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论》的空间范畴及其社会关系向度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博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8,共8页
空间是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隐而不显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空间范畴提供了科学立场和方法。《资本论》中不仅有承载生产生活的广延空间和聚合特定社会关系的空间,而且有孕育主体发... 空间是人类生存发展进程中隐而不显的重要范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空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空间范畴提供了科学立场和方法。《资本论》中不仅有承载生产生活的广延空间和聚合特定社会关系的空间,而且有孕育主体发展的希望空间,这为人类解放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指导理论。资本为生产和占有剩余劳动而形成的城市、国家和世界市场的空间样式及实质,是洞悉资本主义空间体系压制和剥削主体的社会历史基础。资本主义空间体系以隐蔽形式支配和占有劳动,是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点和前提。《资本论》的空间范畴及其社会关系向度,澄清了空间批判的资本逻辑前提,言明了资本空间界限的历史结局,引出了实现主体解放发展的希望空间,为探索解决21世纪空间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 空间 社会关系 主体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的社会管理: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定位与模式构建 被引量:20
2
作者 金家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59,82,共5页
作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定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继而在理论上构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政府、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三大行为主体合作互动、和谐共生,即政... 作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非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定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继而在理论上构建了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政府、市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三大行为主体合作互动、和谐共生,即政府的行政式管理、市场组织的经营式管理和非政府组织的自治式管理并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非政府组织 发展定位 发展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正在走向知识与权利社会 被引量:1
3
作者 鲍宗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6期1-7,共7页
一、世纪之交:知识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人类正在走向世纪之交——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一个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类的命运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关头。 历史的足迹表明,世纪之交既会给人类敏感的心灵带来伤感和迷惘,但又常常会给人类知识、... 一、世纪之交:知识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人类正在走向世纪之交——一个非同寻常的时刻,一个对于国家发展和人类的命运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关头。 历史的足迹表明,世纪之交既会给人类敏感的心灵带来伤感和迷惘,但又常常会给人类知识、人类文化精神的重大突破与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以往,思想家们曾用“信仰的时代”、“冒险的时代”、“理性的时代”、“启蒙的时代”、“今析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社会 科学知识 知识产业 人的独立性 世纪之交 科学技术 人类文化精神 人的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 人文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羁縻制度的流变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模式的变迁
4
作者 何俊 朱忆天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羁縻制度作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深刻塑造了边疆治理模式的转型路径,对研究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自秦汉魏晋时期始,统治者所面临的边疆治理困境与军事压力推动羁縻制度的兴起,这一时期以“道”“属国... 羁縻制度作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重要制度之一,深刻塑造了边疆治理模式的转型路径,对研究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自秦汉魏晋时期始,统治者所面临的边疆治理困境与军事压力推动羁縻制度的兴起,这一时期以“道”“属国制”“左郡左县”为核心的羁縻制度作为边疆地区的治理模式,通过授予少数民族首领官职、允许世袭统治、保留地方习俗、实行“流官—外族官”双轨制等,既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武装巩固边防,又通过屯戍制度强化军事控制,体现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因俗而治”、借力共治、协同安边等特征。唐宋时期,唐代统治者广泛设立都护府、都督府以及羁縻州县,提升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效能。宋代统治者进一步将羁縻下辖地方细化至“峒”,形成了“羁縻州府制”,使得羁縻制度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华官参治”“依律处置”以及“收取贡赋”等具体措施有利推动了边疆治理规模的扩大和边疆政治认同,强化了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融合,助力了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演进。宋以后,边疆与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削弱了羁縻制度的存续基础。元代推行“华夷一体”理念,设行省、宣慰司等直接管理机构,并通过驿站网络和儒学传播加速边疆内地化。明承元制,完善土司土官制度并推行卫所驻军,形成卫所与土司共治的双轨制。至清代,随着“改土归流”的全面实施,土司世袭特权被废除,边疆治理彻底转向中央直接管理,羁縻制度至此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羁縻制度的退出并不意味着该制度的失败,而是代表着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经近一千五百年的发展,有效地缩小了边疆和内地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差距,使两者融合为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其历史价值不仅在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还折射出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从“差异化管理”向“一体化治理”的转型逻辑,体现了我国古人在推动边疆发展和促进民族融合方面的伟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制度 羁縻府州 边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决策评价的社会价值尺度
5
作者 鲍宗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2期1-8,共8页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种种不同的决策、决策方案有一个价值评价问题。决策和决策方案的价值如何进行评价呢?合乎逻辑的决策是否一定就有价值呢?可行的决策是否就是有价值的决策呢? 本文认为,一项决策、一个决策方案是否有价值... 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种种不同的决策、决策方案有一个价值评价问题。决策和决策方案的价值如何进行评价呢?合乎逻辑的决策是否一定就有价值呢?可行的决策是否就是有价值的决策呢? 本文认为,一项决策、一个决策方案是否有价值,其中有一个评价的出发点、评价的尺度或者说标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主体 决策评价 价值尺度 决策方案 政治可行性 经济价值 审美价值 社会效益 科学价值 评价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农村土地产权模式选择研究
6
作者 奚建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25-30,共6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中国各地客观上存在的区域差别以及各地在农地经营上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故而中国农村土地产权模式的选择表现为以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为基本内核的多样性选择.
关键词 农村土地 产权模式 中国 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想象的嬗变: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认知社会学视角 被引量:12
7
作者 肖莉娜 何雪松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8-41,共4页
中国的社会转型仅仅凭借结构或"生态"的视角难以得到完整的理解,费孝通所倡导的"心态"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进路。根据新近兴起的认知社会学的理论贡献,社会想象可以作为理解"生态"和"心态"之间关... 中国的社会转型仅仅凭借结构或"生态"的视角难以得到完整的理解,费孝通所倡导的"心态"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进路。根据新近兴起的认知社会学的理论贡献,社会想象可以作为理解"生态"和"心态"之间关系的理论联结。辨识社会想象的嬗变,是观察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全新切入点,时间感知、空间观念和关联思维伴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变化,又反作用于人们对社会转型的认识,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心态。进而,人心秩序或曰"国家的心灵"的建构需要新的积极的社会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想象 认知社会学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实践”的社会科学:以社会学为中心的省察 被引量:3
8
作者 肖莉娜 何雪松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1,共6页
新时代的社会科学要回到“实践”,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这是为了回应中国社会科学的根本性挑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脱离了中国实践的社会科学,即便从其表面看是热闹的,也摆脱不了现实的乏力感。因此,应坚持马克思主... 新时代的社会科学要回到“实践”,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这是为了回应中国社会科学的根本性挑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脱离了中国实践的社会科学,即便从其表面看是热闹的,也摆脱不了现实的乏力感。因此,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传承中国社会科学的实践传统,并批评反思西方社会实践理论,聚焦现实困惑、提升理论自觉与强化实践关怀,从而实现社会科学的实践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社会科学 理论自觉 实践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共享发展型国家:新时代中国式发展道路的再超越 被引量:2
9
作者 肖莉娜 陈玮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6-191,共6页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享"发展理念就是为了回应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共享"发展理念就是为了回应发展的不平衡,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将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观的重大转变,只有以共享为出发点,才能使得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群体;只有以共享为落脚点,才能真正预防和消除邓小平一直担心的两极分化。而"共享"发展理念是建设共享发展型国家的理论基础。共享发展型国家超越和突破了现有的发展型国家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它是以公正正义、人民共富和美好生活为价值目标,以全民共建共享为动力机制,以中国共产党统领整合市场、社会和政府的力量为制度保障,以实现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的群体为政治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发展理念 共享发展型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共权力:理论框架、现实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新叶 金家厚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84-87,共4页
在我国 ,社区建设首先是从权力的配置和再优化展开的。应该说 ,这也是一个针对社区公共权力再划分的制度化过程。文章在总结相关理论构架的基础上 ,探讨了社区体制改革与社区公共权力的制度安排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 社区建设 公共权力 理论构架 现实问题 制度化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公共需求管理:分析框架及其应用——以上海社区为例
11
作者 奚建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0-77,共8页
长期以来社区管理却一直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链条中薄弱的一环,以至社区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导致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日益紧迫性。本文在对现有的几种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归纳、整合、借鉴的基础上,紧密跟踪现实社区管... 长期以来社区管理却一直是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链条中薄弱的一环,以至社区应有的功能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此导致创新社区管理模式的日益紧迫性。本文在对现有的几种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归纳、整合、借鉴的基础上,紧密跟踪现实社区管理的实践,提出了以公共需求理念为价值导向的社区公共需求管理模式,在对公共需求与有效供给的分析中,导入了社区自组织妁不可或缺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需求 社区管理 社区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而不亲”:留守儿童的亲子关系体验与建构 被引量:14
12
作者 肖莉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7,174,175,共12页
综合儿童的视角和结构的视角,可以对留守儿童研究中流行的问题取向叙说进行再平衡。基于在湖南乡村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充满矛盾的亲子关系体验,从而揭示出他们创造性建构的打工-留守情境下“爱而不亲”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 综合儿童的视角和结构的视角,可以对留守儿童研究中流行的问题取向叙说进行再平衡。基于在湖南乡村的田野调查,可以发现留守儿童充满矛盾的亲子关系体验,从而揭示出他们创造性建构的打工-留守情境下“爱而不亲”的亲子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爱而不亲”内在的情感张力是扎根于追求“过好日子”的家庭生活实践的,这样的生活实践既是物质性的,也是情感性的;既是被社会结构和文化所塑造,也是结构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亲子关系 儿童的视角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的能动性:一个整合的解释框架 被引量:9
13
作者 肖莉娜 袁园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2-78,共7页
儿童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就是弥合儿童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在理论发展上的差距,特别是如何超越结构与能动性的二元对立。本文以整合性的视角为导向,考察能动性、结构和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儿童社会学研究领域... 儿童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就是弥合儿童社会学与主流社会学在理论发展上的差距,特别是如何超越结构与能动性的二元对立。本文以整合性的视角为导向,考察能动性、结构和文化三个核心概念的发展脉络和相互关系,探讨其在儿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应用,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个关于儿童能动性的解释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性 结构 文化 儿童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