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流床煤气化细灰流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忆南 陆海峰 +1 位作者 郭晓镭 龚欣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9-117,共9页
细灰是气流床煤气化工艺的副产物,在建筑、吸附和提取氧化铝等诸多领域都展现出其巨大的再利用潜力。细灰的流动特性对其再利用过程有着重大影响,但不同气化技术产生的细灰性质有所不同,流动性也相差较大,因此对不同气化技术产生细灰进... 细灰是气流床煤气化工艺的副产物,在建筑、吸附和提取氧化铝等诸多领域都展现出其巨大的再利用潜力。细灰的流动特性对其再利用过程有着重大影响,但不同气化技术产生的细灰性质有所不同,流动性也相差较大,因此对不同气化技术产生细灰进行流动性表征的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分别选取水煤浆气化(OMB)细灰以及不同粉煤气化工艺(Shell、SE)细灰为基础物料,通过测试细灰的内聚力(Cohesion)、稳态内摩擦角(φst)与初始流动内摩擦角(φi)的差值以及单位流动能(SE)对不同气化工艺细灰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获得了平均粒径和细颗粒含量对细灰流动性质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研究涉及的几种气化细灰中,粉煤气化细灰比水煤浆气化细灰内聚力更强,流动性更差;对粉煤气化而言,激冷流程的细灰较废锅流程的细灰流动能力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 细灰 流动性 细颗粒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流床气化炉水激冷固态熔渣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孙立 沈中杰 +2 位作者 梁钦锋 许建良 刘海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5,71,共6页
为了研究水激冷相变后固态熔渣的理化特性规律,在气流床水冷壁气化炉热模实验平台上,以神府煤灰渣、柴油、氧气等作为实验介质,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不同操作温度下不同粒度的熔渣形态、晶相进行表征及对比分析,... 为了研究水激冷相变后固态熔渣的理化特性规律,在气流床水冷壁气化炉热模实验平台上,以神府煤灰渣、柴油、氧气等作为实验介质,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不同操作温度下不同粒度的熔渣形态、晶相进行表征及对比分析,并探讨液态熔渣遇水快速冷却时的形态转变机理。研究表明:随操作温度升高,熔渣孔隙率和晶体含量减少,无定形玻璃态物质增多。遇水激冷后熔渣的气孔及热应力变化造成多孔熔渣易发生断裂、破碎行为;粒度较大的熔渣易发生断裂、破碎行为。粒度较大的熔渣主要存在开放性孔,粒度较小的熔渣主要存在封闭性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床气化炉 熔渣理化特性 水激冷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水蒸气气化过程中钾催化剂与矿物质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兴军 陈凡敏 +2 位作者 刘海峰 于广锁 王辅臣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3,共5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碳酸钾对煤的水蒸气催化气化,考察了钾与10种煤中矿物质的相互作用,采用XRD和XRF分析经过水浸取后的气化残渣。结果表明,在煤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碳酸钾催化剂与煤中矿物质相互作用形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当煤的灰...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碳酸钾对煤的水蒸气催化气化,考察了钾与10种煤中矿物质的相互作用,采用XRD和XRF分析经过水浸取后的气化残渣。结果表明,在煤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碳酸钾催化剂与煤中矿物质相互作用形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当煤的灰分中钙含量较少时,钾催化剂与矿物质反应的量和气化灰渣中铝含量成线性关系,即K:Al=1:1。当煤的灰分中含钙量较多时,钙能够以钙铝黄长石(Ca2Al2SiO7)的形式固定大量的铝,一定程度上抑制钾催化剂和矿物质的反应。钾和矿物质反应的量影响钾催化剂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气化 矿物质 碳酸钾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管炉内不同煤阶煤焦水蒸气气化反应特性 被引量:6
4
作者 丁路 周志杰 +2 位作者 赵冰 霍威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3-1002,共10页
在滴管炉内对煤焦与水蒸气气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阶、气化温度、水蒸气与进料煤焦质量比(气焦比)对气化气体产物释放特性以及煤焦转化率的影响。实验温度为1100、1200、1300和1400℃,气焦比分别为0.4:1、0.6:1和1:1。研究发现... 在滴管炉内对煤焦与水蒸气气化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煤阶、气化温度、水蒸气与进料煤焦质量比(气焦比)对气化气体产物释放特性以及煤焦转化率的影响。实验温度为1100、1200、1300和1400℃,气焦比分别为0.4:1、0.6:1和1:1。研究发现:滴管炉内不同煤焦的水蒸气气化气体产物以H2含量最高,CH4含量最低。不同煤阶热解焦、气化温度以及气焦比的变化影响滴管炉内水蒸气气化产物气体组成和转化率的高低。随气化温度的升高,神府煤焦和北宿煤焦气化气体产物中H2和CO产率不断增大,H2/CO的比值则逐渐减小,碳转化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在气化温度大于1200℃的条件下,当气焦比从0.4:1增至0.6:1,神府煤焦和北宿煤焦的碳转化率变化幅度不大(5%以内);当气焦比从0.6:1增至1:1,北宿煤焦的碳转化率略微降低,而神府煤焦的碳转化率增幅则在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水蒸气气化 碳转化率 气焦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催化气化过程中钾的迁移及其对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凡敏 王兴军 +1 位作者 王西明 周志杰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钾在热解和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的变迁,并在TG-DSC上考察了钾系催化剂对煤焦水蒸气气化的催化效果以及随钾化合物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混法和浸渍法添加碳酸钾对煤焦水蒸气气化的催化效果显著,煤焦的气化反... 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钾在热解和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的变迁,并在TG-DSC上考察了钾系催化剂对煤焦水蒸气气化的催化效果以及随钾化合物形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干混法和浸渍法添加碳酸钾对煤焦水蒸气气化的催化效果显著,煤焦的气化反应性随着钾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催化剂添加到一定量时催化效果陡增,同时神府煤钾的负荷饱和添加量为10%。在煤样热解和气化过程中,钾的化学形态会发生变化,发现并定量了还原态钾中间体的生成。在气化过程中碳酸钾的催化规律和还原态钾中间体的数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当碳转化率为0.2~0.4时,气化速率和还原态钾中间体的数量达到最大值。在700~800℃,钾系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和还原态钾中间体的数量之间也存在对应关系,即碳酸钾催化效果较好,氯化钾的催化效果较差,硫酸钾的催化效果随温度的变化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气化 碳酸钾 氯化钾 硫酸钾 钾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化炉辐射废锅上部空间熔渣的流动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剑 梁钦锋 +2 位作者 沈中杰 许建良 刘海峰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62,共5页
国内气化炉在长周期运行中曾数次出现大块熔渣堵塞渣池出口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装置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探讨大渣块形成的原因,文中搭建了气化炉及下部辐射废锅冷模装置,以糖浆作为介质模拟熔渣,对熔渣离开气化炉渣口后,... 国内气化炉在长周期运行中曾数次出现大块熔渣堵塞渣池出口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工业化装置的经济、安全、稳定运行。为了探讨大渣块形成的原因,文中搭建了气化炉及下部辐射废锅冷模装置,以糖浆作为介质模拟熔渣,对熔渣离开气化炉渣口后,在辐射废锅上部空间的流动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模拟介质黏度和渣口气速对熔渣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熔渣离开渣口落入废锅并非自由沉降过程,而是在入口处气流射流作用下发生破裂,由液膜形成液丝。当渣口气速较高时,部分熔渣在回流区气流卷吸作用下开始沉积到废锅壁面。熔渣在废锅壁面上的沉积率随着渣口气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模拟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减小。而熔渣沉积区域离渣口的距离随着渣口气速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模拟介质黏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炉 辐射废锅 熔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超琦 王亦飞 +4 位作者 朱龙雏 金渭龙 任轶舟 陆志峰 于广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3-68,共6页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利用化学反应方式回收高温煤气中的显热,能有效地提高现有气流床气化技术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利用Fluent中的PDF燃烧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对该组合式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 二段组合式气化炉利用化学反应方式回收高温煤气中的显热,能有效地提高现有气流床气化技术的能量利用效率。文中利用Fluent中的PDF燃烧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对该组合式气化炉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一段燃烧区的撞击流有效促进了热质传递,在一段喷嘴平面区域产生了强烈的回流,并且模拟得到了2股射流火焰撞击形成的"花瓣型"火焰形状;在二段固定床两侧存在压降,气流和温度在床层内的径向分布更加均匀,并且二段固定床能够影响水蒸气变换反应的进行。文中的模拟结果为二段组合式气化炉的工艺和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段炉 多孔介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煤焦气化反应的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3
8
作者 任轶舟 王亦飞 +3 位作者 朱龙雏 金渭龙 王辅臣 于广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906-3915,共10页
应用基于吸附和脱附原理的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煤焦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时,存在单独活性位和相同活性位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在管式炉实验装置内考察了在不同气化温度和气化剂分压的条件下,内蒙煤焦(N... 应用基于吸附和脱附原理的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煤焦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时,存在单独活性位和相同活性位两个相互矛盾的假设。在管式炉实验装置内考察了在不同气化温度和气化剂分压的条件下,内蒙煤焦(NMJ)与H2O和CO2的气化反应特性,获得了NMJ-H2O和NMJ-CO2反应的L-H动力学模型,同时考察了H2、CO对煤焦气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并探究了NMJ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MJ-H2O以及NMJ-CO2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214.78 kJ·mol-1和145.96 kJ·mol-1。H2对NMJ-H2O以及CO对NMJ-CO2的反应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CO的抑制作用随反应温度的降低而愈加明显。基于L-H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反应速率曲线与实验结果十分吻合。对于NMJ在H2O和CO2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基于相同活性位假设的L-H模型的反应速率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加适用于NMJ在混合气氛下的气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H模型 煤焦气化 动力学 固定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NMP混合溶剂萃取萃余煤的结构与气化特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婷婷 孙晔 +3 位作者 王兴军 许建良 于广锁 王辅臣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对曲靖烟煤和南露天褐煤进行超临界CO2/NMP(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溶剂萃取,其中曲靖烟煤萃取率可达到14%(干基),而南露天褐煤萃取率仅有4%(干基)左右。对萃余煤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临界CO2/NMP混合溶剂对煤中富含羟基及脂肪类物质有良... 对曲靖烟煤和南露天褐煤进行超临界CO2/NMP(N-甲基吡咯烷酮)混合溶剂萃取,其中曲靖烟煤萃取率可达到14%(干基),而南露天褐煤萃取率仅有4%(干基)左右。对萃余煤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超临界CO2/NMP混合溶剂对煤中富含羟基及脂肪类物质有良好的萃取性能,经过萃取,两种煤中微晶结构的堆垛高度都有所减小,溶胀度都降低。南露天褐煤的比表面积减小,而曲靖烟煤的比表面积轻微增大。溶剂对煤颗粒表面有腐蚀作用,萃取后两种煤的气化性能得到改善,其中曲靖烟煤改善的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煤的萃取 萃余煤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床中纤维素热解及其焦油裂解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帅丹 陈雪莉 +2 位作者 刘爱彬 王立 于广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4-419,共6页
研究了500~900益条件下微晶纤维素在固定床中的热解过程;分别采用气质联用( GC-MS)和气相色谱分析了热解过程中生成的焦油和不可凝气体。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焦油产率减少、气体产率升高、焦产率略微下降,同时CO、CH4和H2的... 研究了500~900益条件下微晶纤维素在固定床中的热解过程;分别采用气质联用( GC-MS)和气相色谱分析了热解过程中生成的焦油和不可凝气体。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焦油产率减少、气体产率升高、焦产率略微下降,同时CO、CH4和H2的产率明显升高,而CO2的产率变化不明显。焦油主要由二次反应产生,不可凝气体则由一次热解产物和二次热解产物共同产生。使用Gaussian 09软件对热解过程进行了模拟,发现纤维素分子在热解过程中首先分解为纤维素单体,然后纤维素单体上的羟基官能团优先脱除,生成的中间产物重组生成焦油。随热解温度升高,焦油中醚、醇、酸等化合物分解成自由基,自由基间发生重组、结合,导致烯烃和炔烃增多以及不可凝气体含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热解 焦油 机理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助熔剂后朱集西煤灰熔融特性规律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大川 梁钦锋 +2 位作者 龚欣 刘海峰 刘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以高灰熔点朱集西洗煤为对象,研究了助熔剂Ca CO3、Fe2O3、CaCO3/Fe2O3复合助熔剂以及CaMg(CO3)2对其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助熔剂均可降低煤灰熔融温度,但助熔效果与助熔剂种类和添加量有关,采用CaCO3/Fe2O3复合助熔剂以及Ca... 以高灰熔点朱集西洗煤为对象,研究了助熔剂Ca CO3、Fe2O3、CaCO3/Fe2O3复合助熔剂以及CaMg(CO3)2对其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助熔剂均可降低煤灰熔融温度,但助熔效果与助熔剂种类和添加量有关,采用CaCO3/Fe2O3复合助熔剂以及Ca Mg(CO3)2在添加量较小时,助熔效果明显;利用Fact 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了添加助熔剂对煤灰中矿物高温熔融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掌握助熔剂的助熔机理提供理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灰熔融温度 助熔剂 矿物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和蓝藻的共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钱亚平 李伟锋 +2 位作者 陈雪莉 张强 刘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5-41,共7页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神府煤和蓝藻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蓝藻掺混比,即蓝藻与干基混合物的质量比为5%,10%,20%,40%和80%)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蓝藻挥发分析出的极值温度比煤低,而且热解速率比煤快。蓝藻组成复杂、挥发分含量高且含有的... 采用热重分析法,对神府煤和蓝藻单独热解及共热解(蓝藻掺混比,即蓝藻与干基混合物的质量比为5%,10%,20%,40%和80%)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蓝藻挥发分析出的极值温度比煤低,而且热解速率比煤快。蓝藻组成复杂、挥发分含量高且含有的不稳定键多,所以在较低温度下就会被破坏,从而以较高的速率挥发出去。当蓝藻与神府煤共热解时,低温下蓝藻的挥发分析出后,暴露出来的灰分覆盖在煤的表面,灰分中具有催化作用的碱和碱土金属会加快煤的热解反应,使煤的挥发分提前析出。当蓝藻的掺混比为40%和80%时,协同作用较明显,热解焦的产率比理论值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共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褐煤等温干燥过程 被引量:8
13
作者 孙晓林 郭晓镭 +1 位作者 陆海峰 龚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628-2635,共8页
以水分含量高达40%的呼伦贝尔褐煤煤粉为实验物料,利用热重法研究了等温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对比分析了温度、颗粒粒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褐煤干燥过程具有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其特征与干燥温度和自由水含量密切相... 以水分含量高达40%的呼伦贝尔褐煤煤粉为实验物料,利用热重法研究了等温条件下的干燥特性,对比分析了温度、颗粒粒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褐煤干燥过程具有明显的恒速干燥阶段,其特征与干燥温度和自由水含量密切相关。获得了呼伦贝尔褐煤煤粉在不同温度和粒度条件下的临界含水量(MCcr)和平衡含水量(MCeq),发现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褐煤煤粉干燥速率略有增大,但当粒度较小时,粒度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不明显。MCcr与MCeq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随着颗粒粒度的减小,MCcr略有降低,MCeq略有增大。实验结果可以为褐煤制粉干燥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煤粉 干燥温度 颗粒粒度 恒速干燥阶段 临界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反应器内非稳态吞噬流机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鑫磊 严嘉玮 +4 位作者 张巍 李伟锋 张经纬 刘海峰 王辅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5073-5080,共8页
运用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对T型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Reynolds数(Re)的增大,T型反应器中依次出现分离流(Re<120)、稳定吞噬流(120≤Re<190)、非稳态吞噬流(190≤Re≤300)、非稳态对称流(Re>... 运用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和大涡模拟方法对T型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Reynolds数(Re)的增大,T型反应器中依次出现分离流(Re<120)、稳定吞噬流(120≤Re<190)、非稳态吞噬流(190≤Re≤300)、非稳态对称流(Re>300)四种流动模式。通过大涡模拟重点考察了非稳态吞噬流的振荡特性。结果表明,在非稳态吞噬流型下,T型反应器内撞击面上会周期性地出现旋涡合并现象,合并的涡向下传递,产生自持振荡。此时撞击区的压力、速度和涡量也发生周期性变化,且变化周期与旋涡合并周期相同,这种振荡是由速度和压力的周期性转换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反应器 吞噬流 振荡 PLIF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受限撞击流反应器内混合特征及激励强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杜柯江 李伟锋 +2 位作者 单志昊 刘海峰 王辅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395-2401,共7页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研究了小型受限撞击流反应器(confined impinging jets reactor,CIJR)内混合特征及激励强化,射流入口Reynolds数范围为75~150。研究结果表明,在受限撞击流...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planar laser induced fluorescence,PLIF)研究了小型受限撞击流反应器(confined impinging jets reactor,CIJR)内混合特征及激励强化,射流入口Reynolds数范围为75~150。研究结果表明,在受限撞击流反应器内,由分离流模式向自持振荡模式转变过程中,两股流体间的混合效果逐渐提升;当流动为分离流模式时,激励能有效地强化两股流体间的混合,而当流动转变为自持振荡模式时,激励对流体混合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 传质 流动 激励 小型撞击流反应器 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二次雾化袋状破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炬晖 章文斌 +3 位作者 赵辉 李伟锋 许建良 刘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9-334,共6页
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液相介质、空气为气相介质,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二次雾化破裂性质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破裂形变特征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变特征方面,临界胶束浓度(CMC)对二次雾化袋状破裂形态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最... 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为液相介质、空气为气相介质,采用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二次雾化破裂性质的影响,重点阐述了破裂形变特征上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形变特征方面,临界胶束浓度(CMC)对二次雾化袋状破裂形态有着重要影响,除了最大液滴直径形变率(d_(f,m)/d_0)基本不变,保持在1.64左右外,最大液环直径形变率(d_(r,m)/d_0)、最大轴向生长率(l_m/d_0)、最大径向生长率(h_m/d_0)和长宽比(l_m/h_m)等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小于CMC时均变化迅速,但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大于CMC后变化趋于平缓,d_(r,m)/d_0稳定在4.16左右,l_m/d_0稳定在6.36左右,l_m/h_m稳定在1.5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破裂形态 二次雾化 液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煤种快速热解气体的逸出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志峰 王亦飞 +2 位作者 李季林 王辅臣 于广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4-770,共7页
为深入认识煤样的快速热解行为,捕捉气体释放特性,在873~1 273K条件下基于管式反应器对3种不同煤阶的典型煤样开展热解实验研究,借助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记录在线气体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对煤中含氢/含氧官能团的分解有促... 为深入认识煤样的快速热解行为,捕捉气体释放特性,在873~1 273K条件下基于管式反应器对3种不同煤阶的典型煤样开展热解实验研究,借助红外气体分析系统记录在线气体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对煤中含氢/含氧官能团的分解有促进作用,当温度自873K上升至1 273K时,H_2和CO的释放量均增加了4~5倍;在实验范围的高温下,煤阶对热解反应有效气体产物组成的影响较小,在1 273K时,H2的释放量几乎与煤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解 气体释放 红外气体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阀塔板上密集鼓泡区气泡的运动行为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永浩 陈雪莉 +1 位作者 许琳 于广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49,共8页
利用双头电导探针测定了固阀塔板上密集鼓泡区气泡的运动速度,考察了密集鼓泡区不同轴向高度的气泡速度分布规律及其分形特征,分析了塔板上密集鼓泡区的气泡运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轴向高度处气泡速度沿同方向的分布具有相似性,... 利用双头电导探针测定了固阀塔板上密集鼓泡区气泡的运动速度,考察了密集鼓泡区不同轴向高度的气泡速度分布规律及其分形特征,分析了塔板上密集鼓泡区的气泡运动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轴向高度处气泡速度沿同方向的分布具有相似性,近塔中心区域气泡速度变化平缓,呈弱双峰分布;塔板上气泡速度分布具有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为1.04~1.25,且随轴向高度的增加均先减小后增大;深层鼓泡区内气泡速度分布的分形维数可以较好地表征气泡运动的湍动强度,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气泡流湍动强度及分形维数与泡沫层高度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阀塔板 密集鼓泡 气泡速度 分形维数 湍动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管炉内新疆后峡煤挥发分释放和形态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紫青 周志杰 +1 位作者 崔童敏 于广锁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72-1177,共6页
对新疆后峡煤和滴管炉内的快速热解焦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粒径和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快速热解过程中原煤的形态变化。将热解焦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气化实验,研究形态变化对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比表面... 对新疆后峡煤和滴管炉内的快速热解焦的比表面积、平均孔径、粒径和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快速热解过程中原煤的形态变化。将热解焦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气化实验,研究形态变化对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煤焦比表面积与平均孔径变化趋势不同;快速热解过程中煤颗粒除破碎外,还会发生膨胀及凝聚形态变化;不同热解碎片气化趋势不一样,1200℃热解温度下的热解焦气化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管炉 热解 气化 膨胀 凝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液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章文斌 赵辉 +2 位作者 许建良 李伟锋 刘海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4-310,共7页
在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分散相、超纯水为分散介质的悬浮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液滴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液滴形态变化方面,喉部直径对时间的变化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液滴断裂... 在以空心玻璃微珠为分散相、超纯水为分散介质的悬浮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通过高速摄像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悬浮液液滴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液滴形态变化方面,喉部直径对时间的变化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液滴断裂长度与卫星液滴直径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形成的悬浮液液滴直径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相同时,液滴生长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在相同时刻下,液滴生长速率随着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但始终小于对照组液滴的生长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液 表面活性剂 液滴 形成形态 液滴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