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系统运作的思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海燕 彭纪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大学生 职业指导 教学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网对大学生学习影响的调查 被引量:14
2
作者 洪超云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年第1期74-77,共4页
分析了上网对大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 ;认为电脑和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学习条件的改善 ,而且还使大学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强调了加强大学生个人电脑及上网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
关键词 上网 大学生 学习影响 网络 高等教育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料顺序对动态硫化PP/EPDM性能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唯 浦伟光 +2 位作者 钱琦 赵君正 周达飞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43-350,共8页
针对PP降解在PP/EPDM动态硫化中对体系产生的不利影响,考察了四种不同投料顺序对PP/EPDM动态硫化物的冲击韧性、加工流动性、交联程度和断面形貌等宏观和微观性能,并进行了不同EPDM含量的动态硫化和非硫化PP/... 针对PP降解在PP/EPDM动态硫化中对体系产生的不利影响,考察了四种不同投料顺序对PP/EPDM动态硫化物的冲击韧性、加工流动性、交联程度和断面形貌等宏观和微观性能,并进行了不同EPDM含量的动态硫化和非硫化PP/EPDM的性能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投料顺序能实现对动态硫化体系中化学反应对象和化学反应程度的有效干预。先共混再硫化,以及“起硫”时PP/EPDM共混体已达到较好的微观分散状态,是控制PP/EPDM动态硫化投料顺序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乙丙橡胶 硫化 投料顺序 EPDM 共混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改性PP的结晶结构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吴唯 钱琦 +1 位作者 浦伟光 袁俊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7,共5页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研究了三种不同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 改性PP的结晶结构 ,并通过DSC分析方法 ,研究了它们的结晶特性。结果表明 :纳米SiO2 在PP中具有成核剂作用 ,PP以异相成核方式结晶 ,使PP的结晶温度提高 ,结晶速率增大 ,球晶颗... 采用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研究了三种不同表面处理的纳米SiO2 改性PP的结晶结构 ,并通过DSC分析方法 ,研究了它们的结晶特性。结果表明 :纳米SiO2 在PP中具有成核剂作用 ,PP以异相成核方式结晶 ,使PP的结晶温度提高 ,结晶速率增大 ,球晶颗粒变得细小而均匀 ,但基本不影响PP的结晶度和熔点。纳米SiO2 在PP中的粒度越小 ,分散越均匀 ,或适当提高其含量 ,上述作用越明显。纳米SiO2 的表面处理对PP/纳米SiO2 材料的结晶结构和特性影响很大 ,其中经表面偶联剂加分散剂处理的纳米SiO2 -AB对PP结晶的上述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纳米二氧化硅 聚丙烯 结晶结构 特性 表面偶联剂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超稠油乳化降粘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本芳 沈本贤 +2 位作者 杨允明 王评 曾宪章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7-379,共3页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 为了实现辽河超稠油的常温输送和制备乳化燃料油,用HLB值11.5的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将酸值5.89mgKOH/g、含水9.0%、30℃粘度1415Pa·s的辽河混合超稠油乳化成油水体积比70∶30的水包油乳状液。通过正交设计实验,优选出乳化药剂组成(g/L,以水相计)如下:碱2.0;混合表面活性剂5.0;促进剂1.0;助剂3.0。用该组乳化药剂制备的油水体积比70∶30水包油乳状液,30℃、28.68s-1粘度为40mPa·s,另加入1.0g/L稳定剂可使乳状液粘度降至30mPa·s;如将乳化药剂中混合表面活性剂的HLB值改为11.0,则制得的乳状液粘度升至124mPa·s,其稳定性则增大。这3种水包油乳状液的流变性都比较接近牛顿流体,在20~80℃下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较小。图4表2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乳化 降粘 流变性 稳定性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远 唐颂超 +1 位作者 张德震 施英德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99-203,共5页
通过TEM、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 (ACR)对聚氯乙烯 (PVC) /ACR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 ,对ACR增韧硬质PVC的机理作了探讨。当PVC中含有 8phr以上完善核壳结构的ACR时 ,在共混体系能形成网络结构 ,这一结构在受冲... 通过TEM、SEM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结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 (ACR)对聚氯乙烯 (PVC) /ACR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影响 ,对ACR增韧硬质PVC的机理作了探讨。当PVC中含有 8phr以上完善核壳结构的ACR时 ,在共混体系能形成网络结构 ,这一结构在受冲击时产生多重银纹 ,并实现银纹的钝化 ,在PVC/ACR共混体系的增韧机理中占主导地位。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形态 结构 丙烯酸酯类 抗冲改性剂 共混体系 增韧机理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的合成及降粘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本芳 杨允明 +1 位作者 沈本贤 陆文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2,共5页
辽河冷东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23.65%,3.05%),含蜡量低(1.02%),粘度高(50℃时49Pa·s),为了改善其流动性,研制了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实验考察了降粘性能。在性能考察中使用的共聚物样品有:一种具有双峰的... 辽河冷东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高(23.65%,3.05%),含蜡量低(1.02%),粘度高(50℃时49Pa·s),为了改善其流动性,研制了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实验考察了降粘性能。在性能考察中使用的共聚物样品有:一种具有双峰的宽分子量分布共聚物SL;在优化条件下合成的共聚物SL 5;SL的3个分级产物,按分子量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SL(Ⅰ),SL(Ⅱ)和SL(Ⅲ)。确定实验条件时考虑到该特稠油中胶质的溶解温区为33~55℃,原油热处理、加剂在80℃下进行,降粘效果评价在50℃左右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00mg/LSL的冷东1号油(SL溶解于甲苯中,甲苯量为原油的1%),50℃时粘度9.5Pa·s,降粘率39.9%,55℃时粘度6.1Pa·s,降粘率37.8%;加入SL,SL(Ⅰ),SL(Ⅱ),SL(Ⅲ)的冷东2号油,50℃时粘度分别为19.0,18.3,19.0,15.6Pa·s,降粘率分别为23.4%,26.2%,23.4%,37.1%,60℃时分别为6.8,6.1,5.4,5.1Pa·s和15.8%,24.5%,33.3%,36.9%;对冷东1号油,30~60℃时的降粘率按大小排列顺序为SL 5>SL(Ⅲ)>EVA。作出的结论是:对于辽河高胶质特稠油的降粘,分子量分布适当的优选共聚物SL可在50℃使用,配合一些热处理措施后可在管道输油中获得实际应用(要求粘度≤1.5Pa·s)。图3表7参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醇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 油溶性降粘剂 流动性改进剂 合成 特稠油 高胶质原油 降粘 结构 性能 辽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ZrO_2-SiO_2的制备及其催化合成丁酸丁酯 被引量:9
8
作者 卢冠忠 苏勇 +1 位作者 张顺海 毛东森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10-814,共5页
采用分别沉淀/混合沉淀法、改性共沉淀法和以硅溶胶为硅源的共沉淀法制备了SO42-/ZrO2-S 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及沉淀终点的pH等制备条件对分别沉淀/混合沉淀法制备的SO42-/ZrO2-S iO2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酸丁酯活性的影响;探... 采用分别沉淀/混合沉淀法、改性共沉淀法和以硅溶胶为硅源的共沉淀法制备了SO42-/ZrO2-S 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考察了沉淀剂及沉淀终点的pH等制备条件对分别沉淀/混合沉淀法制备的SO42-/ZrO2-S iO2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酸丁酯活性的影响;探索了ZrO2-S iO2的制备方法、反应时间对SO42-/ZrO2-S iO2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硝酸铵为沉淀剂,当沉淀终点的pH为7~8时,采用分别沉淀/混合沉淀法制备的SO42-/ZrO2-S iO2催化剂的活性较高(酯化率88.7%),但分别沉淀/混合沉淀法制备的ZrO2-S iO2组成不均匀;以硅溶胶为硅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的SO42-/ZrO2-S iO2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酸丁酯,在正丁醇0.48m ol、正丁酸0.40m ol、反应时间3h、不添加任何带水剂的条件下,酯化率高达96.4%,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好,制备成本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 氧化硅 硫酸 固体超强酸 正丁醇 正丁酸 丁酸丁酯 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EN共混聚酯的结晶和热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吴唯 刘国松 +3 位作者 钱琦 浦伟光 赵君正 杨竹亭 《中国塑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7,共5页
通过DSC、偏光显微镜、TG以及热变形测试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共混物的结晶特征以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 :PEN的结晶温度高 ,结晶历程长 ,快速降温会导致PEN结晶困难或不结晶。PE... 通过DSC、偏光显微镜、TG以及热变形测试等分析方法 ,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共混物的结晶特征以及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 :PEN的结晶温度高 ,结晶历程长 ,快速降温会导致PEN结晶困难或不结晶。PET/PEN共混物结晶性能与PEN含量密切相关 ,含量低能结晶 ,含量达 3a %时基本不结晶。PET/PEN共混物的热分解温度比PEN提高了 4℃ ,总残留率比PET提高了 5 .5 7% ,其中空吹塑容器的热收缩率随PEN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表明PET/PEN共混材料的热稳定性能好于纯P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共混 结晶 热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课程评估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展学舜 蒋志明 +3 位作者 徐嘉凉 施英德 郭丙君 翁惠芳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1年第6期37-38,44,共3页
论述实验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介绍作者设计的评估指标体系。
关键词 实验课程 评估指标体系 设计思想 设计原则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PTT共混体系的结晶熔融行为 被引量:11
11
作者 梁浩 吴唯 +1 位作者 钱琦 刘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对PET/PTT共混体系的DSC热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中两组分形成各自的晶体,呈现各自的熔点Tm,但两种聚合物各自的结晶过程是彼此受对方影响的。从形态和热力学两方面对共混体系的熔点下降行为进行了解释,根据N ish i-W ang方程的计算结... 对PET/PTT共混体系的DSC热分析结果表明,在共混体系中两组分形成各自的晶体,呈现各自的熔点Tm,但两种聚合物各自的结晶过程是彼此受对方影响的。从形态和热力学两方面对共混体系的熔点下降行为进行了解释,根据N ish i-W ang方程的计算结果,PET/PTT共混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密度和相互作用参数都为负值,表明PET/PTT共混体系在熔融态是热力学稳定的相容体系,在该体系中,PET和PTT分子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共混 熔点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体热机-热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被引量:6
12
作者 秦玉尧 张武平 +2 位作者 傅琴 王元华 肖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7-410,共4页
对化工行业中常用的 3种主要类型热泵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综合 3种热泵的优点 ,提出热机、热泵合二为一的连体热机 -热泵构想 ,介绍了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通过模型实验证明连体热机
关键词 热机 热泵 节能 化工机械 结构 工作原理 热泵-热机联合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光谱-导数分光光度(计算)法同时测定邻硝基酚、间硝基酚或对硝基酚二元混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8
13
作者 汤晓东 孙红霞 +1 位作者 陈明 徐嘉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1-474,共4页
运用比光谱 -导数分光光度 (作图 )法的基本原理 ,推导了比光谱 -导数分光光度 (计算 )法同时测定二元混合物含量的基本公式 ,研究了邻、间硝基酚 ,邻、对硝基酚和间、对硝基酚的三种二元混合物含量的同时测定 ,取得了满意结果。另外 ,... 运用比光谱 -导数分光光度 (作图 )法的基本原理 ,推导了比光谱 -导数分光光度 (计算 )法同时测定二元混合物含量的基本公式 ,研究了邻、间硝基酚 ,邻、对硝基酚和间、对硝基酚的三种二元混合物含量的同时测定 ,取得了满意结果。另外 ,还比较了单位质量浓度的除数因子与一般除数因子在测量该 3种二元混合物时的方法灵敏度 ,证明用单位质量浓度溶液标准光谱作除数因子时灵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光谱-导数分光光度法 测定 邻硝基酚 间硝基酚 对硝基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光度比值-导数光谱新方法及其在两组分同时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嘉凉 汤晓东 江向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81-584,共4页
本文叙述了吸光度比值-导数光谱新方法的原理,研究了在普通分光光度计上用计算法完成吸光度比值导数运算、同时测定苯酚和间苯二酚含量的实验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苯酚的回收率为99.4%~104.2%(n=25,RSD... 本文叙述了吸光度比值-导数光谱新方法的原理,研究了在普通分光光度计上用计算法完成吸光度比值导数运算、同时测定苯酚和间苯二酚含量的实验方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苯酚的回收率为99.4%~104.2%(n=25,RSD=1.1%),间苯二酚的回收率为97.1%~102.8%(n=25,RSD=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度比值 导数光谱 多组分 苯酚 间苯二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因素对PP/EPDM动态硫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唯 钱琦 +2 位作者 李远 陈麒 周达飞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5-18,共4页
通过冲击试验、熔体指数、共混平衡扭矩(TQ)和交联程度测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和动态硫化时间两大工艺因素对PP/EPDM动态硫化过程以及动态硫化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发剂DCP用量以能引发全部... 通过冲击试验、熔体指数、共混平衡扭矩(TQ)和交联程度测试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和动态硫化时间两大工艺因素对PP/EPDM动态硫化过程以及动态硫化物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发剂DCP用量以能引发全部EPDM交联并稍过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三元乙丙橡胶 动态硫化 橡塑共混 硫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纳米CaCO_3分散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李远 陈建国 +1 位作者 陈腊琼 王正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17,20,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分散剂对PP/纳米CaCO3 体系的分散效果 ,以及加工工艺条件对该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分散剂CH -1A对纳米CaCO3 有显著的分散作用 ,使体系的冲击强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使PP完全塑化的前提下 ,超分散剂CH -1A使纳米Ca...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分散剂对PP/纳米CaCO3 体系的分散效果 ,以及加工工艺条件对该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超分散剂CH -1A对纳米CaCO3 有显著的分散作用 ,使体系的冲击强度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使PP完全塑化的前提下 ,超分散剂CH -1A使纳米CaCO3 在PP中随转速的提高其分散效果也提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增韧 超分散剂 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单层前向神经网络用于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的故障诊断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雷 秦宗慧 +4 位作者 林建中 李享荣 叶大庆 魏永梅 李海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5-97,共3页
为对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进行故障诊断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 ,”这种神经网络克服了常规的单层前向神经网络仅是线性可分及学习过程中需重复提交一系列要记忆的输入模式来调整权值之不足 ,从而大大减... 为对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进行故障诊断 ,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单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 ,”这种神经网络克服了常规的单层前向神经网络仅是线性可分及学习过程中需重复提交一系列要记忆的输入模式来调整权值之不足 ,从而大大减少了分类时的迭代次数。本文在独特设计的多功能“核电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轴系振动模拟试验台上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前向神经网络 递归联想 汽轮发电机 非平衡随机振动 核电站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胺树脂的层析分离应用 被引量:29
18
作者 薛扬 吴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3,共4页
综述了聚酰胺的层析分离作用机理,以及在黄酮类物质、茶多酚、醌以及贵金属分离提取中的应用现状。聚酰胺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吸附剂,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应用到更多领域,其层析机理也会得到更多研究。
关键词 层析分离 聚酰胺树脂 黄酮类物质 作用机理 应用现状 分离提取 茶多酚 贵金属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吸波隐身复合材料上的应用 被引量:28
19
作者 黄祖雄 吴唯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55-59,共5页
针对新一代吸波隐身材料要求吸收强、宽频带、质量轻、厚度薄、功能多、红外微波吸收兼容以及具有优良的其他综合性能的要求 ,利用碳纳米管 (CNTs)特殊的电磁吸波特性 ,以及聚合物优良的材料性能 ,研究开发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吸波功... 针对新一代吸波隐身材料要求吸收强、宽频带、质量轻、厚度薄、功能多、红外微波吸收兼容以及具有优良的其他综合性能的要求 ,利用碳纳米管 (CNTs)特殊的电磁吸波特性 ,以及聚合物优良的材料性能 ,研究开发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复合吸波功能材料是实现该技术的有效途径。从吸波材料的隐身机理出发 ,阐述了碳纳米管的电磁吸波特性 ,着重介绍了碳纳米管聚合物基吸波隐身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合物 隐身材料 吸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6
20
作者 钱军 李欣欣 +1 位作者 韩哲文 吴平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反应转化率研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在环己酮溶液中,以卤代烃为引发剂,过渡金属卤化物与配位剂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苯乙烯聚合。分别就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引发体系对苯乙烯聚合速率... 利用红外光谱法测定反应转化率研究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动力学。在环己酮溶液中,以卤代烃为引发剂,过渡金属卤化物与配位剂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进行了苯乙烯聚合。分别就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引发体系对苯乙烯聚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测定,证实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同时计算并讨论了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动力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苯乙烯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