忠 邵旭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了提高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利用率,基于光控释放技术,将呋虫胺(dinotefuran,以下简称DIN)与香豆素类光敏保护基团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7-diethylamino coumarin,简称COU)相连,设计合成了以COU为“笼”的呋虫胺(coumarin-caged dinot... 为了提高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的利用率,基于光控释放技术,将呋虫胺(dinotefuran,以下简称DIN)与香豆素类光敏保护基团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7-diethylamino coumarin,简称COU)相连,设计合成了以COU为“笼”的呋虫胺(coumarin-caged dinotefuran,简称COU-DIN)光控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及高分辨质谱表征了其化学结构,并测试了其在420 nm蓝光和太阳光照条件下的光控释放性能、在水中的稳定性及其光控释放前后对苜蓿蚜Aphis craccivora、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东方黏虫Mythimna separate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COU-DIN在420 nm蓝光或太阳光照射下,可快速、高效、定时、定量地释放出呋虫胺,总释放率可达90%,且在水中稳定;COU-DIN在光照前后的杀虫活性差异明显,且光照后对上述3种害虫的LC50值与对照药剂呋虫胺相当。COU-DIN为呋虫胺的可控精准施用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呋虫胺 香豆素 光敏保护基团 光控释放 杀虫活性 精准施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CYP6G1真核表达及其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体外代谢 被引量:1
11
作者 邵晨 施雨 +3 位作者 朱语彤 程家高 李忠 须志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0-199,共10页
【目的】CYP6G1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重要的P450酶,其底物谱广泛,除了介导黑腹果蝇对DDT的抗性之外,还与其对新烟碱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密切相关,但目前CYP6G1的代谢功能与黑腹果蝇抗药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还缺... 【目的】CYP6G1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体内重要的P450酶,其底物谱广泛,除了介导黑腹果蝇对DDT的抗性之外,还与其对新烟碱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密切相关,但目前CYP6G1的代谢功能与黑腹果蝇抗药性之间的因果关系还缺乏一些直接证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建立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真核表达系统,功能性地表达了果蝇细胞色素P450酶CYP6G1,以吡虫啉为阳性对照,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分析CYP6G1对噻虫啉和噻虫嗪的体外代谢情况。【结果】孵育2 h后,重组CYP6G1能够羟基化吡虫啉和噻虫啉,使它们的含量分别减少17.6%±7.1%和4.2%±2.3%;重组CYP6G1可以促进噻虫嗪转化为噻虫胺,使噻虫嗪含量减少5.8%±2.1%。【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果蝇CYP6G1的结构功能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细胞色素P450 CYP6G1 Bac-to-Bac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功能研究 杀虫剂 体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线菌SSPRC-1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
12
作者 王雪啸 宗蜜蜜 +2 位作者 徐文平 程亮 陶黎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98-901,共4页
目的对土壤放线菌SSPRC-1次级代谢产物中杀虫和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方法对发酵液通过正丁醇萃取、硅胶柱色谱、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活性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放线菌SSPRC-1发酵液中分... 目的对土壤放线菌SSPRC-1次级代谢产物中杀虫和抑菌活性物质进行研究。方法对发酵液通过正丁醇萃取、硅胶柱色谱、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核磁共振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方法鉴定活性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放线菌SSPRC-1发酵液中分离得到3个活性化合物SSPRC-1-1、SSPRC-1-2和SSPRC-1-3,确定SSPRC-1-1分子式为C15H10O4,是异黄酮类物质,在天然产物中未曾发现,仅有文献报道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暂命名为isoflavones H;SSPRC-1-2分子式为C15H10O5,与异黄酮类物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相同;SSPRC-1-3分子式为C25H37NO4,与杀粉蝶毒素A结构相同。结论化合物SSPRC-1-1和SSPRC-1-2对Pyricularia oryzae的MIC分别为125和24μg/m L,化合物SSPRC-1-3对黏虫具有较好的毒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氯虫苯甲酰胺结构的PROTACs分子设计、合成及杀虫活性研究
13
作者 张振国 付稳 +1 位作者 李忠 邵旭升 《农药学学报》 2025年第4期628-637,共10页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技术作为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可通过“事件驱动”(event driven)降解模式,特异性清除靶蛋白,因其高选择性和独特机制,现已成为医药和农药等领域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PROTACs技...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技术作为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可通过“事件驱动”(event driven)降解模式,特异性清除靶蛋白,因其高选择性和独特机制,现已成为医药和农药等领域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PROTACs技术,引入烷基链或聚乙二醇链,将氯虫苯甲酰胺和泊马度胺偶联,构建了8个靶向昆虫鱼尼丁受体(RyR)的PROTACs分子。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A1~A8对鳞翅目害虫小菜蛾及东方黏虫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杀虫活性,在50 mg/L质量浓度下致死率均大于80%。其中化合物A8对小菜蛾的LC_(50)值为0.50μmol/L,化合物A5对东方黏虫的LC_(50)值为1.13μmol/L,但相比氯虫苯甲酰胺的杀虫活性仍分别下降了5.6和28倍。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未能诱导RyR蛋白降解,推测可能是因为配体亲和力或泛素转移效率低所致,后续拟进行E3连接酶配体及连接链的优化。本研究可为PROTACs技术在农药创制研究中的应用探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 鱼尼丁受体 氯虫苯甲酰胺 泊马度胺 结构改造 杀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