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偏心六棱柱元件混合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高品 陈涛 +1 位作者 谢林生 马玉录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67,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偏心六棱柱元件,并对其混合流场进行三维非牛顿等温模拟;比较了六棱柱元件和偏心六棱柱元件的混合性能,同时通过添加10%(质量分数,下同)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共混改性实验,对两者的混合效果进行了评估和表征。结果表...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偏心六棱柱元件,并对其混合流场进行三维非牛顿等温模拟;比较了六棱柱元件和偏心六棱柱元件的混合性能,同时通过添加10%(质量分数,下同)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共混改性实验,对两者的混合效果进行了评估和表征。结果表明,由于流场中引入了明显的拉伸流动,偏心六棱柱的分散和分布混合能力优于六棱柱元件,所制备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韧性提升超过40%,并且热变形温度提高了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杆挤出机 啮合同向 偏心六棱柱元件 数值模拟 混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混沌型转子混合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海涛 沙金 +2 位作者 陈涛 谢林生 马玉录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1-77,共7页
在提出一种新型混沌型转子结构的基础上,运用Polyflow软件对其混炼过程进行三维非牛顿等温模拟,并借助于粒子示踪法对物料所经历的流场特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了转子结构和工艺参数对转子混合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共混改性实验,对转子... 在提出一种新型混沌型转子结构的基础上,运用Polyflow软件对其混炼过程进行三维非牛顿等温模拟,并借助于粒子示踪法对物料所经历的流场特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了转子结构和工艺参数对转子混合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共混改性实验,对转子的混合效果进行了评估和表征。结果表明,高混沌型转子的分布混合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同时保持着良好的分散混合能力;混沌型转子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经典转子;转子转速的提高可以增强混沌转子的分散及分布混合能力,适当的加料速率是保证取得较好混合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转子连续混炼机 混沌型转子 数值模拟 混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单螺杆屏障混炼元件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岗 谢林生 +2 位作者 马玉录 刘迎 陈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91,共7页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olyflow对不同结构和不同螺杆转速下的修正Maddock混炼元件流场进行三维非等温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的压力、速度、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分布;利用粒子示踪法(PTA)对不同结构和不同螺杆转速的修正Maddock混炼元件流场内...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Polyflow对不同结构和不同螺杆转速下的修正Maddock混炼元件流场进行三维非等温数值模拟,得到了流场的压力、速度、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分布;利用粒子示踪法(PTA)对不同结构和不同螺杆转速的修正Maddock混炼元件流场内聚合物熔体所经历的混合过程进行模拟,并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通过比较平均解聚功等参数对不同结构和不同螺杆转速下修正Maddock混炼元件的分散混合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借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等腰反向型修正Maddock混炼元件对聚合物熔体的剪切作用和分散混合性能最好;适当提高螺杆转速可以有效地促进物料的分散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正Maddock混炼元件 三维非等温数值模拟 分散混合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纳层叠共挤的PLA/PCL可降解微层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谷琳 朱钰婷 +3 位作者 何家隆 朱惠豪 马玉录 谢林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7-14,共8页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设备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可降解微层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失重分析仪等对微层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A/PCL微层薄膜的热稳定性... 采用微纳层叠共挤出设备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可降解微层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万能材料试验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热失重分析仪等对微层薄膜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LA/PCL微层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优于PLA/PCL共混薄膜;PCL对微层薄膜具有明显的增韧效果,同时可提高微层薄膜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当PLA/PCL配比为40/60、50/50或60/40时,PLA/PCL微层薄膜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此时拉伸强度高于51.2 MPa,断裂伸长率高于568.6%,冲击强度高于100.7 J/m,微层薄膜中PLA相的结晶度高于43.28%、热降解峰值温度高于37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微纳层叠共挤出设备 可降解微层薄膜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螺旋压伸挤出过程流变模型建立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家隆 谷琳 +4 位作者 朱钰婷 宋秀铎 杨雪琴 马玉录 谢林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8-62,共5页
在对固体推进剂的螺旋压伸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一种新型的固体推进剂流变模型的建立方法,即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基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所得数据,得到初步固体推进剂流变本构模型,利用Polyflow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毛细管流变仪测试... 在对固体推进剂的螺旋压伸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了一种新型的固体推进剂流变模型的建立方法,即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基于毛细管流变仪测试所得数据,得到初步固体推进剂流变本构模型,利用Polyflow有限元仿真软件模拟毛细管流变仪测试过程,对流变本构模型参数进行修正,确定最终的推进剂流变本构模型。通过实验数据拟合与有限元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推进剂的流变本构模型,为用有限元法仿真模拟固体推进剂的螺旋挤出过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采用数据拟合和数值模拟相结合得到的推进剂流变模型进行模拟实验得到的数据与真实数据误差均在10%左右,符合数值模拟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流变模型 数值模拟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纳层叠共挤PP/PA6/CNTs原位微纤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钰婷 谷琳 +5 位作者 何家隆 吉华建 王玉 朱惠豪 马玉录 谢林生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共7页
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与微纳层叠共挤出成型设备制备了聚丙烯/聚酰胺6/碳纳米管(PP/PA6/CNTs)复合材料和原位微纤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及电阻测试仪对其微观结构、流变性... 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与微纳层叠共挤出成型设备制备了聚丙烯/聚酰胺6/碳纳米管(PP/PA6/CNTs)复合材料和原位微纤复合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流变仪、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拉伸试验机及电阻测试仪对其微观结构、流变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共混相比,微纳层叠共挤出法使得分散相PA6/CNTs形成了微纤,微纤的形成不仅提升了复合膜的动态流变性能,并且增加了基体PP相的结晶度,提高了PA6相的结晶温度,提升了复合膜的结晶性能;当CNTs含量为0.5%(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2.17 MPa和857.82%,体积电阻率(R)下降到104Ω·cm,综合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酰胺6 碳纳米管 原位微纤复合膜 微纳层叠共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方法的差动自清洁混合器混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单喜良 马玉录 +2 位作者 谢林生 朱惠豪 丁大有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59,共6页
采用离散元方法对LIST卧式差动双轴搅拌设备内高密度聚乙烯(PE-HD)填充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不同加料速率及不同转速条件对该类自清洁混合器混合腔内物料充满度、物料停留时间分布及混合均匀程度的影响。结果... 采用离散元方法对LIST卧式差动双轴搅拌设备内高密度聚乙烯(PE-HD)填充碳酸钙复合材料的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不同加料速率及不同转速条件对该类自清洁混合器混合腔内物料充满度、物料停留时间分布及混合均匀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类自清洁混合器的轴向输送能力主要由后续物料的推动作用实现,采用高速轴转速40 r/min,加料速率为10 kg/h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最佳的混合均匀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清洁混合器 离散元方法 混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的PPS/CF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丁大有 马玉录 +2 位作者 谢林生 朱惠豪 单喜良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0-56,共7页
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碳纤维(C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且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挤出机转子转速、提高CF含量可... 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碳纤维(CF)增强聚苯硫醚(PPS)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形貌、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且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挤出机转子转速、提高CF含量可以改善PPS/C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当转子转速为200 r/min时,采用含量为20%(质量分数,下同)的CF制得的PPS/CF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达到49. 94 J/m,体积电阻率达到60. 65Ω·cm,均优于纯P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硫醚 碳纤维 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OF模型的层叠器流动过程分析及流道结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宋果 马玉录 +1 位作者 谢林生 朱惠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67,共5页
基于FLUENT软件的流体体积(VOF)模型研究了不同壁面滑移程度以及不同流道结构参数下4层等厚熔体通过层叠器倍增为8层熔体时,流道中熔体的分层情况变化。结果表明,壁面滑移程度的降低会促使熔体在上下壁面聚集,进而导致上下壁面处熔体层... 基于FLUENT软件的流体体积(VOF)模型研究了不同壁面滑移程度以及不同流道结构参数下4层等厚熔体通过层叠器倍增为8层熔体时,流道中熔体的分层情况变化。结果表明,壁面滑移程度的降低会促使熔体在上下壁面聚集,进而导致上下壁面处熔体层厚增加;汇流段与出口段间圆角半径、汇流段扩压角和平衡段长度这3个结构参数则只会影响熔体在左右壁面的聚集,进而影响各层熔体的尺寸精度,且其中扩压角的影响程度最大,平衡段长度次之,圆角半径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叠器流道 流体体积模型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AA-Na离聚物对PE-HD/Al_2O_3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欣 沙金 +2 位作者 陈涛 谢林生 马玉录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24,共6页
以钠离子离聚物(EMAA-Na)作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氧化铝(Al_2O_3)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面结构,利用平板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EM... 以钠离子离聚物(EMAA-Na)作为相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高密度聚乙烯(PE-HD)/氧化铝(Al_2O_3)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面结构,利用平板流变仪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EMAA-Na大大提升了PE-HD/Al_2O_3之间的界面相容性,消除PE-HD和Al_2O_3之间的间隙;复合材料的稳态剪切黏度和拉伸黏度随着EMAA-Na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且呈现出很强的非牛顿性和拉伸硬化特性;EMAA-Na促进了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高密度聚乙烯 钠离子离聚物 相容性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合金在模拟烟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2
11
作者 侯峰 徐宏 +2 位作者 戴玉林 姚志燕 闫操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23-925,共3页
采用均匀浸泡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化学镀镍磷合金在硫酸介质中的耐蚀性能,并对化学镀镍磷合金在模拟烟气环境中的耐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磷合金具有较好的抗硫酸腐蚀性能,其抗硫酸露点腐蚀性能好于20~#碳钢。
关键词 化学镀镍磷合金 露点腐蚀 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仿真模拟的螺杆加料机加料性能研究
12
作者 周胜荣 万舟 +3 位作者 王玉 李果 马玉录 谢林生 《中国塑料》 CAS 2024年第9期60-65,共6页
利用建模软件建立不同螺杆导程、外径以及头数的螺杆结构;在离散元数值模拟仿真软件中建立颗粒模型、设置接触参数后,对不同结构下螺杆的输送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利用后处理模块对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加料机的出口质量流率进行分析... 利用建模软件建立不同螺杆导程、外径以及头数的螺杆结构;在离散元数值模拟仿真软件中建立颗粒模型、设置接触参数后,对不同结构下螺杆的输送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利用后处理模块对颗粒在输送过程中的受力以及加料机的出口质量流率进行分析,探讨螺杆结构对加料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螺杆导程是螺杆加料机输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20 mm导程的螺杆输送效率是14 mm导程的15倍左右,但是出料精度有所下降;螺杆间隙是颗粒受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间隙的减小会导致颗粒受力的增大,1 mm间隙下的平均受力在1.2×10^(-2 )N左右;双头螺杆导致颗粒输送过程中受力的激增,峰值达到15 N左右,出料效率降低,但是出料稳定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料质量 螺杆结构 离散元模拟 螺杆加料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镍负载硅胶结构化吸附材料制备及性能
13
作者 刘京雷 王浩 +3 位作者 张胜中 范得权 张英 徐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215-11220,共6页
以泡沫镍薄片为载体,采用浸渍提拉工艺获得结构化硅胶吸附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多孔介质孔隙分析仪等对吸附材料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浸渍次数、聚合氯化铝(PAC)... 以泡沫镍薄片为载体,采用浸渍提拉工艺获得结构化硅胶吸附材料。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和多孔介质孔隙分析仪等对吸附材料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探讨浸渍次数、聚合氯化铝(PAC)溶液浓度、处理时间等条件对结构化硅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化硅胶吸附材料表面呈均匀的蜂窝状结构,硅胶以中孔为主,孔径集中在5~15nm,所获得的结构化硅胶吸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在较少浸涂次数下,可获得转化率高的硅胶;随着PAC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大,硅胶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减小,比表面积最大为343m2/g。当PAC溶液溶度>10%或处理时间>2h时,结构化硅胶的比表面积呈现减小的趋势,吸湿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聚合氯化铝 结构化 负载 吸附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拉伸转子混合特性及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廖洋威 谢林生 +2 位作者 马玉录 金建立 陈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运用Polyflow软件对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高拉伸转子混炼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转子结构及工艺参数对混合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无卤阻燃材料,并对其力学、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 运用Polyflow软件对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高拉伸转子混炼流场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转子结构及工艺参数对混合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无卤阻燃材料,并对其力学、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高拉伸转子的分散和分布混合能力均优于经典转子;其混合特性完全满足阻燃复合材料连续生产对设备的需要。当高拉伸转子转速为600 r/min时,所制备的阻燃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11.59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173.66%,极限氧指数为3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拉伸转子 无卤阻燃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作用对PP/PA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玉 孙文杰 +2 位作者 马玉录 谢林生 吉华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共5页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酰胺6(PA6)/PP-g-MAH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形态以及结晶、流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0.5%(质量分数,下同)的PP-g-MAH有利于... 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为增容剂,采用熔融挤出-热拉伸法制备了聚丙烯(PP)/聚酰胺6(PA6)/PP-g-MAH原位微纤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相形态以及结晶、流变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0.5%(质量分数,下同)的PP-g-MAH有利于大长径比PA6微纤的形成;而当PP-g-MAH的含量继续增加时,相界面相容性的提高反而阻碍了微纤的生成;加入0.5%PP-g-MAH的PP/PA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在动态流变特性中呈现出很强的弹性响应,并且其结晶和力学性能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酰胺 原位微纤复合材料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熔融挤出-热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径及填充量影响的聚乙烯/氧化铝流变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秘滔 谢林生 +2 位作者 马玉录 李果 单喜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108,共6页
研究了氧化铝粒径及填充量对聚乙烯/氧化铝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粒径及填充量影响的聚乙烯/氧化铝流变模型。通过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制备不同填料粒径及填充量的聚乙烯/氧化铝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稳态及动态流... 研究了氧化铝粒径及填充量对聚乙烯/氧化铝复合材料流变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粒径及填充量影响的聚乙烯/氧化铝流变模型。通过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制备不同填料粒径及填充量的聚乙烯/氧化铝复合材料,对其进行稳态及动态流变测试,结合储能模量判断填料网络的形成,并通过对稳态黏度进行非线性回归建立修正流变模型。结果表明,对于纳米氧化铝,随着填充量的增大,复合体系黏度和模量增大,零切黏度和松弛时间延长,且当填料量为10%时,开始形成填料网络结构,出现了类液态至类固态转变;对于微米氧化铝,随着粒径的增大,复合体系的黏度和模量先增大后减小,零切黏度和松弛时间先增长后降低,但在填料量为12%时,仍未形成填料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动态流变行为 填料网络 修正流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螺杆挤出机螺纹元件组解聚混合性能的建模及实验表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桦 吴桐 +3 位作者 夏平 李果 谢林生 马玉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7-92,共6页
为研究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螺纹元件组合解聚混合性能,文中采用POLYFLOW对双螺杆螺纹元件组三维等温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建立了描述螺纹元件组解聚能力与解聚效果的分散混合数学模型,并通过混合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平均... 为研究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出机螺纹元件组合解聚混合性能,文中采用POLYFLOW对双螺杆螺纹元件组三维等温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建立了描述螺纹元件组解聚能力与解聚效果的分散混合数学模型,并通过混合实验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平均解聚功能很好地量化螺纹元件组对共混物中附聚体颗粒的解聚效果,本文所建立的分散混合模型能直接描述混炼流场中螺纹元件组合数量和共混物中颗粒解聚效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纹元件组合 分散混合模型 平均解聚功 POLYFLOW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鳞片石墨/碳纤维高导热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达 谢林生 马玉录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2-37,共6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为基体,天然鳞片石墨(FG)、碳纤维(CF)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DF/FG/CF复合导热材料,并研究了FG、CF含量及其改性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F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以聚偏氟乙烯(PVDF)树脂为基体,天然鳞片石墨(FG)、碳纤维(CF)为填料,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DF/FG/CF复合导热材料,并研究了FG、CF含量及其改性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F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力学性能随着FG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F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但热导率略有降低;对CF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将使得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以及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当CF含量为5%、FG含量为50%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11.4 W/(m·K),拉伸强度为48 MPa,断裂伸长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鳞片石墨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转子结构对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雨航 谢林生 +3 位作者 马玉录 于文俊 吴平 李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08,114,共8页
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转子结构对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文中运用2种不同结构的转子,通过母粒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流变学、导电性、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转子结构对复合... 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转子结构对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有较大影响。文中运用2种不同结构的转子,通过母粒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并对其微观结构、流变学、导电性、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了转子结构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转速下混沌转子的分散和分布混合能力均高于经典转子;采用混沌转子制备的复合材料性能更优;其导电渗流阈值低至0. 4%,体积电阻率低至105Ω·cm量级,拉伸强度达到26. 52 MPa,弯曲模量达到1544. 85 MPa,冲击韧性达到23. 98 k J/m2,断裂伸长率在16. 1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结构 聚丙烯 多壁碳纳米管 导电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的聚乳酸/聚己内酯可降解共混物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谷琳 朱钰婷 +5 位作者 何家隆 朱惠豪 王玉 吉华建 马玉录 谢林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6-73,79,共9页
基于熔融共混法,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可降解共混物,研究PCL含量和转子转速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测试、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测试考察了PLA/PCL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 基于熔融共混法,采用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可降解共混物,研究PCL含量和转子转速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测试、动态力学分析、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测试考察了PLA/PCL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结果表明,PCL对PLA/PCL共混物有明显的增韧效果,同时可提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提高转子转速可以改善分散相在连续相中的分散分布效果,但转速过高会导致PLA的生热降解和PCL的加剧破裂。当转子转速为500r/min时,PCL质量分数为40%或50%时,PLA/PCL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此时拉伸强度高于48 MPa、断裂伸长率高于466%、冲击强度高于82J/m,共混物中PCL相的结晶度高于56.08%、PLA相的结晶度高于52.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内酯 双转子连续混炼挤出机 可降解共混物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