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变材料封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郝敏 李忠辉 +2 位作者 吴秋芳 高玮 马新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103,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变材料胶囊化和复合化两类关键封装技术,分析了各自制备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同时提出了相变材料的发展瓶颈及解决办法,展望了未来相变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微胶囊 纳米胶囊 可聚合乳化剂 复合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连续本体聚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杜起 李忠辉 +2 位作者 吴秋芳 高玮 马新胜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51,共7页
介绍了近年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连续本体聚合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连续本体聚合的工艺和研究方向,并展望了国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连续本体聚合法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工艺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的制备 被引量:7
3
作者 邓捷 成居正 陈雪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3,共6页
采用碳化法制备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用TEM、XRD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碳酸钙粒子的形貌和结构,探讨了碳化起始温度、晶形控制剂添加量等关键工艺条件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起始温度为30~35℃,六偏磷酸钠添加质量分数为0.8... 采用碳化法制备亚微米纺锤形超细碳酸钙,用TEM、XRD等手段分析表征了碳酸钙粒子的形貌和结构,探讨了碳化起始温度、晶形控制剂添加量等关键工艺条件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化起始温度为30~35℃,六偏磷酸钠添加质量分数为0.8%~1.2%时,可制备出粒径200~600nm、长径比约为4,粒径分布均匀的亚微米纺锤碳酸钙;晶形控制剂(NaPO3)6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碳酸钙生长过程的空间位阻,促进CaCO3成核,抑制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微米碳酸钙 纺锤形 六偏磷酸钠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在碳纤维原丝上的应用及拉伸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忠辉 杨景辉 +2 位作者 马新胜 吴秋芳 高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8-183,共6页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UHMWPAN)由于结晶度高、分子链结构规整、端基少,成纤后的缺陷也少,因此在制备高强度聚丙烯腈原丝以及高强度碳纤维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文中介绍了用高相对分子质量(340万占3%,34万占97%的)的聚丙烯腈树脂进行溶液...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UHMWPAN)由于结晶度高、分子链结构规整、端基少,成纤后的缺陷也少,因此在制备高强度聚丙烯腈原丝以及高强度碳纤维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文中介绍了用高相对分子质量(340万占3%,34万占97%的)的聚丙烯腈树脂进行溶液纺丝并制备碳纤维原丝以及碳纤维的工艺,并重点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凝胶膜的拉伸性能、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溶液的流变性能等。流变学研究表明,随着PAN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纺丝液的黏度也会剧增,造成溶液的纺丝过程变得愈加困难。提高UHMWPAN纺丝液的温度,能有效减低溶液纺丝时的阻力。因此,开发UHMWPAN高温纺丝技术可能是未来高强度碳纤维原丝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 原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种法制备高长径比纳米银线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欢 陈雪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AgNO_3和NaCl反应生成的AgCl颗粒作为晶种合成纳米银线。详细研究了纳米银线在溶液中的生长过程,探讨了AgCl晶种与银源AgNO_3物质的量的比和反应时间对纳米银线形貌的影响。通过SEM、TEM、XRD、紫外可见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纳米银... 利用AgNO_3和NaCl反应生成的AgCl颗粒作为晶种合成纳米银线。详细研究了纳米银线在溶液中的生长过程,探讨了AgCl晶种与银源AgNO_3物质的量的比和反应时间对纳米银线形貌的影响。通过SEM、TEM、XRD、紫外可见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纳米银线的生长过程和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银线的微观形貌和晶体结构进行表征。实验表明,纳米银线是在AgCl颗粒表面上定向生长,AgCl与AgNO_3物质的量的比和反应时间影响纳米银线的长度和直径大小。当AgCl与AgNO_3的物质的量比为1∶5,反应时间4 min时,制备的纳米银线平均直径52 nm,长径比超过了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线 AGCL 晶种 长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级α-氧化铝水悬浮液稳定性与沉降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梅丽 吴秋芳 高玮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8-81,共4页
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亚微米级窄粒级分布的α相氧化铝粉体,对比悬浮液pH、固含量、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和温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沉降时间、吸光度等考察其分散稳定性,考虑了颗粒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及小颗粒的布朗运动,通过纳米... 采用机械化学法制备亚微米级窄粒级分布的α相氧化铝粉体,对比悬浮液pH、固含量、分散剂种类及用量和温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沉降时间、吸光度等考察其分散稳定性,考虑了颗粒在水中的相互作用及小颗粒的布朗运动,通过纳米粒度电位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探索表征不同因素对悬浮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用质量分数为1%的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p H在11左右时,得到分散稳定的氧化铝粉体,其亚微米级氧化铝粉体在高温条件下比低温条件下悬浮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氧化铝 亚微米粉体 悬浮稳定 窄粒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本体共聚合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刘演莉 杨景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4,7,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HDCPMA)为单体,采用本体聚合技术合成了MMA/HDCPMA共聚物,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利用FR法、K-T法和YBR法测定了85℃时共聚体系中MMA与HDCPMA的表观竞聚率为rMMA=2.534 3和rHDCP...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HDCPMA)为单体,采用本体聚合技术合成了MMA/HDCPMA共聚物,研究了不同单体组成对反应的影响。利用FR法、K-T法和YBR法测定了85℃时共聚体系中MMA与HDCPMA的表观竞聚率为rMMA=2.534 3和rHDCPMA=1.098 6。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该共聚物中HDCPMA含量的增加,其摩尔质量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Tg)升高,并仍可保持相对较高的透光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二环戊基酯 竞聚率 透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反应法制备CaO-B2O3-SiO2介电陶瓷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朱啸东 孔凡滔 +1 位作者 周丹丹 马新胜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070-2075,共6页
Ca(OH)2、H_3BO3、SiO_2作为初始原料应用固相反应法在低烧结温度下制备CaO-B_2O_3-SiO_2(CBS)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B_2O_3含量对陶瓷的致密性、介电和机械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在875℃至975℃的温度范围... Ca(OH)2、H_3BO3、SiO_2作为初始原料应用固相反应法在低烧结温度下制备CaO-B_2O_3-SiO_2(CBS)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和B_2O_3含量对陶瓷的致密性、介电和机械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在875℃至975℃的温度范围内,存在主要的结晶相为β-Ca SiO_3和少量SiO_2相。结果表明,最佳烧结温度为950℃,B_2O_3含量的增加会使得烧结温度区间变窄,发生"硼反常"现象,并且致密度、介电性能和机械性能也会随之先减小后增大。并且过量的B_2O_3不利于主晶相β-Ca SiO_3的析出。当B_2O_3含量为25mol%时,在950℃烧结的试样具有最好的抗弯强度:σf=319 MPa。当B_2O_3含量为5mol%时,在950℃烧结的试样具有最好的致密性和介电性能:密度为2. 6869 g/cm^3,εr=6. 12,tanδ=7. 4×10^(-4),ρv=6. 64×10^(-4)Ω·cm (1 M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B2O3-SIO2 固相反应 硼反常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杨青 杨景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5,24,共4页
石墨烯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内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如储能、传感器、催化剂载体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制备晶型结构完整以及缺陷少的高质量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已经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综述了电化学制备石墨... 石墨烯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众多领域内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如储能、传感器、催化剂载体和电极材料等领域。制备晶型结构完整以及缺陷少的高质量石墨烯材料及其应用研究已经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之一。综述了电化学制备石墨烯的装置、机理、阳极与阴极的电化学剥离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该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法 石墨烯 剥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乳化剂细乳液聚合法制备十六烷相变纳米胶囊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敏 李忠辉 +2 位作者 吴秋芳 高玮 马新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58,共4页
采用商业级可聚合乳化剂,通过细乳液法制备了以聚苯乙烯为壳,十六烷为芯材的相变纳米胶囊;研究了亲水性单体、交联剂用量、单体与相变材料投入量比例等条件对纳米胶囊结构的影响,通过TEM、DLS、FT-IR、DSC和TG等手段分别对聚合物纳米胶... 采用商业级可聚合乳化剂,通过细乳液法制备了以聚苯乙烯为壳,十六烷为芯材的相变纳米胶囊;研究了亲水性单体、交联剂用量、单体与相变材料投入量比例等条件对纳米胶囊结构的影响,通过TEM、DLS、FT-IR、DSC和TG等手段分别对聚合物纳米胶囊的形貌、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结构和热性能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苯乙烯体系中加入适量的亲水性单体、交联剂以及合适比例的单体与相变材料等,都有助于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胶囊相变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聚合乳化剂 细乳液聚合 纳米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乙醇胺月桂酸酯在LDPE薄膜中的防雾滴性能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青青 蔡梦军 陈雪梅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100,共4页
将三乙醇胺月桂酸单酯作为防雾滴剂应用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制备LDPE防雾塑料薄膜,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三乙醇胺月桂酸酯对LDPE防雾薄膜防雾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DPE防雾塑料薄膜中三乙醇胺月桂酸酯的质量分数为5%时,初滴时间... 将三乙醇胺月桂酸单酯作为防雾滴剂应用于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制备LDPE防雾塑料薄膜,考察了不同添加量的三乙醇胺月桂酸酯对LDPE防雾薄膜防雾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LDPE防雾塑料薄膜中三乙醇胺月桂酸酯的质量分数为5%时,初滴时间和十滴时间分别为160 s和46 s,水滴在薄膜表面的接触角为9°,且LDPE防雾塑料薄膜的力学性能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醇胺月桂酸酯 低密度聚乙烯薄膜 防雾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HEMA共聚物的耐水性及其对LDPE薄膜防雾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青青 蔡梦军 陈雪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以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一定耐水性能的AA-HEMA共聚物。研究了AA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与AA-HEMA共聚物耐水性能的关系... 以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一定耐水性能的AA-HEMA共聚物。研究了AA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与AA-HEMA共聚物耐水性能的关系,考察了将其用作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防雾滴剂时对薄膜防雾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AA-HEMA共聚物的耐水性能优异(固化度72.5%);防雾滴LDPE薄膜的初滴时间和十滴时间分别为374,95 s,高温(60℃)持效期大于170 h,是一种性能优良的LDPE薄膜防雾滴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共聚物 耐水性 防雾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聚合乳化剂制备纳米色料的形貌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起 李忠辉 +2 位作者 吴秋芳 高玮 马新胜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α-烯烃磺酸钠(AOS)为可聚合乳化剂、苯乙烯(St)为非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极性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包覆蒽醌类染料的纳米色料。利用透射电子显... 以α-烯烃磺酸钠(AOS)为可聚合乳化剂、苯乙烯(St)为非极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极性单体、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通过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包覆蒽醌类染料的纳米色料。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激光粒度仪(DLS)等研究了可聚合乳化剂、极性单体和交联剂的用量对纳米色料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纳米色料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乳液的稳定性好。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粒子粒径变小;少量极性单体的加入有助于得到粒径分布较窄的核壳结构纳米粒子,交联剂和单体彼此极性的差异会导致粒子表面粗糙。以St为聚合单体,当DVB的质量小于St质量的30%时,能够得到结构规整的纳米粒子,超过30%时,纳米粒子表面不再光滑。而以MMA为聚合单体,当DVB的质量为MMA的8%~30%时,粒子表面均凹凸不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可聚合乳化剂 极性单体 纳米色料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丁酯过氧化物低聚物的制备及其引发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景辉 陈超 栾英豪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9-553,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不同氧气分压条件下分别制备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甲基丙烯酸丁酯过氧化物低聚物(PBMAP)。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波谱、元素分析等方法时PBMAP的结构进行表征...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在不同温度、不同氧气分压条件下分别制备了一系列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甲基丙烯酸丁酯过氧化物低聚物(PBMAP)。采用红外光谱、核磁波谱、元素分析等方法时PBMAP的结构进行表征,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量其相对分子质量,通过DSC、TG对其热性能进行分析,并在不同温度下考察了PBMAP引发BMA自由基聚合的能力。结果表明,BMA与氧气反应形成了PBMAP,这类低聚物的分子结构为BMA单体单元与氧气的无规共聚,当温度大于其分解温度时可引发自由基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过氧化物低聚物 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的PMMA/MMA溶液的黏度
15
作者 杨景辉 袁惟昀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5-668,共4页
基于Eyring的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溶液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黏度,讨论了聚合物溶液黏性流动活化能与溶液中聚合物质量分数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最后通过拟合得出聚合物溶液的黏... 基于Eyring的绝对反应速率理论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溶液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下的黏度,讨论了聚合物溶液黏性流动活化能与溶液中聚合物质量分数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关系。最后通过拟合得出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与温度,溶液的浓度以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关联式。通过此模型计算出的黏度数值与文献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黏度 绝对反应速率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高填充ABS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诚 蔡梦军 吴秋芳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共4页
分别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作增韧剂,利用熔融挤出法制备纳米CaCO_3高填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CaCO_3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_3填充量和增韧剂种类对ABS/CaCO_3复合材料力... 分别采用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和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作增韧剂,利用熔融挤出法制备纳米CaCO_3高填充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CaCO_3复合材料,研究了纳米CaCO_3填充量和增韧剂种类对ABS/CaCO_3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BS对ABS/CaCO_3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优于EVA;当ABS用量为100.0 phr、纳米CaCO_3填充量为25.0 phr、SBS用量为5.0 phr时,可得到力学性能符合GB/T 10009—1988要求的ABS/CaCO_3复合材料;当SBS和EVA用量较低时,SBS更能明显提高ABS/CaCO_3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纳米碳酸钙 熔体流动速率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烯烃磺酸钠细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包覆石蜡相变材料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修君 李忠辉 +2 位作者 高玮 马新胜 吴秋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9,共8页
以α-烯烃磺酸钠(AOS)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壁材、石蜡为芯材的相变材料(PCM)粒子,考察了乳化剂、交联剂用量及链转移剂对粒子形貌的影响。AOS水溶液及细乳液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分别为0.59、6.0g/L,... 以α-烯烃磺酸钠(AOS)为可聚合乳化剂,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以聚苯乙烯(PS)为壁材、石蜡为芯材的相变材料(PCM)粒子,考察了乳化剂、交联剂用量及链转移剂对粒子形貌的影响。AOS水溶液及细乳液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分别为0.59、6.0g/L,其乳化能力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采用XRD、FT-IR、DLS、TEM、DSC、TG等手段,分别表征了相变材料粒子的形貌、结构、热学性质等。研究表明:PCM纳米胶囊粒子的表面由PS包覆而成,当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4.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1.0%时,PCM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DSC测试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为7%时,包覆率最高,胶囊材料的熔融曲线与纯石蜡的熔融曲线十分接近;PCM粒子的相变潜热为151.8J/g,DSC测试结果与TG的计算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乳液聚合 可聚合乳化剂 纳米胶囊 相变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ABS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增韧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诚 蔡梦军 吴秋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6,共6页
分别采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氯化聚乙烯(CPE)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三种弹性体为增韧剂,研究增韧剂种类及用量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极限氧指数的影... 分别采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氯化聚乙烯(CPE)和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三种弹性体为增韧剂,研究增韧剂种类及用量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塑料(ABS)复合材料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极限氧指数的影响,并对纳米CaCO_3填充改性PVC/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熔体流动速率和极限氧指数(LOI)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采用CPE增韧改性的PVC/AB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效果均优于EVAC和SBS改性体系;PVC/ABS/CPE/CaCO_3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在纳米CaCO_3用量为6份时达到极大值,随着纳米Ca CO3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逐渐下降,LOI有所降低,在纳米CaCO_3用量为4份时材料的加工流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ACO3 ABS PVC 增韧剂 极限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碳化中天冬氨酸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罗佳 孔凡滔 马新胜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天冬氨酸(Asp)作为晶型诱导剂,采用碳化法合成了球霰石型碳酸钙。研究了二氧化碳通气速率、反应温度、天冬氨酸浓度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分析了产物的晶型特征。结果表明,二氧... 采用天冬氨酸(Asp)作为晶型诱导剂,采用碳化法合成了球霰石型碳酸钙。研究了二氧化碳通气速率、反应温度、天冬氨酸浓度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分析了产物的晶型特征。结果表明,二氧化碳通气速率对碳酸钙的晶型几乎没有影响,仅影响颗粒的形貌,其中球霰石物质的量分数达到95%,团聚颗粒尺寸随着二氧化碳通气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反应温度对碳酸钙晶型的影响较小,对颗粒的形貌、尺寸没有影响,在低温段(20℃)形成的球霰石物质的量分数约为96%,随着温度升高至60℃球霰石物质的量分数降低至87%;天冬氨酸的浓度显著影响碳酸钙的晶型,天冬氨酸浓度越低球霰石含量越低,并且碳酸钙颗粒的形貌由球形逐渐转变为针状,其尺寸也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对球霰石型碳酸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霰石型碳酸钙 碳化反应 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空心微球的合成及其生成机理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天文 陈雪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89-995,共7页
以Na_2CO_3和CaCl_2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方法,以聚丙烯酸(PA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有机添加剂,合成出具有方解石和球霰石复合晶型的碳酸钙空心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样品的形... 以Na_2CO_3和CaCl_2为原料,采用复分解方法,以聚丙烯酸(PAA)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有机添加剂,合成出具有方解石和球霰石复合晶型的碳酸钙空心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式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分别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和晶型进行了表征,通过研究反应过程中碳酸钙微球的结构和晶型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对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考察不同反应温度、PAA和SDS浓度对碳酸钙结晶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PAA和SDS会影响碳酸钙的聚集行为和形貌结构,以此提出了一种鲜有报道的碳酸钙空心微球的形成机理;并且当反应温度为80℃、PAA浓度0.5g/L、SDS浓度10mmol/L,反应1h时可获得粒径范围为4~7μm、具有方解石和球霰石复合晶型的碳酸钙空心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空心微球 合成 结晶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