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民公社制度及其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乐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23-30,共8页
改革开放启动了历史的闸门,中国社会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新事物层出不穷,许多东西还没有来得及稳定下来就被淘汰了。改革所引发的巨大变化震荡了习惯于慢条斯理地打发生活的中国人的心灵,由此所产生的反应是各式各样的。但是,不管你对改... 改革开放启动了历史的闸门,中国社会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新事物层出不穷,许多东西还没有来得及稳定下来就被淘汰了。改革所引发的巨大变化震荡了习惯于慢条斯理地打发生活的中国人的心灵,由此所产生的反应是各式各样的。但是,不管你对改革持什么态度,生活本身会迫使你行动起来,以适应新的情况,在变动的社会结构中寻找自己的位置,或者追赶那飘忽不定的时髦。在当今的中国,新东西是如此强有力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人们似乎已无暇反观历史;而社会变化节律的加快又拉大了历史的距离,使前不久发生的事变得遥远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公社制度 中国农村 产权制度 农民 社会主义 自然村落 传统村落 制度分析 制度模式 农业六十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认同的困境——9O年代中国知识界的反西化思潮 被引量:8
2
作者 许纪霖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4-17,共4页
80年代中期的大陆知识界,曾经有过一场被称之为“新五四启蒙运动”的文化热。文化热的思想主题是中西文化讨论,虽然思潮汹涌,百家争妍,但总的趋势不外乎扬西贬中,以西方文化为武器,批判传统文化,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早日实现。然而,三年... 80年代中期的大陆知识界,曾经有过一场被称之为“新五四启蒙运动”的文化热。文化热的思想主题是中西文化讨论,虽然思潮汹涌,百家争妍,但总的趋势不外乎扬西贬中,以西方文化为武器,批判传统文化,以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早日实现。然而,三年河东,三年河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西化思潮 中国知识界 事实性认同 西方文化 主流话语 现代性 中国知识分子 文化热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英租界工部局档案”中有关“苏报案”的资料看“苏报案”的真实情况 被引量:3
3
作者 石培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73-78,共6页
1903年夏,上海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大案——“苏报案”,此案影响之大,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当时的上海英租界当局是如何研究,处理这一案件的?其处理过程又究竟怎样?此段史实却一直鲜为人知。 十余年前,笔者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1903年夏,上海发生了一起震惊中外的大案——“苏报案”,此案影响之大,可谓路人皆知。然而,当时的上海英租界当局是如何研究,处理这一案件的?其处理过程又究竟怎样?此段史实却一直鲜为人知。 十余年前,笔者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上海近代史研究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部局 “苏报案” 英租界 董事会 会议记录 档案 清王朝 马歇尔 出席会议 缺席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经》与《伊里亚特》战争审美背景和特征之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倪乐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60-64,共5页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里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 把《诗经》中的战争题材诗篇同《伊里亚特》作一比较,明显会感到东西方古代两大民族对战争审美旨趣迥然相异。战争审美倾向是一个重要环节,它一方面联系着历史文化背景,并由这种背景所决定;另一方面联系着艺术领域里战争题材作品的特征和风格,并给以直接的影响。所以,作者一改古典文学、西方文学、传统研究思路,以全新视野,从战争与文化关系的角度切入,对这两部古典作品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给予新的解读。本文在作品分析前,先简略梳理一下历史文化特征与战争审美倾向之间的几条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战争题材 汉民族 尚武精神 审美意识 “自由” 古希腊人 奥林匹克运动会 《伊利亚特》 亚该亚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鸿章与早期中日外交 被引量:2
5
作者 石培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51-55,共5页
自1868年实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向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力图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实施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与掠夺,而日趋衰败的满清王朝则成了它进攻的主要目标。早在1870年10月,日本即派遣使臣柳原前光等人来华交涉“通商事... 自1868年实施“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向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它力图步西方列强的后尘,实施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与掠夺,而日趋衰败的满清王朝则成了它进攻的主要目标。早在1870年10月,日本即派遣使臣柳原前光等人来华交涉“通商事宜”。其所转呈之日本外务省致清政府总理衙门的照会中称:“方今文明文化大开,交际之道日盛,宇宙之间无有远迩矣。我邦近岁与泰西诸国互订盟约,共通有无,况邻近如中国,宜最先通情好,结和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日本军国主义 总理衙门 中日外交 清王朝 西方列强 清政府 大久保利通 华东理工大学 台湾高山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变动和清末民初社会心态的嬗变 被引量:1
6
作者 居阅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9-27,18,共10页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可以用下列关系概括:西方经济、政治、文化输入——中国社会环境剧变——社会心态嬗变——封建社会结构解体。清末民初是这样一个时代:统治者已不能按原来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人民也不能按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中国,可以用下列关系概括:西方经济、政治、文化输入——中国社会环境剧变——社会心态嬗变——封建社会结构解体。清末民初是这样一个时代:统治者已不能按原来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人民也不能按原来的方式生活下去,社会进入了伟大的转型期,在这个激变动荡时期,社会环境剧变,心态嬗变和社会变迁构成社会历史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清末民初 社会变动 资本主义萌芽 近代中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西方文化 中国近代 资产阶级 封建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人体的心身统一的整体观 被引量:1
7
作者 罗建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5期69-72,共4页
20世纪的生理学和医学对人体的见解正酝酿着一次变革,一种新的人体观呼之欲出,它要求把人体看成是不同层次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精神和思维活动作为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各个层次分别发生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维生... 20世纪的生理学和医学对人体的见解正酝酿着一次变革,一种新的人体观呼之欲出,它要求把人体看成是不同层次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精神和思维活动作为这个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的各个层次分别发生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自维生层次以维持和实现着人体的生存。本文试图从自组织理论、中医的身心整体观和现代心身医学等角度,就这种新的人体观作一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观 心身统一 心身医学 精神分析疗法 催眠疗法 心理矛盾 精神活动 人体观 生理学 弗洛伊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易》的“意、象、言” 被引量:1
8
作者 叶海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5-59,共5页
《周易》(易经和易传的统称)是我国文化史一部著名的典籍,《易经》本是占筮之书,而《易传》是对《易经》的理论解释,正是从《易传》始,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对自然,社会,人生哲理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保... 《周易》(易经和易传的统称)是我国文化史一部著名的典籍,《易经》本是占筮之书,而《易传》是对《易经》的理论解释,正是从《易传》始,人们对《易经》的理解和认识转化为对自然,社会,人生哲理的研究。(当然也有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保存着它的占筮的功能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周易》 《易传》 言不尽意 “意” 象数 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 立象以尽意 象外之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乐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7-12,共6页
解放以后,我国农村的发展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人民公社制度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农村的改革开放是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这自然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应当从否定公社的意义上去理解近几十年的农村发展。我自1988年开始深... 解放以后,我国农村的发展经历过许多的风风雨雨、人民公社制度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农村的改革开放是从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这自然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应当从否定公社的意义上去理解近几十年的农村发展。我自1988年开始深入浙北地区进行农村研究,在研究中发现,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进程 村民自治 乡镇政府 几点思考 我国农村 浙北农村 农业生产 农村发展 党政关系 浙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关于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结合的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震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29-34,共6页
邓小平博大精深的理论中心是经济发展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关于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的论述则是其中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天的南巡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的快一点,必须依靠科... 邓小平博大精深的理论中心是经济发展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是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核心的,关于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结合的论述则是其中的关键。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春天的南巡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的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科技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教育与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教育 技术创新 科技进步 科技与经济结合 社会主义 体制改革 科技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理论方法论论纲
11
作者 鲍宗豪 胡涵锦 +1 位作者 叶海平 华天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1-6,28,共7页
一、邓小平理论方法论的深刻意蕴及逻辑结构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正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方法论的深刻意蕴及逻辑结构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正是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现代化 基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发展 方法论思想 思想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东新区强化社区教育的实践和经验
12
作者 鲍炳中 张良 朱眉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1期120-124,共5页
在研究浦东新区强化社区教育的特点中,对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的良性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 社区教育 浦东新区 经验 实践 对策建议 良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人力资源的开发
13
作者 严黎昀 王新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7-53,63,共8页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国家。在谋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好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问题,将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就人力资源开发对实现经济...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国家。在谋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并解决好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问题,将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就人力资源开发对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路等问题,作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本积累 增长方式转变 人力资源的开发 劳动者 劳动人口 世界经济增长重心 劳动力 华东理工大学 国际劳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强党的战略基础建设
14
作者 叶海平 李冬妮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52-56,共5页
邓小平指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无疑,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党的战略基础建设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 党的战略基础,包括三个... 邓小平指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无疑,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党的战略基础建设是一个带有根本性意义的问题。 党的战略基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公有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战略基础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原则 基层党组织 非公有制经济 《邓小平文选》 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经济转轨时期的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15
作者 刘震宇 俞志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30-33,共4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已在经营机制等方面有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者已从过去的“计划执行者”逐渐演变为“代理人”的角色。对于企业,他们拥有了较大的实际控制权... 当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我国的国有企业已在经营机制等方面有了重大变化。企业经营者已从过去的“计划执行者”逐渐演变为“代理人”的角色。对于企业,他们拥有了较大的实际控制权,但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未随经营者地位的变化而有多大转变,基本上仍沿袭着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励约束机制 国企经营者 剩余索取权 经济转轨时期 国有企业 法人治理结构 国企改革 企业效益 人事干部 委托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科学的论理性特征——兼对克隆技术争论的思考
16
作者 李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74-77,共4页
在科学发展驶入21世纪的前夕,一系列新技术新科学的不断出现冲击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发明创造与社会科学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相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必然促使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对科学所引发的社会功能及社会生态后果进行考察。一般认为,科学... 在科学发展驶入21世纪的前夕,一系列新技术新科学的不断出现冲击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发明创造与社会科学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相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必然促使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对科学所引发的社会功能及社会生态后果进行考察。一般认为,科学研究成果导致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增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人们综合素质。但是世界大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技术 伦理秩序 现代科学技术 论理性 科技发展 功利主义 现代科技革命 伦理价值判断 科技活动 《科学的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兰克之后治史思想的发展
17
作者 朱忆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28-35,共8页
一、兰克治史原则的困境 兰克之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日益崛起,思想界反形而上学的倾向日趋明显,兰克的那套带有严重折衷和调和经验主义与唯心主义矛盾的方法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狄尔泰深刻地指出:以兰克为代表的历史学派的弱... 一、兰克治史原则的困境 兰克之后,随着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日益崛起,思想界反形而上学的倾向日趋明显,兰克的那套带有严重折衷和调和经验主义与唯心主义矛盾的方法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狄尔泰深刻地指出:以兰克为代表的历史学派的弱点就在于他们的反思缺乏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编纂学 历史主义学派 历史学家 治史思想 兰克史学 历史研究 历史学派 唯心主义 自然科学方法论 历史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制海权和社会转型看郑成功的海军
18
作者 倪乐雄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61-64,共4页
水上武装力量在西方谓之海军,在古代中国则称为水师,两种不同的称谓背后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传统。 西方文明围绕地中海沿岸而发生,海上贸易可远溯到遥远的迈锡尼时代,那时,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就往来予亚、欧、非三大海岸。可以说。
关键词 社会转型 郑成功 海军 近代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萌芽 海上贸易 萨拉米斯海战 海权意识 传统农业社会 资本主义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洋军阀史研究的新局面新触角
19
作者 居阅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9-75,共7页
随着史学工作者观念的转变,北洋军阀史的研究逐日发展,从1980年之前30年中仅有130余篇论文发展到今天,已达600余篇,专著也大量涌现。令人刮目相看的似乎不在于论著数量的增加,倒是其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的触角较以前大大延伸,找... 随着史学工作者观念的转变,北洋军阀史的研究逐日发展,从1980年之前30年中仅有130余篇论文发展到今天,已达600余篇,专著也大量涌现。令人刮目相看的似乎不在于论著数量的增加,倒是其不同于传统的研究方法使研究的触角较以前大大延伸,找到了许多新视角,取得了新的成果,北洋军阀史画卷正呈现出新的画面。本文拟对北洋军阀史的研究的新局面、新触角试作分析,以为抛砖引玉,为北洋军阀史研究的繁荣共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洋军阀史 北洋政府时期 研究方法 民国初年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 北洋时期 历史研究 经济法制建设 近代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工农业布局 实现可持续发展
20
作者 居阅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26-29,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粮食问题日显突出。粮食生产趋于下降与工农业布局及其发展部署有关。中国经济布局由半殖民地历史造成了先天不合理,即在自然条件优越的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工业,形成工业覆盖着高产农业区的格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粮食问题日显突出。粮食生产趋于下降与工农业布局及其发展部署有关。中国经济布局由半殖民地历史造成了先天不合理,即在自然条件优越的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发展工业,形成工业覆盖着高产农业区的格局。建国后,这种历史错误没有被纠正,以至今天出现高产粮田的数量急速下降,粮食生产日趋紧张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布局 实现可持续发展 粮食生产 集约化经营 规模经营 高产粮区 农业机械化 黄淮海平原 调整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