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培养模式、机制研究
1
作者 邵志洪 王亚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5-96,共2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培养模式、机制研究”为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旨在建立理论与应用结合,语言与文化互补的课程建设体系。
关键词 英语硕士点 培养模式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专门职业大学院的特征及升学路径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建国 李霁 +1 位作者 刘丽君 张凤云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33-134,共2页
日本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具有很高的层次和水平,其专门职业教育已经上升至专门职业大学院水准。日本的专门职业大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实践环节、学制年限既具有制定的严格性,又具有执行的灵活性。此外,日本专门职业大学院的升学... 日本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具有很高的层次和水平,其专门职业教育已经上升至专门职业大学院水准。日本的专门职业大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编制、实践环节、学制年限既具有制定的严格性,又具有执行的灵活性。此外,日本专门职业大学院的升学路径在职业教育领域也具有很高的建设性。因此,极有必要对日本专门职业大学院的特点进行分析,挖掘其运行特点和优势,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职业大学院 文部科学省 分类 升学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5
3
作者 王懿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7,共7页
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模式的融合,使得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和交互式自主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因此,研究混合学习模式对提高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7... 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和在线学习模式的融合,使得英语学习朝着个性化和交互式自主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因此,研究混合学习模式对提高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170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英语写作测试,探索了混合学习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及写作动机的影响。研究通过建立小型语料库,并利用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 ordsm ith分析语料库中作文文本的词汇复杂度、词汇稠密度、词长、句数和句长五项指标,应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混合学习模式对提高英语写作水平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动机明显增强,尤其是内在动机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对于混合学习满意度较高。文章最后探讨了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面的优势以及本研究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学习 传统面对面教学 在线学习 英语写作 学习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及其对策设计——基于S市若干高校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21
4
作者 林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33-38,62,共7页
文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S市1000名大学在校本科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呈均态分布;第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超前化,呈梯度分布;第三,大学生消... 文章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S市1000名大学在校本科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呈均态分布;第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超前化,呈梯度分布;第三,大学生消费场域网络化,呈二元结构;第四,大学生符号消费特征凸显,呈发展趋势。家庭、学校与社会是大学生消费现状形成的三种最主要影响因素。在学生消费社会化的过程中,学校和社会未承担起各自的角色,未完成好相应的任务与教育职责。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理念,养成科学的消费方式,从高校层面来说可以进行多维的对策设计,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课程教育、实践教育及学生组织朋辈教育相结合的消费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 成因分析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本文探究了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为期15周的课堂形成性评价实施来促进实验班38名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结果发现:(1)实验后,实验班在自主学习行为、意识和动机各维度均有显著提高,且与控制班在部分维... 本文探究了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为期15周的课堂形成性评价实施来促进实验班38名学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结果发现:(1)实验后,实验班在自主学习行为、意识和动机各维度均有显著提高,且与控制班在部分维度产生显著差异;(2)实验班在使用评价工具的写作技能上取得显著进步,且与控制班产生显著差异;(3)实验班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持肯定的态度。因此,研究证明形成性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效果,对大学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反馈 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森塔尔效应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饶小飞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1-154,共4页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的信息用以调整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论述将罗森塔尔效应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形成性评价,阐述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策略,分析实证数据,论证罗森塔尔效应对听...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评价的信息用以调整教学、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论述将罗森塔尔效应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形成性评价,阐述实施形成性评价的策略,分析实证数据,论证罗森塔尔效应对听力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森塔尔效应 形成性评价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英语论坛协作学习行为的多元动态解释模型构建 被引量:2
7
作者 龚嵘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48,53,共6页
依据生态心理观,提出大学英语学习者论坛协作学习行为(Forum-Media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FMCL)的多元动态解释模型:在学习者与环境的多元交互系统中,任务环境感知与体验反思作为核心中介变量,影响着各环境要素与学习者任务动机、... 依据生态心理观,提出大学英语学习者论坛协作学习行为(Forum-Media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FMCL)的多元动态解释模型:在学习者与环境的多元交互系统中,任务环境感知与体验反思作为核心中介变量,影响着各环境要素与学习者任务动机、任务投入量、任务结果之间的交错牵制关系;学习者能效与环境给养的高度耦合是FMCL有效运行的基础。该模型可用于剖析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下特定FMCL任务的生态失衡问题,为教师干预决策提供重要线索,也可以为其他学科研究FMCL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坛协作学习 能效 给养 生态心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义务教育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8
作者 徐德明 陈伟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5-87,共3页
针对国内外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差异,文章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审视探讨了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而且,从微观的层面上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创新思维,必须要有自由的教育环境以及合理的课... 针对国内外教育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差异,文章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审视探讨了引起这些差异的原因,而且,从微观的层面上分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指出要实现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和创新思维,必须要有自由的教育环境以及合理的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作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创新思维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的重塑与检验--以新西兰网络中文课堂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陈欣 郑国锋 彭丽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8,共7页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远程国际中文教学规模日益扩大,但截至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已有研究证实,“双师”型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未聚焦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无法为远程中文教师提供必要指导。鉴于此,文章借鉴活动系统交互三角模型...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远程国际中文教学规模日益扩大,但截至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已有研究证实,“双师”型课堂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未聚焦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无法为远程中文教师提供必要指导。鉴于此,文章借鉴活动系统交互三角模型理论重塑了“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半结构性访谈对该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能够取得积极效果,赢得师生普遍认同。此外,在该模式下,线上教师、线下教师、学生协同解决层级矛盾,为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提供保障。文章提出的“双师”型混合同步教学模式能够助力构建“双师”平等体系、优化平衡“双师”工作模式,并为提升“双师”问题意识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师 混合同步教学 国际中文教育 网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启迪 被引量:11
10
作者 许俊达 何峻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23,共8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理论特色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整体性、以实践为中介的能动性、尊重自然的唯物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辩证性。这一生态文明观对我们的启迪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系统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理论特色是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整体性、以实践为中介的能动性、尊重自然的唯物主义和变革社会的辩证性。这一生态文明观对我们的启迪是: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系统把握世界的普遍联系;以能动的实践为动力;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同时也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生态文明 唯物史观 政治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演讲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教育探析 被引量:44
11
作者 颜静兰 贾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17-119,共3页
演讲能力作为交际的必要手段有着非常实用的技能和多维展现的价值。英语演讲活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培养学生交际过程中的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智力和知识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拓展学生综合能力... 演讲能力作为交际的必要手段有着非常实用的技能和多维展现的价值。英语演讲活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可以培养学生交际过程中的各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智力和知识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拓展学生综合能力无疑有着很大的帮助。ITTAP演讲教学模式证明英语演讲课程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延伸有着很大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演讲 综合能力 英语演讲课程 ITTAP演讲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段红鹰 邵惟瑛 吴碧宇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79,共3页
现有的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研究多倾向于基础教育阶段,鲜有研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生命渗透问题。已有的许多研究也没有凸显英语学科优势,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涉及生命教育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就更少。认为大学生与中小... 现有的英语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研究多倾向于基础教育阶段,鲜有研究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生命渗透问题。已有的许多研究也没有凸显英语学科优势,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涉及生命教育渗透与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就更少。认为大学生与中小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存在巨大差异,高职英语教学也不同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因此,有必要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渗透问题进行关注,而且这一研究领域也存在广阔空间。未来应多关注定量研究,探析生命教育与高职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生命教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发射路径现象探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国锋 陈璐 +2 位作者 陈妍 林妮妮 沈乐怡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10-116,共7页
本文以汉语中虚拟位移发射路径为分析对象,基于Talmy发射路径的定义及分类,分析归纳汉语中发射路径的具体分类和界定标准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习惯。研究发现,由于使用趋向动词和带有方向性的动作动词,汉语中发射路径中的介词可被代替或... 本文以汉语中虚拟位移发射路径为分析对象,基于Talmy发射路径的定义及分类,分析归纳汉语中发射路径的具体分类和界定标准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习惯。研究发现,由于使用趋向动词和带有方向性的动作动词,汉语中发射路径中的介词可被代替或省略。二者的搭配使用代替了介词的指向性功能,同时从表述形式上体现了汉语的悟性思维和对称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位移 汉语发射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态与动态——传统和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汉语言表达状态对比 被引量:7
14
作者 邵惟韺 邵志洪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8-105,共8页
本研究提出语言的"表达状态"这个概念,并从传统语法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比研究英汉语言表达状态,旨在揭示英语静态表现法与汉语动态表现法的机制与动因。研究包括传统语法视角下的英汉语言表达状态对比研究和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 本研究提出语言的"表达状态"这个概念,并从传统语法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比研究英汉语言表达状态,旨在揭示英语静态表现法与汉语动态表现法的机制与动因。研究包括传统语法视角下的英汉语言表达状态对比研究和认知语法视角下的英汉语言表达状态对比研究,后者包括英汉语法隐喻使用对比以及英汉认知框架途径表达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状态 静态 动态 机制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建国 张萍萍 吴碧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91-96,共6页
本文对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做了回顾,指出了当前英汉对比研究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篇章、语用、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观点或值得商榷,或没有反映口译的特色;一些领域还值得进... 本文对英汉对比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做了回顾,指出了当前英汉对比研究视角下的口译研究在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篇章、语用、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一些观点或值得商榷,或没有反映口译的特色;一些领域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或仍然没有得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 英汉对比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使运动事件“把”字句构式的句法语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建伟 张晓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无论是英语致使运动事件构式,还是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汉语"把"字句,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寄寓在这些构式中的运动事件是因为构式各构成成分的协同作用才具有语言上的实现。为了分析"把"字的构式意义,本文选择了有界和... 无论是英语致使运动事件构式,还是表达致使运动事件的汉语"把"字句,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寄寓在这些构式中的运动事件是因为构式各构成成分的协同作用才具有语言上的实现。为了分析"把"字的构式意义,本文选择了有界和有定这两个重要的句法语义范畴,比较了表达运动事件的"把"字句与对应的英语表达,发现"把"字句表现出更高程度的有界显性和有定显性,这个结果可以视为汉语属于限界语言的一个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使运动事件 “把”字句 有界 有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媒体实验室提高学生外语视听说能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岚 朱珏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3期6-8,共3页
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影视鉴赏评论能力一直是我们搞视听说教学工作者所关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应用,着重从日常生活对话,新闻听力训练和影视片鉴赏三个方面... 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教学系统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影视鉴赏评论能力一直是我们搞视听说教学工作者所关心和探索的课题。本文根据笔者实际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和网络的应用,着重从日常生活对话,新闻听力训练和影视片鉴赏三个方面探讨了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如何导入外语视听说教学中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多媒体实验室 学生培养 视听说能力 学习兴趣 网络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审美观差异及其语言表现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碧宇 王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98-106,116,共10页
本文根据西方人的宇宙审美和中国人的生命审美的观点,从力学的角度推导出英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压缩中进行的,而中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扩展中进行的。据此,下文将推导出英汉两种语言中各自体现了简约精确审美和冗余精炼审美、立体审美和... 本文根据西方人的宇宙审美和中国人的生命审美的观点,从力学的角度推导出英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压缩中进行的,而中国人的审美运动是在扩展中进行的。据此,下文将推导出英汉两种语言中各自体现了简约精确审美和冗余精炼审美、立体审美和平面审美等差异,这些审美观差异不仅在语用中得到体现,而且也在词法、句法和章法中也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人的简约 精确和立体审美中国人的冗余 精炼和平面审美汉英语言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漏” 被引量:47
19
作者 颜静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8-145,共8页
21世纪外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少外语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有不少"缺口",他们缺漏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缺失跨文化交际知识结构,缺损跨文... 21世纪外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不少外语教师本身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有不少"缺口",他们缺漏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缺失跨文化交际知识结构,缺损跨文化交际教学新理念等。根据这些"缺口",外语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补缺"和"补漏",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素养,更好地完成外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外语教师 缺口 补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气隐喻及其在政治语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懿 陈正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1-86,共6页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又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 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其中人际隐喻又可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语气系统涉及四个言语功能:提供、命令、陈述和疑问,其功能的实现过程涉及非一致式的实现方式,即语气隐喻。研究语气隐喻可以帮助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应用于政治实践,可以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思路。解读政治语篇中的语气隐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交际双方的观点和态度,并加深读者对语篇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气隐喻 一致式 政治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