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偶联表面活性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双水相 被引量:9
1
作者 尚亚卓 陈启斌 +2 位作者 韦园红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9,213,共5页
研究了偶联表面活性剂(Geminis,12-3-12,2Br)和传统表面活性剂(SDS)混合体系双水相的性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很低的总浓度下(0.03mol/L)能够形成双水相。双水相的区域非常狭窄,且分相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值随着表面活性剂... 研究了偶联表面活性剂(Geminis,12-3-12,2Br)和传统表面活性剂(SDS)混合体系双水相的性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很低的总浓度下(0.03mol/L)能够形成双水相。双水相的区域非常狭窄,且分相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值随着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变化而线性改变。双水相的表观现象也因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不同而异。采用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结果表明,双水相中两相的微观结构明显不同,胶团和囊泡可以共存。偏光显微照片显示该系统有独特的液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 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双水相 液晶 微观结构 混合溶液 表观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6
2
作者 尚亚卓 张倩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研究了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2,2Br-和传统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液相性质,考察了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对复配体系的表观现象、流变性、电导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同传统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研究了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2,2Br-和传统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液相性质,考察了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对复配体系的表观现象、流变性、电导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同传统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相似,在一定的混合比范围内出现了液晶区和双水相区。偶联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及其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此体系中液晶相、双水相的独特性质。此外,溶液混合比的变化对溶液的流变性及导电能力的影响很大。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以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溶液内部胶束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溶液的混合比影响着胶束的形态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粘度及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表面活性剂 传统表面活性剂 粘度 电导率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对SDS-CTAB-H_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尚亚卓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醇 二元醇 双水相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万鑫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58-963,共6页
以无水乙二胺、丙烯酸甲酯、不同链长的脂肪酸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和皂化等反应,合成了4种阴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GS-2Cm+1)],并进行了性能表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获... 以无水乙二胺、丙烯酸甲酯、不同链长的脂肪酸为主要原料,经过加成、酰化和皂化等反应,合成了4种阴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N,N′-双脂肪酰基乙二胺二丙酸钠(GS-2Cm+1)],并进行了性能表征。通过测定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获得其临界胶束浓度(CM C)、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计算了胶团化过程的热力学函数变化,实验结果显示:GS-2Cm+1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胶团化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电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在嵌段共聚高分子膜中的溶解与传递现象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永民 Abdulaziz Mohammed Al-Hakimi +2 位作者 杨宇润 刘洪来 王得宁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9-73,共5页
利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308.15K时乙醇和苯在含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的嵌段共聚聚氨酯膜中的吸收动力学曲线。结合吸收-络合吸附双模式传递模型,研究了聚氨酯膜的微相分离程度、软硬段的比例和组... 利用石英弹簧称重法测定了308.15K时乙醇和苯在含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和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TBN)的嵌段共聚聚氨酯膜中的吸收动力学曲线。结合吸收-络合吸附双模式传递模型,研究了聚氨酯膜的微相分离程度、软硬段的比例和组成以及软段分子量等因素对溶剂在膜中溶解和传递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高分子膜 聚氨酯膜 溶解 传递性质 微相分离程度 溶剂 渗透蒸发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微区形貌随表面压的变化
6
作者 陈启斌 董亚明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5-668,共4页
测定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pH值为10.86,NaBr浓度为1.0mol/L的溶液气/液界面上的表面压-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BAM)观察了由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所形成单分子膜的微区形貌随表面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值为1... 测定了Gemini表面活性剂在pH值为10.86,NaBr浓度为1.0mol/L的溶液气/液界面上的表面压-分子面积的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BAM)观察了由Gemini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所形成单分子膜的微区形貌随表面压的变化。结果表明:当pH值为10.86时,Gemini表面活性剂在1.0mol/LNaBr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生成了凝聚态的单分子膜;当表面压较低时,观察到在界面上形成了同心圆结构;随着表面压的增加,这些同心圆可发生聚并而形成多中心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单分子膜 微区形貌 Brewster角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