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7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化工中的催化烧炭及机理研究
1
作者 许敏 邹滢 翁惠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对石油化工中焦炭燃烧率的测定 ,考察了加入各种类别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烧焦曲线及焦炭燃烧图的影响 ,阐明了各种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焦炭的催化燃烧作用规律 ,并与煤的催化燃烧过程进行比较 ,初步探讨了焦炭的催化燃烧机理。实验表... 通过对石油化工中焦炭燃烧率的测定 ,考察了加入各种类别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烧焦曲线及焦炭燃烧图的影响 ,阐明了各种金属离子型助燃剂对焦炭的催化燃烧作用规律 ,并与煤的催化燃烧过程进行比较 ,初步探讨了焦炭的催化燃烧机理。实验表明 :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型助燃剂的烧焦催化机理可以用氧传递过程来解释 ;IA族离子型烧焦助燃剂的催化效果显著 ,最适用于石油化工烧焦工艺。IA族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工 焦炭 金属离子型助燃剂 催化燃烧 烧焦工艺 催化烧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基中间相沥青形成机理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德志 闫昊辰 +1 位作者 查如俊 凌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3-584,共12页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MALDI-TOF MS、偏光显微镜、XRD和四组分族组成等表征手段对3种石油基原料及其高温热缩聚中间相沥青(MP)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芳烃质量分数75%的芳烃抽出油(AEO)易形成中间相体积分数接近100%、广域流线型织构的MP;脱固油浆(DSO)的胶质、沥青质含量低,芳核上烷基短链较多,形成的MP体积分数只有54%;重脱油(DHO)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达到571 Da,胶质质量分数为62.40%,也可制备体积分数接近100%的MP,但呈马赛克型中间相织构。通过分析MP的氢分布和平均分子结构参数以及反应的气体和液体组成分布,可以认为MP的制备过程为多环芳烃(PAH)的低聚和缩聚过程,PAH烷基侧链断裂生成自由基,随后自由基与PAH分子间低聚和缩聚形成MP,提出了PAH低聚反应生成MP的可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石油基 热缩聚 分子结构 广域流线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工艺基础油结构特征对其性能的影响研究(Ⅱ)——芳烃结构等对其氧化安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峥 张鸣 翁惠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在采用液固色谱将基础油分离的基础上 ,利用四极杆质谱技术对加氢异构基础油、溶剂精制基础油的芳烃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将不同类型芳烃、硫氮模型化合物加入到两种基础油的饱和烃中 ,用DSC法考察了不同芳烃、硫氮模型... 在采用液固色谱将基础油分离的基础上 ,利用四极杆质谱技术对加氢异构基础油、溶剂精制基础油的芳烃组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将不同类型芳烃、硫氮模型化合物加入到两种基础油的饱和烃中 ,用DSC法考察了不同芳烃、硫氮模型化合物对基础油氧化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 基础油 质谱 核磁共振 结构组成 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加工过程的分子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胜 欧阳福生 +1 位作者 翁惠新 吕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石油加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复杂反应体系,建立这些过程的分子级的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指出开发更为细致的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来预测产品产率、组成和性质将... 石油加工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复杂反应体系,建立这些过程的分子级的动力学模型十分困难。本文综述了分子水平动力学模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指出开发更为细致的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来预测产品产率、组成和性质将成为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反应体系 反应动力学 分子尺度 反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欧阳福生 凌巧 虞正恺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6-1113,共8页
根据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和灵活多效催化裂化(FDFCC)工艺特点,结合中试数据,分别确定了针对FDFCC工艺重油提升管的10集总和汽油提升管的7集总反应网络。将重油提升管中胶质沥青质向汽油、气体的裂化作为二级反应,其余(包括汽油提升管中全... 根据催化裂化反应机理和灵活多效催化裂化(FDFCC)工艺特点,结合中试数据,分别确定了针对FDFCC工艺重油提升管的10集总和汽油提升管的7集总反应网络。将重油提升管中胶质沥青质向汽油、气体的裂化作为二级反应,其余(包括汽油提升管中全部反应)均作为一级不可逆反应,分别建立了10集总和7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Runge-Kutta法与变尺度法(BFGS)相结合求取了模型的动力学参数。对动力学参数的分析表明,所求得的模型参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催化裂化反应规律和FDFCC-Ⅲ工艺特点。模型对产品的计算值与实际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5%,表明所开发的集总模型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灵活多效催化裂化工艺 集总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加工过程复杂反应动力学方程组解的解析迭代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常振明 吴喜忠 +1 位作者 夏宁茂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11,共6页
利用其线性结构以及所谓的迭加原理,对于石油加工过程复杂反应动力学集总微分方程组导出了方程通解的一般表达式。在已知初值的情况下,该解析表达式具有良好的循环公式,适合于高度耦联的复杂体系的计算。在模型参数估计与优化中也有良... 利用其线性结构以及所谓的迭加原理,对于石油加工过程复杂反应动力学集总微分方程组导出了方程通解的一般表达式。在已知初值的情况下,该解析表达式具有良好的循环公式,适合于高度耦联的复杂体系的计算。在模型参数估计与优化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 方程组 解析解 石油炼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硫含酸原油加工中含油污水的形成与破乳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兰建义 杨敬一 徐心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0-123,共4页
针对含硫含酸原油加工中形成的含油污水,应用红外及核磁共振对含油污水萃取物进行了表征,表明含油污水中含有石油酸类、酚类、硫化物等。乳化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油污水的乳化程度为:十二酸钠>邻甲酚钠>噻吩,石油酸类的乳化能力明... 针对含硫含酸原油加工中形成的含油污水,应用红外及核磁共振对含油污水萃取物进行了表征,表明含油污水中含有石油酸类、酚类、硫化物等。乳化实验结果表明:对含油污水的乳化程度为:十二酸钠>邻甲酚钠>噻吩,石油酸类的乳化能力明显高于酚类和硫化物;脂肪酸的乳化能力高于环烷酸,随着碳链的增长脂肪酸的乳化能力增强。在缓蚀剂存在的条件下破乳剂没有降低对含油污水的破乳作用。破乳剂中Y系列破乳剂效果较好,其中YZM与XYY复配的破乳效果显著,在加剂量为10mg/L、温度为40℃、沉降时间为20min、初始油含量为10050mg/L时,破乳后水中油含量降至285.2mg/L,脱油率为97.2%;初始油含量为2100mg/L,破乳后水中油含量降至97.23mg/L,脱油率为9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含硫 环烷酸 脂肪酸 破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石油树脂/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政 聂鑫垚 +2 位作者 姚鸿儒 周晓龙 李承烈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4-770,共7页
为了研究C9石油树脂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以C9石油树脂/SBS复合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其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评价了样品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能促进SBS在沥青中均匀分散,改进SB... 为了研究C9石油树脂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以C9石油树脂/SBS复合改性沥青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其制备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用动态剪切流变仪评价了样品的流变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9石油树脂能促进SBS在沥青中均匀分散,改进SBS与沥青的相容性和产品储存稳定性,造成产品的软化点、135℃旋转黏度和复数剪切模量(G~*)升高,延度、针入度和相位角(δ)下降,提高了产品的抗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9石油树脂 微观结构 流变 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制油泥资源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佩 李昀 +2 位作者 江鹏 周晓龙 宋月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5-578,585,共5页
钢铁和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使用由润滑油配置而成的乳化液,经过多次循环使用后会混入金属颗粒、胶质、灰尘等杂质,进而形成轧制油泥。轧制油泥属于危险废物,已经成为环保治理的难题。采用碱洗/酸化分离工艺对某机械厂提供的轧制油泥进行处... 钢铁和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使用由润滑油配置而成的乳化液,经过多次循环使用后会混入金属颗粒、胶质、灰尘等杂质,进而形成轧制油泥。轧制油泥属于危险废物,已经成为环保治理的难题。采用碱洗/酸化分离工艺对某机械厂提供的轧制油泥进行处理,进而回收脂肪酸和铁粉,以实现轧制油泥减量和资源化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碱液/轧制油泥(质量比)为4、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0 min、NaOH添加量为轧制油泥皂化值1.05倍的条件下,皂化率和脂肪酸产率分别为87.55%和81.01%,固体残留率为26.48%,经二次碱洗后固体残留率进一步降至8.26%,主要成分为铁粉。碱洗/酸化工艺简洁、成本较低,为轧制油泥规模化处理和利用提供了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制油泥 碱洗 酸化 脂肪酸 铁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化工过程的静态与时序数据组合建模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杰 陈博 +3 位作者 刘松 欧阳福生 戴宁锴 赵明洋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497,共9页
传统的石油化工过程建模中仅使用静态数据,而未能充分考虑连续生产过程中时序信息对建模指标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静态与时序数据组合网络(CNSS)模型,使用前馈神经网络提取静态数据的信息,使用Bi-LSTM(Bidirectional-Long Short Term ... 传统的石油化工过程建模中仅使用静态数据,而未能充分考虑连续生产过程中时序信息对建模指标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静态与时序数据组合网络(CNSS)模型,使用前馈神经网络提取静态数据的信息,使用Bi-LSTM(Bidirectional-Long Short Term Memory)和自注意力机制提取操作变量时序数据中的信息,其中Bi-LSTM提取操作变量在时序逻辑上的信息,自注意力机制提取操作变量之间的交叉信息,通过静态和时序数据信息的组合以获得更好的模型预测性能;并使用CNSS模型分别对S Zorb装置精制汽油辛烷值(RON)、催化裂化烟气脱硝系统氮氧化物(NO_(x))的出口质量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CNSS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仅使用静态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其对精制汽油RON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1091、0.12%,对NO_(x)出口质量浓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2.4430 mg/m3、5.60%。对于因工艺参数波动较大而需要考虑时序信息的石油化工过程,CNSS模型可以为其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神经网络 Bi-LSTM 自注意力机制 S Zorb工艺 FCC烟气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原油的破乳机理研究 Ⅰ.油水界面张力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5
11
作者 乔建江 詹敏 +2 位作者 张一安 文建发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较系统地研究了在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脱盐率的变化趋势相... 较系统地研究了在破乳剂存在下原油乳化液的油水界面张力及其与破乳效果的关系,还对破乳剂结构与界面张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同一种破乳剂,随着其含量的增加,界面张力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脱水脱盐率的变化趋势相吻合。对不同种破乳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其破乳效果越好。破乳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与界面张力有关:对于同一种原油,相同系列的破乳剂,随着HLB值的增加,界面张力先降低后增加,即存在最佳的HLB值;一种破乳剂只有处于或接近最佳HLB值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乳化液 破乳 破乳剂 界面张力 HL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OALKY硫酸法烷基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12
作者 蒋配其 江洪波 +2 位作者 张振远 陈玉石 李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5-186,共12页
硫酸法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生产的烷基化油中氧、苯、芳烃、烯烃含量极低,硫含量少,抗爆指数高,是汽油的理想调和组分。为了烷基化工业装置更好地优化生产,基于正碳离子反应机理,本研究建立了包含20个... 硫酸法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在石油化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生产的烷基化油中氧、苯、芳烃、烯烃含量极低,硫含量少,抗爆指数高,是汽油的理想调和组分。为了烷基化工业装置更好地优化生产,基于正碳离子反应机理,本研究建立了包含20个集总、37个反应的硫酸法异丁烷与丁烯反应动力学模型,基于SINOALKY烷基化工艺反应器的结构特征建立了反应器模型。采用工厂实际数据,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求解模型参数,验证结果为主产物C_(8)模拟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56%,反应器出口温度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温差为0.10℃,整体拟合效果良好。使用所建立的模型预测了不同操作条件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得到烷基化油辛烷值与酸浓度、酸/烃比、烷/烯比均成正比,与反应温度成反比,与硫酸法烷基化体系的反应规律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化 硫酸 丁烯 异丁烷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的清净分散性能I.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士锋 吴良英 +3 位作者 翁惠新 张峥 陆国飞 杨慧青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2-67,共6页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 以对比研究的方法,应用成焦板试验、热管氧化试验等手段考察了传统的溶剂精制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和加氢异构脱蜡工艺生产的基础油的高温清净性及添加剂作用规律,并对油品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总碱值以及沉积物的结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组成不同导致两种基础油高温清净性和添加剂感受性存在显著差异;两种基础油在成焦过程中的抗氧化性能和添加剂消耗表现出各自的规律性;实验结果和FT-IR分析表明金属盐类(包括清净剂析出的碳酸盐)和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羧酸盐类和硫酸盐在成焦过程中都会沉积在金属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油 清净性 成焦板试验 热管氧化试验 加氢异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沥青再生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余国贤 周晓龙 +1 位作者 金亚清 李承烈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100,共5页
根据现代胶体化学的经典理论(DLVO),研究了沥青的老化机理及废旧沥青的再生机理;根据增溶分散机理、稀释调和机理及蜡晶分散机理对再生剂进行了设计;考察了再生剂各组分对废旧沥青性能的影响及复合再生剂对废旧沥青的再生性能.结果表... 根据现代胶体化学的经典理论(DLVO),研究了沥青的老化机理及废旧沥青的再生机理;根据增溶分散机理、稀释调和机理及蜡晶分散机理对再生剂进行了设计;考察了再生剂各组分对废旧沥青性能的影响及复合再生剂对废旧沥青的再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再生剂各组分间具有协同效应,复合再生剂对废旧沥青感温性能和高温性能的恢复优于传统的矿物油,3﹪~5﹪(质量分数)的加入量会使废旧沥青性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沥青 再生机理 再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润滑油基础油高温氧化沉积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士锋 林荣丽 翁惠新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3-95,共3页
通过对比研究,利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双峰法考察了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和溶剂精制基础及其不同组分的高温氧化及沉积物生成特性,并对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构脱蜡基础油和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分别低于溶剂精制基础油和芳烃组... 通过对比研究,利用加压差示扫描量热双峰法考察了加氢异构脱蜡基础油和溶剂精制基础及其不同组分的高温氧化及沉积物生成特性,并对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异构脱蜡基础油和饱和烃的氧化安定性分别低于溶剂精制基础油和芳烃组分,但抗沉积物生成特性好于后者。添加剂对两种基础油氧化安定性有不同的影响,但会导致沉积物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基础油 氧化 沉积物 加压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水恒福 沈本贤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99-404,共6页
研究了两种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计算得到有关动力学参数,揭示了沥青组成结构与其老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道路沥青老化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较低芳香度和较长烷基侧链的沥青,在受热条件下其烷基侧链易于断裂而形成自由基,引发... 研究了两种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计算得到有关动力学参数,揭示了沥青组成结构与其老化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道路沥青老化属于一级动力学反应。较低芳香度和较长烷基侧链的沥青,在受热条件下其烷基侧链易于断裂而形成自由基,引发了氧化反应,因而其抗老化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 结构 耐老化性能 动力学 道路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NMR和IR对道路沥青老化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水恒福 沈本贤 +1 位作者 高晋生 周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研究了两种不同结构道路沥青Shel70和PA100的老化过程。发现沥青的组成和结构对其老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长烷基侧链的道路沥青,在一定的温度下,烷基侧链易于断裂形成自由基而引发氧化反应;沥青各组分结构上的不连续... 研究了两种不同结构道路沥青Shel70和PA100的老化过程。发现沥青的组成和结构对其老化性能有较大影响:具有较长烷基侧链的道路沥青,在一定的温度下,烷基侧链易于断裂形成自由基而引发氧化反应;沥青各组分结构上的不连续性导致其抗老化性能较差。在老化过程中,由于氧的介入生成了酮和亚砜等含氧官能团,使得沥青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增加,破坏了原有沥青的组成与结构,导致沥青的针入度下降,各种性质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红外光谱 老化 机理 道路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超强酸C_5/C_6异构化催化剂成型及寿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章红艳 宋月芹 +2 位作者 倪海微 徐俊 周晓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86,共8页
采用挤条法制备了一系列Pt-SO2-4/ZrO2-X(简称PtS/Z-X,其中X代表不同的黏结剂)催化剂,考察了黏结剂的种类、含量以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黏结剂为拟薄水铝石(A),最优黏结剂质量分数为30%,最适宜的催化剂焙烧... 采用挤条法制备了一系列Pt-SO2-4/ZrO2-X(简称PtS/Z-X,其中X代表不同的黏结剂)催化剂,考察了黏结剂的种类、含量以及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异构化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优的黏结剂为拟薄水铝石(A),最优黏结剂质量分数为30%,最适宜的催化剂焙烧温度为650℃(此时的催化剂记作PtS/Z-A30-650),并进一步对催化剂PtS/Z-A30-650进行了溶剂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热重(TG)分析手段对该催化剂的晶相结构和硫含量进行了表征,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进行了寿命试验。结果表明:以拟薄水铝石为黏结剂成型的PtS/Z-A30-650催化剂有较高的C5/C6异构化活性和机械强度,用溶剂处理后其异构化活性进一步提高,在使用精制石脑油为原料进行反应时,1 400h时的正戊烷转化率为62.5%,正己烷转化率在90%以上,2,2-二甲基丁烷选择性在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异构化 成型 寿命 正戊烷正己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解过程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欧阳福生 王磊 +2 位作者 王胜 江洪波 翁惠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7-934,共8页
以工业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导向集总方法来构造烃分子,对催化裂解原料油进行了分子尺度上的Monte Carlo模拟。在深入研究催化裂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以原料油模拟产生的分子矩阵作为反应物分子,将结构导向集总方法与Monte Carlo方法相结... 以工业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导向集总方法来构造烃分子,对催化裂解原料油进行了分子尺度上的Monte Carlo模拟。在深入研究催化裂解反应机理的基础上,以原料油模拟产生的分子矩阵作为反应物分子,将结构导向集总方法与Monte Carlo方法相结合,建立了催化裂解过程分子尺度的反应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Monte Carlo方法可以在分子尺度上实现对催化裂解原料较好的模拟,产品产率和汽油组成与实际值能较好地拟合。且随着虚拟分子数的增加,对原料油性质和反应结果的模拟计算精度提高;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外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复杂反应体系 分子尺度 动力学模型 MONTE CARLO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油厂水包油型乳状液破乳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心茹 张一安 詹敏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6-52,共7页
针对我国原油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包油型乳状液进行了破乳研究。讨论了此类乳状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分散相油滴表面带负电荷,形成Stern层,油滴相互排斥,形成了稳定的乳状液。进行了破乳剂的评选,评选出HSG系列中阳离子破乳... 针对我国原油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包油型乳状液进行了破乳研究。讨论了此类乳状液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分散相油滴表面带负电荷,形成Stern层,油滴相互排斥,形成了稳定的乳状液。进行了破乳剂的评选,评选出HSG系列中阳离子破乳剂对此类乳状液有好的破乳效果。讨论了阳离子破乳剂的组成对破乳效果的影响,HSG、HS系列阳离子破乳剂中,分子含氮原子数量多,所带的正电荷多,电中和能力强,破乳效果好。进行了破乳机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破乳剂 非离子 阴离子 破乳 原油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