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苯歧化工艺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谢在库 陈庆龄 张成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概述甲苯歧化及C_9芳烃烷基转移技术,以及β沸石、MCM-22、Ω等新型催化材料在甲苯歧化及C_9芳烃烷基转移反应中的研究进展及甲苯选择性歧化工艺及改性 ZSM-5催化剂研究动态。
关键词 甲苯 歧化 烷基转移 催化剂 碳9 芳香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麦草氨法制浆工艺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国林 陈中胜 张成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87-491,共5页
研究了在氨水中添加少量钾碱作为蒸煮剂的稻麦草制浆新工艺。讨论了蒸煮剂的用量和配比、液固比、蒸煮最高温度、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对蒸煮效果的影响 ,继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该蒸煮体系对稻、麦草木素的脱除率达到 85 ... 研究了在氨水中添加少量钾碱作为蒸煮剂的稻麦草制浆新工艺。讨论了蒸煮剂的用量和配比、液固比、蒸煮最高温度、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对蒸煮效果的影响 ,继而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 ,该蒸煮体系对稻、麦草木素的脱除率达到 85 % ,纸浆得率为稻草 38.1 2 % (细浆得率 )和麦草 49.65 % (粗浆得率 )。通过红外光谱 ( IR)测定了稻草蒸煮过程中木质素的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草 氨法制浆 木素 农用资源化 蒸煮剂 升温时间 保温时间 制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Ⅱ) 反应器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志刚 朱子彬 +2 位作者 张成芳 吴勇强 俞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66-871,共6页
在轴径向反应器二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基于二维流动的二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 ,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此模型 ,发现轴径向反应器反应转化率略高于相应的径向反应器 0 .1%~ 0 .6 % ,而选择性两者基本相同 ;同时得出催化剂封中流体的二... 在轴径向反应器二维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导出了基于二维流动的二维拟均相反应器模型 ,应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此模型 ,发现轴径向反应器反应转化率略高于相应的径向反应器 0 .1%~ 0 .6 % ,而选择性两者基本相同 ;同时得出催化剂封中流体的二维流动使得轴径向反应器的温度场和浓度场极其复杂 ,对于乙苯脱氢反应 ,在催化剂封区域存在一个低温区和高苯乙烯浓度区 .此反应器模型得到了年产 3万吨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工业数据的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二维流动模型 轴径向床 反应器 拟均相 模拟 设计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热解研究 Ⅰ.气氛和温度对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唐黎华 张成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41,共5页
常压、温度为600~1200°C条件下,东胜烟煤分别在氢和氮气氛中热解的实验研究表明:煤在氢气氛中热解与在氮气氛相比产气率更高,焦油质量较好,同时获得了较高的煤转化率;热解温度强烈地影响热解产物的组成和煤转化率,... 常压、温度为600~1200°C条件下,东胜烟煤分别在氢和氮气氛中热解的实验研究表明:煤在氢气氛中热解与在氮气氛相比产气率更高,焦油质量较好,同时获得了较高的煤转化率;热解温度强烈地影响热解产物的组成和煤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煤转化率提高,热解气产率增加,CH4、CO和CO2的产率上升,焦油产率降低,但温度对C+2和H2O的产率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氢气氛 氮气氛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Ⅰ) 流体力学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志刚 朱子彬 +2 位作者 张成芳 何从林 俞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858-865,共8页
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是一种催化床上部采用催化剂自封结构的新颖径向反应器 ,其催化床中的流体流动是复杂的二维流动 .在催化床的表征体积元上应用连续性方程和Ergen方程描述了其流动 ,应用有限差分法通过数学模拟得出了轴径向反应器流... 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是一种催化床上部采用催化剂自封结构的新颖径向反应器 ,其催化床中的流体流动是复杂的二维流动 .在催化床的表征体积元上应用连续性方程和Ergen方程描述了其流动 ,应用有限差分法通过数学模拟得出了轴径向反应器流场 ,其结果在30 0 0× 10 0 0 0的冷模装置得到了验证 .以大型乙苯脱氢轴径向反应器为背景 ,讨论了流向和触媒封高对流场的影响 ,得出径向段主要以径向流动为主 ,在催化剂封区以轴向、径向二维流动为主 ;催化剂封高是影响流场的主要因素 ,对于向心流动δ在 0 .7附近是Qa/Q与Qr/Q相同的等比流量点 ,对于离心流动在δ为 1.1处 ,是Qa/Q和Qr/Q相同的等比流量点 .δ小于此值 ,是以轴向流动为主径向流动为次的二维流动区 ;δ大于此值 ,是轴向流动为次径向流动为主的二维流动区 ;与离心流动型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苯 脱氢 二维流动 轴径向床反应器 催化床反应器 流体力学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晶粒SAPO-34分子筛的合成 I.化学合成法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红星 谢在库 +2 位作者 张成芳 陈庆龄 张玉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7-530,共4页
采用HF-三乙胺复合模板剂法或TEAOH-Morpholine(四乙基氢氧化铵-吗啉)双模板剂法均可得到小晶粒的SAPO-34分子筛,但通过调节TEAOH的用量,由TEAOH-Morpholine双模板剂法得到的SAPO-34分子筛的晶粒最小。MTO(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反应的结... 采用HF-三乙胺复合模板剂法或TEAOH-Morpholine(四乙基氢氧化铵-吗啉)双模板剂法均可得到小晶粒的SAPO-34分子筛,但通过调节TEAOH的用量,由TEAOH-Morpholine双模板剂法得到的SAPO-34分子筛的晶粒最小。MTO(甲醇制低碳烯烃工艺)反应的结果表明,小晶粒分子筛有利于得到较高的单程乙烯+丙烯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晶粒 分子筛 SAPO-34 M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化程度和升温速率对热分解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8
7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朱学余 张成芳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3-47,共5页
采用非等温热重法考察了我国八种煤的热解过程.研究表明:煤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热解的主要区间,温度范围为250℃~320℃,占总失重的70%~80%,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初始热解温度从300℃增加到460... 采用非等温热重法考察了我国八种煤的热解过程.研究表明:煤热解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为热解的主要区间,温度范围为250℃~320℃,占总失重的70%~80%,随煤化程度的提高,初始热解温度从300℃增加到460℃;随升温速率的提高,热重积分曲线向高温区偏移,煤样热解的最大失重速率温度随之提高;最终失重量由煤化程度和热解的终温决定,升温速率对其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热解 热重分析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热解研究III.煤中官能团与热解生成物 被引量:66
8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韩崇家 唐黎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17,共4页
借助化学分析和FTIR光谱分析对我国煤化程度不同的18 种煤中官能团的研究表明:煤中官能团含量与煤化程度有关;煤中羧基、羟基及醚键等其他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与热解生成物CO2、H2O 和CO 的产率有关,脂肪—CH 的含量与... 借助化学分析和FTIR光谱分析对我国煤化程度不同的18 种煤中官能团的研究表明:煤中官能团含量与煤化程度有关;煤中羧基、羟基及醚键等其他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与热解生成物CO2、H2O 和CO 的产率有关,脂肪—CH 的含量与甲烷和焦油的产率相关联,芳香—CH 的含量与热解半焦产率有关。煤的热解生成物主要是煤中官能团的断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程度 热解生成物 官能团 煤化学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失重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张成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23-228,共6页
以具有Gaussian活化能分布的平行反应模型考察了我国煤化程度不同的八种煤的非等温热解过程。研究表明:煤热解的活化能呈Gaussian正态分布,其平均活化能介于210~245kJ·mol-1之间,近似于高分子化... 以具有Gaussian活化能分布的平行反应模型考察了我国煤化程度不同的八种煤的非等温热解过程。研究表明:煤热解的活化能呈Gaussian正态分布,其平均活化能介于210~245kJ·mol-1之间,近似于高分子化合物的热解活化能。模型能够描述自低温到高温煤的非等温热解的全过程,对煤种和升温速率变化有宽广范围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热重分析 活化能 分布模型 非等温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苯歧化与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体系的化学平衡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红星 谢在库 +1 位作者 张成芳 陈庆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8-32,共5页
对甲苯歧化与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体系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并对不同温度、不同进料组成下的平衡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甲苯与三甲苯的芳烃平衡转化率降低,二甲苯的平衡组成亦降低;降低进料中甲苯和三甲... 对甲苯歧化与三甲苯烷基转移反应体系中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进行了详细计算,并对不同温度、不同进料组成下的平衡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甲苯与三甲苯的芳烃平衡转化率降低,二甲苯的平衡组成亦降低;降低进料中甲苯和三甲苯的摩尔比,甲苯和三甲苯的总芳烃平衡转化率降低,而二甲苯的平衡组成明显上升。比较了β沸石催化剂上此体系在不同空速和温度下的化学反应产物组成与平衡组成,升高温度有利于缩小化学反应与平衡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歧化 三甲苯 烷基转移 反应体系 化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热解研究 Ⅱ.煤化程度对氢气氛下热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唐黎华 张成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对我国18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煤化程度的煤(Φ3mm),在氢气氛、0.1MPa和900℃条件下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煤化程度对热解转化率和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煤中挥发分与甲烷产率的关系;煤中氧含量与CO、CO2产率... 对我国18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煤化程度的煤(Φ3mm),在氢气氛、0.1MPa和900℃条件下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考察了煤化程度对热解转化率和热解产物产率的影响;煤中挥发分与甲烷产率的关系;煤中氧含量与CO、CO2产率的关系以及煤种对热解气热值的影响,得到了描述热解气产率与煤中挥发分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 热解 煤化程度 氢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二甲酯水解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黎华 张成芳 +2 位作者 陈玲君 钦淑均 朱子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3-245,共3页
在催化剂存在下研究了温度和填充度对碳酸二甲酯(DMC)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DMC的水解速率随填充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的填充度下,DMC的水解速率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即使填充度增加至0.9,... 在催化剂存在下研究了温度和填充度对碳酸二甲酯(DMC)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温度下,DMC的水解速率随填充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一定的填充度下,DMC的水解速率随反应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即使填充度增加至0.9,反应温度降低至150℃,DMC的最终转化率仍可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二甲酯 水解反应 二氧化碳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的热解研究IV.官能团热解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朱学栋 朱子彬 +1 位作者 张成芳 唐黎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3-116,120,共5页
将煤的热解视为煤中官能团的断裂反应 ,从而建立 FG官能团热解模型。模型认为 :热解生成物焦油和甲烷由煤中脂肪—CH裂解生成 ,而 CO2 、CO和 H2 O由煤中相对应官能团裂解生成 ,反应的活化能呈 Gaussian分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热解生成... 将煤的热解视为煤中官能团的断裂反应 ,从而建立 FG官能团热解模型。模型认为 :热解生成物焦油和甲烷由煤中脂肪—CH裂解生成 ,而 CO2 、CO和 H2 O由煤中相对应官能团裂解生成 ,反应的活化能呈 Gaussian分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热解生成物与煤中官能团的相应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官能团 模型 活化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材料热解脱氯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学刚 唐黎华 +2 位作者 倪燕慧 应卫勇 朱子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7-550,556,共5页
研究表明,PVC在氧气、空气、氢气、氮气以及水蒸气中的脱氯可分3个阶段,低温缓和脱除期、中温快速脱除期和高温缓和脱除期。快速脱氯期的大致温度为180~240°C,其中70%~80%的氯离子在其间被脱除。气氛对脱氯率有显著的影响,氧气... 研究表明,PVC在氧气、空气、氢气、氮气以及水蒸气中的脱氯可分3个阶段,低温缓和脱除期、中温快速脱除期和高温缓和脱除期。快速脱氯期的大致温度为180~240°C,其中70%~80%的氯离子在其间被脱除。气氛对脱氯率有显著的影响,氧气氛最有利于PVC材料的热解,随氧气分压的提高,脱氯率相应增加;与氮气相比,氢气也有利于热解;而在水蒸气中的脱氯率最小。各种改性PVC材料的热解性能不尽一致,通过对添加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和硬脂酸钙与PVC树脂混合后的热解研究表明,脱氯性能的差异是由于添加剂的组分和含量的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C材料 热解 脱氯 脱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煤快速加氢热解研究——半焦、挥发分和焦油等生成行为的考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子彬 唐黎华 +3 位作者 王欣荣 俞丰 朱宏斌 张成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6,62,共5页
烟煤快速加氢热解,除获取轻质烃和甲烷等气、液产品外,还得到半焦、焦油和水,半焦中残留挥发分。在氢气氛中快速热解生成半焦中的挥发分低于氮气氛,残留挥发分的多少是衡量快速热解反应程度的标志。加氢热解后生成半焦的堆密度仅为... 烟煤快速加氢热解,除获取轻质烃和甲烷等气、液产品外,还得到半焦、焦油和水,半焦中残留挥发分。在氢气氛中快速热解生成半焦中的挥发分低于氮气氛,残留挥发分的多少是衡量快速热解反应程度的标志。加氢热解后生成半焦的堆密度仅为原煤的1/3.5,活性半焦直接加氢反应生成甲烷是引起半焦密度减小的主要原因之一。轻质烃产率与焦油生成量有关,焦油加氢二次反应是轻质烃生成的主要途径。氢气氛中热解生成的水多于氮气氛,气相中氢与煤中氧的结合是水生成的主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煤 快速加氢热解 半焦 挥发分 焦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在超临界甲醇中降解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婕 齐文杰 +2 位作者 黄科 吴勇强 朱子彬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8-53,共6页
在高压间歇无搅拌反应器中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高温甲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了超临界甲醇降解PBT的机理为在甲醇的作用下聚合物分子链的随机断裂和酯交换反应双重作用下发生的降... 在高压间歇无搅拌反应器中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在高温甲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对降解产物的各种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提出了超临界甲醇降解PBT的机理为在甲醇的作用下聚合物分子链的随机断裂和酯交换反应双重作用下发生的降解反应,建立了降解-反应模型。PBT在甲醇溶液中的降解可分为超临界区、非超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三个区域。通过分子量测定考察了PBT在不同的区域中降解规律。在非临界区PBT在溶剂中处于溶胀状态,其数均分子量Mn下降缓慢,解聚程度低;在过渡区PBT的溶解性能提高,聚合物大分子发生断裂,降解速率加快;在超临界区,Mn随反应的进行而迅速下降,聚合物很快完全降解。在超临界区中PBT可实现完全降解,其主要产物为单体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丁二醇(BG),它们的收率可分别可达98.1%和7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降解 超临界甲醇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加氢生成醋酸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宾 张成芳 +2 位作者 陆岗 俞丰 倪燕慧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4-577,共4页
CO2加氢生成醋酸的研究范宾张成芳陆岗俞丰倪燕慧(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工艺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二氧化碳加氢,醋酸,铑催化剂关于CO2加氢直接生成醋酸,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很少,日本的Noriguki报道了[... CO2加氢生成醋酸的研究范宾张成芳陆岗俞丰倪燕慧(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工艺研究所,上海200237)关键词二氧化碳加氢,醋酸,铑催化剂关于CO2加氢直接生成醋酸,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很少,日本的Noriguki报道了[1]在CO2催化加氢反应中有少量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加氢 醋酸 铑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塔中活化MDEA吸收CO_2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旭 王军 +1 位作者 张成芳 杨燕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4-77,共4页
根据近期国内外关于活化MDEA(N 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基础研究,以及有关填料塔的研究结果,针对目前脱碳工业设计与改造的需求,对工业脱碳塔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活化MDEA... 根据近期国内外关于活化MDEA(N 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基础研究,以及有关填料塔的研究结果,针对目前脱碳工业设计与改造的需求,对工业脱碳塔的吸收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以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数学模型,对活化MDEA脱碳过程中吸收塔的塔高计算提出了新的模拟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模拟软件,通过与工业实际的对比,计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脱碳 吸收 填料塔 MDEA CO2 N-甲基二乙醇胺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铝源合成的β沸石结构表征与热分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在库 陈庆龄 +2 位作者 张成芳 朱支蔷 朱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7-572,共6页
考察了以固体硅胶为硅源、 NaAlO2及α Al2O3· H2O两种铝源、以及不同晶化混合液的 SiO2/Al2O3比( 15~ 50)对β沸石合成的影响。通过 XRD、 DSC/TGA、 29Si NMR及 ICP研究表明,以 NaAlO2为铝源合成的β沸石更易形成 Si(0Al)... 考察了以固体硅胶为硅源、 NaAlO2及α Al2O3· H2O两种铝源、以及不同晶化混合液的 SiO2/Al2O3比( 15~ 50)对β沸石合成的影响。通过 XRD、 DSC/TGA、 29Si NMR及 ICP研究表明,以 NaAlO2为铝源合成的β沸石更易形成 Si(0Al)、 Si(1Al)、 Si(O- )配位,且化学 SiO2/Al2O3比与晶化混合液 SiO2/Al2O3比基本一致,以α Al2O3· H2O为铝源合成的β沸石更易形成 Si(0Al)、 Si(O- )、 Si(2Al)配位,且化学 SiO2/Al2O3比低于晶化混合液的 SiO2/Al2O3比; TGA失重量随β沸石 SiO2/Al2O3比增加而增加, DSC吸热量随β沸石 SiO2/Al2O3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铝源 硅铝比 热分解 结构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和CO_2的选择性分离II.连续吸收器研究和机理论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平雄 张成芳 +1 位作者 郑志胜 钦淑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2-126,143,共6页
用连续吸收器对 NH3 /CO2 摩尔比为 2的混合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研究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为 3.2 5~ 8.2 3,S2 为 3.99~ 9.5 6;考察了孔口气速、孔径、液相氨浓度和插入深度等因素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结... 用连续吸收器对 NH3 /CO2 摩尔比为 2的混合气体进行高气速选择性吸收研究 ,获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 ,选择性分离因子 S1为 3.2 5~ 8.2 3,S2 为 3.99~ 9.5 6;考察了孔口气速、孔径、液相氨浓度和插入深度等因素对选择性吸收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气速、大孔径、浅插入和低氨浓度有利于氨的选择性吸收。数据整理证实了氨吸收的机理为气膜控制及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CO2混合气 高气速 选择性吸收 连续吸收器 拟一级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