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霉素在丙酮-水系统中的溶解度 被引量:3
1
作者 黄阿根 邬行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15-416,422,共3页
测定了红霉素在不同温度下丙酮- 水系统中的溶解度。当丙酮含量低时,呈反溶解度;丙酮含量高时,呈正溶解度,其临界点在丙酮浓度为26% (v/v)左右。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还测定了含0.1m ol/L乳酸并以氨水调pH10... 测定了红霉素在不同温度下丙酮- 水系统中的溶解度。当丙酮含量低时,呈反溶解度;丙酮含量高时,呈正溶解度,其临界点在丙酮浓度为26% (v/v)左右。考虑到生产实际情况,还测定了含0.1m ol/L乳酸并以氨水调pH10时,丙酮- 水系统中的溶解度,发现溶解度要增大很多。还提出了选择最适结晶条件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霉素 丙酮 水溶液 溶解度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超声波处理对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柏林 储炬 +5 位作者 李友荣 张嗣良 周月宝 桂晓琳 张立弦 孙善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0-253,共4页
运用超声波作用原理,改变菌丝体胞壁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的吸附性能,使部分被胞壁吸附的GM释放到发酵液中,从而解除胞内产物抑制,促进产物合成。研究表明,超声波在线处理GM发酵液的最佳剂量为95μA... 运用超声波作用原理,改变菌丝体胞壁对庆大霉素(gentamicin,GM)的吸附性能,使部分被胞壁吸附的GM释放到发酵液中,从而解除胞内产物抑制,促进产物合成。研究表明,超声波在线处理GM发酵液的最佳剂量为95μA×0.08s×5/ml发酵液,最佳处理间隔40~50min,运用超声波处理80~90h龄的发酵液可明显提高GM发酵效价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生物合成 超声波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与大豆蛋白制品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莹 沈蓓英 刘复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10,共8页
本文详细论述了大豆与传统大豆制品的起源及其发展、新型大豆蛋白制品(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生产工艺及其功能特性。作者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一步探讨了与大豆蛋白制品生产有关的新方法、新技... 本文详细论述了大豆与传统大豆制品的起源及其发展、新型大豆蛋白制品(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生产工艺及其功能特性。作者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动态,进一步探讨了与大豆蛋白制品生产有关的新方法、新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发酵技术、温敏凝胶技术和挤压组织化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 工艺 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渗透浓缩红霉素发酵滤液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昌胜 邬行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36-339,348,共5页
本文研究了反渗透技术应用于浓缩红霉素发酵滤液的可行性。选用DDS,Module20UF/RO系统和HC50PP膜,考查了收率和影响通量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 反渗透 红霉素 发酵液 通量 渗透压 浓差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发酵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储炬 李友荣 俞俊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03-309,共7页
利用恒化器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发酵动力学,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恒化培养系统。对采集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回归,求得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0.225h-1、饱和常数Ks=8.91g/L、基质得率系数YGmax=0.4... 利用恒化器研究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发酵动力学,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恒化培养系统。对采集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回归,求得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0.225h-1、饱和常数Ks=8.91g/L、基质得率系数YGmax=0.49g/g以及维持系数m=0.02g/g·h。并研究了pH、DO、NH2-N、葡萄糖酸、细胞产率,酶比活及体积产酶速率等参数随比生长速率变化的规律。在D=0.131h-1下体积产酶速率(DE)达最大值,为3.46×16.67μmol/s·L·h,是分批发酵最大体积产酶速率(1.53×16.67μmol/s·L·h)的2.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发酵动力学 恒化培养 比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亲和超滤载体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朱家文 曹学君 +2 位作者 武斌 戴干策 邬行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用Dextran T2000,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并氧化产生部分羧基,偶联对氨基苯甲脒制得水溶性亲和载体巨配基。配基密度为71.4μm ol/g。截留分子量为10 万的超滤膜对所制亲和载体的截留率大于99.5% ,但尿激酶能... 用Dextran T2000,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并氧化产生部分羧基,偶联对氨基苯甲脒制得水溶性亲和载体巨配基。配基密度为71.4μm ol/g。截留分子量为10 万的超滤膜对所制亲和载体的截留率大于99.5% ,但尿激酶能自由通过。将比活为500IU/A280的尿激酶粗品经亲和超滤得到纯化的尿激酶,比活达66 300IU/A280,纯度提高133 倍,回收率达83.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超滤 葡聚糖 尿激酶 亲和载体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及性质 被引量:5
7
作者 欧伶 翁清清 +1 位作者 宋聿文 杨曜中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9-52,共4页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从木瓜粉提取液中分离木瓜蛋白酶,将其偶联在对氨基苯磺酰乙基(ABSE)-交联琼脂上,制得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实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ABSE-交联琼脂的最佳结合量是每克干交联琼脂14.0μmol/s... 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从木瓜粉提取液中分离木瓜蛋白酶,将其偶联在对氨基苯磺酰乙基(ABSE)-交联琼脂上,制得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实验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与ABSE-交联琼脂的最佳结合量是每克干交联琼脂14.0μmol/s,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pH为8.0,最适反应温度为75℃,Km(app)为67.6mmol/L。固定化酶对尿素的稳定性较高,用6mmol/L脲处理过夜能保存82%的活力,而游离酶在同样条件下将失去全部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蛋白酶 固定化 蛋白酶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方法提取庆大霉素:Ⅰ.泡沫分离法 被引量:7
8
作者 严希康 潘焕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6-261,共6页
用泡沫分离法提取庆大霉素,研究了溶液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气流速率等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研究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用十二严寒 表面酸钠为捕集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氧乙烯醚AEO-9在增... 用泡沫分离法提取庆大霉素,研究了溶液的pH值,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浓度,气流速率等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并用正交实验研究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用十二严寒 表面酸钠为捕集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醇氧乙烯醚AEO-9在增溶剂时,最佳的捕集剂-庆大霉素比例为3,最佳的增溶剂-集剂比例为1/4,当pH值低于9时,捕集剂与增溶剂浓度对分离收率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表面活性剂 起泡剂 分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挤压组织化机理(Ⅱ)──蛋白质变性热力学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 被引量:5
9
作者 陈莹 沈培英 刘复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5,共6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大豆蛋白的变性热力学性质。在热变性过程中,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结构刚性大、次级键断裂程度低。水对蛋白质的热变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蛋白质水分含量的提高,其热变性温度(Tde)降低。根据这些性质...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大豆蛋白的变性热力学性质。在热变性过程中,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结构刚性大、次级键断裂程度低。水对蛋白质的热变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蛋白质水分含量的提高,其热变性温度(Tde)降低。根据这些性质,经调整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pH值使其热变性焓差(ΔHd)增大,可实现其挤压组织化。所得挤出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流变特性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蛋白质 变性 差示扫描量热 醇法 大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壁合成对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柏林 储炬 +6 位作者 李友荣 张嗣良 李艳明 桂晓琳 周月宝 张立弦 孙善丹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6-249,297,共5页
研究了庆大霉素低产菌株胞壁合成的控制对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外源添加青霉素能有效提高庆大霉素产量。发酵60h时,添加20u/ml的青霉素1次能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1.17倍;罐发酵效价提高0.62... 研究了庆大霉素低产菌株胞壁合成的控制对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发酵过程中外源添加青霉素能有效提高庆大霉素产量。发酵60h时,添加20u/ml的青霉素1次能使摇瓶发酵效价提高1.17倍;罐发酵效价提高0.62倍。采用多次青霉素添加工艺能使发酵效价提高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生物合成 细胞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SPC)挤压组织化的机理(Ⅰ)──利用反相色谱法研究蛋白质的吸湿过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莹 沈蓓英 刘复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6,共6页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反相气相色谱法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测试蛋白质的吸湿等温线。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单分子层吸湿量明显低于酸法大豆浓缩蛋白,且在吸湿过程中无溶胀现象。由于蛋白质聚集微粒表面的极性吸附点减少,致使醇法大...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反相气相色谱法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测试蛋白质的吸湿等温线。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单分子层吸湿量明显低于酸法大豆浓缩蛋白,且在吸湿过程中无溶胀现象。由于蛋白质聚集微粒表面的极性吸附点减少,致使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无法获得有效的塑化作用。这是该大豆蛋白在常规挤压条件下无法实现组织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 反相色谱 吸湿 大豆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测定营养物质的通用生物传感器
12
作者 储炬 李友荣 俞俊棠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7-31,共5页
报导了一种用于测定培养基中的养分的通用生物传感器,这种生物传感器以溶氧电极为基本传感器,在敏感膜上覆合上一种生物膜,用以测定一种假单孢菌培养液的醋酸铵的含量,其线性范围为:0-40mg/L;90%的响应时间为:15-... 报导了一种用于测定培养基中的养分的通用生物传感器,这种生物传感器以溶氧电极为基本传感器,在敏感膜上覆合上一种生物膜,用以测定一种假单孢菌培养液的醋酸铵的含量,其线性范围为:0-40mg/L;90%的响应时间为:15-20min;测定一个样品所需时间为40-60min;其测量精度为:±6%;使用寿命可达一年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醋酸铵 营养物质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方法提取庆大霉素
13
作者 严希康 潘焕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2-266,共5页
两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方法:带溶剂萃取法和沉淀法分别被用于分离提取庆大霉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pH,无机盐等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对丁醇萃取过程,当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带溶剂,烷基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 两种基于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方法:带溶剂萃取法和沉淀法分别被用于分离提取庆大霉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pH,无机盐等因素对分离过程的影响。对丁醇萃取过程,当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带溶剂,烷基醇聚氧乙烯醚AEO-9为助溶剂时,萃取收率随带溶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汪受助溶剂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庆大霉素 表面活性剂 萃取 沉淀法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技术在次级代谢产物发酵和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14
作者 储炬 俞俊棠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6年第11期58-62,共5页
概述了各种生物技术常用膜的理化特性及其在发酵中的应用,列举了国内外应用实例,提出了膜技术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膜技术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可霉素生物合成基因lmbH的回转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长生 张惠展 +1 位作者 姚峰 丁建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0-92,129,共4页
以pIJ702或pIJ486为载体构建了3个含有lmbH基因的重组质粒pESS701、pESS704和pESS708,分别回转化林可霉素产生菌(S.lincolnensis)B48,并随机挑选了600个回转化克隆进行... 以pIJ702或pIJ486为载体构建了3个含有lmbH基因的重组质粒pESS701、pESS704和pESS708,分别回转化林可霉素产生菌(S.lincolnensis)B48,并随机挑选了600个回转化克隆进行摇瓶初筛,以抑菌圈直径作为衡量林可霉素产量的标准。结果发现,每一种重组方案均得到了一个产量明显高于产生菌对照的回转化同源整合菌株,即6号(pESE701)、81号(pESE704)和244号(pESE708),折算成效价的提高率分别为71.9%,110.6%和5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回转化 同源整合 林可霉素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可链霉菌噬菌体φSL60启动子的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长生 张惠展 丁建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5-421,共7页
以启动子探针质粒pIJ486为载体,变铅青链霉菌(S.lividans)TK23作受体,克隆了林可链霉菌噬菌体SL60DNA上的启动子活性片段。以pUC18为载体构建SL60DNA之KpnI片段的基因文库,从中筛... 以启动子探针质粒pIJ486为载体,变铅青链霉菌(S.lividans)TK23作受体,克隆了林可链霉菌噬菌体SL60DNA上的启动子活性片段。以pUC18为载体构建SL60DNA之KpnI片段的基因文库,从中筛选出两个片段,分别克隆于pIJ486中获得pUIS29和pUIS198,在MM培养基上,两者的转化子对卡那霉素的抗性均仅为10mg/L。噬菌体SL60DNA的BglI片段直接克隆入pIJ486的BamHI位点,获得重组质粒pMMS1,其转化子的卡那霉素抗性在MM培养基上可达250mg/L。分析表明pMMS1上的插入片段约为920bp,含有一个SstI位点,四个MboI位点。该片段用MboI部分酶解缩小到600bp,亚克隆入pIJ486中得到重组质粒pMSB14,其转化子对卡那酶素的抗性水平提高到300mg/L。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pMSB14中的neo基因可以表达出氨基糖苷磷酸转移酶(APHI蛋白)。这些结果表明pMSB14中的插入片段可能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启动子 林可链霉菌 噬菌体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