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
杨发祥
杨发萍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1
|
|
|
2
|
“准体制化”到“体制化”:制度逻辑视角下社会工作融入社会治理的行动选择 |
闵兢
杨发祥
|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3
|
大城市外来农民黑帮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对珠江三角洲S区中湖北帮的个案研究 |
唐晓容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4
|
|
|
4
|
社会工作介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研究——基于情感劳动的视角 |
杨发祥
李安琪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
|
|
|
5
|
城市社会发展与郑杭生社区建设思想研究 |
杨发祥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6
|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理论自觉的视角 |
杨发祥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7
|
新城市社会学的空间转向 |
何雪松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5
|
|
|
8
|
社会网络与慈善筹资——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个案研究 |
辛甜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9
|
|
|
9
|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演进的主要脉络 |
何雪松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
10
|
关于“法轮功”的社会学思考 |
朱孔芳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9 |
0 |
|
|
11
|
数字化与人性化的共存——兼谈社会学在其中的角色 |
姬中宪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
12
|
社会网络视角下社交平台社群的互动仪式链研究——以粉丝社群为例 |
顾楚丹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2
|
|
|
13
|
中国社会工作的话语体系构建 |
杨发祥
王杰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3
|
|
|
14
|
学校社会工作嵌合发展的演进逻辑与实践策略 |
张燕婷
杨发祥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
15
|
全域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式转型 |
杨发祥
郭科
|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2
|
|
|
16
|
成年童话:城市青年盲盒消费研究 |
杨发祥
李安琪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5
|
|
|
17
|
关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缺失问题的若干思考 |
范斌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9
|
|
|
18
|
西方社会保障三大理论流派述评 |
徐丙奎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9
|
|
|
19
|
棘轮型扶持:乡村特色产业打造的非市场机制——基于玉照特色刷业20余年历史的考察 |
胡高强
杨发祥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0
|
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人际传播 |
徐丙奎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