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加强研究生导学关系的思考
1
作者 庞祎晔 朱忆天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86,共3页
加强研究生导学关系不仅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还是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师生个体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新时代加强研究生导学关系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解决现实育人困境的需要,亦是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和培养师生交... 加强研究生导学关系不仅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还是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师生个体的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新时代加强研究生导学关系不仅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解决现实育人困境的需要,亦是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和培养师生交往理性的需要,为此需要充分调动社会、高校、导师和研究生的共同参与,制定研究生导学关系的科学制度与政策规范、建立有效机制与行动方案,形成和谐共进的研究生导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关系 研究生教育 立德树人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怎样树立正确的“三观”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少文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3期110-111,共2页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一些大学生拜金思想显现,价值观扭曲;理想追求淡薄,人生观沉沦;爱国主义缺失,世界观出现偏差。大学生的"三观"培养刻不容缓,要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价值观;营造良...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是,一些大学生拜金思想显现,价值观扭曲;理想追求淡薄,人生观沉沦;爱国主义缺失,世界观出现偏差。大学生的"三观"培养刻不容缓,要激发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养成良好价值观;营造良好家庭与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人生观;强化高校教书育人功能性,涵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三观” 理想追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转换的特点与导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5期27-35,共9页
当我国社会进入九十年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后,我们很自然地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在一系列冲突中发生新的转换。对此,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新一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当我国社会进入九十年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后,我们很自然地发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在一系列冲突中发生新的转换。对此,我们究竟应当怎样看待新一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所发生的各种变化。进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究竟要求怎样的价值观念与之相适应,跨世纪的一代大学生,即怎样才能确立科学的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价值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生价值观教育 经济条件下 价值观念 价值观导向 物质利益 正确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体系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16
4
作者 宋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高校要立足新时代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优化外部学习环境出发,着眼于价值引领、成才支持、政策激励、朋辈帮扶和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全... 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业支持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高校要立足新时代从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和优化外部学习环境出发,着眼于价值引领、成才支持、政策激励、朋辈帮扶和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学业支持体系,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导师队伍,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民族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少数民族大学生 学业支持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困境及其突破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嫦萍 蔡烨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6-40,共5页
伴随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的有力跃迁,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通过在线、在场等方式呈现有效知识,弥补实体教学过程的时空、主体困境。但基于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学习资源不均衡等现实问题,数字技术供给不足和区域数字协同发展障碍逐... 伴随教育信息化向教育数字化的有力跃迁,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通过在线、在场等方式呈现有效知识,弥补实体教学过程的时空、主体困境。但基于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学习资源不均衡等现实问题,数字技术供给不足和区域数字协同发展障碍逐步显露,城乡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充斥着各种未知可能。据此,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有经验基础上,探索城乡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城乡协同发展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并提供对应路径选择,进而描绘教育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资源差异 数字化转型 城乡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内涵与机制优化 被引量:21
6
作者 钱嫦萍 戎思淼 张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1-43,共3页
加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既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加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既是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现实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提升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全面把握新时代研究生党建新要求,必须从组织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考评办法等方面入手,健全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质量保障体制机制,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办好高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生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研究生党建 战略地位 突出问题 体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线共学”课程思政模式融入电工电子实验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曦 罗小娟 张雪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20-224,共5页
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是工科院校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任务,构建了电工电子实验专业知识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以发挥主体和客体的能动性、融合课程内容和德育要素、授课形式与思... 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是工科院校本科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立德树人任务,构建了电工电子实验专业知识目标与课程思政目标,以发挥主体和客体的能动性、融合课程内容和德育要素、授课形式与思政教育充分适应为原则,设计了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形成了“多线共学”课程思政模式融入电工电子实验的育人体系,实现了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开展价值引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工电子实验 课程思政 案例设计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如何发挥高校师德先进典型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刘稳风 夏江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9-31,共3页
师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标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效应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中先进... 师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标杆。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先进典型效应在师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直是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中先进典型效应发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 先进典型效应 内在逻辑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视角下的基层就业引导策略研究--基于上海59所高校的调查 被引量:21
9
作者 郑东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99,共5页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为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形成和生涯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基于此,研究者调研了上海59所高校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情况,并运用因子分析探究基层职业兴趣的形成机制及精准引导策略。通过注重就业价值引领性、提升基层...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CCT)为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形成和生涯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基于此,研究者调研了上海59所高校大学生的基层就业情况,并运用因子分析探究基层职业兴趣的形成机制及精准引导策略。通过注重就业价值引领性、提升基层就业经验值、优化基层就业生态圈、完善基层人才成长链,切实增强基层人才的职业幸福感和内在获得感,进而输送更多优秀毕业生面向基层建功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生涯理论 基层就业 职业兴趣 学习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校社会工作嵌入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体系构建 被引量:29
10
作者 沈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26-33,共8页
社会转型期带来高校学生问题的增加使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种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从目标、对象、方法、理论基础、工作范围等方面来看,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 社会转型期带来高校学生问题的增加使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极大挑战,这种背景下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从目标、对象、方法、理论基础、工作范围等方面来看,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关联互补的关系,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嵌入提供了空间。根据高校目前的管理体制,以在当前的高校体制内不断促进内在变革因素增长,不断创造有利于学校社会工作存在条件的内生路径是学校社会工作更为适合的路径选择。在这种路径下,通过实现高校辅导员到高校社工的角色重塑与现有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功能延伸,可以使学校社会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结合,从而形成学校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与高校学生工作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双赢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内生路径 高校社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荣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发挥,关系着高校的科学发展和党的建设大局。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有所缺失,不能完全顺应新... 高校基层党支部是高校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发挥,关系着高校的科学发展和党的建设大局。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有所缺失,不能完全顺应新形势对高校基层党建和高校改革发展的需求,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创新活力是高校党建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通过分析影响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的因素,提出以创新文化引领创新活力、党支部设置的柔性化与多元化支撑创新活力、创先争优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等增强高校基层党支部创新活力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支部 创新活力 高校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参与区域化党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攀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8-30,共3页
区域化党建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合作共赢理念的区域重要治理举措。高校作为特定区域的教育和文化存在,因其地理稳定性、禀赋独特性和知识外溢性,在价值理念、文化塑造、人才集聚、社会风尚引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 区域化党建是在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合作共赢理念的区域重要治理举措。高校作为特定区域的教育和文化存在,因其地理稳定性、禀赋独特性和知识外溢性,在价值理念、文化塑造、人才集聚、社会风尚引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得区域化党建对高校参与有着强烈的历史性呼唤。在综合把握高校参与区域化党建动力困境的基础上,通过协同赋能,提升高校长效参与的意愿,优化参与区域化党建的路径,也必将有助于通过校地合作实现推进社会治理、政治稳定的长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区域化党建 优势转化 协同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时期的社会心态引领:以新媒体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夏江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新媒体为个体情感、群体心理和社会心态的表达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场域,它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使得消极的情感宣泄更容易成为社会心态问题。特别是在疫情时期,这些消极社会情绪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对社会心态进行引... 新媒体为个体情感、群体心理和社会心态的表达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场域,它在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使得消极的情感宣泄更容易成为社会心态问题。特别是在疫情时期,这些消极社会情绪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对社会心态进行引领乃至情感治理被越来越多地讨论和运用。本文分析了疫情时期焦虑情绪蔓延的原因,论述了将情感治理作为重要维度、将新媒体作为重要载体进行社会心态引领的可行性。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社会焦虑情绪的治理、社会舆论引导和社会凝聚力建设,从而在社会心态领域对因疫情灾难给民众带来的负面冲击进行情绪安抚和心灵慰藉,形成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对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样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社会心态 新媒体 情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财政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1993-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80-88,共9页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算了财政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总量效应、区域效应、结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在总量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显著,且在东部地区具有最大的正效应;财政收入结构政策对短期和长期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 本文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测算了财政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总量效应、区域效应、结构效应。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政策在总量上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显著,且在东部地区具有最大的正效应;财政收入结构政策对短期和长期产业结构调整都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但是财政支出结构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影响不够显著;财政投资政策没有发挥出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因此,提高财政政策调整产业结构的效果,应坚持市场调节为主、政策调节为辅的主基调,坚持周期调控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协调配合,坚持推进结构性减税,不断改善税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产业结构 总量效应 结构效应 区域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与协同: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展的新态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嫦萍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8,共9页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正在形成从各自为营的“碎片化”到“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从发展现实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适应国内外复杂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高校治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从发展逻辑...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正在形成从各自为营的“碎片化”到“融合与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从发展现实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适应国内外复杂教育环境、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提升高校治理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从发展逻辑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实现了基本架构、教育模式、核心内容和评价标准的跃升。从发展导向看,新时代我们要从坚持党委领导、激发主体动能和完善动力机制三个方面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践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融合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写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三周年之际
16
作者 杨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全新事业。因此,这场深刻的变革必然要求我们自觉地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并用一整套创新的理论去指导伟大的实践,从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工程;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第二次革命;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全新事业。因此,这场深刻的变革必然要求我们自觉地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并用一整套创新的理论去指导伟大的实践,从而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六年来,邓小平同志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在推进改革开放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针对关键问题,发表了关键的讲话,使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中,迈出了稳键的步伐,取得了关键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邓小平同志 什么是社会主义 当代中国改革 改革开 解放思想 南巡讲话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姜白石词中的愁
17
作者 徐永桢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中后期独树一帜的著名词人,他和辛弃疾、吴文英鼎足于词坛,在中国词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清空"词派的创立者,白石作词颇具匠心,精雕细刻,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蕴涵着极其深沉...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是南宋中后期独树一帜的著名词人,他和辛弃疾、吴文英鼎足于词坛,在中国词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作为"清空"词派的创立者,白石作词颇具匠心,精雕细刻,他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同时蕴涵着极其深沉细腻的思想感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白石 南宋 “愁” 中国 古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5
18
作者 庞祎晔 钱嫦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智媒时代算法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兴主导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成效产生了重大影响。算法从技术、权力和效度3个方面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场域,为分析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框架。算法对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智媒时代算法技术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兴主导手段,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成效产生了重大影响。算法从技术、权力和效度3个方面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场域,为分析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框架。算法对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技术升级和“生产”,在权力层面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分配和“出场”,在效度层面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驱动和“赋能”。但从实际运行来看,算法在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依然面临技术扩张、权力失序和效度失守的困境。为此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主流意识形态为遵循、成人成才为目标,不断推进算法在智媒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转型升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智媒时代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现实困境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婚恋情感的异化境遇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13
19
作者 钱嫦萍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6,共6页
青年婚恋情感是一个兼具私人和公共性质的话题,与社会公众对其热切关注不同,青年群体自身对婚恋情感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冷淡,这是当下青年婚恋情感问题的现实场域。本文认为,青年在婚恋情感方面存在主体性缺失和生态恶化的问题,与城乡二... 青年婚恋情感是一个兼具私人和公共性质的话题,与社会公众对其热切关注不同,青年群体自身对婚恋情感问题表现出一定的冷淡,这是当下青年婚恋情感问题的现实场域。本文认为,青年在婚恋情感方面存在主体性缺失和生态恶化的问题,与城乡二元结构、功利主义婚恋观以及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状态等密切相关。为此建议在宏观层面完善保障青年婚恋的制度和政策,在中观层面营造有助于青年婚恋的健康社会生态,在微观层面要不断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婚恋情感 单身经济 异化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培育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刍议 被引量:10
20
作者 庞祎晔 孙洪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1-73,共3页
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培育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塑造研究生正确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培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培育研... 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培育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塑造研究生正确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当前研究生科学家精神培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培育研究生科学家精神的优化路径,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作用,能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科学家精神 价值意蕴 现实困境 培育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