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虚实结合温度控制远程实验系统的开发 被引量:8
1
作者 王华忠 姚俊 程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针对虚拟实验系统和远程实物实验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虚实结合远程实验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同时具有两种类型实验系统的优点,克服了单一类型实验系统的不足。对虚实结合的远程实验系统的功能、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针对虚拟实验系统和远程实物实验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的虚实结合远程实验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同时具有两种类型实验系统的优点,克服了单一类型实验系统的不足。对虚实结合的远程实验系统的功能、组成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设计,设计了符合远程实验要求的温度实验装置,开发了该装置的虚实结合远程温度检测与控制实验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多用户支持、功能强大、灵活性好、安全可靠等特点,很好地满足了远程工程教育对实验教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实验 远程实验 温度控制 INTER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加氢反应过程混合建模与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叶贞成 周换兰 饶德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6-507,共12页
针对传统单一建模方法所构建的乙炔加氢反应器数学模型存在预测性能无法满足工业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理与神经网络嵌套的建模方法,充分利用机理模型包含的能质约束信息降低神经网络模型的约束违反度,得到了能够良好描述实... 针对传统单一建模方法所构建的乙炔加氢反应器数学模型存在预测性能无法满足工业实际应用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机理与神经网络嵌套的建模方法,充分利用机理模型包含的能质约束信息降低神经网络模型的约束违反度,得到了能够良好描述实际工业乙炔加氢反应过程特性的混合模型。基于反应器混合模型,研究了以运行效益为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主要决策变量包括:一段反应器进料中氢气与乙炔的摩尔比(RH/A)、进料温度和反应器运行周期等几个关键参数。针对反应器长期运行后,催化剂活性降低造成的处理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反应温度补偿机制和RH/A并行调节的运行优化策略,并采用序列法对反应器运行周期进行离散化处理。通过引入差异化变异策略、潜在解替代策略对两阶段差分算法进行改进,采用增量式编码法结合改进两阶段差分算法,对优化问题进行求解。结果证实了优化策略与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并据此确定了反应器最佳运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加氢 动力学模型 控制 算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控: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融合控制 被引量:100
3
作者 王行愚 金晶 +1 位作者 张宇 王蓓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8-221,共14页
近年来,一类被称之为脑控的新型控制系统发展迅速,这是一种基于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人机融合控制系统,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意念和思维的控制系统.脑控系统已被成功应用于残疾人的生活辅助、中风病人和损伤肢体的康... 近年来,一类被称之为脑控的新型控制系统发展迅速,这是一种基于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的人机融合控制系统,也是一种基于人的意念和思维的控制系统.脑控系统已被成功应用于残疾人的生活辅助、中风病人和损伤肢体的康复训练、操作员状态的实时监控、游戏娱乐和智能家居等广泛的领域.本文在简要介绍了脑控的研究背景、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和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着重对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EEG)模式、控制信号转换算法和应用系统研究等主要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探讨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最后对脑控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控 脑-机接口 人机融合控制 脑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方差分解的一类非线性串级控制系统性能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雅斌 孙京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7-544,共8页
最小方差下限代表在输出方差方面控制系统所能达到的最优性能。对于一类存在过程非线性的串级控制系统,传统的线性系统评估方法会造成最小方差下限估计值过大。首先证明一类表示为面向块模型的非线性串级控制系统最小方差下限的存在,其... 最小方差下限代表在输出方差方面控制系统所能达到的最优性能。对于一类存在过程非线性的串级控制系统,传统的线性系统评估方法会造成最小方差下限估计值过大。首先证明一类表示为面向块模型的非线性串级控制系统最小方差下限的存在,其仅与若干主、副回路扰动项有关;然后通过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建立多项式模型近似描述非线性串级控制系统,利用方差分解公式,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进行统计模拟实验,估计这些扰动项对输出总方差的贡献量,进而确定最小方差下限估计值;最后通过与线性评估方法的比较,表明了该方法估计此类串级控制系统性能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能评估 非线性 面向块模型 串级控制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闭环时滞系统辨识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谦 孙京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5,209,共8页
闭环时滞模型参数的辨识一直是先进工业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由于时滞的存在,被控量不能及时地反映系统所承受的扰动,从而产生明显的超调,使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变差。本文充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和混沌运动遍历性... 闭环时滞模型参数的辨识一直是先进工业控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由于时滞的存在,被控量不能及时地反映系统所承受的扰动,从而产生明显的超调,使得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变差。本文充分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速度较快和混沌运动遍历性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优化思想的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来直接辨识含有滞后环节的被控对象的闭环传递函数,而不用将其转化为状态方程。将闭环时滞系统的传递函数通过z变换转化为离散的差分方程,对于滞后环节的处理,用一阶Pade近似。利用CPSO的全局优化能力来极小化误差准则函数,从而获得模型参数的估计值。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收敛速度较快、辨识得到的参数精度较高,适用于实际的工业生产。该方法与辅助变量最小二乘方法相比,计算量小、过程简单、不用计算多重积分、辨识速度较快、辨识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环系统 时滞 混沌粒子群优化算法 误差准则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睡眠过程中睡眠阶段的特征提取和分类 被引量:2
6
作者 付秀燕 王蓓 王行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4-89,共6页
研究对象为白天短时睡眠时记录下来的多导睡眠生理数据,主要是为了提取睡眠过程中出现的睡眠各阶段的特征,并实现自动分期。首先,同步采集了白天20~30 min的短时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EEG)等生理数据;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 研究对象为白天短时睡眠时记录下来的多导睡眠生理数据,主要是为了提取睡眠过程中出现的睡眠各阶段的特征,并实现自动分期。首先,同步采集了白天20~30 min的短时睡眠过程中的脑电图(EEG)等生理数据;然后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提取睡眠各阶段的频域特征;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短时睡眠数据进行自动分期。实验结果表明:FFT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在短时睡眠阶段的研究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分期结果。因此,通过对短时睡眠过程中浅睡眠各阶段的特征和分类结果的分析,能够为短时睡眠提供客观评价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睡眠 脑电图 快速傅里叶变换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微分几何理论的半间歇聚合釜温度控制器设计
7
作者 李金 孙京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158,共8页
半间歇聚合反应具有强非线性、时滞、时变的特点,反应机理复杂,其温度控制一直是难点。应用传统的串级PID控制结构,无法保证温度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为保证产品质量,设计了一个非线性控制器来提高温度控制精度。根据Chylla-Haase... 半间歇聚合反应具有强非线性、时滞、时变的特点,反应机理复杂,其温度控制一直是难点。应用传统的串级PID控制结构,无法保证温度控制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为保证产品质量,设计了一个非线性控制器来提高温度控制精度。根据Chylla-Haase反应器模型,利用非线性微分几何理论,通过微分同胚和状态反馈,实现输入-输出精确线性化,在此基础上引入误差渐近跟踪项和积分器,设计出温度渐近跟踪控制器,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可达到误差快速指数衰减。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在设定值跟踪和抗干扰方面明显优于串级PID控制器及模糊串级P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半间歇式 渐近跟踪 非线性微分几何 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无线传感网可靠路由及部署方案
8
作者 刘路明 凌志浩 左芸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在传感网中如果2棵以Sink节点为根节点的生成树使得网络中任意源节点在这2棵树上到Sink节点的路径没有相交节点,称这2棵树为该网络的ND(Node Disjoint)树。针对工业无线传感网的应用需求与特点,研究了基于ND树的路由方案。仿真实验和分... 在传感网中如果2棵以Sink节点为根节点的生成树使得网络中任意源节点在这2棵树上到Sink节点的路径没有相交节点,称这2棵树为该网络的ND(Node Disjoint)树。针对工业无线传感网的应用需求与特点,研究了基于ND树的路由方案。仿真实验和分析表明,该路由方案具有较高的路由可靠性。针对该路由方案的特点与需要,给出了1种节点二连通(Two-node-con-nected)网络的部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无线传感网 可靠路由 ND树 不相交路径 节点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域迁移学习的脑电情感识别 被引量:7
9
作者 娄晓光 陈兰岚 宋振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11-2018,共8页
针对普通机器学习算法与单源域迁移学习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利用多源域迁移学习算法解决跨被试情感识别中正确率低的问题。为提高迁移学习的计算效率并避免负迁移现象的产生,分别从样本和特征两个方面对迁移数据进行优化。用多源域选择... 针对普通机器学习算法与单源域迁移学习在应用方面的局限性,利用多源域迁移学习算法解决跨被试情感识别中正确率低的问题。为提高迁移学习的计算效率并避免负迁移现象的产生,分别从样本和特征两个方面对迁移数据进行优化。用多源域选择算法筛选出最优源域集合,用迁移特征选择算法得到最优特征集合,训练出多个迁移学习模型并对之集成。在数据集SEED上对该算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相比其它情感识别模型具有更优的跨被试情感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识别 迁移学习 多源域选择 迁移特征选择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汽化影响的乙烯裂解炉对流段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贵华 隆建 杜文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9-727,共9页
在考虑原料蒸发段汽化影响的情况下,采用Flunt软件对某一次注气乙烯裂解炉对流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对流室和不同炉管段分别进行建模,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对流室底部与横跨段90°拐角处存在回流区,不利于裂解炉... 在考虑原料蒸发段汽化影响的情况下,采用Flunt软件对某一次注气乙烯裂解炉对流段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对流室和不同炉管段分别进行建模,模拟结果与工业数据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对流室底部与横跨段90°拐角处存在回流区,不利于裂解炉的长周期运行;考虑原料蒸发段汽化影响的耦合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炉管吸热量受炉管位置的影响,不同炉管的管壁温度和出口油气温度不同。模拟结果对裂解炉的设计和操作优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蒸发段 汽化 计算流体力学 乙烯裂解炉 对流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相关性的导联前向搜索算法用于运动想象分类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飞宇 金晶 王行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2-799,共8页
针对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 MI)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系统中导联过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相关性导联前向搜索(Multi-correlationForward Searching, MCFS)算法来优化导联集,改善系统性能。首先基于训练集... 针对基于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 MI)的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系统中导联过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相关性导联前向搜索(Multi-correlationForward Searching, MCFS)算法来优化导联集,改善系统性能。首先基于训练集对导联集进行前向搜索,同时以验证集分类精度更新对3种相关性算法的信任值;然后根据3种相关性方法的信任值,选择优质导联组合,采用共空间模式(Common Spatial Pattern, CSP)获得运动想象特征,通过线性核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训练分类模型。对该算法在两个数据集(BCI竞赛Ⅳ中的data set Ⅰ数据集Ⅰ和BCI竞赛Ⅲ中的data set Ⅳa)上进行验证,分别得到了81%和87%的平均分类精度。此外,与其他3种常用导联选择方法相比,MCFS算法获得了最高的平均分类精度,性能优越,为基于运动想象的BCI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运动想象 多相关性算法 导联选择 共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生成算法的睡眠分期方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静博 王蓓 顾吉峰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6-412,共7页
针对睡眠分期中样本不平衡问题,提出以最短路径为指标选取最优数据进行数据生成的思想,增加少数类样本的数量。基于Border-SMOTE算法,提出改进的iBorder-SMOTE睡眠数据生成算法。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确定待生成数据的簇类别区域,采用中... 针对睡眠分期中样本不平衡问题,提出以最短路径为指标选取最优数据进行数据生成的思想,增加少数类样本的数量。基于Border-SMOTE算法,提出改进的iBorder-SMOTE睡眠数据生成算法。用密度峰值聚类算法确定待生成数据的簇类别区域,采用中心最短路径选取最优数据点进行数据生成,使用异变扰动方法对生成数据进行修正,保证数据的全局分布。在数据集Sleep-EDF上进行验证,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有效提高了少数类样本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分期 数据生成 边界合成少数类过采样技术 多簇中心最短路径 异变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灰度闪光刺激的P300脑-机接口性能研究
13
作者 郭妙吉 金晶 王行愚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8-465,共8页
因 P300 脑-机接口系统的准确率和信息传输率较高,已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视觉刺激的强度会影响脑-机接口系统的性能,本文对此展开了相关范式研究。首先,按人眼感知灰度的敏锐度将视觉刺激强度划分为9种灰度值并设计刺激范式;然后,通... 因 P300 脑-机接口系统的准确率和信息传输率较高,已被广泛应用。研究表明,视觉刺激的强度会影响脑-机接口系统的性能,本文对此展开了相关范式研究。首先,按人眼感知灰度的敏锐度将视觉刺激强度划分为9种灰度值并设计刺激范式;然后,通过实验采集9种灰度值刺激源诱发的 P300 电位数据;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灰度值与 P300 电位强度和电位分类准确率的关系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振幅、潜伏期与灰度值之间存在一种波动增长关系,同样,灰度值与电位分类准确率也呈现此种关系,为 P300 脑-机接口系统的刺激源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灰度值 闪光刺激 P3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