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7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振动诱导发光的Zn2+/Cd2+/Cu2+荧光化学传感器
1
作者 郭启超 王嘉琪 +1 位作者 陈松阳 王巧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在振动诱导发光单元N,N’-二苯基二氢二苯并[a,c]吩嗪(DPAC)N-N轴两翼的苯环上分别引入金属离子配位基团,合成了荧光化学传感器DPAC-H-COOH,其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及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PAC-H-COOH... 在振动诱导发光单元N,N’-二苯基二氢二苯并[a,c]吩嗪(DPAC)N-N轴两翼的苯环上分别引入金属离子配位基团,合成了荧光化学传感器DPAC-H-COOH,其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及高分辨质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PAC-H-COOH通过四配位选择性结合Zn^(2+)/Cd^(2+)/Cu^(2+)3种阳离子,并与它们均以物质的量之比1∶1的方式形成分子内复合物。由于离子半径的差异以及配体-金属电子转移的作用,传感器分子与Zn^(2+)/Cd^(2+)/Cu^(2+)结合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荧光信号,因此,该传感器分子不但可肉眼进行区分,还可以检测上述3种性质类似的阳离子,对Zn^(2+)、Cd^(2+)和Cu^(2+)的检出限分别为80.2 nmol/L、0.506μmol/L和0.263μmol/L,实现了采用单个传感器分子识别检测多种金属离子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诱导发光 二氢二苯并[a c]吩嗪 荧光化学传感器 金属离子检测 配体-金属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改性D-A型共轭高分子的合成及光电性能
2
作者 孙赛 况挺 +4 位作者 蒋建忠 高凯 张斌 李真 董文芊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人们对更大容量、稳定性强、功能全的存储设备需求增加。在众多材料中,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其可调节的电学性能而受到关注。通过Knoevenagel缩合合成了含卟啉的D-A型共轭高分子对苯二甲腈-锌卟啉(PCN-ZnPo...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信息量激增,人们对更大容量、稳定性强、功能全的存储设备需求增加。在众多材料中,有机高分子材料因其可调节的电学性能而受到关注。通过Knoevenagel缩合合成了含卟啉的D-A型共轭高分子对苯二甲腈-锌卟啉(PCN-ZnPor),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可溶于极性溶剂。以此高分子为活性层制备的Al/PCN-ZnPor/ITO器件具有非易失性可擦写阻变存储性能,开启电压为-3.04 V,电流开关比为7×10^(3),且稳定性较好。本研究表明,含卟啉的高分子材料在高密度存储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高分子 D-A型 卟啉 非易失性存储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干红外激光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光化学性能
3
作者 张金龙 朱正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6期778-781,共4页
对十五种红外激光染料进行了吸收光谱和光稳定性的测试。研究了染料结构与其光谱吸收的关系。确证了染料经过刚性化,能大大提高其光学稳定性。
关键词 染料 分子结构 激光染料 光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测量的低噪音控温系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铖宇 顾震 +2 位作者 胡正利 应佚伦 龙亿涛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纳米孔道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分子测量界面实现在单分子水平上测量DNA、RNA、蛋白、多肽等生物分子的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单个分子与纳米孔道的相互作用受热力学控制,亟需精准控制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的实验温度.因此,本文研... 纳米孔道检测技术是一种利用单个分子测量界面实现在单分子水平上测量DNA、RNA、蛋白、多肽等生物分子的高灵敏的单分子检测技术.由于单个分子与纳米孔道的相互作用受热力学控制,亟需精准控制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的实验温度.因此,本文研制了一种低噪音控温系统用于具有皮安级电流分辨的纳米孔道单分子实验,以实现精确调控测量时的环境温度.该系统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电效应对检测池环境加热/制冷,通过对高精度热敏电阻进行电磁屏蔽以实现在温度反馈的同时避免噪音的引入.利用比例-积分-微分算法进行控制,达到高精度快速控温的要求.该系统控温精度为±1°C,无额外噪音引入至超灵敏纳米孔道单分子测量,获得了25°C到5°C下Poly(dA)5与单个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分子界面间作用产生信号的差异,应用于研究单分子与纳米孔道相互作用的热力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道 电化学 单分子检测 单分子界面 控温系统 低噪音电分析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N基单组元推进剂热分解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黄永民 李旭博 +1 位作者 胡旭 周秀爽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3,共8页
为揭示非催化点火方式的硝酸羟胺(HAN)基单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内推进剂的反应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ReaxFF/lg力场下对HAN基推进剂热分解机理及配方影响作用机制开展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推进剂热分解过程存在两个阶段。第一个... 为揭示非催化点火方式的硝酸羟胺(HAN)基单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内推进剂的反应机理,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ReaxFF/lg力场下对HAN基推进剂热分解机理及配方影响作用机制开展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推进剂热分解过程存在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吸热阶段,推进剂内硝酸羟胺和硝酸肼氢键断裂,分解生成羟胺、肼和硝酸,吸热阶段主要受推进剂内氢键个数影响;第二个阶段为推进剂分解反应阶段,由硝酸和羟胺的分解所引发,生成NH_(2)、NO_(2)和OH。OH为主要的氧化性物质,与肼、甲醇反应,生成大量的水。肼在推进剂中的分解主要依靠与OH反应脱氢,生成N_(2)H_(3),并最终分解形成N_(2)和H_(2)。推进剂配方仅对与OH的反应有显著影响。降低甲醇的含量,能够显著提升燃料的反应速率,同时促进肼分子的反应脱氢,提高推进剂初始分解速率;提高硝酸羟胺的含量能够促进甲醇的分解,但受肼分解反应速率较低的影响,推进剂整体分解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组元液体火箭发动机 HAN基推进剂 分子动力学模拟 ReaxFF/lg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对食用油中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世慧 潘相玉 +5 位作者 张榴萍 周丽绘 王斯峥 罗世龙 张颖霞 胡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69-6477,共9页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是塑料制品加工中常用的添加剂,食用油、乳制品等食品行业大量使用塑料包装材料,存在塑化剂泄漏风险。本文以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为典型的塑化剂目标分子,通过量化计算筛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单体;采...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AEs)是塑料制品加工中常用的添加剂,食用油、乳制品等食品行业大量使用塑料包装材料,存在塑化剂泄漏风险。本文以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为典型的塑化剂目标分子,通过量化计算筛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单体;采用一锅法自由基聚合得到含DINP的分子印迹聚合物(DINP-MIP),其对DINP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为8.61mg/g,是非印迹聚合物(NIP)的2倍以上。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获得了可快速检测塑化剂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DINP-MIP/SPE)。在DINP浓度为0.05×10^(-6)~0.7×10^(-6)mol/L范围内,检测电流差与浓度具有优异的线性规律,DINP检出限可达0.117mg/kg。在实际食用油检测中,空白加标回收率为104.9%~106.6%,标准偏差RSD为4%~6%,表明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塑化剂快速检测中具有优异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聚合物 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分析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子电泳:纳米孔道电化学的新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伟为 应佚伦 龙亿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93-998,共6页
该文旨在从电泳分离技术的角度认识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作为“单分子电泳”来理解和研究。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与电泳的本质都是采用外加电场使待测分子产生电迁移。待测分子性质不同,且与介质材料孔道... 该文旨在从电泳分离技术的角度认识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作为“单分子电泳”来理解和研究。纳米孔道电化学单分子分析技术与电泳的本质都是采用外加电场使待测分子产生电迁移。待测分子性质不同,且与介质材料孔道外露基团相互作用不同,使得分子移动速度具有差异,据此实现分离识别。气单胞菌溶素(Aerolysin)纳米孔道,由于其孔径与待测分子尺寸相匹配,其孔道内壁可以看作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具有调控单个分子电迁移能力的特异性孔道界面。每一个氨基酸残基都相当于一个探测单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待测分子逐一进入孔道时与每一个探测单元相互作用方式、程度与时长不同,从而形成了单个待测分子特征的迁移速度和迁移运动轨迹。在纳米孔道实验中,每秒可以有上千个待测分子穿过孔道,产生特征阻断电流信号。通过对这些信号的阻断电流、阻断时间、阻断频率、信号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单分子电泳”水平对单个待测物实现高通量的分辨和识别。该文以Aerolysin纳米孔道分辨仅有一个核苷酸差异的寡聚核苷酸(5′-CAA-3′、5′-CAAA-3′、5′-CAAAA-3′)为例,详细阐述了纳米孔道“单分子电泳”的单核苷酸分辨能力,展现了电化学限域空间在电泳单分子水平分离技术上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电泳 纳米孔道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苯并噻二唑的共轭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阻变存储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泽淼 贺筱婷 +3 位作者 郑庭安 刘佳璇 车强 陈彧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101,共11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苯并噻二唑的电子给体(D)-电子受体(A)型高分子阻变存储材料聚{[4,4′-(2,7-二苯基-9H-芴-9,9-二基)双(N,N-二苯基氨)]-alt-[4,7-双(4-正十二烷基-5-乙烯基噻吩-2-基)-苯并[c][1,2,5]噻二唑]}(PFVT)。以PFVT为活...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基于苯并噻二唑的电子给体(D)-电子受体(A)型高分子阻变存储材料聚{[4,4′-(2,7-二苯基-9H-芴-9,9-二基)双(N,N-二苯基氨)]-alt-[4,7-双(4-正十二烷基-5-乙烯基噻吩-2-基)-苯并[c][1,2,5]噻二唑]}(PFVT)。以PFVT为活性材料制备的Al/PFVT/ITO(ITO:氧化铟锡)器件在室温下展现了非易失性阻变存储(RRAM)性能。器件经过50次开启、关闭循环操作,获得的平均开启和关闭电压分别为(-0.54±0.01) V和(2.42±0.05) V,电流开/关比为1.50×103。在循环操作期间的编程电压变化小于2.1%,器件展现出优良的可靠性。经200℃退火处理后,薄膜材料的结晶性增加,器件的平均开启和关闭电压减小,分别为(-0.49±0.01) V和(2.27±0.02) V。器件存储机制归属于电场诱导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利用空间电荷限制电流模型和欧姆电流模型可以分别完美拟合OFF态和ON态电流。为了比较,用苯环替代高分子结构中的9,9-二(4-二苯胺基苯基)-芴单元,合成了聚{4-(4-十二烷基-5-(4-甲基苯乙烯基)噻吩-2-基)-7-(4-十二烷基-5-(丙烯-1-基)噻吩-2-基)苯并[c][1,2,5]噻二唑}(PPVT),该材料展现出类似的阻变存储性能。与PFVT相比,PPVT的开启电压明显变大,而电流开/关比则小了一个数量级,用苯环取代大体积芴单元后材料的热稳定性急剧下降,带隙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噻二唑 共轭高分子 阻变存储 材料合成 电荷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菲咯啉配体促进的铁催化的分子内不对称C(sp^(3))-H键胺化反应
9
作者 李健 鲍蓉蓉 +2 位作者 杨雪艳 岑守义 张志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4-533,共10页
手性咪唑烷酮类化合物是生物活性分子中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衍生物,可以转化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手性1,2-二胺,发展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丰产过渡金属铁为催化剂,以手性氨基酸衍生的菲... 手性咪唑烷酮类化合物是生物活性分子中一类重要的含氮杂环衍生物,可以转化成具有重要价值的手性1,2-二胺,发展手性含氮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方法在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丰产过渡金属铁为催化剂,以手性氨基酸衍生的菲咯啉为配体,通过分子内1,5-氢迁移实现了N-苯甲酰氧基脲类衍生物的不对称C(sp^(3))-H键胺化反应,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高达68%)和对映体比率(高达81:19)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咪唑烷酮衍生物。这是极少数已知的利用非酶类铁催化剂实现的不对称C(sp^(3))-H键胺化反应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咯啉 铁催化 C-H键胺化 咪唑烷酮 对映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多孔石墨烯膜结构对C_(2)烃气体分离性能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10
作者 奚靖宇 黄凯 +1 位作者 练成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7,共9页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孔径、孔形状、官能团修饰对纳米多孔石墨烯膜分离C_(2)烃气体的效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为0.444~0.484 nm的石墨烯膜对乙烷的截留性能较好,乙烯的通过率较高;圆形孔石墨烯膜具有较高的气体通过效率...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孔径、孔形状、官能团修饰对纳米多孔石墨烯膜分离C_(2)烃气体的效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孔径为0.444~0.484 nm的石墨烯膜对乙烷的截留性能较好,乙烯的通过率较高;圆形孔石墨烯膜具有较高的气体通过效率,扁平孔石墨烯膜具有较高的气体分离的选择性;孔短径为0.510 nm、孔长径为1.164 nm的石墨烯膜对乙烷的截留性能较好,其乙烯通量较大;孔径为0.596 nm且孔口周围带有两个羧基的石墨烯膜对乙烯的截留性能较好,乙炔的通过率较高。所得模拟结果为设计高效、高选择性分离C_(2)烃气体的单层多孔石墨烯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多孔石墨烯膜 C_(2)烃气体 分子动力学模拟 分离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加热卷烟气溶胶团簇微结构
11
作者 杨犁 郑才玉 +5 位作者 牛亚鹏 郝辉 张孟伟 冯晓民 邓芙蓉 彭昌军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8,共8页
【目的】分析加热卷烟气溶胶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3个牌号的气溶胶团簇聚集情况和形成团簇时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随着气相密度的增加,团聚过程的速率增快,形成的团簇也较... 【目的】分析加热卷烟气溶胶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3个牌号的气溶胶团簇聚集情况和形成团簇时水、丙二醇、甘油、尼古丁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1)随着气相密度的增加,团聚过程的速率增快,形成的团簇也较大。(2)团簇的核心主要是水分子,丙二醇和甘油起到桥梁嫁接作用,尼古丁包裹在团簇的最外层。(3)团簇中的分子之间主要以氢键作用连接,尼古丁与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处于动态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气溶胶 团簇 分子动力学模拟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孔道单分子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陈婷婷 应佚伦 +4 位作者 崔凌飞 钟诚兵 胡正利 顾震 龙亿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3-1440,共8页
纳米孔道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空间限域效应的单分子检测技术。测量纳米孔道产生的单分子皮安级微弱电流信号对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电流分辨、时间分辨和抗噪音能力提出了挑战。Cube纳米孔道电化学测量仪器通过设计频率补偿电路、前置... 纳米孔道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空间限域效应的单分子检测技术。测量纳米孔道产生的单分子皮安级微弱电流信号对电化学测量仪器的电流分辨、时间分辨和抗噪音能力提出了挑战。Cube纳米孔道电化学测量仪器通过设计频率补偿电路、前置电流放大器测量系统和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的高速数字处理电路,实现了便携式超灵敏电化学测量仪器对微弱电流信号的高时间分辨、高电流分辨,以及低噪音的放大、采集和快速处理。稳定性是仪器能够应用于实际单分子测量分析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该文通过高阻值电阻对该仪器进行稳定性测试,在截止滤波频率为5、10、100 kHz条件下,Cube纳米孔道仪器获取的电流基线的噪音均方根(RMS)值分别比商品化仪器减小了80.0%、87.5%、48.2%,证明Cube纳米孔道仪器抑制噪音能力更强,电流分辨能力更好,仪器测量稳定性更佳。进一步通过统计比较施加电压值的实际值和标准偏差,结果显示该仪器施加电压误差小,其仪器施加电压标准偏差仅为施加电压变化量(10 mV)的0.14%。同时,通过Aerolysin纳米孔道检测Poly(dA)4的实验,对比Cube仪器和商品化仪器在不同施加电压下获取的单分子信号残余电流程度,得到两者误差均小于0.01,结果具有可重复性。因此,Cube纳米孔道仪器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便携性强的特点,可应用于纳米孔道单分子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道 纳米电化学 单分子检测 单分子界面 超灵敏电化学检测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
13
作者 刘慧慧 来壮壮 +2 位作者 魏呵呵 王志强 胡培君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ZnCr_(2)O_(4)(111)-O_(V)作为CO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重要催化材料,其表面活性氢物种的产生机制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研究了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2分子在ZnCr_(2)... ZnCr_(2)O_(4)(111)-O_(V)作为CO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重要催化材料,其表面活性氢物种的产生机制及其对CO加氢反应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本文研究了ZnCr_(2)O_(4)(111)-O_(V)表面活性氢的产生及其在CO加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H2分子在ZnCr_(2)O_(4)(111)-O_(V)表面异裂解离为O_(V)-H-和O-H物种是最佳活化路径,这主要归因于ZnCr_(2)O_(4)(111)-O_(V)表面Zn物种灵活的Zn 3d轨道;当O_(V)-H-/O-H物种进攻CO分子的C^(δ+)/O^(δ-)时,动力学上更支持形成HCO物种而非COH物种;当以O-H作为氢源进行CO选择性加氢反应时,氢物种在反应过程中会优先转化为自由基,相反,若以O_(V)-H-物种参与反应,其可直接作为氢源实现CO高选择性加氢。本文可为Zn-基合成气选择性加氢催化材料的理性设计提供潜在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Cr_(2)O_(4)(111)还原表面 活性氢物种 CO 选择性加氢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甲基混合茂配体茂金属催化剂合成与应用
14
作者 许胜 段文静 史永森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8,共7页
合成了一系列茂配体,在其中的一个茂环上引入多个甲基,制备了多甲基混合茂配体茂金属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进行了烯烃聚合评价研究,并与市售的二氯二茂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甲基混合茂配体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二... 合成了一系列茂配体,在其中的一个茂环上引入多个甲基,制备了多甲基混合茂配体茂金属催化剂,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进行了烯烃聚合评价研究,并与市售的二氯二茂锆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多甲基混合茂配体茂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二氯二茂锆相当,最高可达7951 kg/(mol·h);可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共聚物中1-己烯含量最高可达6.8%(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甲基茂配体 茂金属催化剂 烯烃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改性聚芴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赛 况挺 +4 位作者 蒋建忠 高凯 张斌 李真 董文芊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96,共10页
神经突触仿生在实现高效人工神经网络中至关重要,其中的关键是寻找到合适的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设计结构来调节电学性能而备受关注。通过Suzuki偶联将金属卟啉和聚芴结合得到功能材料聚芴-锌卟啉聚合物(PF-ZnPor),该材料具有... 神经突触仿生在实现高效人工神经网络中至关重要,其中的关键是寻找到合适的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设计结构来调节电学性能而备受关注。通过Suzuki偶联将金属卟啉和聚芴结合得到功能材料聚芴-锌卟啉聚合物(PF-ZnPor),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且可溶于极性溶剂。以PF-ZnPor为活性层,采用溶液旋涂法制备了结构为Al/PF-ZnPor/ITO的器件并应用于突触仿生研究,该器件成功模拟了突触的增强和抑制、记忆-遗忘-再记忆等类人脑学习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触仿生 聚芴 卟啉 阻变材料 忆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改革与创新实践中提升“物理化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黑恩成 彭昌军 +3 位作者 薛平 尚亚卓 扬磊 周山花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1,共2页
从物理化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与研究互动等方面,讨论了如何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开展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菁类染料敏化的固态纳米TiO_2光电化学电池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莉 任焱杰 +3 位作者 张正诚 方世碧 田禾 蔡生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105-1107,共3页
A novel unsymmetrical cyanine dye(noted as CD) was applied to dye sensitized nanoporous TiO 2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The incident photon to 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up to 84 34% was achieved, which is notab... A novel unsymmetrical cyanine dye(noted as CD) was applied to dye sensitized nanoporous TiO 2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The incident photon to electron conversion efficiency up to 84 34% was achieved, which is notably high for cells employing pure organic dyes. To circumvent the sealing difficulties present in wet type cells, the solid state cell was fabricated using poly(ethyleneoxide)(PEO) based gel network polymer electrolyte as charge transfer material between two electrodes. The resulting solid state cell had an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0 86%, with open circuit voltage of 0 53 V and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0 96 mA/cm 2 under 38 1 mW/cm 2 white light illu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l network polymer electrolyte is appropriate for assembling solid state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凝胶电解质 光电化学电池 染料敏化 纳米二氧化钛 菁类染料 光电转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无机钛源合成Ti-HMS中孔分子筛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勇 卢冠忠 +2 位作者 黄家桢 郭杨龙 王筠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用无机配合剂稳定钛酰离子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十二胺为模板剂 ,用多种无机钛源合成了中孔 Ti- HMS型分子筛 ,采用 XRD、低温 N2 吸附、FT- IR和 UV- Vis等方法对合成的含钛分子筛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苯乙烯的 H2 O2 氧化作为模型反... 用无机配合剂稳定钛酰离子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十二胺为模板剂 ,用多种无机钛源合成了中孔 Ti- HMS型分子筛 ,采用 XRD、低温 N2 吸附、FT- IR和 UV- Vis等方法对合成的含钛分子筛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苯乙烯的 H2 O2 氧化作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合成的 Ti- HMS分子筛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 ,钛原子已进入分子筛骨架 ,用 Ti Cl4为钛源合成的 Ti- HMS分子筛在 960 cm-1处存在较强的红外吸收 ,并对苯乙烯的 H2 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钛源 合成 苯乙烯氧化 催化剂 催化活性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纳米ATO导电粉 被引量:27
19
作者 张建荣 顾达 杨云霞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00-302,共3页
采用非均相成核法 ,在Sn(OH) 4 晶种上均匀生长Sb掺杂Sn(OH) 4 ,制备纳米ATO粉末。以电阻测定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如掺杂浓度、反应温度、pH值、SnCl4浓度等对最终粉末电阻性能的影响。以TG DSC热分析、XRD、TEM等手段研究了晶粒生长过... 采用非均相成核法 ,在Sn(OH) 4 晶种上均匀生长Sb掺杂Sn(OH) 4 ,制备纳米ATO粉末。以电阻测定系统研究了合成条件如掺杂浓度、反应温度、pH值、SnCl4浓度等对最终粉末电阻性能的影响。以TG DSC热分析、XRD、TEM等手段研究了晶粒生长过程 ,XRD显示为四方金红石型结构 ,平均粒径为15nm。当Sb/Sn(mol比 ) =0 .0 5 ,pH =2 ,T =60℃ ,SnCl4=1.2~ 1.8mol·L-1时 ,粉体电阻小于 0 .5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制备 二氧化锡 纳米粉体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散剂的分子结构设计 被引量:42
20
作者 汪剑炜 王正东 胡黎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37,共6页
超分散剂是一类新型的聚合物分散助剂,其分子结构上含有溶剂化链与锚固基团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的性能和功用均不相同。在进行超分散剂产品开发时,必须根据分散体系的理化性质,就溶剂化链的单元结构、链长及锚固基团的种类、数量等进... 超分散剂是一类新型的聚合物分散助剂,其分子结构上含有溶剂化链与锚固基团两个部分,这两部分的性能和功用均不相同。在进行超分散剂产品开发时,必须根据分散体系的理化性质,就溶剂化链的单元结构、链长及锚固基团的种类、数量等进行合理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散剂 设计 分子结构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