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控股集团道德风险问题研究——基于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阮永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3-48,共6页
金融危机中,综合经营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监管当局的重点关注。金融控股集团由于存在财务杠杆过高、风险属性不一和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在信息不对称机制作用下,其产生的道德风险甚为突出。金融控股集团通过资产转移... 金融危机中,综合经营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监管当局的重点关注。金融控股集团由于存在财务杠杆过高、风险属性不一和组织结构复杂等特点,在信息不对称机制作用下,其产生的道德风险甚为突出。金融控股集团通过资产转移,将高风险资产全部安排于一个独立的高风险子公司,在盈利状态时,努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亏损状态时便违约,风险损失则最终由债权人承担,以此通过在集团成员机构内不同资产安排来榨取全部或部分债权人的利益。从榨取债权人利益角度看,金融控股集团道德风险有三种不同的生成机制,并且存在柠檬效应。其效应与金融控股集团的有效供给的资产规模、预期回报率的相对大小和债权市场定价机制的完善程度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业经营 金融控股集团 道德风险 债权人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市和债市溢出效应在牛熊市中的异化现象——基于上证综合指数和中债总指数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汪冬华 雷曼 +1 位作者 阮永平 汪辰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52,共7页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上证综合指数和中债总指数的对数收益率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市态... 本文按照上证综合指数的走势将2005年6月6日至2008年10月28日的整个样本区间划分为牛市和熊市两个样本子区间,采用样本子区间内的上证综合指数和中债总指数的对数收益率日数据,通过VAR(p)-BVGJR-GARCH(1,1)-BEKK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市态下中国股市和债市间溢出效应的异化现象。结果显示,在牛熊市中,我国股市债市间不存在均值溢出效应,但两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两市场间存在双向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不存在非对称效应。而熊市时期,两市场间只存在股市对债市的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且一个市场的条件方差对另一市场负冲击均存在非对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市 熊市 股票-债券市场 溢出效应 VAR—BVGJR—GARCH—BEKK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控股集团风险传染的一般均衡:基于内部关联交易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阮永平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9-23,共5页
金融控股集团因其内部关联交易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X效率优势,但金融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特别是以内部借贷为主的资金关联交易,在充分发挥集团化协同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传染问题。本文在传统的传染均衡研究基础上,引入了金融... 金融控股集团因其内部关联交易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X效率优势,但金融控股集团的关联交易,特别是以内部借贷为主的资金关联交易,在充分发挥集团化协同优势的同时,也产生了风险传染问题。本文在传统的传染均衡研究基础上,引入了金融控股集团中"关联交易"这一重要因子,构建了一个基于内部关联交易的传染均衡模型,使模型更逼近于金融控股集团传染的真实特征,深入研究了金融控股集团内部传染的主要特征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控股集团 内部关联交易 风险传染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市场的随机尖点突变模型 被引量:3
4
作者 林黎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5,共11页
采用最新的随机突变建模技术对中国股市建模.通过对自变量的筛选,分别对上证指数和深证综指给出了不同的模型.对历史数据的滚动窗口检验显示,两市优选出的突变模型在数据解释力上均要优于线性模型和伪突变的Logistic模型;中国股市不仅... 采用最新的随机突变建模技术对中国股市建模.通过对自变量的筛选,分别对上证指数和深证综指给出了不同的模型.对历史数据的滚动窗口检验显示,两市优选出的突变模型在数据解释力上均要优于线性模型和伪突变的Logistic模型;中国股市不仅存在预期的不对称性,在特殊的时期还存在交易行为和市场情绪的分化特征.另外,沪市的随机尖点突变特征较深市更为明显,不过这些特征在近年已趋于减弱,表明市场正逐渐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随机尖点突变 股市泡沫 市场情绪 极大似然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定价核还原方法的算符表述及其应用--以中国股票市场泡沫诊断为例
5
作者 林黎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8-74,共7页
传统金融工程技术能够得到风险中性概率,但如果不还原出表征市场风险偏好结构的定价核,无法进一步得到真实概率。围绕定价核的还原研究,近年来出现两类不同的方法:Ross的矩阵法,Carr和Yu的微分方程法。前者求解矩阵最大特征值,后者求... 传统金融工程技术能够得到风险中性概率,但如果不还原出表征市场风险偏好结构的定价核,无法进一步得到真实概率。围绕定价核的还原研究,近年来出现两类不同的方法:Ross的矩阵法,Carr和Yu的微分方程法。前者求解矩阵最大特征值,后者求解方程最小特征值。本文通过引入状态转移定价算符,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给出统一表述的还原法:求解定价算符特征方程,其最大实特征值对应市场贴现率,而特征函数代表各状态下的基准风险溢价水平。作为应用,本文研究了我国2005-2007年股市泡沫下的定价核,估计出各行业的风险补偿和贴现要求,证实了泡沫过程中货币幻觉存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中性概率 定价核还原 股市泡沫 算符特征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