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发祥 杨发萍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28,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城乡社会学为分析视角,将城乡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以城乡社会学为分析视角,将城乡社会作为一个研究整体,深入探究新型城乡关系的理论基础、改革路线及其突破口,展现大城市群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和中西部地区城乡协同发展样态,探索构建一种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需要的城乡平等互惠、开放包容、共建共享、各美其美、和谐共生的新型城乡关系,以期寻求中国特色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型城乡关系 城乡融合 城乡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体制化”到“体制化”:制度逻辑视角下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的行动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闵兢 杨发祥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101,共11页
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的确立到社工站的建设,社会工作一直是作为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力量”被纳入“准体制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社会工作在“准体制化”阶段虽然被制度隐形的“合法性压力”所约束,从而表现... 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制的确立到社工站的建设,社会工作一直是作为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力量”被纳入“准体制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基于制度逻辑视角,社会工作在“准体制化”阶段虽然被制度隐形的“合法性压力”所约束,从而表现出行政趋同的行动取向,但也在工具主义逻辑的驱使下充分撷取了制度的“可获取性”和“可利用性”,借用政府的符号身份、行政资源和监管评估,实现内源性的借力发展。中央社会工作部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工作正式进入国家党政体制,“体制化”语境中的社会工作需要秉持“恰当性逻辑”,承担起统合性治理的主导任务,从角色定位、服务取向和治理模式层面进行适应性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体制化 制度逻辑 社会工作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外来农民黑帮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对珠江三角洲S区中湖北帮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晓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0-27,共8页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公安系统在管理外来农民的权限上缺乏监督机制以及各种政治制度等原因,致使农民工在大城市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而黑帮正好可以提供给外来农民工尤其是从事地下产业的外来农民一种秩序和保障,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收入。...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公安系统在管理外来农民的权限上缺乏监督机制以及各种政治制度等原因,致使农民工在大城市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而黑帮正好可以提供给外来农民工尤其是从事地下产业的外来农民一种秩序和保障,并带来更大的经济收入。因此我们说外来农民黑帮化是国家正统秩序撤出的结果,黑帮秩序正好填补了政府正统秩序撤出后的空缺,是一种秩序替代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帮 秩序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基于情感劳动的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杨发祥 李安琪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6-92,共7页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前场”,他们的家庭遭遇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次生危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在“后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托底作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家属在照顾力量、情绪宣...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奋战在一线“前场”,他们的家庭遭遇一些容易被忽略的次生危机,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介入在“后场”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托底作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援鄂抗疫医护人员家属在照顾力量、情绪宣泄、社会排斥等方面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他们迫切需要社会力量帮助应对。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从情感劳动的视角出发,通过情感卷入与能量释放,从个人、家庭以及环境等方面提升抗疫医护人员家属的危机应对能力,帮助其调整突发失衡的家庭结构,快速重整生活秩序,为社会工作介入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治理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工作介入 情感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会发展与郑杭生社区建设思想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发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1,共7页
郑杭生一直强调,社会学研究要有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既要有前沿意识,又要有草根情怀,正因秉持这种理念,他大力倡导社会调查。自2006年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城市社区调查,郑杭生从概念本质、二维视野和中国经验出发,围绕时代挑战与中国命题... 郑杭生一直强调,社会学研究要有一种顶天立地的精神,既要有前沿意识,又要有草根情怀,正因秉持这种理念,他大力倡导社会调查。自2006年以后,通过一系列的城市社区调查,郑杭生从概念本质、二维视野和中国经验出发,围绕时代挑战与中国命题,系统阐释了何为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何以可能,并结合理论自觉与创新之维探寻社区建设的突破口,立体勾勒了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生态的经验版图。郑杭生的社区建设思想,是前沿意识与草根情怀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其城市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城市社区调查 城市社会发展 社区建设思想 顶天立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理论自觉的视角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发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4-41,共8页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是中国本土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4年至2014年的三十年间,郑杭生通过编著社会学经典教材,以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社会学定义为支点,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概念框架;通过系列论著的发表和出版,从社...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是中国本土社会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4年至2014年的三十年间,郑杭生通过编著社会学经典教材,以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社会学定义为支点,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概念框架;通过系列论著的发表和出版,从社会学两种形态的提出到对理论自觉的身体力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理论体系;通过开展城乡社会调查,以城市社区调查和乡村案例调查为经验样本,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实践魅力。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正是中国本土社会学理论自觉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 本土社会学理论 理论传播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市社会学的空间转向 被引量:25
7
作者 何雪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新城市社会学是都市研究的替代范式,其间展现的空间转向是新城市社会学有别于“旧”的城市社会学的重要纬度。本论文旨在透过“空间转向”这一特定的层面把握新城市社会学的理论脉络。
关键词 空间转向 新城市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与慈善筹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个案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辛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2-66,共5页
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观察慈善团体的筹资行为,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个案说明社会网络是如何推动慈善筹资的。文章从慈善团体与政府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与个人的关系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社会网络是一种不同于经济资本的社... 本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观察慈善团体的筹资行为,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为个案说明社会网络是如何推动慈善筹资的。文章从慈善团体与政府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与个人的关系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社会网络是一种不同于经济资本的社会资本,慈善团体应有自己的“拥护群”,并将之“资本化”以推动慈善筹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 慈善筹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演进的主要脉络
9
作者 何雪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54-58,共5页
1959年帕森斯的弟子戴维斯(Kjngsley Davis)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主席致辞中宣称帕森斯所创立的功能论并非社会学方法论之一,功能论才是真正的社会学理论,不接受功能论的人根本就不算是社会学家,社会学理论与功能论实际是两个同义词,任何超... 1959年帕森斯的弟子戴维斯(Kjngsley Davis)在美国社会学年会主席致辞中宣称帕森斯所创立的功能论并非社会学方法论之一,功能论才是真正的社会学理论,不接受功能论的人根本就不算是社会学家,社会学理论与功能论实际是两个同义词,任何超出功能论范畴的社会学理论不能算是理论。戴维斯如此的措辞足以说明帕森斯的功能论在当时的社会学界地位之高,影响之广,势力之强。然而社会学的“帕森斯帝国”也就从这一刻逐步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家 帕森斯 理论演进 西方社会学 功能论 社会理论 马克思 吉登斯 布迪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法轮功”的社会学思考
10
作者 朱孔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77-81,共5页
随着揭批“法轮功”的深人,李洪志及其编造的“法轮大法”愚弄群众、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险恶用心和真实面目已昭然若揭。但是,在确保这场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深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方... 随着揭批“法轮功”的深人,李洪志及其编造的“法轮大法”愚弄群众、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险恶用心和真实面目已昭然若揭。但是,在确保这场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我们更需要深思,在科技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现代社会,为什么这么一个庞大的反科学、伪科学的、宣传封建迷信的非法组织能得以产生和发展?为什么“法轮功”组织能吸引一部分群众加入,甚至部分党员干部及部分科技工作者也深受迷惑?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法轮功”背后隐含的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原因,探讨由此引发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轮功” 社会学思考 精神文明建设 “法轮大法” 李洪志 社会成员 科学精神 “法轮功”组织 社会保障体系 社区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与人性化的共存——兼谈社会学在其中的角色 被引量:1
11
作者 姬中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66-72,共7页
数字化与人性化,分别代表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继续共存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挤压、排斥,又在根本上相一致和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将共存于未来的信息社会;这种共存局面也对社会学及整... 数字化与人性化,分别代表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在未来信息社会中继续共存的表现形式: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既相互挤压、排斥,又在根本上相一致和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将共存于未来的信息社会;这种共存局面也对社会学及整个社会科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化 数字化社会 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 社会学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科学观 科学与人文精神 未来社会 未来信息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网络视角下社交平台社群的互动仪式链研究——以粉丝社群为例 被引量:42
12
作者 顾楚丹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43,29,共8页
随着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的Web 2.0快速发展,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网络空间人际互动的解释力和应用性受到较大挑战。本文以粉丝社群为例,结合社会网络视角,从结构与情感的维度梳理了社交平台社群互动的三种类型。在与线下社群互动... 随着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代表的Web 2.0快速发展,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网络空间人际互动的解释力和应用性受到较大挑战。本文以粉丝社群为例,结合社会网络视角,从结构与情感的维度梳理了社交平台社群互动的三种类型。在与线下社群互动的比较中厘清社交平台社群互动仪式链的特点,对在网络场域中应用的柯林斯的理论模型做出了一定程度的修正。社交平台社群的互动仪式链模型,对我国当前的新生代网民治理、网络舆情管理、互联网平台治理,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社会网络 社交平台 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构建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杨发祥 王杰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5-131,共7页
中国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构建,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重要表征。作为一种舶来品,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较晚、基础较差,话语权力较弱,在中西学科对话中尚处于边陲地位,这是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外生性约束;社会工作与西方... 中国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构建,是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重要表征。作为一种舶来品,中国社会工作发展较晚、基础较差,话语权力较弱,在中西学科对话中尚处于边陲地位,这是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外生性约束;社会工作与西方历史传统和本土思想资源的断裂,以及与民众生活的区隔,是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内生性约束。政学两界主导的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在社会工作行政性和专业性之间呈现出一种持续的结构性张力,而社工实务界的失语和服务对象的遮蔽,又扭曲了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实践回声。因而,如何基于理论自觉的高度,从主体意识、实践主体和思想根基出发,提高社会工作的话语权力,倾听社工实务界与服务对象的声音,促进社会工作话语体系的生活化传播,成为中国社会工作话语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话语体系 话语构建 本土化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社会工作嵌合发展的演进逻辑与实践策略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燕婷 杨发祥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4-131,共8页
学校社会工作嵌合发展是一个多元行动主体的协同过程。学校社会工作在角色定位与专业服务边界、行动磨合与多元主体关系、专业赋能与自主空间拓展等维度,呈现出嵌合发展的演进逻辑。在政府持续推动和学校自主购买的双重影响下,学校社会... 学校社会工作嵌合发展是一个多元行动主体的协同过程。学校社会工作在角色定位与专业服务边界、行动磨合与多元主体关系、专业赋能与自主空间拓展等维度,呈现出嵌合发展的演进逻辑。在政府持续推动和学校自主购买的双重影响下,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环境体察与“在组织中工作”、“在做中学”与整合服务能力提升、保持文化敏感性与社会工作本土化,在专业服务中实现了组织嵌合、情境嵌合与知识嵌合,这正是学校社会工作嵌合发展的实践策略。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研究,探讨学校社会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协同发展,对于创新全过程育人学生工作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嵌合发展 社会工作本土化 思政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杨发祥 郭科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4-96,共13页
随着县域、市域、省域等概念相继进入学界视野,有必要对域的概念体系、理论架构、关键议题等进行科学厘定。在社会学意义上,域已经从日常生活语言转向专业学术概念和政策话语体系。从治理视角看,基层治理从地域化到脱域化和再域化的变... 随着县域、市域、省域等概念相继进入学界视野,有必要对域的概念体系、理论架构、关键议题等进行科学厘定。在社会学意义上,域已经从日常生活语言转向专业学术概念和政策话语体系。从治理视角看,基层治理从地域化到脱域化和再域化的变迁过程,推动了社会治理研究的范式转型。全域治理旨在更高层级的统筹推动、更加紧密的共同体行动、更多领域的协同合作,是为应对当前社会治理新问题、新挑战的一种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范式,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创新性突破。全域治理基于地域但不限于地域,强调治理机制的开放灵活性、系统全面性、关系多元性和协同合作性,是一套突破时空界限、行政区划、社会边界的多领域综合协同共治体系,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 全域治理 社会治理 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童话:城市青年盲盒消费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发祥 李安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4,共10页
近年来,盲盒成为广大城市青年休闲消费的新选择。从消费逻辑、销售生态、运作规则与价值衍生等维度,展现了盲盒市场的现实图景。从“成年童话”的视角看,城市青年盲盒消费是外部文化嵌入和内部情感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生力量看,艺... 近年来,盲盒成为广大城市青年休闲消费的新选择。从消费逻辑、销售生态、运作规则与价值衍生等维度,展现了盲盒市场的现实图景。从“成年童话”的视角看,城市青年盲盒消费是外部文化嵌入和内部情感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外生力量看,艺术符码“平价化”、营销手段“饥饿化”、娱乐时间“碎片化”、信息交换“共享化”等,精准契合了当今城市青年渴求回归童年世界的消费取向;从内生力量看,心理动力原理、社交货币属性、自我关注取向与群体观点表达等,则是城市青年“重返童年”的消费动机和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盒消费 城市青年 成年童话 文化嵌入 心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缺失问题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9
17
作者 范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社会资本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和功能。由于各种原因,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缺失主要表现在社会关系资本、社会认同资本、权威资本和组织资本等四个方面。改善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弱势群体 组织资本 对策 问题 社会认同 缺失 失主 权威 社会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被引量:19
18
作者 徐丙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4-31,共8页
本文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学派。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本文把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分为三大流派,即国家干预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中间道路学派。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有德国新历史学派、费边社会主义、福利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包括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中间道路学派主要指第三条道路。文章对三大社会保障理论流派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作了简要分析,认为三大流派在西方社会发展中,实际上是循环往复、交替出现的,所谓新理论不过是旧有理论的回归、修正或综合;三大理论流派主要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权利与责任之间孰重孰轻所展开的争论;其本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社会矛盾的回应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国家干预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 中间道路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轮型扶持: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的非市场机制——基于玉照特色刷业20余年历史的考察
19
作者 胡高强 杨发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乡村特色产业打造能有效促进产业振兴,其非市场化机制的运作过程及其成因有待探析。基于玉照镇特色刷业20余年打造史的透视,阐释县乡政府非市场化产业打造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运转动力。研究发现,资源加码与制度强化是乡村特色产业非市场... 乡村特色产业打造能有效促进产业振兴,其非市场化机制的运作过程及其成因有待探析。基于玉照镇特色刷业20余年打造史的透视,阐释县乡政府非市场化产业打造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运转动力。研究发现,资源加码与制度强化是乡村特色产业非市场化打造的核心机制,二者在产业进程中呈现“棘轮型扶持”特征——县乡政府形成了不断强化产业扶持的强大惯性:一是县乡政府通过陆续供给土地资源、加码配套资源、再加码行政资源,形成了资源扶持序列;二是县乡政府针对性实施基础性管理、规范性治理、强制性同形,形成了制度强化序列。资源加码机制逐步扶持乡村特色产业突破结构限制,扩大产业规模;制度强化机制则指引了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提升产业水平。由此认为推动非市场化机制“棘轮型”运作的动力来自县乡政府组织激励的进化:从有限激励到激励刺激再到激励强化。实践证明,在县乡政府“棘轮型扶持”下,大量乡村特色产业拔地而起,星火燎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加码 制度强化 非市场机制 产业打造 棘轮型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人际传播 被引量:27
20
作者 徐丙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2-96,共5页
人际传播是进城农民工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进城农民工移植、复制的初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以非工具性为主,是农民工在生存阶段初步适应城市社会的基础;再构的次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则以工具性为主,对于农民... 人际传播是进城农民工建构社会关系网络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进城农民工移植、复制的初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以非工具性为主,是农民工在生存阶段初步适应城市社会的基础;再构的次级社会关系网内的人际传播则以工具性为主,对于农民工在发展阶段高层次适应城市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的断裂,标志着进城农民工人际传播处于真空状态,是农民工在城市生存的巨大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网络 人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