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O纤维自然老化与加速老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应灵慧 汪益龙 +2 位作者 刘小云 庄启昕 韩哲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研究了PBO纤维在户外自然暴晒实验中纤维强度和分子量的变化规律,发现PBO纤维在暴晒初期纤维强度下降较快,但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纤维强度下降趋势逐渐变缓。此外,文章还对比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过程中纤维强度的下降规律,并以强度保持... 研究了PBO纤维在户外自然暴晒实验中纤维强度和分子量的变化规律,发现PBO纤维在暴晒初期纤维强度下降较快,但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纤维强度下降趋势逐渐变缓。此外,文章还对比研究了人工加速老化过程中纤维强度的下降规律,并以强度保持率为参照标准,分别从老化时间和总辐照能量两方面比较了2种老化实验的相关性和加速因子。研究发现,基于老化时间作为参照时,在老化的不同阶段,加速因子的变化较大;而基于总辐照能量作为参照时,在纤维强度降低到原始强度的64%之前,可较好地利用人工加速老化实验结果来预测其在户外环境下的老化失效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光降解 自然老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琛 周燕 +2 位作者 邓鹏 黄发荣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基体、高强玻璃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探讨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树脂含量、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成型的工艺参数:树脂质量分数31%、升温程序17...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基体、高强玻璃布为增强材料制备了新型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探讨了树脂的固化工艺,研究了树脂含量、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成型的工艺参数:树脂质量分数31%、升温程序170℃/2h+210℃/2h+250℃/4h、成型压力1.0MPa。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27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芳炔树脂 成型工艺 高性能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氮烷改性含硅芳炔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建辉 周燕 +2 位作者 汪强 黄发荣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1,共5页
文摘采用胺解法合成了二(3-乙炔基苯胺)-二甲基硅烷(SZ),并与含硅芳炔(PSA)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了PSA/SZ。利用一系列测试手段考察了PSA/SZ树脂的流变行为、固化反应、热稳定性、弯曲、介电性能以及石英布增强PSA/SZ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文摘采用胺解法合成了二(3-乙炔基苯胺)-二甲基硅烷(SZ),并与含硅芳炔(PSA)树脂熔融共混制备了PSA/SZ。利用一系列测试手段考察了PSA/SZ树脂的流变行为、固化反应、热稳定性、弯曲、介电性能以及石英布增强PSA/SZ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硅氮烷SZ的加入有效降低了PSA/SZ树脂的黏度,PSA/SZ浇铸体的弯曲强度提高了62.7%,石英纤维增强PSA/SZ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层剪强度分别提高了18.7%和6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氮烷 含硅芳炔树脂 高性能树脂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纤维增强磷酸铬铝/有机硅杂化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7
4
作者 邓诗峰 周燕 +1 位作者 黄发荣 杜磊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0-652,共3页
通过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在磷酸铬铝中水解制备了磷酸铬铝/有机硅的有机-无机杂化树脂,以石英纤维为增强材料,氧化铝为固化剂,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纤维增强杂化树脂基复合材料。考察了杂化树脂基体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介电性能等... 通过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OS)在磷酸铬铝中水解制备了磷酸铬铝/有机硅的有机-无机杂化树脂,以石英纤维为增强材料,氧化铝为固化剂,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纤维增强杂化树脂基复合材料。考察了杂化树脂基体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介电性能等,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大大提高,介电性能更加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树脂 磷酸铬铝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磷酸盐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脂环硅氧烷稀释剂改性双(2,7-缩水甘油醚萘二醇)甲烷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5
作者 李少卫 贾云峰 +1 位作者 刘育建 张衍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8-143,150,共7页
双(2,7-缩水甘油醚萘二醇)甲烷环氧树脂(EDHN)热机械性能优异,但存在高温黏度大、工艺性差等问题。因此以自制的双脂环硅氧烷缩水甘油醚(EAcD)作为活性稀释剂,对EDHN进行改性,并研究其对树脂体系黏度、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疏水性的影响... 双(2,7-缩水甘油醚萘二醇)甲烷环氧树脂(EDHN)热机械性能优异,但存在高温黏度大、工艺性差等问题。因此以自制的双脂环硅氧烷缩水甘油醚(EAcD)作为活性稀释剂,对EDHN进行改性,并研究其对树脂体系黏度、热性能、力学性能和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AcD的加入可显著改善EDHN的可加工性。添加量为20%时,体系90℃的黏度降低至1368mPa·s。同时,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也分别提升44%和35%。另外,低表面能硅氧键的存在,使树脂体系的接触角增加了16.2%,达到95.3°,100h的吸水率仅为0.73%。而引入EAcD,对EDHN热性能影响较小,添加量为15%时,玻璃和转化温度(T_(g))仍高达273℃,初始分解温度(T_(d5%))与未加稀释剂的体系相比提高了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稀释剂 环氧树脂 流变 热性能 疏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共混法制备TiO_2/PBO纳米复合材料 被引量:6
6
作者 谢众 庄启昕 +3 位作者 毛晓阳 刘小云 钱军 韩哲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42-647,共6页
以甲基磺酸(MSA)作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二氧化钛/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TiO2/PB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纳米TiO2/MSA悬浮液分散性的影响;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 以甲基磺酸(MSA)作为溶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二氧化钛/聚亚苯基苯并二噁唑(TiO2/PB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对纳米TiO2/MSA悬浮液分散性的影响;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紫外吸收光谱(UV)方法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特性。结果表明:当超声功率为250 W和超声时间为15 min时,纳米粒子在MSA中的分散性最佳;在红外图谱中,当TiO2的质量分数达到5%时,TiO2/PBO纳米复合材料与纯PBO的红外光谱无明显差别,说明纳米TiO2和PBO基体是通过物理作用连接起来的;与纯PBO相比,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能,表现为热分解温度从PBO的689℃依次增高到690℃(1%TiO2)、694℃(5%TiO2)和698℃(10%TiO2)。由于纳米TiO2优异的紫外屏蔽性能,复合材料的吸光度在200~400 nm波段显著增大,因此,复合材料的抗老化性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分散性 溶液共混 紫外线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核壳结构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8
7
作者 金恒超 孙骞 +3 位作者 王际童 马成 凌立成 乔文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0-400,共11页
通过对氧化硅预处理得到多组分硅pSi(Si、SiO、SiO_(2)),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设计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Si与碳纳米纤维(CNF)的复合材料(pSi-CNF)。多组分硅中Si、SiO提供电化学可逆容量,SiO_(2)可以抑制硅的体积膨胀;碳纳米纤维包覆... 通过对氧化硅预处理得到多组分硅pSi(Si、SiO、SiO_(2)),再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设计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Si与碳纳米纤维(CNF)的复合材料(pSi-CNF)。多组分硅中Si、SiO提供电化学可逆容量,SiO_(2)可以抑制硅的体积膨胀;碳纳米纤维包覆形成的壳层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同时进一步抑制硅的体积膨胀保持核壳结构的完整。通过SEM、TEM、EDS、XRD、Raman和XPS对复合物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Si-CNF的粒径为5~20μm,碳纳米纤维的直径为5~40 nm,pSi-CNF复合材料中含有Si、SiO和SiO_(2)多种组分硅,有明显特征峰;碳纳米纤维均匀包覆于硅表面,形成核壳结构。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0.2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10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为1411 mAh·g^(−1),容量保持率为74%,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可逆容量;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经30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为735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6%,且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碳复合 负极材料 化学气相沉积 碳纳米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硫石油焦的碱催化煅烧脱硫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普杰 韩贺祥 +3 位作者 王际童 龙东辉 乔文明 凌立成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2-298,共7页
采用在H2气氛下Na_2CO_3碱催化煅烧方法,研究了煅烧温度、反应时间、Na_2CO_3添加比例和石油焦颗粒粒度对高硫石油焦脱硫效果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石油焦脱... 采用在H2气氛下Na_2CO_3碱催化煅烧方法,研究了煅烧温度、反应时间、Na_2CO_3添加比例和石油焦颗粒粒度对高硫石油焦脱硫效果的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手段,对石油焦脱硫前后的化学结构、表面微观形貌、热稳定性、微晶结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煅烧温度为700℃、Na_2CO_3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5%、反应时间为120min、石油焦原料粒度为80μm的条件下,石油焦的脱硫率达到最大值(89.3%);经在H2气氛下Na_2CO_3碱催化煅烧处理后,石油焦中的黄铁矿类无机硫以及硫醇类和大部分噻吩类有机硫得到有效脱除,剩余的噻吩硫可能变为更稳定的形式存在,在H2气氛下Na_2CO_3碱催化煅烧处理后石油焦的理化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高硫石油焦+Na2CO3 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含硅芳炔树脂及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闫德强 杨庆涛 +2 位作者 周燕 沈学宁 黄发荣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46,共4页
通过胺解反应合成了二(3-乙炔基苯胺)-甲基乙烯基硅烷(SZMV),并对其物理结构进行了表征。将SZMV与含硅芳炔(PSA)树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改性PSA树脂(PSA/SZMV)。考察了改性PSA树脂的黏度、固化特性、耐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复合... 通过胺解反应合成了二(3-乙炔基苯胺)-甲基乙烯基硅烷(SZMV),并对其物理结构进行了表征。将SZMV与含硅芳炔(PSA)树脂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改性PSA树脂(PSA/SZMV)。考察了改性PSA树脂的黏度、固化特性、耐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SZMV的加入有效降低了树脂的黏度,使其加工工艺性能得到改善,氮气条件下树脂固化物的T5d高达571℃,仍保持良好的耐热性能,改性树脂的介电常数为2.9,复合材料的弯曲和层剪强度分别提高了45%和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氮烷 含硅芳炔树脂 力学性能 高性能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Z-1改性炭纤维/聚三唑复合材料界面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费军 扈艳红 +1 位作者 黄发荣 杜磊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36-41,共6页
研究了一种用氮丙啶处理炭纤维的方法在新型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中的界面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用硝酸氧化处理炭纤维,再引入分子结构中含氮丙啶环的化合物AZ-1,通过化学手段对炭纤维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炭纤维增强聚三唑树脂复... 研究了一种用氮丙啶处理炭纤维的方法在新型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中的界面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用硝酸氧化处理炭纤维,再引入分子结构中含氮丙啶环的化合物AZ-1,通过化学手段对炭纤维进行改性。结果表明,经改性后炭纤维增强聚三唑树脂复合材料比未处理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86%。AFM,SEM和接触角测试表明化学改性增加了炭纤维的表面粗糙度和极性,提高了炭纤维与聚三唑树脂间的界面黏结;XPS测试进一步证明,炭纤维经硝酸氧化处理后,在纤维表面生成了酸性基团;AZ-1中的氮丙啶环常温下可在氧化了的炭纤维表面开环,形成胺基类化合物,改善了与聚三唑基体之间的界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改性 炭纤维 聚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孔炭的水玻璃模板法制备、结构调控及球形功能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川 王际童 +3 位作者 李旭 龙东辉 乔文明 凌立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8-854,共7页
以廉价水玻璃为原料,通过控制水解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尺寸的SiO2溶胶,并与间苯二酚一甲醛(RF)溶胶形成均相的凝胶复合物,经常压干燥、炭化、酸洗,得到具有可控结构的中孔炭材料。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反应物组成对孔结构... 以廉价水玻璃为原料,通过控制水解条件,合成出具有不同尺寸的SiO2溶胶,并与间苯二酚一甲醛(RF)溶胶形成均相的凝胶复合物,经常压干燥、炭化、酸洗,得到具有可控结构的中孔炭材料。考察了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和反应物组成对孔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氮气吸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中孔炭的孔隙反相复制于SiO2凝胶网络,其平均孔径随水解时间的延长或水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并在6~12nm范围内精细调控,而其总孔隙率可以通过改变炭、SiO2前驱体比例调节。对液相复合溶胶通过悬浮聚合法和喷雾干燥法处理,分别制备出毫米级和微米级的中孔炭球,进而实现了中孔炭在宏观形貌上的调控。本工作为中孔炭的低成本制各、精细结构调控以及球形功能化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炭 水玻璃 结构调控 球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硅芳炔树脂的改性及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呈成 崔方旭 +1 位作者 袁荞龙 黄发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35-40,47,共7页
合成了苯乙炔全封端含硅芳炔树脂(FEC-PSA)和含炔丙氧基苯并口恶嗪(P-appe),通过与含硅芳炔树脂(PSA)混合得到了4种不同共混质量比的改性含硅芳炔树脂,用模压成型制备了单向T800碳纤维增强改性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核... 合成了苯乙炔全封端含硅芳炔树脂(FEC-PSA)和含炔丙氧基苯并口恶嗪(P-appe),通过与含硅芳炔树脂(PSA)混合得到了4种不同共混质量比的改性含硅芳炔树脂,用模压成型制备了单向T800碳纤维增强改性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改性含硅芳炔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树脂的黏度随温度的升高和加入P-appe质量分数增加而明显下降。当P-appe质量分数为30%时,共混树脂固化物5%热失重温度(Td5)为531℃,800℃残留率为85%;共混树脂浇铸体的弯曲强度为41.5 MPa,冲击强度达5.5 kJ/m2;改性PSA树脂经T800碳纤维增强,其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在常温下为1557 MPa和153 GPa,层间剪切强度为66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芳炔树脂 共混改性 复合材料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含硅芳炔树脂制备C/C-SiC复合材料 被引量:3
13
作者 鲁加荣 黄发荣 +1 位作者 袁荞龙 杜磊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60,共6页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浸渍法(PIP)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首先通过炭化T300/含硅芳炔树脂(CFRP)制备了多孔C/C-SiC预制体,并探究了炭化工艺对所得多孔C/C-SiC预制体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多孔C/C-SiC预制体弯曲强度为98 MPa;... 以含硅芳炔树脂为先驱体,采用先驱体浸渍法(PIP)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首先通过炭化T300/含硅芳炔树脂(CFRP)制备了多孔C/C-SiC预制体,并探究了炭化工艺对所得多孔C/C-SiC预制体性能的影响,制得的多孔C/C-SiC预制体弯曲强度为98 MPa;然后以含硅芳炔树脂溶液为浸渍剂,浸渍多孔C/C-SiC预制体,经过4次浸渍、固化、炭化后,得到致密的C/C-SiC复合材料,其弯曲强度提升到203 MPa,同时用XRD、SEM、TEM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所得C/C-SiC复合材料主要成分为β-SiC及无定型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SIC复合材料 先驱体浸渍法 含硅芳炔树脂 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锆耐高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碇皓 周权 倪礼忠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共3页
含锆耐高温材料凭借其在耐高温方面的明显优势,逐渐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研究活跃、发展迅速的一类耐高温材料。综合阐述了含锆耐高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耐高温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含硅芳炔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传 刘晓天 +2 位作者 唐均坤 袁荞龙 黄发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4,共7页
含硅芳炔(PSA)树脂是一类具有优异耐热性的树脂基体,其纤维复合材料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是PSA树脂与纤维的复合材料存在界面结合较弱的问题。文中针对这个问题,以T300碳纤维/PSA树脂复合材料为对象开展研究。首先,对T300碳纤维布进... 含硅芳炔(PSA)树脂是一类具有优异耐热性的树脂基体,其纤维复合材料可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是PSA树脂与纤维的复合材料存在界面结合较弱的问题。文中针对这个问题,以T300碳纤维/PSA树脂复合材料为对象开展研究。首先,对T300碳纤维布进行高温处理,并进行了热重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扫描电镜表征;其次,制备了T300/PSA树脂复合材料,探究了其性能变化;最后,用端炔基苯并噁嗪(BA)偶联剂涂敷高温处理后的碳纤维布,再与PSA树脂复合,研究了复合材料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处理的T300碳纤维/PSA树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高温处理的T300碳纤维布再经BA偶联剂涂敷,其PSA树脂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进一步提高,常温弯曲强度提高到了413.1 MPa,提升幅度为53.9%;450℃弯曲强度提高到了295.5 MPa,提升幅度为4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芳炔树脂 碳纤维复合材料 苯并噁嗪 碳纤维表面处理 高性能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迁移绝缘导热硅脂界面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冉冉 郭成 +2 位作者 陈砚朋 孙敬文 齐会民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20176-20182,20189,共8页
本研究针对航天器界面材料对高导热、绝缘、低迁移特性的要求,基于分子链缠结理论,自制长链烷基改性硅油(AMS)和含氟碳长链改性硅油(FPS)作为基体,以类球状氮化铝和片状氮化硼为导热填料,制得低迁移绝缘导热硅脂界面材料。通过不同粒径... 本研究针对航天器界面材料对高导热、绝缘、低迁移特性的要求,基于分子链缠结理论,自制长链烷基改性硅油(AMS)和含氟碳长链改性硅油(FPS)作为基体,以类球状氮化铝和片状氮化硼为导热填料,制得低迁移绝缘导热硅脂界面材料。通过不同粒径填料的粒径复配、发挥不同形貌填料的协同作用、填料表面改性等,导热硅脂的导热性能可达2.51 W/(m·K),其体积电阻为3.1×10^(15)Ω·cm,击穿电压为10.1 kV·mm^(-1)。对以自制改性硅油为基体制得的导热硅脂进行迁移性能测试,同时对基体硅油进行表面张力和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导热硅脂的迁移特性与基础油在迁移测试板上的接触角具有相关性。通过引入长支链增加硅油分子链缠结、改善基础油在涂覆面上的接触角,可有效降低导热硅脂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硅脂 界面材料 绝缘性能 低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I-PBOPy复合材料的制备及介电性能
17
作者 杜秀明 杨光 +2 位作者 刘小云 庄启昕 韩哲文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8-355,共8页
采用甲基磺酸(MSA)掺杂聚苯胺(PANI),并以MSA为溶剂,将其与聚(2,6-亚吡啶基)苯并二噁唑(PBOPy)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PANI质量分数的PANI-PBOPy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WXRD、UV-Vis、TGA以及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采用甲基磺酸(MSA)掺杂聚苯胺(PANI),并以MSA为溶剂,将其与聚(2,6-亚吡啶基)苯并二噁唑(PBOPy)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不同PANI质量分数的PANI-PBOPy复合材料。采用红外光谱、WXRD、UV-Vis、TGA以及SEM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ANI的质量分数、温度、频率等因素对PANI-PBOPy复合材料导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PANI的质量分数达到20%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增大了10个数量级;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则随着PANI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频率的升高先迅速降低而后趋于稳定,并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40°C时PANI质量分数为15%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约为2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PBOPy 复合材料 电导率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加热缠绕成型工艺参数对CF/PEEK复合材料层间剪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单毫 陈宇 +2 位作者 李俊杰 姚钱 周晓东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获得层间粘结性能优异的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缠绕成型制品,以粉末浸渍法制备的CF/PEEK单向带为原料,采用自制的高功率红外加热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成型设备,进行缠绕成型工艺的研究。以层间剪切强度(ILSS)作为评... 为获得层间粘结性能优异的连续碳纤维增强聚醚醚酮复合材料(CF/PEEK)缠绕成型制品,以粉末浸渍法制备的CF/PEEK单向带为原料,采用自制的高功率红外加热热塑性复合材料缠绕成型设备,进行缠绕成型工艺的研究。以层间剪切强度(ILSS)作为评价缠绕制品性能的主要依据,分别研究了缠绕成型过程中的送料张力、下压辊压力、缠绕速率、加热温度、预热时间和冷却速率等关键工艺参数对CF/PEEK环制品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成型温度为410℃,预热为40 min,送料张力为8 kg,下压辊气缸压力为0.30 MPa,芯模转速为6 r/min,缓慢冷却条件下制得的缠绕制品性能最优,层间剪切强度达到(82.29±1.27)MPa,并据此制备出了CF/PEEK缠绕管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聚醚醚酮 红外加热 缠绕成型 层间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蒋欣欣 赵星诺 +4 位作者 章宇琳 刘小僮 王文蓓 周权 张钧钧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在强极性溶剂中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SIPH),并利用氨基改性剂(AWL)与该树脂进行反应制备了改性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预聚物(SIPH-AL)。通过红... 以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和4-硝基邻苯二甲腈为原料,在强极性溶剂中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SIPH),并利用氨基改性剂(AWL)与该树脂进行反应制备了改性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预聚物(SIPH-AL)。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表征了SIPH树脂的化学结构;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法、热重分析和动态力学热分析表征了SIPH-AL的固化行为和固化物的耐热性。结果表明,SIPH-AL起始固化温度为207℃,其固化物在空气和氮气中失重5%的温度(T_(d5))及1000℃质量保留率分别是453℃,29%和500℃,77%;石英纤维增强SIPH-AL复合材料室温和600℃时的弯曲强度分别为515.5 MPa和94.5 MPa,玻璃化转变温度(T_(g))高于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聚硅氧烷链段邻苯二甲腈树脂 氨基改性剂 耐热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O纤维的紫外光老化及防老化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宋波 傅倩 +2 位作者 刘小云 庄启昕 韩哲文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8-383,392,共7页
研究了PBO纤维的紫外光老化行为,并对PBO纤维的防光老化做了初步的研究。研究首次发现,PBO纤维的光降解过程可分为物理和化学2个阶段。物理阶段主要表现为纤维皮层结构缺陷的产生和发展,纤维强度缓慢下降;化学阶段表现为PBO大分子链的... 研究了PBO纤维的紫外光老化行为,并对PBO纤维的防光老化做了初步的研究。研究首次发现,PBO纤维的光降解过程可分为物理和化学2个阶段。物理阶段主要表现为纤维皮层结构缺陷的产生和发展,纤维强度缓慢下降;化学阶段表现为PBO大分子链的化学断链,纤维皮层和结晶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纤维强度快速降低。另外,通过调整PBO纤维内部结构,使用纳米粒子涂层及光稳定剂,对提高PBO纤维的光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调整PBO纤维纺丝过程可改善PBO纤维结构、提高纤维的耐光老化性能;而使用纳米粒子涂层和采用紫外光吸收剂,纤维耐光老化性也有一定程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O纤维 光降解 老化行为 光稳定性 耐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