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性聚炔基偶氮苯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1
作者 邱顺 朱昊 +4 位作者 许柏雄 张涵琪 徐彬彬 姚远 林绍梁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70,共11页
以二氯二铑双降冰片二烯为催化剂,制备了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其手性中心一端与主链直接相连,另一端通过醚键与偶氮苯连接。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间隔基和偶氮苯端基,调节手性碳与偶氮苯基团之间的距离,对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 以二氯二铑双降冰片二烯为催化剂,制备了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其手性中心一端与主链直接相连,另一端通过醚键与偶氮苯连接。通过引入不同长度的间隔基和偶氮苯端基,调节手性碳与偶氮苯基团之间的距离,对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的液晶性进行了调控。使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了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溶液的光异构化性能,用圆二色光谱表征了聚合物溶液在紫外光和蓝光照射下手性信号的变化,并对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衍生物薄膜的液晶性质、光异构化和手性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聚合物的手性光学性质不受紫外光和蓝光的影响。在薄膜中,偶氮苯与手性部分的相互作用导致光异构化会影响聚乙炔主链和侧链的螺旋排列,利用紫外光和蓝光的照射,实现了对手性聚炔基偶氮苯衍生物薄膜手性信号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炔 偶氮苯 液晶 手性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的界面自组装行为
2
作者 邵明旭 林嘉平 张良顺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8-325,共8页
作为一种介尺度的“原子等价物”,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可自组装形成周期性有序的超晶格,是一类新颖的凝聚态物质。本文构建了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的粗粒化模型,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二元纳米粒子的界面自组装行为。模拟结果表明... 作为一种介尺度的“原子等价物”,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可自组装形成周期性有序的超晶格,是一类新颖的凝聚态物质。本文构建了聚合物接枝纳米粒子的粗粒化模型,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研究了二元纳米粒子的界面自组装行为。模拟结果表明:二元纳米粒子界面自组装可形成多种类型的超晶格结构,例如AB、AB_(2)、AB_(3)和A_(4)B_(6)型等。通过改变界面作用强度、有效半径比以及纳米粒子间相互作用强度等参数可调控超晶格结构和类型。Monte Carlo模拟方法能重现二元纳米粒子界面自组装体系的实验结果,并发现了多种未曾报道的超晶格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界面自组装 理论模拟 超晶格 相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聚合物“电子舌”检测四环素类抗生素
3
作者 陈世勇 王杰 +3 位作者 朱琰超 张丽娟 王贵友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59,共6页
通过将6种共轭聚合物(CPs)与水性聚氨酯(WPU)物理共混,制备了WPU包覆的荧光传感阵列,用以检测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TCs)。WPU与CPs共混后制备的薄膜阵列形状规则,荧光亮度高且稳定。WPU基体在溶胀后,存在泡孔状的孔道结构,增大了附着... 通过将6种共轭聚合物(CPs)与水性聚氨酯(WPU)物理共混,制备了WPU包覆的荧光传感阵列,用以检测水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TCs)。WPU与CPs共混后制备的薄膜阵列形状规则,荧光亮度高且稳定。WPU基体在溶胀后,存在泡孔状的孔道结构,增大了附着于其中的CPs与水中待测物TCs的接触概率,增强了阵列的荧光响应。通过相机捕捉检测前后的荧光照片,并提取照片的红绿蓝(RGB)值,获得了18维向量数据库。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等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结果发现该荧光传感阵列具有良好的区分不同结构TCs的能力,LDA模型的分析预测准确度可达100%。这种WPU包覆CPs的荧光检测阵列具有制备便捷、成本低和稳定性好等优点,可望作为环境检测中的“电子舌”,检测并甄别水体中的污染物如四环素类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水性聚氨酯 荧光传感阵列 四环素类抗生素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黏度聚硅炔酰亚胺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蓝豪翔 王玉园 +5 位作者 邹仁珍 宋爽 张崇印 高梁 蔡春华 林嘉平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以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3,4-APB)、3-氨基苯乙炔(APA)为原料合成了乙炔基封端的聚酰亚胺(P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P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将PI与含硅芳炔(PSA)树脂进行共... 以4,4'-氧双邻苯二甲酸酐(ODPA)、1,3-双(4-氨基苯氧基)苯(1,3,4-APB)、3-氨基苯乙炔(APA)为原料合成了乙炔基封端的聚酰亚胺(PI)。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PI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将PI与含硅芳炔(PSA)树脂进行共聚反应,成功合成了聚硅炔酰亚胺(PSI)树脂。通过旋转流变仪分析了PSI树脂的流变行为,PI质量分数为10%的PSI树脂(PSI-10)熔体黏度小于1 Pa·s的温度区间为98~187℃,在110℃下可维持黏度小于1 Pa·s的时间超过6 h,符合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的要求。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SI树脂的热固化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据此设计固化工艺。同时,利用热重分析(TGA)对PSI树脂的热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对于PSI-10树脂的固化产物,其在失重5%时的热分解温度(Td5)为602℃,而在800℃时的残碳率(Yr800)高达89.8%。用万能试验机测得PSI-10树脂固化物的弯曲强度为34.0 MPa,比纯PSA树脂提升了64%。石英纤维增强PSI-10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分别为340 MPa和23.0 MPa,力学性能较好。这是因为PI的引入使得树脂的韧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树脂与增强材料的黏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芳炔树脂 聚酰亚胺 复合材料 低黏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星形聚合物负载苯丁酸氮芥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涛 黄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350-2356,共7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溴化改性β-环糊精为引发剂,合成了星形聚合物β-环糊精-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β-CD-PDMAEM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星形聚合物的结构.分别在乙醇和水介质中,以β-CD-PDMAEMA为载体负载...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以溴化改性β-环糊精为引发剂,合成了星形聚合物β-环糊精-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β-CD-PDMAEM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定了星形聚合物的结构.分别在乙醇和水介质中,以β-CD-PDMAEMA为载体负载抗癌药物苯丁酸氮芥(CLB).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比较了2种介质中β-CD-PDMAEMA对CLB的载药效率及在37℃、不同p H值下的体外释药性能,分析了释药机理.结果表明,与乙醇相比,以水为介质时CLB能更多地通过主客体作用进入星形聚合物内核β-CD的疏水空腔,从而有更高的载药率,药物突释期短、突释量少,具有持续、高效的释放性能. CLB的释放属于扩散控制机理,PDMAEMA臂的质子化程度影响释药速率和累积释药量,表现出明显的p H响应性,酸性环境更有利于CLB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基丙烯酸N N-二甲氨基乙酯 Β-环糊精 苯丁酸氮芥 主客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材料基因工程设计筛选耐高温易加工聚酰亚胺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宋奇 朱峻立 +1 位作者 王立权 林嘉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58,66,共9页
聚酰亚胺(PI)树脂在航天航空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被要求其兼具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加工性。但是,在耐热性能提高的同时,PI的加工性能通常会变差,这种矛盾加大了树脂设计与研发的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两步法筛选策略,... 聚酰亚胺(PI)树脂在航天航空工业领域具有重要应用,被要求其兼具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加工性。但是,在耐热性能提高的同时,PI的加工性能通常会变差,这种矛盾加大了树脂设计与研发的难度。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两步法筛选策略,这种新方法能加速设计兼具热稳定性和加工性的PI结构。第1步,从聚合物数据库中的化学结构提取出各种化学基元,以化学键解离能和键级作为热稳定性指标,以旋转松弛时间和零切黏度作为加工指标对化学基元进行第1次筛选,获得候选基元。第2步,通过候选基元的组合获得候选PI结构,以50%热分解温度作为热稳定性指标,以LUMO-HOMO和零切黏度作为加工性指标,筛选得到主链含二甲基硅和炔基的新型耐高温易加工的PI树脂。这一策略为快速设计兼具多种性能的新型聚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材料基因工程 耐热性 加工性能 理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超支化聚合物的自组装及其光响应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田晨 孙柳英 +2 位作者 陶鑫峰 姚远 林绍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4-289,共6页
采用"A2+B2B′"单体的迈克尔加成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类新型的偶氮苯超支化聚合物(HPAzoAMAM)。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研究了HPAzoAMAM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形貌和光响... 采用"A2+B2B′"单体的迈克尔加成聚合方法制备了一类新型的偶氮苯超支化聚合物(HPAzoAMAM)。借助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动态光散射(DLS)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等研究了HPAzoAMAM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形貌和光响应性。结果表明:所得HPAzoAMAM能够组装成大复合胶束,且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该聚合物能够发生可逆的顺反异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超支化聚合物 自组装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苯聚合物的光控图案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孔雪丽 王小凡 +2 位作者 陈健壮 姚远 林绍梁 《功能高分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将自组装得到的聚苯乙烯胶体晶体,利用反应离子刻蚀和软刻蚀法复形到偶氮苯聚合物膜表面,获得六方非紧密排列的偶氮苯聚合物半球状阵列微图案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膜的微阵列结构... 将自组装得到的聚苯乙烯胶体晶体,利用反应离子刻蚀和软刻蚀法复形到偶氮苯聚合物膜表面,获得六方非紧密排列的偶氮苯聚合物半球状阵列微图案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膜的微阵列结构和表面润湿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光照对膜微图案结构和润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偶氮苯基团的光致取向特性,偶氮苯聚合物膜的微图案在偏振光照射下,可由初始的半球状阵列微结构形变成纺锤状和椭球状等结构,这种微结构的改变可以改变膜表面润湿性,实现偶氮苯聚合物膜表面不同微图案和润湿性能的光照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 偏振光 光控 光致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Bergman环化聚合反应合成侧链含有苯丙氨酸的手性聚合物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菲 孙士元 +2 位作者 宋德朋 朱川川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5,130,共6页
合成了侧链带有手性氨基酸基团的烯二炔化合物,利用烯二炔化合物在加热或者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Bergman环化反应生成双自由基这一特点,制备了侧链含有手性中心的手性聚合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结果证实该烯二炔化合物发生了Bergman环化... 合成了侧链带有手性氨基酸基团的烯二炔化合物,利用烯二炔化合物在加热或者光照条件下能够发生Bergman环化反应生成双自由基这一特点,制备了侧链含有手性中心的手性聚合物。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结果证实该烯二炔化合物发生了Bergman环化反应,凝胶渗透色谱结果证实获得了高分子量聚合物,圆二色光谱结果证实通过Bergman环化反应制备的聚合物具有主链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二炔 Bergman环化反应 氨基酸 手性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二氯马来酰亚胺与芳香胺的亲核取代聚合反应合成有机多孔聚合物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甜禄 张勇 +2 位作者 李保君 赵鹏 胡爱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3,共6页
首先以二氯马来酸酐和1,2-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卤代烃1,2-双(3,4-二氯马来酰亚胺)基环己烷;然后通过该卤代烃与1,3,5-三(4-氨基苯基)苯的亲核取代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有机多孔聚合物(PO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氮... 首先以二氯马来酸酐和1,2-环己二胺为原料合成了卤代烃1,2-双(3,4-二氯马来酰亚胺)基环己烷;然后通过该卤代烃与1,3,5-三(4-氨基苯基)苯的亲核取代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有机多孔聚合物(POP)。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氮气吸附-脱附等测试手段对聚合物的形貌、稳定性以及孔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多孔聚合物具有独特的棒状结构、优良的热稳定性(初始分解温度达400℃)、较大的比表面积(404m^2/g),且具有多级孔(介孔和微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马来酰亚胺 芳香胺 亲核取代聚合反应 有机多孔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Yamamoto偶联反应合成碱基官能化的共轭聚合物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秀娟 陈淑丹 胡爱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9-554,共6页
将碱基官能化和共轭聚合物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间二溴苯修饰的碱基化合物——二溴苯基腺嘌呤和二溴苯基胸腺嘧啶。采用过渡金属镍催化的Yamamoto反应合成了侧链带有碱基的共轭聚合物。通过核磁、红外、紫外可见... 将碱基官能化和共轭聚合物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间二溴苯修饰的碱基化合物——二溴苯基腺嘌呤和二溴苯基胸腺嘧啶。采用过渡金属镍催化的Yamamoto反应合成了侧链带有碱基的共轭聚合物。通过核磁、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等方法对所得聚合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基 共轭聚合物 Yamamoto反应 MALDI—TO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和谷胱甘肽的双重响应性聚合物胶束负载光敏剂用于肿瘤细胞的光动力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秋生 曹红亮 杲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4-431,共8页
将大分子引发剂溴代聚乙二醇单甲醚(PEG2KBr)和酸响应的单体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ACD)通过逆向增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DE-ATRP)得到新型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EG-b-PACDs,再利用滴水法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及载有... 将大分子引发剂溴代聚乙二醇单甲醚(PEG2KBr)和酸响应的单体二(2-丙烯酰氧基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甲烷(ACD)通过逆向增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DE-ATRP)得到新型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EG-b-PACDs,再利用滴水法自组装形成纳米胶束及载有二氢卟吩 e6(Ce6)的纳米胶束。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聚合物的结构及胶束粒径和形貌进行了测试表征,并采用噻唑蓝(MTT)法验证了载有 Ce6 的胶束对细胞的毒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可自组装成均一的球形胶束,负载Ce6后载药量可达到6.04%;在模拟肿瘤微环境的条件下,载药胶束具有酸、谷胱甘肽(GSH)两重响应性,并且有着良好的载药缓释性能;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该载药胶束对癌细胞具有很好的光动力治疗(PDT)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增强-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响应释放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基因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应斐儿 高梁 +1 位作者 林嘉平 杜磊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70,共14页
改变传统专家系统分析的方法,运用信息学中的科学计量方法,即基于信息学的第四研究范式,客观、全面地分析了高分子材料基因组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该领域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形成了一些稳定产出的学术团队。目前的研... 改变传统专家系统分析的方法,运用信息学中的科学计量方法,即基于信息学的第四研究范式,客观、全面地分析了高分子材料基因组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该领域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形成了一些稳定产出的学术团队。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机器学习策略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并且在光电材料、高分子电介质材料、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高分子生物材料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最后,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高分子材料基因组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基因组 科学计量 研究现状 高分子材料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嵌段偶氮苯类肽的自组装与光响应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阳 姚文倩 +2 位作者 丁明宇 靳海宝 林绍梁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
星状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而备受关注。然而,开发刺激响应型序列可控星状聚合物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利用固相亚单体合成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特定序列结构、光响应性的两亲性星状嵌段偶氮苯类肽Star-[... 星状聚合物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拓扑结构而备受关注。然而,开发刺激响应型序列可控星状聚合物仍然是一项重大挑战。本文利用固相亚单体合成技术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特定序列结构、光响应性的两亲性星状嵌段偶氮苯类肽Star-[(N_(AZO4)-b-NME4-b-NCOOH)]_(3),并通过溶液自组装制备了尺寸均一的球形胶束。由于偶氮苯基团的光致异构化特性,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该球形胶束能够实现光控的尺寸可逆转变。此外,铂纳米颗粒修饰的球形胶束对硼氢化钠介导的4-硝基苯酚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能力和可逆的光控催化活性。此研究工作为刺激响应型序列可控星状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纳米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序列聚合物 星状嵌段偶氮苯类肽 自组装 可逆结构转变 光控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耐核辐射性能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尧华 林宇 +4 位作者 张栋葛 陈春蕾 吴国章 张衍 栾伟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02-1407,共6页
采用乳液共混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天然橡胶(NR)/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GO以少数几层堆叠片层结构均匀分散于NR基体中.RGO的加入可显著提高NR的力学性能和... 采用乳液共混和原位还原法制备了天然橡胶(NR)/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γ射线辐照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GO以少数几层堆叠片层结构均匀分散于NR基体中.RGO的加入可显著提高NR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加入质量分数为0.6%的RGO可使材料拉伸强度由(22±1.4)MPa提升至(25±1.1)MPa,质量损失50%对应的温度(T50)升高6.4℃.经200 k Gy的γ射线辐射后,纯NR的拉伸强度和T50分别下降了75%和4.5℃,而NR/RGO-0.6%复合体系仅分别下降了56%和1.2℃.揭示了RGO提高材料耐辐射性能的机理,由于RGO可捕捉猝灭因辐射产生的自由基,从而减弱了辐射老化降解和交联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 耐辐射性 拉伸强度 热稳定性 自由基猝灭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键合法制备长效抗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料及其性能 被引量:13
16
作者 张祺 陆甦晖 +4 位作者 郑安呐 管涌 危大福 黄添华 李书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3-880,共8页
通过化学反应将抗菌剂聚六亚甲基盐酸胍(PHMG)键合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上,制得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5%的PET抗菌母料(PET-g-PHMG),PHMG与PET的键合效率达93.7%.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化学键的键合作用提高了PHMG与PET... 通过化学反应将抗菌剂聚六亚甲基盐酸胍(PHMG)键合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体上,制得抗菌剂质量分数为15%的PET抗菌母料(PET-g-PHMG),PHMG与PET的键合效率达93.7%.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表明,化学键的键合作用提高了PHMG与PET的相容性,使得极性的PHMG以纳米尺寸均匀分布在PET-g-PHMG中.在PET基体中添加少量PET-g-PHMG,可制成不同抗菌剂含量的PET样品,抗菌母料PET-g-PHMG的添加可抑制PET基体的降解,提高抗菌PET样品的特性黏度.所得抗菌PET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在99%以上,即使反复水洗,抗菌性能也无明显降低.该抗菌PET样品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通过熔融纺丝可以制成抗菌PET纤维,其抗菌性能具有耐水洗性,抗菌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该抗菌PET样品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还具有较快速的杀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化学键合 长效抗菌 接枝改性 胍盐抗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阴离子高温本体聚合引发机理的新发现(二) 被引量:10
17
作者 郑安呐 郑云龙 +2 位作者 管涌 代文 李书召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4,共9页
采用创建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t)在60°C至140°C下的阴离子本体聚合。结果表明,低温下(<20°C)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存在的非活性正丁基锂在高温下(≥60°C)会转化为活性种。随... 采用创建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研究了苯乙烯(St)在60°C至140°C下的阴离子本体聚合。结果表明,低温下(<20°C)以六元缔合结构形式存在的非活性正丁基锂在高温下(≥60°C)会转化为活性种。随机分布在该六元结构上的平均1.3个离子对可以引发St的阴离子聚合。然而从六元缔合结构上增长出的超分子聚合物线团又将阻碍单体继续扩散进入离子对参与聚合,从而产生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聚合转化率停滞平台(SCP)。由于时温等效作用,提高聚合温度可以显著地缩短SCP的持续时间,从而大大地加快聚合速率。SCP后期,缔合的超分子结构在前期聚合累积能量、单体扩散动力以及相分离的共同驱动下将完全地分解为6个独立、相等的聚苯乙烯锂活性链,聚合又将继续,并迅速达到聚合终点。少量极性调节剂四氢呋喃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聚合速率,但仅仅只是缩短了SCP的持续时间,并没有改变n-BuLi的缔合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阴离子本体聚合 引发机理 缔合 超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链硅烷界面结合剂对尼龙66/玻纤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丽 李远 +4 位作者 李文振 张来胜 董亮 王论 唐颂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2,108,共7页
采用熔融挤出共混制备了尼龙66(PA66)/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比较了常用硅烷偶联剂KH550与不同有机酸封端的酰胺链硅烷界面结合剂(ASI)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界面层结构的影响,探究了复合材料中界面层形成的机理。结果表... 采用熔融挤出共混制备了尼龙66(PA66)/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比较了常用硅烷偶联剂KH550与不同有机酸封端的酰胺链硅烷界面结合剂(ASI)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及界面层结构的影响,探究了复合材料中界面层形成的机理。结果表明,ASI与玻纤表面反应发生了化学反应,ASI添加量为1.5%时,对PA66/G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明显,其中,以对苯二甲酸封端,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左右的PTA-ASI使PA66/GF复合材料的界面能力提升最高,拉伸强度提高了54.8%,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提高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链 界面结合剂 动态力学分析 尼龙66/玻纤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β-羟亚胺)二氯化钛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丹枫 孙悦 +2 位作者 邓筱娟 陈谦 董宝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1-2128,共8页
报道了3个β-羟亚胺配体(2,6-iPr2C6H3)N C(Ph)CH2CH(Ph)OH(1a),(2,6-iPr2C6H3)N C.(Ph)CH2C(Ph)2OH(1b)和(2,6-iPr2C6H3)N C(Ph)CH2C(C12H8)OH(1c)及其二(β-羟亚胺)二氯化钛配合物[(2,6-iPr2C6H3)N C(Ph)CH2CH(Ph)O]2TiCl2(2a),[(2,6-... 报道了3个β-羟亚胺配体(2,6-iPr2C6H3)N C(Ph)CH2CH(Ph)OH(1a),(2,6-iPr2C6H3)N C.(Ph)CH2C(Ph)2OH(1b)和(2,6-iPr2C6H3)N C(Ph)CH2C(C12H8)OH(1c)及其二(β-羟亚胺)二氯化钛配合物[(2,6-iPr2C6H3)N C(Ph)CH2CH(Ph)O]2TiCl2(2a),[(2,6-iPr2C6H3)N C(Ph)CH2C(Ph)2O]2.TiCl2(2b)和[(2,6-iPr2C6H3)N C(Ph)CH2C(C12H8)O]2TiCl2(2c)的合成,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以化合物2b为主催化剂,研究了Al/Ti摩尔比、反应时间、温度和聚合压力等对乙烯聚合的影响,发现该催化体系在较宽的反应条件下均可得到很高分子量的聚乙烯,熔点均在140℃左右.以化合物2a~2c为主催化剂对乙烯进行催化聚合,发现在β碳位上取代基的立体位阻对催化剂活性有很大影响.当化合物2b上引入2个苯基取代基时,催化剂显示出最佳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羟亚胺配体 二(β-羟亚胺)二氯化钛配合物 甲基铝氧烷助催化剂 乙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链功能改性剂对三元乙丙橡胶/凹凸棒土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丽 唐颂超 +1 位作者 李远 王钰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37,共6页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凹凸棒土(AT)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结构的烃链功能改性剂对复合材料硫化性能、力学性能和应力松弛行为及相结构的影响,探究3种烃链功能改性剂对凹凸棒土在复合材料中分散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改...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三元乙丙橡胶(EPDM)/凹凸棒土(AT)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结构的烃链功能改性剂对复合材料硫化性能、力学性能和应力松弛行为及相结构的影响,探究3种烃链功能改性剂对凹凸棒土在复合材料中分散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剂锚固在AT表面并与EPDM有良好相容性,使AT在EPDM中有更好分散性。改性剂添加量为AT的1%时,对EPDM/A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明显,其中,以胺基为端基,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左右的改性剂使EPDM和AT两相的界面结合性最好,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304.34%,综合性能提高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凹凸棒土复合材料 烃链功能改性剂 力学性能 应力松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