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届认知神经动力学国际会议简介
1
作者 王如彬 顾凡及 陆启韶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1,共1页
对于大脑的智能之谜,我们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大脑的智能牵涉到从量子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各种学科知识,从各种角度米进行研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大脑作为一个动力学系统来进行研究.许多科学... 对于大脑的智能之谜,我们还是可望而不可及.大脑的智能牵涉到从量子到社会的各个层次,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必须要用到各种学科知识,从各种角度米进行研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大脑作为一个动力学系统来进行研究.许多科学家认识到为了研究脑,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协作攻关,这样就产生了认知神经动力学这样一个学科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动力学 会议简介 国际 动力学系统 学科分支 大脑 科学家 多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性神经元作用下相位神经编码的神经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 王如彬 +1 位作者 张志康 焦贤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17,共8页
在考虑抑制性神经元作用的情况下,利用随机相变动力学理论对由神经振子群组成的神经网络进行相位编码的分析研究。建立一种抑制性神经元耦合作用下的随机非线性相变动力学模型,并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对其自发活动以及在刺激作用下的动态演... 在考虑抑制性神经元作用的情况下,利用随机相变动力学理论对由神经振子群组成的神经网络进行相位编码的分析研究。建立一种抑制性神经元耦合作用下的随机非线性相变动力学模型,并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对其自发活动以及在刺激作用下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中抑制性神经元的存在能够降低兴奋性神经振子集群的数密度的幅值,并且抑制性神经元耦合系数的增大能够控制兴奋性神经振子集群的变化趋势。在刺激条件下,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神经振子的发放频率。还考察了不同刺激情况下的相位编码的数密度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神经振子集群 抑制性神经振子集群 平均数密度 FPK方程 相位神经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摸法评价物体柔软性的感知觉力学原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吉永 丁辛 +1 位作者 王如彬 杨绪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764,共8页
物体柔软性的触觉认知机理是当前感官工程研究的重点.基于触摸法评价物体柔软性时物体与指尖软组织的力学作用过程,及指尖皮下机械刺激感受体接受机械刺激的模式,建立了与这一机械作用过程等效的生物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并证明了... 物体柔软性的触觉认知机理是当前感官工程研究的重点.基于触摸法评价物体柔软性时物体与指尖软组织的力学作用过程,及指尖皮下机械刺激感受体接受机械刺激的模式,建立了与这一机械作用过程等效的生物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并证明了表征触觉系统感应、辨别物体柔软性的能力指标——机械敏感性和感觉敏感性;以提出的两个指标,参数化讨论了人的触觉系统在判断和辨别物体柔软性的一般力学原理.理论研究证明,以触摸方式评价物体柔软性时,皮下触觉感受体及相应高级认知系统的感知能力取决于物体与皮肤软组织的抗压力阻,且与触摸力的动态变化有关.也正是传递机械信号的介质——软组织的可变形性致使触觉感测系统有别于实验室压缩仪的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材料柔软性 触摸 手指指尖 生物力学 抗压力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延时作用的基底膜主动耦合模型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如彬 周轶 张志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9-53,73,共6页
为了深入理解耳蜗的工作机制,研究了耳蜗中基底膜运动对不同频率和强度分辨能力的影响。针对原有的基底膜振动模型没有考虑外毛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所具有的不同速度对基底膜频率响应的影响,使得原有模型无法全面阐述外毛细胞... 为了深入理解耳蜗的工作机制,研究了耳蜗中基底膜运动对不同频率和强度分辨能力的影响。针对原有的基底膜振动模型没有考虑外毛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所具有的不同速度对基底膜频率响应的影响,使得原有模型无法全面阐述外毛细胞的主动共振作用,为此引入了外毛细胞在增加基底膜频率选择性的机械过程中的延时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完全符合外毛细胞自身作用机制的生理特征。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外毛细胞运动对基底膜振动作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运动 外毛细胞 主动耦合性 频率选择性 延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