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加工过程的分子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胜 欧阳福生 +1 位作者 翁惠新 吕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石油加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复杂反应体系,建立这些过程的分子级的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指出开发更为细致的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来预测产品产率、组成和性质将... 石油加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复杂反应体系,建立这些过程的分子级的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指出开发更为细致的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来预测产品产率、组成和性质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反应体系 反应动力学 分子尺度 反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加工过程复杂反应动力学方程组解的解析迭代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常振明 吴喜忠 +1 位作者 夏宁茂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1,共6页
利用其线性结构以及所谓的迭加原理,对于石油加工过程复杂反应动力学集总微分方程组导出了方程通解的一般表达式。在已知初值的情况下,该解析表达式具有良好的循环公式,适合于高度耦联的复杂体系的计算。在模型参数估计与优化中也有良... 利用其线性结构以及所谓的迭加原理,对于石油加工过程复杂反应动力学集总微分方程组导出了方程通解的一般表达式。在已知初值的情况下,该解析表达式具有良好的循环公式,适合于高度耦联的复杂体系的计算。在模型参数估计与优化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方程组 解析解 石油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基础油结构特征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Ⅱ)——芳烃结构等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峥 张鸣 翁惠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采用液固色谱将基础油分离的基础上 ,利用四极杆质谱技术对加氢异构基础油、溶剂精制基础油的芳烃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将不同类型芳烃、硫氮模型化合物加入到两种基础油的饱和烃中 ,用DSC法考察了不同芳烃、硫氮模型... 在采用液固色谱将基础油分离的基础上 ,利用四极杆质谱技术对加氢异构基础油、溶剂精制基础油的芳烃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将不同类型芳烃、硫氮模型化合物加入到两种基础油的饱和烃中 ,用DSC法考察了不同芳烃、硫氮模型化合物对基础油氧化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基础油 质谱 核磁共振 结构组成 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基础油的结构特征对其性能的影响(Ⅰ)——饱和烃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峥 翁惠新 +2 位作者 张鸣 许惠 俞巧珍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37,40,共4页
在采用液固色谱将基础油分离的基础上 ,利用四极杆质谱技术将基础油的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MS对链烷烃定性的不足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确定了两种基础油链烷烃的结构特征 ,并根据所得的饱和烃结构特征分析了两种基础油氧化安定性能... 在采用液固色谱将基础油分离的基础上 ,利用四极杆质谱技术将基础油的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MS对链烷烃定性的不足 ,采用核磁共振碳谱确定了两种基础油链烷烃的结构特征 ,并根据所得的饱和烃结构特征分析了两种基础油氧化安定性能、粘温性能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工艺 饱和烃 结构 性能 基础油 质谱 核磁共振 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及分布分析Ⅰ 被引量:9
5
作者 蔡昕霞 朱明华 +1 位作者 朱泽霖 李承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9-380,共12页
建立了萃取-柱色谱的预分离方法。对南京管输油中的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富集,并用GC/MS和红外光谱定性鉴定了所得的含氮化合物各组分。
关键词 萃取 柱色谱 氮化合物 重质石油 石油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及分布分析V 被引量:6
6
作者 周密 朱明华 +1 位作者 朱泽霖 李承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342-348,共7页
用柱层析一步法分离富集胜利减二线油样中的酸性氮化合物,用1mol/L盐酸及3mol/L盐酸萃取碱性氮化合物,以色/质联用技术结合质谱、质量色谱、谱库检索及Lee保留指数对照等对各氮化合物进行定性鉴定。
关键词 柱色谱 重质石油 氮化合物 气相色谱 石油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中油溶性铁化合物的脱除 被引量:5
7
作者 宋丽 邹滢 +1 位作者 翁惠新 高玉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12,共4页
对原油电脱盐中采用化学试剂脱铁的过程进行研究,探索化学试剂结构和铁的存在形式与脱铁效率之间的关系,考察脱铁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脱除率不仅与试剂的配位能力即配位体的官能团种类、形成螯合环的大小、数目和结构相关,... 对原油电脱盐中采用化学试剂脱铁的过程进行研究,探索化学试剂结构和铁的存在形式与脱铁效率之间的关系,考察脱铁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铁脱除率不仅与试剂的配位能力即配位体的官能团种类、形成螯合环的大小、数目和结构相关,还与铁在原油中的分布和存在形式有关。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脱铁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试剂用量>pH 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试剂加入量越大、反应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油溶性铁的脱除率也越高,试剂pH 值为2左右最有利于铁的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除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乳状液及其在金属加工用油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吕涯 任晓平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2-74,共3页
主要介绍微乳液的性质、结构、制备方法等内容,并具体考察微乳液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情况,详细分析了微乳液型切削液的优点。
关键词 微乳液 金属加工 性质 结构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及分布分析Ⅲ 被引量:2
9
作者 蔡昕霞 朱明华 +1 位作者 朱泽霖 李承烈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0-94,共5页
用萃取-层析法分离出了南京管输油(b.P.330~408℃)馏分中的含氮化合物,用GC-MS和FTIR对含氮化合物组分作了定性鉴定,所得结果与API离子交换分离法作了比较。
关键词 萃取 柱层析 含氮化合物 色谱 质谱 重质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加工含硫渣油的必要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平 翁惠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5-267,共3页
比较了加工含硫渣油的两种不同的典型组合工艺。结果表明,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虽然一次性投资和加工费用较高,但由于其液体产品收率高、产值高,使之经济效益反而较好,而且组合工艺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以及环保方面都具有明显的... 比较了加工含硫渣油的两种不同的典型组合工艺。结果表明,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虽然一次性投资和加工费用较高,但由于其液体产品收率高、产值高,使之经济效益反而较好,而且组合工艺在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以及环保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从长远看,组合工艺装置投资和加工成本都有下降的趋势,高原油价格对其也有利。因此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是加工含硫渣油的较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渣油 渣油加氢 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学模型对石油低压汽液平衡计算的适用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少萍 徐心茹 +1 位作者 文建发 张一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204,共3页
以 Maxwell- Bonnel图拟合式、对比态 Antoine方程及 Pitzer- Riedel关联式分别求算饱和蒸汽压 p0 ,并用 Roult K值 ( K=p0 / p) ,计算窄馏分 K值。根据实测的中原、孤岛和克拉玛依石油馏分低压 K值 ,考察上述三式 ,结果表明 :对比态 An... 以 Maxwell- Bonnel图拟合式、对比态 Antoine方程及 Pitzer- Riedel关联式分别求算饱和蒸汽压 p0 ,并用 Roult K值 ( K=p0 / p) ,计算窄馏分 K值。根据实测的中原、孤岛和克拉玛依石油馏分低压 K值 ,考察上述三式 ,结果表明 :对比态 Antoine式预测精度是最好的 ,其温度预测绝对平均偏差为 7.0℃ ,K值预测平均相对偏差为 1 5.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液平衡 平衡常数 石油馏分 相平衡 热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中的催化烧炭及机理研究
12
作者 许敏 邹滢 翁惠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对石油化工中焦炭燃烧率的测定 ,考察了加入各种类别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烧焦曲线及焦炭燃烧图的影响 ,阐明了各种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焦炭的催化燃烧作用规律 ,并与煤的催化燃烧过程进行比较 ,初步探讨了焦炭的催化燃烧机理。实验表... 通过对石油化工中焦炭燃烧率的测定 ,考察了加入各种类别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烧焦曲线及焦炭燃烧图的影响 ,阐明了各种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焦炭的催化燃烧作用规律 ,并与煤的催化燃烧过程进行比较 ,初步探讨了焦炭的催化燃烧机理。实验表明 :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型助燃剂的烧焦催化机理可以用氧传递过程来解释 ;IA族离子型烧焦助燃剂的催化效果显著 ,最适用于石油化工烧焦工艺。IA族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焦炭 金属离子型助燃剂 催化燃烧 烧焦工艺 催化烧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含酸原油加工中含油污水的形成与破乳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兰建义 杨敬一 徐心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针对含硫含酸原油加工中形成的含油污水,应用红外及核磁共振对含油污水萃取物进行了表征,表明含油污水中含有石油酸类、酚类、硫化物等。乳化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油污水的乳化程度为:十二酸钠>邻甲酚钠>噻吩,石油酸类的乳化能力明... 针对含硫含酸原油加工中形成的含油污水,应用红外及核磁共振对含油污水萃取物进行了表征,表明含油污水中含有石油酸类、酚类、硫化物等。乳化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油污水的乳化程度为:十二酸钠>邻甲酚钠>噻吩,石油酸类的乳化能力明显高于酚类和硫化物;脂肪酸的乳化能力高于环烷酸,随着碳链的增长脂肪酸的乳化能力增强。在缓蚀剂存在的条件下破乳剂没有降低对含油污水的破乳作用。破乳剂中Y系列破乳剂效果较好,其中YZM与XYY复配的破乳效果显著,在加剂量为10mg/L、温度为40℃、沉降时间为20min、初始油含量为10050mg/L时,破乳后水中油含量降至285.2mg/L,脱油率为97.2%;初始油含量为2100mg/L,破乳后水中油含量降至97.23mg/L,脱油率为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硫 环烷酸 脂肪酸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9石油树脂对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聂鑫垚 姚鸿儒 +2 位作者 李政 周晓龙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6-182,共7页
采用4种具有不同软化点和H/C原子比的C_9石油树脂(PR)与芳烃油作为相容剂,SBS作为改性剂,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HVA)。固定SBS的含量、相容剂(芳烃油和石油树脂)的总含量,考察相容剂中油和树脂的比例变化对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质的影响,并研... 采用4种具有不同软化点和H/C原子比的C_9石油树脂(PR)与芳烃油作为相容剂,SBS作为改性剂,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HVA)。固定SBS的含量、相容剂(芳烃油和石油树脂)的总含量,考察相容剂中油和树脂的比例变化对高黏度改性沥青性质的影响,并研究了C_9石油树脂的性质对高黏度改性沥青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中C_9石油树脂质量分数超过6%时,高黏度改性沥青的低温性能较差;软化点高的C_9石油树脂更有利于提高改性沥青的60℃零剪切黏度,降低针入度;H/C原子比高的C_9石油树脂与SBS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可以增强SBS形成的网状结构,从而增强沥青的路用性能;当软化点和H/C原子比高的3、4号树脂(PR3、PR4)的质量分数为4%时制备出的高黏度改性沥青的性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改性沥青 C9石油树脂 SBS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石油树脂/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李政 聂鑫垚 +2 位作者 姚鸿儒 周晓龙 李承烈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4-770,共7页
为了研究C9石油树脂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以C9石油树脂/SBS复合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其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评价了样品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能促进SBS在沥青中均匀分散,改进SB... 为了研究C9石油树脂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以C9石油树脂/SBS复合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其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评价了样品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能促进SBS在沥青中均匀分散,改进SBS与沥青的相容性和产品储存稳定性,造成产品的软化点、135℃旋转黏度和复数剪切模量(G~*)升高,延度、针入度和相位角(δ)下降,提高了产品的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9石油树脂 微观结构 流变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馏分中酸性物质的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丽霞 吕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4-1080,共7页
针对某炼厂酮苯脱蜡装置原料油(减三线)中酸性物质组成特殊(对装置产生严重的腐蚀)的情况,采用碱醇法提取其中的酸性物质,借助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negative-ion ESI FT-ICR MS)研究其酸性组分的组成及分布,并与工... 针对某炼厂酮苯脱蜡装置原料油(减三线)中酸性物质组成特殊(对装置产生严重的腐蚀)的情况,采用碱醇法提取其中的酸性物质,借助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negative-ion ESI FT-ICR MS)研究其酸性组分的组成及分布,并与工业级脱脂环酸进行比较,从分子层面上揭示了其特殊之处。Negative-ion ESI FT-ICR MS结果表明,减三线酸性化合物主要的特点为O2类化合物中脂肪酸(Z=0)占明显优势,缩合度较大的Z=-8和Z=-10的O2类化合物中有些碳数的物质相对丰度也比较大,碳数分布有两个中心;O1类杂原子化合物的相对丰度仅次于O2类化合物,且大大高出其他类杂原子化合物,O1类化合物中,烷基酚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减三线酸性化合物的特殊组成将对进一步探究腐蚀机理和寻求解决设备腐蚀的途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馏分 腐蚀 酸性物质 负离子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状态方程计算石油馏分相平衡的连续热力学方法
17
作者 张成海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对石油馏分的相平衡计算,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虚拟组分,利用状态方程进行求解。针对石油馏分组成复杂、沸点互相重叠交叉严重的特点,提出了直接利用馏分实沸点蒸馏曲线(TBP曲线)作为分布函数进行混合物相平衡计算的连续热力学方法... 对石油馏分的相平衡计算,传统的方法是采用虚拟组分,利用状态方程进行求解。针对石油馏分组成复杂、沸点互相重叠交叉严重的特点,提出了直接利用馏分实沸点蒸馏曲线(TBP曲线)作为分布函数进行混合物相平衡计算的连续热力学方法(CDM法)。讨论了利用SRK状态方程计算相平衡的连续热力学步骤,并对原油和馏分油进行了闪蒸及泡点计算。与虚拟组分法(PS法)相比,新方法的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符合,是一种对石油馏分热力学进行预测和模拟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热力学 相平衡 状态方程 石油馏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改性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催化苯酚烷基化反应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宜轩 孟璇 +1 位作者 施力 刘乃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3-1241,共9页
为了解决ZSM-5分子筛催化苯酚烷基化对甲酚选择性低的问题,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制备的ZSM-5分子筛进行硅、磷、镁改性得到系列改性ZSM-5催化剂。采用XRD、Py-IR和BET等手段对改性前后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改性ZS... 为了解决ZSM-5分子筛催化苯酚烷基化对甲酚选择性低的问题,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对制备的ZSM-5分子筛进行硅、磷、镁改性得到系列改性ZSM-5催化剂。采用XRD、Py-IR和BET等手段对改性前后ZSM-5分子筛进行表征,并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苯酚烷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磷负载质量分数15%的15P-ZSM-5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总酸量分别从未改性前的395 m^(2)/g和406μmol/g降低到了309 m^(2)/g和128μmol/g,外表面酸量从未改性前的18μmol/g降低到了3μmol/g;在质量空速12 h^(-1)、反应温度420℃、反应压力1.5 MPa条件下进行催化苯酚烷基化反应,磷负载质量分数10%的10P-ZSM-5分子筛作用下的苯酚转化率为52.4%、对甲酚选择性为15.4%;磷改性可以通过磷酸根离子覆盖ZSM-5分子筛外表面的酸位点对表面酸性酸量进行调节,提高对甲酚的选择性,与其他改性分子筛相比,磷改性分子筛具有最佳的苯酚烷基化反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分子筛 苯酚 甲醇 对甲酚 烷基化 固定床反应器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辅助乙硫醇高效吸收溶剂分子设计
19
作者 陈宇翔 刘传磊 +5 位作者 龚子君 赵起越 郭冠初 姜豪 孙辉 沈本贤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4-923,F0001,共11页
针对传统胺洗脱硫工艺中有机硫脱除效率低,溶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利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乙硫醇溶解度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运用SHAP方法阐释了乙硫醇的吸收机理,对备选分子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识别出高效吸收脱除乙硫醇的溶剂... 针对传统胺洗脱硫工艺中有机硫脱除效率低,溶剂开发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利用7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了乙硫醇溶解度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运用SHAP方法阐释了乙硫醇的吸收机理,对备选分子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识别出高效吸收脱除乙硫醇的溶剂。基于COSMO-RS模型计算了14732种溶剂的乙硫醇溶解度,这些分子覆盖了广泛的化学空间;XGBoost算法在预测乙硫醇溶解度方面表现最佳,该算法的R^(2)_(test)为0.66,RMSE为1.22,MAE为0.84;分子结构的复杂程度、共价键分布、电荷分布是影响乙硫醇溶解能力的关键因素;确定了4种候选溶剂:3-乙氧基丙胺、3-二乙胺基丙胺、1,4-二甲基哌嗪和3-丁氧基丙胺;平衡溶解度测定实验的结果表明3-丁氧基丙胺的乙硫醇吸收性能最优,亨利常数为37.34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机器学习 溶解度 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原油的破乳机理研究 Ⅰ.油水界面张力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5
20
作者 乔建江 詹敏 +2 位作者 张一安 文建发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较系统地研究了在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脱盐率的变化趋势相... 较系统地研究了在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脱盐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对不同种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其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界面张力有关:对于同一种原油,相同系列的破乳剂,随着HLB值的增加,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加,即存在最佳的HLB值;一种破乳剂只有处于或接近最佳HLB值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乳化液 破乳 破乳剂 界面张力 HL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