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nO2/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虞祯君 王艳莉 +4 位作者 邓洪贵 詹亮 杨光智 杨俊和 凌立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520,共6页
以氧化石墨和氯化亚锡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得Sn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不需外加还原剂,也避免了SnO2纳米粒子和石墨烯在机械混合过程中的团聚问题。XRD和TEM等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nO2颗粒都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其中纳米... 以氧化石墨和氯化亚锡为原料,采用原位合成法制得Sn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不需外加还原剂,也避免了SnO2纳米粒子和石墨烯在机械混合过程中的团聚问题。XRD和TEM等的分析结果表明,纳米SnO2颗粒都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表面,其中纳米SnO2的粒径和石墨烯的厚度分别为3-6 nm和1.5-2.0 nm。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200 mA/g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SnO2/石墨烯负极材料的嵌锂容量可稳定在552 mAh/g,容量保持率比单纯纳米SnO2提高了4.4倍;在40、400、800 mA/g的电流密度下,SnO2/石墨烯负极材料的放电容量可分别保持在724.5、426.0、241.3 mAh/g,表现出较好的倍率性能,该结果归因于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及其二维纳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石墨烯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石墨烯用作一次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英文) 被引量:5
2
作者 许耀 詹亮 +2 位作者 王赟 王艳莉 施云海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9-85,共7页
以异丙醇/水、氟化石墨分别作试剂和原料,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出氟化石墨烯。所制氟化石墨烯呈二维、无定型的多孔结构,其中F含量高达49.7%。氟化石墨烯丰富的C-F键及其超薄的二维纳米结构有利于Li+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存储和扩散,因此所制... 以异丙醇/水、氟化石墨分别作试剂和原料,采用液相剥离法制备出氟化石墨烯。所制氟化石墨烯呈二维、无定型的多孔结构,其中F含量高达49.7%。氟化石墨烯丰富的C-F键及其超薄的二维纳米结构有利于Li+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存储和扩散,因此所制氟化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有较大的功率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钠米石墨片 二维纳米结构 氟化石墨 一次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作气相催化反应体系CNF/泡沫炭催化剂载体的合成(英文) 被引量:14
3
作者 鲍英 詹亮 +5 位作者 王春晓 王艳莉 杨光智 杨俊和 乔文明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41-346,共6页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质前躯体,采用自发泡法制得泡沫炭。为了提高比表面积,泡沫炭经质量分数65%的HNO3氧化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生长一层纳米炭纤维(CNFs)。泡沫炭表面生长一层CNFs后,其比表面积和导热系数分别由40m2/g、107W/mK... 以中间相沥青为碳质前躯体,采用自发泡法制得泡沫炭。为了提高比表面积,泡沫炭经质量分数65%的HNO3氧化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生长一层纳米炭纤维(CNFs)。泡沫炭表面生长一层CNFs后,其比表面积和导热系数分别由40m2/g、107W/mK相应提高到198m2/g、125W/mK。这种结构的CNFs/泡沫炭复合材料可以用作气相催化反应体系的催化剂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炭 纳米碳纤维 催化剂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合成微孔炭及其对CO_2的吸附性能(英文) 被引量:5
4
作者 邓洪贵 金双铃 +4 位作者 詹亮 王艳莉 鹿宝华 乔文明 凌立成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4-199,共6页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质前躯体,合成系列微孔炭。合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可达2 368 m2/g;在300 K常压条件下,该材料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9mmol/g。通过调节碳质前躯体的配比和老化时间,可以控制微孔炭的孔结构;在炭化过程... 以金属框架有机物为模板,酚醛树脂为碳质前躯体,合成系列微孔炭。合成的微孔炭比表面积可达2 368 m2/g;在300 K常压条件下,该材料对CO2的饱和吸附量为2.9mmol/g。通过调节碳质前躯体的配比和老化时间,可以控制微孔炭的孔结构;在炭化过程中,挥发逸出的Zn也对基体碳发挥协同活化功能,进而使微孔炭的微孔含量提高。微孔炭对CO2的饱和吸附量随其比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炭 金属框架有机物 二氧化碳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管对泡沫炭的超临界发泡行为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鲍英 王春晓 +4 位作者 詹亮 王艳莉 杨光智 杨俊和 凌立成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20-1024,共5页
采用超声波磁力搅拌的方法,实现了纳米碳管(CNTs)在中间相沥青(MP)中的均匀分散,并考察了CNTs对泡沫炭的超临界发泡行为及其压缩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发泡过程中,处于过饱和状态的甲苯将优先在CNTs/MP固液界面处成核,进而... 采用超声波磁力搅拌的方法,实现了纳米碳管(CNTs)在中间相沥青(MP)中的均匀分散,并考察了CNTs对泡沫炭的超临界发泡行为及其压缩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发泡过程中,处于过饱和状态的甲苯将优先在CNTs/MP固液界面处成核,进而不断扩散、聚集、膨胀和发泡,导致泡沫炭孔结构的均一性得以提高;当在中间相沥青中均匀分散3.5wt%的CNTs后,所制泡沫炭的压缩强度由3.2MPa提高到4.7MPa,升高了46.9%;CNTs良好的导热性能降低了基体碳在石墨化过程中的热应力差异,使得微裂纹的数量减少,并且其一维纳米结构使得石墨化泡沫炭的孔壁和韧带结构得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炭 纳米碳管 超临界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