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研究裂化催化剂烧碳再生的动力学 被引量:6
1
作者 燕青芝 程振民 +1 位作者 于丰东 袁渭康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8-44,共7页
以结焦的工业裂化催化剂为研究对象 ,利用流化床反应器进行再生实验 ,用电导吸收法在线测量瞬时烧碳速率 ,回归出了烧碳再生的本征动力学模型 ;采用有限厚度区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对高温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 ,得出扩散控制下的动力学方... 以结焦的工业裂化催化剂为研究对象 ,利用流化床反应器进行再生实验 ,用电导吸收法在线测量瞬时烧碳速率 ,回归出了烧碳再生的本征动力学模型 ;采用有限厚度区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对高温再生过程进行了数学模拟 ,得出扩散控制下的动力学方程 ,并由实验值加以验证。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裂化催化剂 再生 动力学模型 有限厚度区缩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与醋酸苯酯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沈荣春 方云进 +1 位作者 肖文德 朱开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897-900,共4页
通过碳酸二甲酯与醋酸苯酯进行酯交换合成碳酸二苯酯的研究,筛选合成碳酸二苯酯的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浓度、物料配比、温度诸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与其它合成路线进行了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醋酸苯酯 合成 碳酸二苯酯 研究 酯交换法 二丁基氧化锡 钛酸丁酯 钛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二甲酯加氢Cu/SiO_2催化剂前体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竹霞 钱志刚 +1 位作者 赵秀阁 肖文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3-617,共5页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一种具有矿物硅孔雀石结构的物质,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和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具有硅孔雀石结构的催化剂前体在450°C焙烧后进行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Cu2O含量,因而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SIO2 硅孔雀石 焙烧温度 草酸二甲酯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CC柴油催化氧化深度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余国贤 陆善祥 +1 位作者 陈辉 朱中南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3-66,共4页
在实验室进行了过氧化氢在甲酸和亚铁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偶合氧化FCC柴油的深度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过氧酸和Fenton试剂偶合,能有效氧化FCC柴油中的有机硫化合物,经过二甲基甲酰胺萃取后可将FCC柴油中的硫由0.7268%降到114μg/g,脱硫... 在实验室进行了过氧化氢在甲酸和亚铁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偶合氧化FCC柴油的深度脱硫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过氧酸和Fenton试剂偶合,能有效氧化FCC柴油中的有机硫化合物,经过二甲基甲酰胺萃取后可将FCC柴油中的硫由0.7268%降到114μg/g,脱硫率可达到98.43%。n(HCOOH)/n(H2O2),n(Fe2+)/n(H2O2),n(H2O2)/n(总硫)及温度和时间对氧化脱硫率均有影响,随着n(HCOOH)/n(H2O2)的增加,油回收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 柴油 催化氧化技术 深度脱硫技术 过氧化氢 甲酸 亚铁离子 O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催化剂在乙醇脱水反应中的失活与再生 被引量:22
5
作者 周丽雯 王飞 +3 位作者 罗漫 肖文德 程晓维 龙英才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3-337,共5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ZSM-5分子筛催化乙醇脱水生成乙烯反应的积碳失活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低温氮吸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乙醇脱水反应中,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导致分子筛微孔...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ZSM-5分子筛催化乙醇脱水生成乙烯反应的积碳失活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低温氮吸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乙醇脱水反应中,催化剂表面的积碳导致分子筛微孔堵塞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积碳物种主要是带有双键的聚合态化合物(或芳香族化合物)。再生后的催化剂仍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在1000h的反应过程中,乙醇转化率始终在99.5%以上,乙烯收率也保持在98%以上。同时再生过程未改变分子筛中铝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催化剂 乙醇脱水 乙烯 积碳 失活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苯脱氢径向反应器的模拟和操作优化 被引量:7
6
作者 徐志刚 朱子彬 +2 位作者 张成芳 顾雄毅 朱中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7-220,共4页
采用一维拟均相绝热径向反应器模型模拟乙苯负压脱氢径向反应器,探讨了在负压条件下乙苯脱氢反应温度、水烃比和压力对乙苯脱氢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指出负压反应系统对压降的严格要求,由此得出合理的操作条件。通过模型计算结... 采用一维拟均相绝热径向反应器模型模拟乙苯负压脱氢径向反应器,探讨了在负压条件下乙苯脱氢反应温度、水烃比和压力对乙苯脱氢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指出负压反应系统对压降的严格要求,由此得出合理的操作条件。通过模型计算结果与生产装置实测数据的比较,确认本模型可以用于生产装置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苯乙烯 径向反应器 模拟 操作 最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门混合原油强化蒸馏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段天平 童秀珑 +3 位作者 王彬 陈宗虎 陆善祥 陈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1-556,共6页
采用实沸点蒸馏研究了强化蒸馏添加剂T218和T208以及芳烃浓缩物对强化玉门混合原油减压蒸馏的影响。结果表明:T208不仅能增加馏分油收率1.04%,而且改善馏分油质量,并提高了减渣作为道路沥青的质量指标;糠醛抽出油在适当条件下亦可作为... 采用实沸点蒸馏研究了强化蒸馏添加剂T218和T208以及芳烃浓缩物对强化玉门混合原油减压蒸馏的影响。结果表明:T208不仅能增加馏分油收率1.04%,而且改善馏分油质量,并提高了减渣作为道路沥青的质量指标;糠醛抽出油在适当条件下亦可作为强化蒸馏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蒸馏 强化剂 抽出油 油浆 减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流床反应器内典型流型的特征与实验确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肖琼 AMAnter +1 位作者 程振民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0-13,共4页
分析了滴流床反应器内4 种典型流动型式的特征。针对滴流床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情况,应用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检测4 种典型的流型。从所测电导率的频谱特征上发现了各流型的特性区别:滴流、脉冲流和喷淋流流型电导率信号均有频率为3... 分析了滴流床反应器内4 种典型流动型式的特征。针对滴流床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情况,应用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检测4 种典型的流型。从所测电导率的频谱特征上发现了各流型的特性区别:滴流、脉冲流和喷淋流流型电导率信号均有频率为3Hz 左右幅度较大的频率成分,各流型间频谱主要区别在0~3Hz频域内;鼓泡流流型电导信号频率主要分布在0~3Hz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流床反应器 流型 频谱分析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聚合反应挤出过程中停留时间及其分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鹰 司林旭 +1 位作者 郑安呐 朱中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6-510,共5页
研究了苯乙烯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聚合过程中单体及其聚合物在双螺杆中的停留时间分布于 1 min~ 4min范围内 ,平均停留时间在较大程度上受螺杆的转速、进料速度、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等因素的影... 研究了苯乙烯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中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聚合过程中单体及其聚合物在双螺杆中的停留时间分布于 1 min~ 4min范围内 ,平均停留时间在较大程度上受螺杆的转速、进料速度、聚合物平均分子量等因素的影响。聚合反应主要发生在螺杆的60 0 mm处 ,约于 85 0 mm处聚合反应完成。根据因次分析得到了平均停留时间的模型 ,实验表明该模型与实测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聚合反应 挤出过程 停留时间 双螺杆挤出机 示踪剂 时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盘反应器的混合特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良生 周贤爵 戴干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工业聚酯终缩聚圆盘反应器开发应用为研究背景,分别考察了介质粘性、弹性、盘径和盘间距对圆盘反应器流型及宏观混合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粘、弹性、高剪切和小的盘间距有利于混合;釜径增大,混合效率降低。
关键词 圆盘反应器 粘弹性 间距 流型 聚酯 终缩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在非均相催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俊 赵玲 +2 位作者 闫冬 朱中南 张新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9-224,共6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池用作膜反应器 ,可以共生电能和化学产品 ;通过固体电解质电势分析法与动力学测量相结合可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机理研究 ;该膜反应器还可用于催化剂活性的电化学改性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上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非均相催化 共生 电势分析法 电化学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流床反应器中SO_2的脱除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永祥 程振民 +1 位作者 蒋正兴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5-261,共7页
利用装填有活性炭的滴流床反应器可以脱除废气中的SO2。液体周期性的脉冲能够提高副产物H2SO4的浓度和反应速率,降低床层压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主要操作参数是气体空速、床层温度、操作周期、液体喷淋时间占整个周期的分率以... 利用装填有活性炭的滴流床反应器可以脱除废气中的SO2。液体周期性的脉冲能够提高副产物H2SO4的浓度和反应速率,降低床层压降。影响反应器性能的主要操作参数是气体空速、床层温度、操作周期、液体喷淋时间占整个周期的分率以及喷淋液中的硫酸浓度。在每一个周期下都有一个最优的喷淋时间,喷淋液体的表观速率对SO2脱除几乎没有影响,它只是降低了出口液体中的硫酸浓度。在较低的床层温度下,升高温度有利于SO2的脱除,而在较高的温度下由于气体溶解度的下降和床层过快失水使温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流床反应器 活性炭 脱硫 二氧化硫 废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流床反应器内脉冲流流体力学特性参数的模型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琼 Anter A. M. +1 位作者 程振民 袁渭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30-534,共5页
通过对气液两相在填料床反应器并流向下流动情况的分析,提出了计算如气、液两流体在富液和富气脉冲柱内的速度、持液量及脉冲柱长度等流体力学参数的数学模型方程。为使模型方程封闭,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三个经验关联式关联表观脉冲速度... 通过对气液两相在填料床反应器并流向下流动情况的分析,提出了计算如气、液两流体在富液和富气脉冲柱内的速度、持液量及脉冲柱长度等流体力学参数的数学模型方程。为使模型方程封闭,根据实验数据提出三个经验关联式关联表观脉冲速度、脉冲频率和平均持液量三个宏观平均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分析结论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模型 滴流床反应器 特性参数 脉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中甲烷氧化偶合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俊 赵玲 +2 位作者 闫冬 张新胜 朱中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研究了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 ( Ag| YSZ| Ag)中甲烷氧化偶合动力学和外加电流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提出了该反应系统中甲烷偶合反应网络。用幂指数拟合实验数据 ,得出甲烷总消耗速率、生成 C2 烃和深度氧化速率的动力学方程式 ,并估... 研究了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 ( Ag| YSZ| Ag)中甲烷氧化偶合动力学和外加电流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提出了该反应系统中甲烷偶合反应网络。用幂指数拟合实验数据 ,得出甲烷总消耗速率、生成 C2 烃和深度氧化速率的动力学方程式 ,并估算了动力学参数。用固体电解质电势分析法监测了反应过程中 Ag催化剂电极表面氧活度 ,结果表明 ,反应室中气相氧与 Ag催化剂电极上的氧并未形成热力学平衡 ,氧的吸附速率小于或接近催化剂电极上氧消耗速率。本实验条件下 ,外加电流 (电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 电解质 膜反应器 氧活度 甲烷氧化偶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膜反应器中甲烷在Li/TiO2上的氧化偶联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俊 石勇 +2 位作者 王宇红 卢冠忠 赵玲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8-984,共7页
以Li2CO3为锂源,制备了Li/TiO2膜,并用TG-DTA和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由TG-DTA结果并结合XRD图谱可知,陪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形成新的物相Li1.33Ti1.66O4。在YSZ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反应器中研究了甲烷在Li/TiO2膜上氧化偶联,考... 以Li2CO3为锂源,制备了Li/TiO2膜,并用TG-DTA和XRD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由TG-DTA结果并结合XRD图谱可知,陪烧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并形成新的物相Li1.33Ti1.66O4。在YSZ固体氧化物电解质反应器中研究了甲烷在Li/TiO2膜上氧化偶联,考查了预混合、电化学两种方式供氧时甲烷分压、反应温度及停留时间等对甲烷转化速率、各产物生成速率和选择性等影响,比较了两种方式供氧时反应速率、目标产物选择性,并基于实验结果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甲烷分压和反应温度对甲烷转化速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有利;提高预混合时氧分压或电化学供氧时的电流均能使反应速率增大,但CO2生成速率显著增加,导致目标产物选择性减小;在相同的反应温度、甲烷分压和氧通量条件下,电化学供氧时,催化剂膜上氧浓度较大而气相氧浓度较小,甲烷的转化速率及C2选择性明显大于预混合供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固体氧化物电解质 电化学供氧 预混合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二甲醚催化剂C207-HZSM-5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滕丽华 鲁文质 +2 位作者 李霞 赵秀阁 肖文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93-497,共5页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一种适用于富碳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DME)的高活性催化剂C207-HZSM-5。考察了催化剂配比、还原条件、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程度升温还原(TPR)方法及XRD表征,对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催化剂氧化态...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一种适用于富碳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DME)的高活性催化剂C207-HZSM-5。考察了催化剂配比、还原条件、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程度升温还原(TPR)方法及XRD表征,对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催化剂氧化态、还原态、反应后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还原时,低升温速率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在p=3MPa、T=280℃、空速为3000mL/(g·h)条件下,CO转化率为66.03%,DME收率为45.5%,接近其热力学平衡值。结合活性评价结果及不同还原温度下的XRD结果得出,Cu+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物种。TPR结果表明,还原分两步进行,即165℃处的Cu2+还原至Cu+过程,和175℃处的少量的Cu+还原至Cu0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醚 催化剂 活性 转化率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笼式反应器中的流动与混合特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贤爵 戴干策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2,共6页
以工业笼式聚酯终缩聚反应器开发应用研究为背景,分别考察了介质的粘度、装料液位、转速和反应的结构对笼式反应器的流型及宏观混合时间的影响。实验表明:高粘度、高剪切和小的网盘间距有利于混合;液位增高,不利于混合;在流型上,笼体和... 以工业笼式聚酯终缩聚反应器开发应用研究为背景,分别考察了介质的粘度、装料液位、转速和反应的结构对笼式反应器的流型及宏观混合时间的影响。实验表明:高粘度、高剪切和小的网盘间距有利于混合;液位增高,不利于混合;在流型上,笼体和网盘相互消除对方的搅拌死区,大大地提高了反应器的混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式反应器 网盘 流型 宏观混合时间 聚酯 流动特性 混合特性 终缩聚反应器 牛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胺二磺酸盐磺化水解生成铵盐的反应过程 I.羟胺二磺酸钾的磺化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龙湘犁 肖文德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8-471,476,共5页
针对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提出通过构造一个液相反应过程 ,将 NOx 和 SO2 溶解在溶液中生成的 NO2 -2 和 SO2 -3 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液相离子反应生成有利用价值的 NH+4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 35°C~ 74°C,离子强度为 0 .5... 针对湿法同时脱硫脱硝工艺 ,提出通过构造一个液相反应过程 ,将 NOx 和 SO2 溶解在溶液中生成的 NO2 -2 和 SO2 -3 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液相离子反应生成有利用价值的 NH+4 ,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 35°C~ 74°C,离子强度为 0 .5 5 mol/L时对羟胺二磺酸钾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 ,得出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 :- dcHIDSdt =kc HON( SO3) 2 -2 · c HSO-3,其中 k=5 .5 0 9× 1 0 8· e-6.154× 10 4 / RT;在5 0°C、离子强度为 0 .31 mol/L~ 0 .65 mol/L时 ,研究了该反应的盐效应 ,结果表明该反应呈负盐效应 ,离子强度为零时 ,有最大的速率常数 k0 =0 .0 2 4 7L /( mol·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水解 铵盐 反应过程 羟胺二磺酸钾 脱硫脱硝 磺化反应动力学 羟胺二磺酸盐 离子强度 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胺二磺酸盐磺化水解生成铵盐的反应过程 II.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龙湘犁 肖文德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2-476,共5页
研究了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 ,分析了氢离子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水解的盐效应 ,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 ,胺基磺酸盐的水解反应呈负盐效应。胺基三磺酸钾 ( NTS)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dc NTSdt =k NTSc NTSc H+ ,在 30... 研究了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 ,分析了氢离子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水解的盐效应 ,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 ,胺基磺酸盐的水解反应呈负盐效应。胺基三磺酸钾 ( NTS)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dc NTSdt =k NTSc NTSc H+ ,在 30°C~ 67°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NTS=3.5 77×1 0 9e-5.460× 10 4 / RTL/( mol· s) ;胺基二磺酸钾 ( IDS)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IDSdt=k IDSc H+ c IDS,在32°C~ 72°C、离子强度 I=0 .1 0 mol/L时 ,k IDS=1 .40 5× 1 0 17e-1.0 65× 10 5/ RTL/( mol· min) ;胺基一磺酸钾 ( SA)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 SAdt=k SAc H+ c SA,在 5 0°C~ 84°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SA=7.964× 1 0 17e-1.2 77× 10 5/ RTL/( mol·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强度 液相反应 羟胺二磺酸盐 磺化水解 铵盐 反应过程 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流床反应器内小气液流量下液膜的波动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琼 朱向前 +2 位作者 A.M.Anter 程振民 袁渭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7-120,125,共5页
通过点电极检测到了滴流床反应器内在滴流流型下液膜波动现象 ,对此波动实验数据进行频谱分析 ,其频率约为 3Hz,强相互作用流型下电导的变化也有该频率成分。应用气体质量、动量守衡方程描述气体在滴流床反应器内的流动 ,数值计算表明... 通过点电极检测到了滴流床反应器内在滴流流型下液膜波动现象 ,对此波动实验数据进行频谱分析 ,其频率约为 3Hz,强相互作用流型下电导的变化也有该频率成分。应用气体质量、动量守衡方程描述气体在滴流床反应器内的流动 ,数值计算表明气体压力存在波动 ,籍此可以解释小气液流量下液膜波动发生的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流床反应器 频谱分析 液膜波动 小气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