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新系的实践与完善
1
作者 胡军 虞大红 叶汝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z2期54-55,共2页
在"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基础上,2000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新体系的实践、完善与推广"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牵头,天津大学、浙江大... 在"面向21世纪工科(化工类)化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的基础上,2000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新体系的实践、完善与推广"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牵头,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石油大学(北京、东营)、华南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12所学校共同组成项目组,经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全面实践、检验和完善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新体系和改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课程体系 实验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教学网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纳米ATO导电粉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建荣 顾达 杨云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02,共3页
采用非均相成核法 ,在Sn(OH) 4 晶种上均匀生长Sb掺杂Sn(OH) 4 ,制备纳米ATO粉末。以电阻测定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如掺杂浓度、反应温度、pH值、SnCl4浓度等对最终粉末电阻性能的影响。以TG DSC热分析、XRD、TEM等手段研究了晶粒生长过... 采用非均相成核法 ,在Sn(OH) 4 晶种上均匀生长Sb掺杂Sn(OH) 4 ,制备纳米ATO粉末。以电阻测定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如掺杂浓度、反应温度、pH值、SnCl4浓度等对最终粉末电阻性能的影响。以TG DSC热分析、XRD、TEM等手段研究了晶粒生长过程 ,XRD显示为四方金红石型结构 ,平均粒径为15nm。当Sb/Sn(mol比 ) =0 .0 5 ,pH =2 ,T =60℃ ,SnCl4=1.2~ 1.8mol·L-1时 ,粉体电阻小于 0 .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制备 二氧化锡 纳米粉体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保护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Ag粉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宗涛 赵斌 +1 位作者 胡黎明 朱孟钦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100nm的球型银粉。结果表明:水合肼和AgNO_3的比例较大、反应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银粉产率。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添加细小晶种有利...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100nm的球型银粉。结果表明:水合肼和AgNO_3的比例较大、反应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银粉产率。较高的反应温度和添加细小晶种有利于形成小晶粒银粉。保护剂与银盐的比例是影响银粉团聚和形状的关键参数,该比例为1:1时效果最佳,银颗粒彼此相互不团聚,颗粒呈球型,粒度小于1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纳米粉末 高分子保护 化学还原 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铜新工艺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斌 方晓 毛德芳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7-371,共5页
优化了以甲醛为还原剂,EDTA为络合剂的碱性化学镀铜的基本配方。探讨了铅、锰、镍、锌、钙、锶等金属离子及铵离子对镀速和镀层耐磨损性能、耐剥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离子的加入在基本不影响镀速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镀层的... 优化了以甲醛为还原剂,EDTA为络合剂的碱性化学镀铜的基本配方。探讨了铅、锰、镍、锌、钙、锶等金属离子及铵离子对镀速和镀层耐磨损性能、耐剥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离子的加入在基本不影响镀速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镀层的耐磨损性能和耐剥离性能。还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条件的热处理对化学镀铜层抗氧化能力和耐磨损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镀铜 添加离子 耐磨损性能 耐剥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钢表面化学镀铜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元伟 赵斌 方晓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研究了温度、pH值及铜离子浓度对合金钢表面化学镀铜的镀速与耐磨性能的影响。70°C时,pH值在12~13,铜离子浓度0.08mol/L时,可以得到适宜的镀速和具有良好耐磨性的镀层。通过SEM测试,镀铜层的晶粒在2... 研究了温度、pH值及铜离子浓度对合金钢表面化学镀铜的镀速与耐磨性能的影响。70°C时,pH值在12~13,铜离子浓度0.08mol/L时,可以得到适宜的镀速和具有良好耐磨性的镀层。通过SEM测试,镀铜层的晶粒在2~10μm时,可获得良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铜 合金钢 镀速 耐磨性 表面形貌 镀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糖水解Belousov-Zhabotinskii体系化学振荡现象 被引量:6
6
作者 邹文樵 高永煜 冯仰婕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79-81,共3页
蔗糖水解Belousov-Zhabotinskii体系化学振荡现象邹文樵,高永煜,冯仰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上海200237)关键词蔗糖水解,BZ体系,振荡反应自从1972年Field等据丙二酸为底物的Belou... 蔗糖水解Belousov-Zhabotinskii体系化学振荡现象邹文樵,高永煜,冯仰婕(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化学系上海200237)关键词蔗糖水解,BZ体系,振荡反应自从1972年Field等据丙二酸为底物的Belousov-Zhabotinsk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蔗糖 BZ体系 振荡反应 水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o(OH)_2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云霞 章健康 +1 位作者 张蕾 陈玮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8,共2页
采用湿化学法合成了纳米Co(OH) 2 。并运用XRD、TEM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观察分析 ,结果表明得到的为六方片状的 β -Co(OH) 2 ,粒径在 2 0~ 40nm之间。将该纳米 β -Co(OH ) 2 添加到镍正极中 ,电池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β -Co(OH) 2... 采用湿化学法合成了纳米Co(OH) 2 。并运用XRD、TEM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观察分析 ,结果表明得到的为六方片状的 β -Co(OH) 2 ,粒径在 2 0~ 40nm之间。将该纳米 β -Co(OH ) 2 添加到镍正极中 ,电池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β -Co(OH) 2 在电解质溶液中具有高的反应活性 ,能均匀地分散在镍正极中。与金属钴相比 ,能显著地提高镍电极中活性物质Ni(OH) 2 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H)2 纳米粉末 镍电极 化学合成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铜层的表面处理 被引量:6
8
作者 赵斌 宋元伟 冯华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585-589,609,共6页
将化学镀铜层分别用浸油热处理、磷化膜处理和铬酸盐钝化处理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铬酸盐钝化处理是其中最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镀铜层的表面抗氧化性能、耐磨性能以及光亮性。
关键词 化学镀 镀铜 表面处理 钝化膜 抗氧化性能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镍复合化学镀 被引量:2
9
作者 方晓 宋元伟 赵斌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以甲醛为还原剂,EDTA为配位剂的碱性化学镀铜液中用添加Ni2+、表面点缀镍和层状复合化学镀(镀镍、镀铜)三种方法优化了化学镀铜工艺条件,提高了不锈钢基化学镀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几种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不锈钢基... 以甲醛为还原剂,EDTA为配位剂的碱性化学镀铜液中用添加Ni2+、表面点缀镍和层状复合化学镀(镀镍、镀铜)三种方法优化了化学镀铜工艺条件,提高了不锈钢基化学镀铜层的性能。结果表明,几种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不锈钢基化学镀铜层的耐磨损性能,添加Ni2+与层状复合镀相结合的效果最好,镀层的耐磨损性能比一般化学镀铜层提高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镀铜 镀镍 不锈钢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缔合的链状YUKAWA流体的状态方程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剑 刘洪来 胡英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81-885,共5页
从Yukawa流体出发 ,采用化学缔合的统计力学理论建立了链状Yukawa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其亥氏函数由作为参考流体的硬球Yukawa流体的贡献和链节成键的贡献两部分组成 .采用链长为 2的链状Yukawa流体压缩因子的MonteCarlo模拟结果关联... 从Yukawa流体出发 ,采用化学缔合的统计力学理论建立了链状Yukawa流体的分子热力学模型 ,其亥氏函数由作为参考流体的硬球Yukawa流体的贡献和链节成键的贡献两部分组成 .采用链长为 2的链状Yukawa流体压缩因子的MonteCarlo模拟结果关联得到成键贡献项中空穴相关函数 ,对势能函数参数λ =1 8和λ =3 0时链长为 4和 8的链状Yukawa流体的压缩因子的预测与MonteCarlo数据能很好地吻合 ,比Wang和Chiew的微扰理论结果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热力学模型 链状Yukawa流体 状态方程 亥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锌、氧化亚锡的复合化学镀铜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斌 毛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8-321,325,共5页
研究了氧化锌、氧化亚锡两种固体微粒复合化学镀铜的工艺条件。重点探讨了镀液温度、p H值、Zn O及 Sn O浓度对黑碳钢表面复合化学镀铜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是 :对 Cu- Zn O镀层 ,当镀液温度为 6 5°C、p H值为 1 2 .5、Zn O含量为 ... 研究了氧化锌、氧化亚锡两种固体微粒复合化学镀铜的工艺条件。重点探讨了镀液温度、p H值、Zn O及 Sn O浓度对黑碳钢表面复合化学镀铜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是 :对 Cu- Zn O镀层 ,当镀液温度为 6 5°C、p H值为 1 2 .5、Zn O含量为 1 0 g/ L时镀层质量最好 ;对 Cu- Sn O镀层 ,当镀液温度为 70°C、p H值为 1 2 .5、Sn O含量为 5g/ L时镀层质量最好。同时 ,本文对 Cu、Cu- Zn O及 Cu- Sn O三种不同镀层的抗氧化性、耐磨性、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作了比较 ,发现三种镀层与基体材料的结合力很强 ,而以 Cu- Sn O镀层抗氧化性及耐磨性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性 抗氧化性 复合化学镀铜 氧化锌 氧化亚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烯基锂与 6,6-n 亚甲基富烯反应立体化学研究
12
作者 程琳 蹇锡高 +1 位作者 陈寿山 钱延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研究了反应前后构象变化对环烯基锂和6,6-n亚甲基富烯反应的影响.发现此类反应随6,6-n亚甲基富烯的n值和构象的不同而异.当n=4时,发生加成和α-H攫取两种反应,主要为α-H攫取反应;当n=5、6时,与1-环己烯... 研究了反应前后构象变化对环烯基锂和6,6-n亚甲基富烯反应的影响.发现此类反应随6,6-n亚甲基富烯的n值和构象的不同而异.当n=4时,发生加成和α-H攫取两种反应,主要为α-H攫取反应;当n=5、6时,与1-环己烯基锂进行加成和还原两种反应,主要为加成反应,与1-环庚烯基锂只发生环外双键的加成反应.合成了两个新型大取代茂锆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化学 环烯基锂 富烯 茂锆化合物 亚甲基富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化学镀铜层表面性能的方法探讨
13
作者 赵斌 宋元伟 万厚权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0-324,共5页
用化学氧化及苯并三氮唑(BTA)钝化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化学镀铜层的表面抗氧化、耐腐蚀和耐磨性能。并与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BTA可取代铬酸盐的钝化处理方法;化学氧化处理略逊于BTA或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此外... 用化学氧化及苯并三氮唑(BTA)钝化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化学镀铜层的表面抗氧化、耐腐蚀和耐磨性能。并与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BTA可取代铬酸盐的钝化处理方法;化学氧化处理略逊于BTA或铬酸盐钝化处理方法。此外,对化学氧化和BTA钝化处理方法的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磨性 耐腐蚀性 化学镀铜 镀铜层 表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醇和硫醚结构与密度关系的拓扑化学
14
作者 王克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6期760-763,共4页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以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染色因子标识原子性质的差异,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含杂原子的分子体系和研究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新方法;并据此探讨了硫醇和硫醚的密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既能合理表征结构与性能的关... 根据分子拓扑学原理,以矩阵描述分子结构,用染色因子标识原子性质的差异,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含杂原子的分子体系和研究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新方法;并据此探讨了硫醇和硫醚的密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一个既能合理表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又能预测密度的定量关系式。结果表明,密度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0.313%,其一致性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硫醇 硫醚 分子结构 拓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化学计量法研究CO_2-n-C_7H_(16)系的高压相平衡
15
作者 何雁 骆赞椿 +1 位作者 马树人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79-84,共6页
测定了在温度310.65K、323.15K和压力3.13~7.54MPa条件下的气液平衡数据,实验结果与文献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用TRK状态方程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关联,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热力学 高压 相平衡 化学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化学位的 Monte Carlo 模拟
16
作者 严琪良 陈萍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37-241,共5页
采用耦合位能函数伞形取样法解决了流体化学位模拟中Widom试验粒子法的高密度困难。新方法的实现相当容易,而且同样适用于MD模拟。通过对Lennard-Jones流体的模拟,表明这一方法比原始的Widom试验粒子法具有... 采用耦合位能函数伞形取样法解决了流体化学位模拟中Widom试验粒子法的高密度困难。新方法的实现相当容易,而且同样适用于MD模拟。通过对Lennard-Jones流体的模拟,表明这一方法比原始的Widom试验粒子法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其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位 相平衡 流体 L-J流体 蒙特卡罗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化学》编写体会
17
作者 刘国杰,吕瑞东 《中国大学教学》 1993年第5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物理化学》 张江树 一本 瑞东 教研室主任 提高质量 化学概念 基础理论课程 刘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铜粉的水合肼还原法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8
18
作者 赵斌 刘志杰 +1 位作者 蔡梦军 胡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72-376,共5页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分别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超细铜粉,研究了铜粉的制备工艺和不同粒径的铜粉在空气中的稳定性:200nm以下的铜粉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300~400nm的铜粉在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被氧化成氧化亚铜;500nm以...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分别制备了不同粒径的超细铜粉,研究了铜粉的制备工艺和不同粒径的铜粉在空气中的稳定性:200nm以下的铜粉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300~400nm的铜粉在空气中其表面会逐渐被氧化成氧化亚铜;500nm以上的铜粉在空气中是稳定的。还采用葡萄糖预还原法改善了以水合肼直接还原得到的铜粉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粉 水合肼 制备 稳定性 超微粒 还原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段对水性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8
19
作者 谭晓玲 果云 +2 位作者 潘肇琦 董亚明 张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以低聚物多元醇、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组不同组成的聚氨酯乳液。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研究了软段类型、软段分子量对... 以低聚物多元醇、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亲水单体二羟甲基丙酸(DMPA),乙二胺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组不同组成的聚氨酯乳液。通过粘度测定、粒度分析、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测试、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研究了软段类型、软段分子量对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子结构规整、易结晶的软段合成的聚氨酯树脂力学性能和耐水性能都较好,对聚己二酸酯而言,分子量减小,其合成的水性聚氨酯拉伸强度提高,耐水性能却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段 水性聚氨酯 结构 力学性能 耐水性能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陈启斌 韦园红 +2 位作者 施云海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合成了3种季胺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nH2n—(CH3)2NC12H25,2Br-1(n=3,4,6),测定了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并得到临界胶束浓度(CMC)、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结果表... 合成了3种季胺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nH2n—(CH3)2NC12H25,2Br-1(n=3,4,6),测定了不同浓度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电导率,并得到临界胶束浓度(CMC)、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量、单个分子的面积和胶束电离度。结果表明:与相应的单头基单尾链表面活性剂相比,偶联表面活性剂具有很低的CMC和很强的表面活性,联接基团对其性能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型偶联表面活化剂 季胺盐型偶联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电导率 临界胶束浓度 胶束电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