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突功能主义的宪法学启示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利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4-28,共5页
在宪法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宪法作为一个系统与外界发生的冲突,这一冲突又根源于宪法结构内部竞争利益间的冲突。冲突功能主义指出结构内部的冲突是一种常态,通过结构的弹性和结构内部冲突制度化的机制可以使冲突对结构起到积极的正功能。
关键词 功能主义 美国宪法 宪法学 宪法规范 宪法结构 宪法制度 社会生活 社会现实 违宪审查制度 宪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国有资产分类规范的法律体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高富平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31-36,共6页
将国有资产或全民所有的资产纳入物权法规范 ,是困扰我国法学界和物权立法的一大难题 ,本文以罗马法以及当代大陆法系立法经验为基础 ,提出立法应首先对现有国有资产分类 ,区分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不可交易的物和用于经济活动或商业活动... 将国有资产或全民所有的资产纳入物权法规范 ,是困扰我国法学界和物权立法的一大难题 ,本文以罗马法以及当代大陆法系立法经验为基础 ,提出立法应首先对现有国有资产分类 ,区分出公共利益而存在的不可交易的物和用于经济活动或商业活动的可以交易的物 ;国家对于前一类财产只是以公共机关的身份行使管理权 ,而对于后一类国家行使民法上的所有权。这种分类规范的优势在于既可以保障公共或全民利益的实现 ,又可以消除经济或政治意义的公有和私有观念 ,进而实现使经营性国有财产适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统一规则 ,实现资源的社会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制 国有资产 公共所有 物权法 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公正、公平的刑事法律关系新概念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兴培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65-68,共4页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的十五大和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 ...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的十五大和我国宪法确定的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下 ,建立公正、公平的刑事法律关系新概念 ,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公正 公平 刑事法律关系 新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语体学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潘庆云 《中州学刊》 1987年第1期95-96,共2页
一、法律语体学的由来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感慨道: 有两种东西,我思索的次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就愈使我经受惊异和严肃的感情——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脑中的语言。 的确,在大千世界中,如果说存在一种最平凡无奇而又最瑰丽繁复的现象,那... 一、法律语体学的由来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感慨道: 有两种东西,我思索的次数愈多,时间愈久,它们就愈使我经受惊异和严肃的感情——那便是我头上的星空和脑中的语言。 的确,在大千世界中,如果说存在一种最平凡无奇而又最瑰丽繁复的现象,那就是人类的语言。而在有关语言的各种问题中,语言的运用又使人更为关注,我国春秋时代“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言论(见《论语·子路》)是古人对语言运用高度重视的明证。在语言使用的各个方面,“法律语言”又是一个很引人入胜的领域,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学者对“法律语言”的推崇与赞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意大利大诗人但丁认为这种语言是一种经过权衡斟酌的、最准确的理想的语言;法国大作家司汤达在创作《巴玛修道皖》期间、每天清晨必读几页《拿破仑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语体 范围和方法 语言使用 法律语言 语体学 非诉讼法律事务 法庭论辩 全民语言 自然观察 口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学应有“准人身”概念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锡鹤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2期24-27,共4页
有一类权利客体,如荣誉、作为著作身份权客体之作品、人身遗存、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效果意思等,既非财产,也非人身,而是主体专属之“身外之物”,应专门归类。对具体主体而言,专属“身外之物”具有固有性、专属性,准用对人身的规定,似... 有一类权利客体,如荣誉、作为著作身份权客体之作品、人身遗存、人体可逆性分离部分、效果意思等,既非财产,也非人身,而是主体专属之“身外之物”,应专门归类。对具体主体而言,专属“身外之物”具有固有性、专属性,准用对人身的规定,似可称“准人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体 身份 人身 准人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锡鹤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论述了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包括 :民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 ,法律的调整对象 ,法律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的关系 ,人身的概念 ,财产的概念 ,人身和财产的关系 ,民事人身... 本文论述了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包括 :民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 ,法律的调整对象 ,法律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的关系 ,人身的概念 ,财产的概念 ,人身和财产的关系 ,民事人身权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民事财产权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物权关系的本质 ,债权关系的本质。文章就以上诸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与有关流行观点作了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关系 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 概念 人身关系 财产关系 人格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变迁的周期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潘小军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5期13-20,共8页
本文首先提出了法律制度变迁的三大理论预设,即法律变迁的渐进性、法律变迁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法律变迁过程的博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法律变迁的过程分为停滞、创新和均衡三个阶段,并分别加以研究。最后,文章认为,法律变迁过程... 本文首先提出了法律制度变迁的三大理论预设,即法律变迁的渐进性、法律变迁过程中的信息不完全性和法律变迁过程的博弈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将法律变迁的过程分为停滞、创新和均衡三个阶段,并分别加以研究。最后,文章认为,法律变迁过程实际上就是法律停滞、法律创新和法律均衡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中国的法治转型应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变迁 法律停滞 法律创新 法律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护司法权威与维护法律权威
8
作者 王俊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共2页
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司法公正树形象”、“维护司法权威”以来,司法权威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不久,上海市委于今年2月11日召... 自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司法公正树形象”、“维护司法权威”以来,司法权威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前不久,上海市委于今年2月11日召开了题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的全市党政负责干部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强调指出,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工作,不断提高上海法治化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此举的社会反响较为强烈。本刊特邀复旦大学法学院诉讼法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司法权威的内涵和生成条件、司法权威的树立和维护等问题进行专门研讨,为司法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权威 法律权威 司法公正 中国 司法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若干法律问题
9
作者 刘宪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9-72,共4页
香港回归祖国已有一年。在这一年里,从总体而言,香港的政治、经济形势是相当稳定、十分喜人和令人放心的。这再一次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英明伟大,也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方针的切实可行。我们欣喜地... 香港回归祖国已有一年。在这一年里,从总体而言,香港的政治、经济形势是相当稳定、十分喜人和令人放心的。这再一次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构想的英明伟大,也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方针的切实可行。我们欣喜地看到,香港的回归,开创了一个历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代表 选举会议 人大代表选举 港区 基本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国两制” 人大常委 全国性法律 人大代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写美国法律史的人──默顿·霍维茨
10
作者 陈灵海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80-81,79,共3页
关键词 美国法律史 批判法学 法治秩序 契约法 法律家 法秩序 保守传统 正统观念 默顿 法制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的法律发展:趋同抑或歧异?——“第三届亚洲法律学会年会”综述
11
作者 张雪忠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4期156-160,共5页
关键词 法律发展 第三届 亚洲 年会 学会 华东政法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峡两岸婚姻问题之法律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元辉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6-69,共4页
一、海峡两岸婚姻现状自1987年11月以来,海峡两岸人民交往终因开放探亲而揭开序幕,随之而来的两岸人民之间的通婚也逐年增多,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福建省和上海市,在历史上与台湾曾有过密切联系和频繁交往,去台人员所占... 一、海峡两岸婚姻现状自1987年11月以来,海峡两岸人民交往终因开放探亲而揭开序幕,随之而来的两岸人民之间的通婚也逐年增多,且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福建省和上海市,在历史上与台湾曾有过密切联系和频繁交往,去台人员所占比例较高,故而与台湾居民之间通婚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当事人 台湾地区 婚姻问题 户籍法 户籍登记 区际法律冲突法 涉台婚姻 大陆地区 结婚登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债务人在保证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13
作者 盛雷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69-73,共5页
按《担保法》等我国现行法津的规定 ,保证合同只要有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合意即告成立直至生效 ,而不以债务人同意为成立和生效的必要条件。本文对此项制度提出质疑 。
关键词 债务人 生效 合意 法理 保证人 保证合同 《担保法》 制度 成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待可能性”与我国刑法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75
14
作者 游伟 肖晚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27,共6页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刑事责任能力 行为人 适法行为 刑事责任年龄 刑法理论 阻却责任事由 犯罪主体 故意和过失 紧急避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宪草”与民国初期宪政模式的选择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秀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1-34,共14页
本文对“梁启超宪草”的主要内容作了具体的分析 ,并同时阐述了民国初期中国宪政实践中移植西方宪政模式的艰难与反复。
关键词 西方宪政 宪政模式 梁启超 实践 内容 具体 期中 初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参与国际司法的困阻与对策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苏晓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2-67,共6页
中国以往对于国际司法制度和整个国际法治及国际组织的观念和定位在总体上表现是排斥的 ,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上屡受伤害的记忆和意识形态阻隔及文化差异等造成的困惑 ,因而形成了一种现实的参与困阻。中国在国际法治的遵守、执行和立法... 中国以往对于国际司法制度和整个国际法治及国际组织的观念和定位在总体上表现是排斥的 ,其原因主要在于历史上屡受伤害的记忆和意识形态阻隔及文化差异等造成的困惑 ,因而形成了一种现实的参与困阻。中国在国际法治的遵守、执行和立法的不同层面上所表现的姿态是不同的。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中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秩序 ,需要在开放姿态、观念更新、理论创新和善于运用等方面作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国际司法制度 国际关系 国际秩序 历史记忆 文化困惑 意识形态 思想观念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被引量:9
17
作者 蒋德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13,共6页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 宪法最本质的内容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为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才对国家权力实施控制 ,才有所谓“限权政府”。在历史上 ,宪法产生于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宪法的发展和成熟意味着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完善 ,而公民权利的保障质量是宪法发展程度的标志。在逻辑上 ,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也是衡量一切宪法价值包括自由、效率、秩序的基本尺度。依宪治国 ,进一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法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公民基本权利 法律保障 国家权力 保障质量 法律价值 依宪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的县衙审判——以江苏省句容县为例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贵连 俞江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2期70-81,共12页
清末民初的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更有学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但迄今为止,这段时期的县知事审判原件尚不多见,资料欠缺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瓶颈。像《塔景亭案牍》一类的清末民初县正印官的案牍文书,也... 清末民初的县知事兼理司法制度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近年来,更有学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但迄今为止,这段时期的县知事审判原件尚不多见,资料欠缺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研究瓶颈。像《塔景亭案牍》一类的清末民初县正印官的案牍文书,也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衙审判 塔景亭案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犯罪构成的结构要件及其基本要素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兴培 董翠 王强之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2-29,共8页
犯罪构成的结构要件应当只有二个 ,即作为主观要件的主观罪过和作为客观要件的客观危害。将犯罪构成的结构要件表述为主观方面特征和客观方面特征 ,实际上混淆了刑事立法上设立犯罪构成的规格标准与刑事司法中认定犯罪构成事实内容之间... 犯罪构成的结构要件应当只有二个 ,即作为主观要件的主观罪过和作为客观要件的客观危害。将犯罪构成的结构要件表述为主观方面特征和客观方面特征 ,实际上混淆了刑事立法上设立犯罪构成的规格标准与刑事司法中认定犯罪构成事实内容之间应有的区别。犯罪构成主观要件的基本要素是意识与意志 ;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基本要素是危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 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 刑事司法 主观方面 客观方面 客观危害 应当 事实 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居民委员会自治管理权的界限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应平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90,共5页
居民委员会在行使自治管理权过程中不时发生越权和侵权现象,包括越权行使国家权力,滥用多数人民主投票权侵害少数人权利,违反宪法法律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侵害他人平等权等。为了防止和纠正此类违宪违法现象的发生,必须准确把握居民自治... 居民委员会在行使自治管理权过程中不时发生越权和侵权现象,包括越权行使国家权力,滥用多数人民主投票权侵害少数人权利,违反宪法法律和国际人权公约规定侵害他人平等权等。为了防止和纠正此类违宪违法现象的发生,必须准确把握居民自治权的界限,修改完善宪法法律,建立违宪违法司法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委员会 自治管理权 界限 违宪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