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炭黑填充聚乙烯材料电阻-温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史宇正 方斌 +2 位作者 杨钧 陈宁平 王庚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5-59,共5页
研究了炭黑/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PTC特性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阻变化。发现PTC特性与体积膨胀及聚乙烯晶相的熔融有许多一致性。认为材料的体积膨胀及聚乙烯晶相熔融时炭黑颗粒均匀化扩散导致了电阻随温度上升。在较高温度下,炭... 研究了炭黑/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的PTC特性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电阻变化。发现PTC特性与体积膨胀及聚乙烯晶相的熔融有许多一致性。认为材料的体积膨胀及聚乙烯晶相熔融时炭黑颗粒均匀化扩散导致了电阻随温度上升。在较高温度下,炭黑颗粒在分子链段热运动的推动下会发生相对聚集使电阻不断减小,这是材料出现NTC现象的原因。材料总的电阻温度特性是体积膨胀、炭黑向聚乙烯熔融区扩散及相互聚集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黑 聚乙烯 导电材料 电阻特性 复合材料 P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共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II.低温等离子处理对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安呐 胡福增 +1 位作者 吴叙勤 李世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59-464,共6页
采用毛吸浸润性,研究了氧等离子及氩等离子处理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发现了等离子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对水的浸润性能大为改善,氧等离子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对在碳纤维表面预涂不饱和酸酐,经等离子处理可产生接枝... 采用毛吸浸润性,研究了氧等离子及氩等离子处理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表面浸润特性的影响。发现了等离子处理可以使碳纤维表面对水的浸润性能大为改善,氧等离子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对在碳纤维表面预涂不饱和酸酐,经等离子处理可产生接枝的现象进行了验证,并发现接枝马来酸酐后浸润性能反而比原纤维有所下降。经等离子处理的纤维随其接触空气时间的延续,表面浸润性能不断退化,纤维对水的接触角呈曲折形式逐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等离子处理 浸润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聚合物导电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闾兴圣 王庚超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从制备方法着手综述了近年来聚苯胺/聚合物导电材料研制开发的最新成果,并简介了聚苯胺/聚合物导电材料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聚苯胺 导电复合材料 溶液共混法 机械熔融共混法 乳液共混法 现场吸附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UHMWPE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郎彦庆 王耀先 程树军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25-229,共5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过氧化物引发下,通过硅烷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层间剪切强度、扫描电镜、红外光谱(ATRIR)及浸润性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了接枝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硅烷接枝改...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过氧化物引发下,通过硅烷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采用层间剪切强度、扫描电镜、红外光谱(ATRIR)及浸润性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了接枝改性的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硅烷接枝改性,改善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对乙烯基酯树鹰的浸润性,提高了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粘结性,使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乙烯基酯树脂 复合材料 表面改性 层间剪切强度 硅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新基体—聚芳基乙炔研究Ⅰ.芳基乙炔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庄元其 陈继荣 +1 位作者 张衍 焦扬声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用溴化—脱溴化氢一步法制备二乙炔基苯,研究碱、催化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400为相转移催化剂,二乙炔基苯的产率达68.6%。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对产物进行了分... 用溴化—脱溴化氢一步法制备二乙炔基苯,研究碱、催化剂、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400为相转移催化剂,二乙炔基苯的产率达68.6%。用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炔基苯 合成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材料再循环利用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黄发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当今世界上废弃的聚合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其处理研究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研究的一大课题。文中概述了废旧聚合物的特点及其处理和利用的途径;介绍了废旧聚合物分离技术;并对聚合物材料的回收利用作了简述;并讨论了聚合物废... 当今世界上废弃的聚合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其处理研究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研究的一大课题。文中概述了废旧聚合物的特点及其处理和利用的途径;介绍了废旧聚合物分离技术;并对聚合物材料的回收利用作了简述;并讨论了聚合物废物利用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合物 资源利用 环境污染治理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Ⅰ.低温等离子处理对碳纤维表面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郑安呐 胡福增 +1 位作者 吴叙勤 李世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51-458,共8页
通过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观察与复丝力学性能测定,发现等离子处理对纤维的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强度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在外观上仅表现为纤维表面纵向沟槽的加深。氩气等离子比氧化性空气等离子的损伤小。通过碳... 通过碳纤维表面的扫描电观察与复丝力学性能测定,发现等离子处理对纤维的模量几乎没有影响,而强度随着处理功率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在外观上仅表现为纤维表面纵向沟槽的加深。氩气等离子比氧化性空气等离子的损伤小。通过碳纤维表面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合喇曼光谱的研究,还发现等离子处理的有效深度达到15nm左右。其作用是蚀刻去碳纤维表面脂肪链结构,产生石墨等晶体结构富集的高能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喇曼光谱 碳纤维 等离子处理 作用深度 表面形态 X射线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Ⅶ.碳纤维单丝受力状态下的界面结合状态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安呐 吴叙勤 李世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92-500,共9页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在环氧树脂基栖中拉伸时的现象及界面剪切强度。拉伸时发现,氧等离子处理纤维的界面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光弹现象,未处理纤维没有明显的单弹现象,而接枝纤维只在界面上有较弱的光弹线。由拉伸一纤维的平均断... 研究了不同处理的碳纤维单丝在环氧树脂基栖中拉伸时的现象及界面剪切强度。拉伸时发现,氧等离子处理纤维的界面附近会出现明显的光弹现象,未处理纤维没有明显的单弹现象,而接枝纤维只在界面上有较弱的光弹线。由拉伸一纤维的平均断裂长度得知,氧等离子处理碳纤维界面结合强度已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因而产生许多垂直于纤维轴向的裂缝。接枝纤维的界面结合强度,在拉伸时虽然也超过了基体树脂的自身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等离子处理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Ⅲ.碳纤维表面官能团高精度分析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郑安呐 卢红 +1 位作者 吴叙勤 李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465-472,共8页
建立了以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纤维表面酚羟基、醌基和游离基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和误差分析,得知该方法的分析灵敏度达10 ̄(-8)~10 ̄(-7)mol数量... 建立了以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为探针,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分析碳纤维表面酚羟基、醌基和游离基的新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论证和误差分析,得知该方法的分析灵敏度达10 ̄(-8)~10 ̄(-7)mol数量级,且误差不超过±1%。利用该方法发现,裸碳纤维表面酚羟基很容易在较高的温度下氧化,外涂层碳纤维表面拥有的酚羟基比裸纤维要多。此外,等离子处理将使碳纤维表面产生相当多的游离基或能迅速分解为游离基的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官能团 表面处理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Ⅴ.碳纤维表面等离子法接枝处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安呐 王华 +1 位作者 吴叙勤 李世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1994年第4期473-484,共12页
利用等离子处理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羟基,由氧化还原反应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可产生厚达300nm的接枝层.通过FT-IR、XPS、SEM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碳纤维接枝后与等离子处理情况相反,强度及延... 利用等离子处理方法,在碳纤维表面引入羟基,由氧化还原反应引发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单体的聚合,可产生厚达300nm的接枝层.通过FT-IR、XPS、SEM以及力学性能的研究发现,碳纤维接枝后与等离子处理情况相反,强度及延伸率有明显增加,而模量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等离子处理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Ⅵ.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安呐 吴叙勤 李世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485-491,共7页
通过扭转动态力学、层间剪切强度(ILSS)、微量冲击、SEM等研究发现,未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已经弱到不能有效传递载荷的地步,而100nm厚接技碳纤维复合材料却具有优良的整体性和ILSS,在冲击过程中有足... 通过扭转动态力学、层间剪切强度(ILSS)、微量冲击、SEM等研究发现,未处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已经弱到不能有效传递载荷的地步,而100nm厚接技碳纤维复合材料却具有优良的整体性和ILSS,在冲击过程中有足够的弹性承载能力和一定的纤维拔出与界面脱粘可能,从而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氧等离子处理纤维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过强,冲击时几乎没有纤维拔出和滑移,也就没有很高的杭冲击能力和IL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等离子处理 复合材料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处理及共复合材料界面优化的研究:Ⅳ.等离子处理对于碳纤维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安呐 卢红 +1 位作者 吴叙勤 李世缙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72-477,共6页
利用二苯基苦基肼分析法发现,等离子处理后碳纤维表面上将产生2~6个/nm^2游离基。它们会在30h内转化成其它基团,再复转为酚羟基后慢慢消失。等离子处理的作用一方面可导致游离基或介稳基团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不断消除它们... 利用二苯基苦基肼分析法发现,等离子处理后碳纤维表面上将产生2~6个/nm^2游离基。它们会在30h内转化成其它基团,再复转为酚羟基后慢慢消失。等离子处理的作用一方面可导致游离基或介稳基团的产生,另一方面又不断消除它们。提高处理功率或延长处理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基团的形成,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反会适得其反。利用等离子处理产生的游离基可使碳纤维在参与乙烯基单体聚合时,产生接枝聚合分子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等离子处理 界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CPC材料复合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邓永忠 赵轶男 +4 位作者 白峰 袁媛 刘昌胜 高文魁 董鑫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6期3622-3626,3631,共6页
为研究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多孔CP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IRES2-EGFP/VEGF165转染大鼠BMSCs,与多孔CPC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未转... 为研究转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多孔CPC构建的组织工程化骨对骨缺损的修复作用,用脂质体介导质粒pIRES2-EGFP/VEGF165转染大鼠BMSCs,与多孔CPC复合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大鼠颅骨缺损模型,未转染VEGF165的组织工程化骨作对照。分别在4周、12周取材,以组织学组织形态学分析骨缺损修复情况.比较两组的骨形成差异。结果转染VEGF组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明显好于未转染组。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显示,4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31.9%,未转染组为19.7%。12周时,转染组材料内新生骨面积为75.9%,未转染组仅为4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转染组的骨形成速率明显快于未转染组,两者分别为分别为6.18±1.62μm/d和3.56±0.93μm/d。说明VEGF转染细胞组较对照组血供加强,骨缺损修复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 骨组织工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晶种的形貌控制及其对磷酸钙骨水泥的原位增强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邵慧芳 刘昌胜 +2 位作者 黄粤 曹雪华 杨海川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33-939,共7页
系统考察了不同晶种调节剂及其含量对晶种生长的影响,其中包括D-山梨醇,甘露醇,乳糖,葡萄糖,果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合成的晶种应用于磷酸钙骨水泥(简称CPC)的原位增强中,使水化产物晶体之间定向生长和排列,从而达到... 系统考察了不同晶种调节剂及其含量对晶种生长的影响,其中包括D-山梨醇,甘露醇,乳糖,葡萄糖,果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合成的晶种应用于磷酸钙骨水泥(简称CPC)的原位增强中,使水化产物晶体之间定向生长和排列,从而达到对CPC进行增强的目的.晶体各向间的表面能不同或表面结构存在差异导致晶体生长速率不同是原位增强的热力学基础.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CPC的抗压强度达到76.1MPa,径向抗张强度达到24.5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晶种 磷酸钙骨水泥 原位增强 形貌控制 生物材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壳聚糖膜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许勇 洪华 +1 位作者 钱颖 刘昌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5-60,共6页
 研究了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探讨了壳聚糖浓度、甘油和戊二醛用量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的体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w=0.02的壳聚糖溶液成膜效果较好;甘油和戊二醛能显著改善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溶菌酶-...  研究了壳聚糖膜的制备方法和性能,探讨了壳聚糖浓度、甘油和戊二醛用量对壳聚糖膜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膜的体外降解过程。结果表明w=0.02的壳聚糖溶液成膜效果较好;甘油和戊二醛能显著改善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能;溶菌酶-林格氏液中浸泡40d后膜的降解率为41.98%,满足引导组织再生材料的基本要求。该膜作为一种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将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生物高分子 壳聚糖膜 制备 壳聚糖 甘油 戊二醛 生物降解 力学性能 尺寸稳定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A固相接枝PP的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阮吉敏 潘泳康 +1 位作者 陈其 周达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3,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固相接枝聚丙烯(PP)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PP粒径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关系。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GMA,并用WAXD、TGA... 系统地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固相接枝聚丙烯(PP)的反应工艺,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PP粒径等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关系。采用红外光谱表征了PPgGMA,并用WAXD、TGA等研究了接枝物的结晶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在BPO引发下,于100~140℃范围内,GMA和PP可进行固相接枝反应,接枝率最高可达6%。接枝物阻碍了PPβ晶型的生成,并提高了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固相接枝 GmA 改性 接枝单体 接枝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降解钙磷骨水泥多孔支架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魏杰 刘昌胜 +2 位作者 洪华 袁媛 陈芳萍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58-964,共7页
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备了孔径、孔隙率和孔形状可控的多孔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4MPa,孔隙率可达70%,孔与孔之间互相贯通,大孔壁富含微孔.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铺展且增殖良好,体外模拟实验显示材料的降解速度随孔... 采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制备了孔径、孔隙率和孔形状可控的多孔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可达4MPa,孔隙率可达70%,孔与孔之间互相贯通,大孔壁富含微孔.细胞在材料表面黏附铺展且增殖良好,体外模拟实验显示材料的降解速度随孔隙率的增加和Ca/P比的降低而加快,多孔支架有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该材料可用于修复骨组织缺损和作为支架材料用于组织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支架 磷酸钙骨水泥 生物降解性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用于炼油废水处理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华星 程树军 +3 位作者 饶炬 赵德仁 王继旺 朱志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44-550,共7页
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型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处理炼油废水(7OOt/h),考察了除油和化学耗氧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产生的浮渣性质及滤饼的成份进行了研究。并且与聚合铝(PAC)的处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A除油和化学耗氧... 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HCA)型高分子阳离子絮凝剂处理炼油废水(7OOt/h),考察了除油和化学耗氧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对产生的浮渣性质及滤饼的成份进行了研究。并且与聚合铝(PAC)的处理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HCA除油和化学耗氧量的性能优于PAC,HCA产生的浮渣量是PAC的三分之一,而浮渣中的含油量则是PAC的三倍。由于滤饼中的含水量低、含油量高,便于深度处理利用。同时研究了HCA在“老三套”废水处理工艺对生化池活性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HCA在较大剂量范围内对活性污泥细菌无杀伤和不良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絮凝剂 炼油厂 废水处理 HCA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袁媛 唐胜利 +1 位作者 洪华 刘昌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含CO32 - 的纳米羟基磷灰石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羟基磷灰石结晶性能、粒子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对含CO32 -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 :以Ca(NO3) 2 ·4H...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含CO32 - 的纳米羟基磷灰石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对羟基磷灰石结晶性能、粒子大小和形貌的影响。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对含CO32 - 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 :以Ca(NO3) 2 ·4H2 O和PO(CH3O) 3为原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 ,6 0 0℃处理可得到结晶性能良好、分散均匀、5 0nm左右大小的含CO32 - 的羟基磷灰石粉体。MTT比色法研究结果表明纳米HAP粒子对正常肝细胞L 0 2的抑制率较小 ,而对BEL 74 0 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现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荧光显微照片显示纳米HAP粒子能够诱导BEL 74 0 2肝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 制备 BEL-7402细胞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五氧化二钒插入型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庚超 苏静 +1 位作者 张敏璐 范晓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56,共4页
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将聚苯胺分子链插入层状五氧化二钒的片层中,从而制得了一系列聚苯胺/五氧化二钒(PAn/V2O5)杂化纳米复合材料。采用WAXD、FT-IR、TGA及四探针电导率测量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分子以单层形式在受限的纳... 用原位氧化聚合法将聚苯胺分子链插入层状五氧化二钒的片层中,从而制得了一系列聚苯胺/五氧化二钒(PAn/V2O5)杂化纳米复合材料。采用WAXD、FT-IR、TGA及四探针电导率测量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苯胺分子以单层形式在受限的纳米空间(五氧化二钒的片层中)生成,聚苯胺以伸展的单分子链存在,自由电子得到充分离域,PAn/V2O5杂化材料室温电导率在10-3S/cm~10-2S/c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五氧化二钒 杂化纳米复合材料 合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