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烯负载新型π-共轭聚合物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超级电容特性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晓 孙敏强 王庚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5-982,共8页
采用γ射线辐照还原技术获得易分散石墨烯(GNS),并以其为载体,以樟脑磺酸为掺杂剂和软模板,借助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出分级孔结构的石墨烯负载聚(1,5-二氨基蒽醌)(GNS@PDAA)纳米复合材料。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Ram... 采用γ射线辐照还原技术获得易分散石墨烯(GNS),并以其为载体,以樟脑磺酸为掺杂剂和软模板,借助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出分级孔结构的石墨烯负载聚(1,5-二氨基蒽醌)(GNS@PDAA)纳米复合材料。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能谱仪(ED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GNS/DAA质量比对GNS@PDAA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超级电容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DAA/GNS质量比为6/1时,借助π-π堆叠和网络限域作用,PDAA以20-40 nm纳米颗粒的形式牢固沉积于石墨烯表面,材料内部存在大量10-30 nm尺寸的介孔。该GNS@PDAA复合材料在0.5 A?g^(-1)时呈现最高的比电容(398.7 F?g^(-1)),优异的倍率特性(在50 A?g^(-1)下比电容保持率为71%)和非常好的循环性能(2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损失仅为8.3%)。进而证实了GNS@PDAA复合材料所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串并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π-共轭聚合物 聚(1 5-二氨基蒽醌) 纳米复合材料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过期切片面包制备环保超级电容器活性炭电极材料 被引量:6
2
作者 徐杰 陈新 王玲玲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582-3589,共8页
考虑到世界上每天产生大量的过期面包等过期食品,以过期切片面包为原材料,经碳化、1 mol·L^?1 KOH活化并用稀盐酸中和及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后,制备了过期切片面包活性炭(EBAC)。对过期切片面包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表面官... 考虑到世界上每天产生大量的过期面包等过期食品,以过期切片面包为原材料,经碳化、1 mol·L^?1 KOH活化并用稀盐酸中和及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后,制备了过期切片面包活性炭(EBAC)。对过期切片面包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物相结构、表面官能团、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氮气吸脱附(BET)进行了表征。在以3 mol·L^?1 KOH为电解液的三电极体系中,进行了活性炭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充放电曲线显示,在0.5 A·g^?1电流密度下,电极材料比电容达到352 F·g^?1;在5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比电容保持在99.87%,展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交流阻抗测试得到的Nyquist图和Bode图则近一步说明了过期切片面包活性炭具有良好的超级电容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活性炭 生物质 电极材料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平均分子量PEG组合体系对合成LiFePO_4/C复合材料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新虎 徐永刚 +1 位作者 徐云龙 赵崇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9-443,共5页
以不同平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组合体系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采用旋转蒸干法制备了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以不同平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组合体系为纳米结构控制剂和碳源,采用旋转蒸干法制备了LiFePO4/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其晶体结构、形貌与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不同的PEG组合体系对LiFePO4的晶体尺寸和颗粒形貌具有调控作用,由PEG200+PEG35K(平均分子量为35 000的聚乙二醇)组合体系制备的LiFePO4/C颗粒呈球形,粒径细小而均匀,且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1C和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8.3 mA.h/g和138.1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LIFEPO4/C PEG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临界共溶温度PES体系制备微孔膜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敏 许振良 +1 位作者 魏永明 赵龙宝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8-693,共6页
以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体系为铸膜液,利用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热致相分离(LCST-TIPS,简称RTIPS)法制备了PES微孔膜。通过透光实验测试RTIPS过程的LCST,以扫描电镜、渗透和力... 以聚醚砜(PES)/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一缩二乙二醇(DEG)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体系为铸膜液,利用低临界共溶温度(LCST)的热致相分离(LCST-TIPS,简称RTIPS)法制备了PES微孔膜。通过透光实验测试RTIPS过程的LCST,以扫描电镜、渗透和力学实验表征膜的形态和性能。研究了非溶剂/溶剂(DEG:DMAc)质量比和成膜水浴温度对PES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DEG:DMAc质量比增加,相分离温度降低;利用RTIPS技术抑制了膜断面指状孔的出现,形成表面有明显微孔和断面对称的双连续膜结构;DEG:DMAc质量比0.8:1,成膜水浴温度60℃,膜纯水通量和平均孔径最大;通过RTIPS机理所成膜综合力学性能优于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所制备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微孔膜 热致相分离 低临界共溶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Ni3S2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顺英 陈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1,共6页
通过两步液相法合成了生长在泡沫镍上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Ni3S2,分别用XRD,SEM对材料进行了物相和微观形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NH4)2S2O8氧化泡沫镍时反应温度应在70℃以上,反应时间在3 h以... 通过两步液相法合成了生长在泡沫镍上的具有多孔结构的纳米Ni3S2,分别用XRD,SEM对材料进行了物相和微观形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利用(NH4)2S2O8氧化泡沫镍时反应温度应在70℃以上,反应时间在3 h以上,合成的电极材料表面呈多孔薄层的三维结构,孔径大小分布广,并且薄层之间没有互相重叠的现象.循环伏安曲线及恒流充放电曲线显示,Ni3S2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明显的电池电容特点.当电流密度增大10倍时,比电容只下降了35.5%,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由交流阻抗谱图可知,高频区电阻率为0.91Ω,低频区直线斜率大,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当电极材料充放电次数从0增加到1 000次时,比电容由1 015.4 F g^-1增加到1 222.7 F g^-1,增加了20.4%,表明制备的Ni3S2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镍 多孔纳米Ni3S2 电化学性能 电池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联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质子交换膜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乐舟莹 蔡洋奔 徐世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8-483,共6页
通过高温溶液缩聚法,将1,4,5,8-萘四甲酸二酐与6,6’-二[2-(4-氨基苯)苯并咪唑]、3,3’-二(4-苯磺酸)-联苯胺反应,得到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将聚合物制备成薄膜,苯并咪唑单元的引入使得磺化聚酰亚胺质子... 通过高温溶液缩聚法,将1,4,5,8-萘四甲酸二酐与6,6’-二[2-(4-氨基苯)苯并咪唑]、3,3’-二(4-苯磺酸)-联苯胺反应,得到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磺化聚(酰亚胺-苯并咪唑)。将聚合物制备成薄膜,苯并咪唑单元的引入使得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中形成了咪唑-磺酸之间的酸碱离子交联结构,提高了膜的力学强度、尺寸稳定性、氧化及水解稳定性。质子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薄膜的质子电导率为0.19 S/cm,高于同等测试条件下Nafion115膜的质子电导率(0.13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 磺化聚酰亚胺 苯并咪唑 离子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溶法传像束单丝成纤过程流体动力学分析
7
作者 王中俭 胡一晨 +2 位作者 姜建华 侯凤珍 徐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酸溶法是制造柔性光纤传像束的先进工艺,而三坩埚法拉制3层同轴单丝是酸溶法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为了保证三坩埚法成纤时芯料、皮料和酸溶玻璃的物料平衡,首先设计了柔性光纤传像束的单丝直径和断面结构,测定了芯料、皮料和酸溶玻璃的黏... 酸溶法是制造柔性光纤传像束的先进工艺,而三坩埚法拉制3层同轴单丝是酸溶法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为了保证三坩埚法成纤时芯料、皮料和酸溶玻璃的物料平衡,首先设计了柔性光纤传像束的单丝直径和断面结构,测定了芯料、皮料和酸溶玻璃的黏度-温度曲线以及密度,并采用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了玻璃在坩埚内的流动状态,最终根据流量平衡的原理提出了三坩埚设计参数的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根据误差分析对计算参数进行调整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像束 酸溶法 三坩埚 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枝化-环化结构共聚物用于酸响应载药体系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德彪 宋华杰 +1 位作者 曹红亮 陈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4-1118,1125,共6页
将溴代聚乙二醇(PEG2000Br)和缩醛化物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ACD)分别作为引发剂和单体,采用逆向增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DE-ATRP)法得到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PEG... 将溴代聚乙二醇(PEG2000Br)和缩醛化物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ACD)分别作为引发剂和单体,采用逆向增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DE-ATRP)法得到嵌段共聚物聚乙二醇-b-聚[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PEG-b-PACDs)。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凝胶渗透色谱表征了该聚合物的结构;用动态光散射和透射电镜表征了胶束的尺寸和形貌。结果表明,聚合物呈现枝化-环化结构,空白胶束的尺寸在70 nm左右,载药胶束尺寸在90 nm左右,胶束的药物包封率为48.7%。在pH为7.4时透析48 h后,药物释放率只有32.5%,在pH为5.4时透析48 h后,药物释放率为68.3%,表明共聚物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自组装 DE-ATRP PH响应性 嵌段共聚物 枝化-环化结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液体室透射电镜观察金纳米棒/石墨烯复合物的形成和运动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方佳丽 陈新 +1 位作者 李唱 吴玉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8-815,共8页
本文利用原位液体室透射电子显微镜实时观察了液态下金纳米棒/石墨烯复合物的动态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由于电荷吸引力,金纳米棒倾向于通过尖端接近方式靠近石墨烯的边缘。组装结构形成以后,金纳米棒与石墨烯边缘可以发生相对旋转,其... 本文利用原位液体室透射电子显微镜实时观察了液态下金纳米棒/石墨烯复合物的动态自组装行为。结果表明,由于电荷吸引力,金纳米棒倾向于通过尖端接近方式靠近石墨烯的边缘。组装结构形成以后,金纳米棒与石墨烯边缘可以发生相对旋转,其中金纳米棒边缘贴合石墨烯边缘的结构更稳定,并且没有显示金纳米棒与石墨烯边缘之间的相对角度随时间的变化。观察到了自组装结构的漂移运动,与较小尺寸的自组装结构相比,较大尺寸的结构显得更难以通过液体流动推动运动,并且其运动更容易因为来自液体室窗口基底的阻力而慢下来。利用液体室透射电镜进一步观察石墨烯折叠结构,观察结果表明折叠结构可随时间在液体中打开和闭合,导致固定在石墨烯层上的金纳米棒表现出与石墨烯之间的明显相对位置变化。总体上,自组装结构非常稳定,并且在液体中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分离行为。进一步,将金纳米棒/石墨烯复合物用作催化剂,在4-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实验中显示出比单纯金纳米棒更好的催化性能。投料质量比为1:5的金纳米棒/石墨烯复合物表现出最佳性能,表观速率常数值为0.5570min-1,是单纯金纳米棒的8倍。这一显著改善与优化稳定的金纳米棒/石墨烯复合物结构密切相关。原位液体室透射电镜为分析液体中复杂的自组装行为,及未来的高性能复合催化剂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液体室透射电镜 自组装 石墨烯 金纳米棒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