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探寻中国行政法学的童年
1
作者
刘志欣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0-10,共1页
从1902年中国有了行政法学研究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既是一个移植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本土化的过程。移植的过程,就是将西方的行政法学理论传播到中国,并为行政法制近代化准备知识资源的...
从1902年中国有了行政法学研究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既是一个移植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本土化的过程。移植的过程,就是将西方的行政法学理论传播到中国,并为行政法制近代化准备知识资源的过程;而本土化的过程,则是将已经移植的行政法学理论结合中国实践进行独立研究,并用于指导中国行政法制实践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学
中国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
童年
探寻
法学研究
法制近代化
理论传播
知识资源
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分权学说在中国的发展看法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延军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9-9,共1页
分权学说是近代宪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产生权力的滥用,因而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分权学说也被作为两方民主政治文明的精髓介绍到...
分权学说是近代宪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产生权力的滥用,因而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分权学说也被作为两方民主政治文明的精髓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近代先进人物们的重视。这一学说经中国学者们的阐释,并和中国的宪政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权学说和分权模式。分权学说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法学中国化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权学说
法学理论
中国化
国家权力
权力制约权力
19世纪中期
近代中国
西方文化
政治文明
先进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中国化
3
作者
刘显娅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4-15,共2页
国际法学是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产物,其标志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国际法学,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几乎都是从国外移植的。一般认为国际法学最早是在1839年林则徐组织人翻译西方著作时传入的,而国...
国际法学是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产物,其标志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国际法学,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几乎都是从国外移植的。一般认为国际法学最早是在1839年林则徐组织人翻译西方著作时传入的,而国际法学的系统输入则始于19世纪60年代来华传教士尤其是丁韪良对西方国际法学著作的翻译;到20世纪初则主要是留日学生继续了传教士的翻译工作,将一批日本国际法学著作、讲义译介到国内,“国际法”这一术语就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法学
中国近代
中国化
19世纪60年代
来华传教士
欧洲国际关系
翻译工作
法学著作
20世纪初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律解释学的嬗变及在中国的研究
4
作者
曾坚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7-8,共2页
法律解释学是当代法学体系的一个分支,是指“运用解释方法阐明成文法规范意义,理论上使其调和,组成体系的科学”。它是以西方哲学的解释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西方哲学将解释学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古典解释学,二是一般解释学,三是...
法律解释学是当代法学体系的一个分支,是指“运用解释方法阐明成文法规范意义,理论上使其调和,组成体系的科学”。它是以西方哲学的解释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西方哲学将解释学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古典解释学,二是一般解释学,三是哲学解释学。从三种形态的解释学来看,第一种意义上的解释学,中国古代就已经具备且在解释的技术上相当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学
中国古代
嬗变
西方哲学
哲学解释学
法学体系
规范意义
解释方法
组成体系
成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法学学术团体的诞生及特点
5
作者
穆中杰
饶传平(整理)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法学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学与社会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董必武等90余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发起成立了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1953年,在新法学...
法学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学与社会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董必武等90余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发起成立了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1953年,在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和新政治学研究会筹委会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以下简称政法学会),宣告了新法学学术团体的正式诞生。我认为,这一时期新法学学术团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理论
学术团体
诞生
社会主义中国
筹委会
研究会
法律制度
政治法律
中国化
法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与中国化
6
作者
饶传平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6-7,共2页
一、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道路及其批评 传统律学在引入西方学术分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四部之学”的法家嫁接成近代意义上的“七科之学”的法科,中国法制史完成了自身学科的创建。由是观之,中国法制史在肇始之初便与中国近现代...
一、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道路及其批评 传统律学在引入西方学术分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四部之学”的法家嫁接成近代意义上的“七科之学”的法科,中国法制史完成了自身学科的创建。由是观之,中国法制史在肇始之初便与中国近现代法学一样,刻上了鲜明的西学烙印。不仅如此,1949年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前苏联的法制发展模式,中国法制史相应地改为了“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尤其在过分强调“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之法律观指导下,中国法律史被演绎为阶级斗争史,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该时期的中国法律史著作,都以刑法为主线,中国法律史成了中国刑法史。中国古代法研究以及整个中国法学又走上了一条新的苏化及马克思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
古代法
西方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律史
阶级斗争史
西方学术
近代意义
现代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化与呼应——民法学的中国化进程
7
作者
于晓青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2-13,共2页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异质性,西方理论移植到中国有一个本土化过程。民法学的中国化所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吸收改造西方理论,将之整合成中国自身的学说体系问题。
关键词
中国化
民法学
进程
呼应
西方理论
本土化过程
传统文化
学说体系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妨害风化到妨害性自主——简论台湾强制性交罪条文及其概念发展
8
作者
陈郁如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1-11,共1页
《大清律例》“犯奸律”中提到:“……凡问强奸,须有强暴之状,妇人不能挣脱之情,亦须有人知闻及损伤肢体、毁裂衣服之属,方坐绞罪。……。”副由于强奸既成的犯罪行为人必须要以生命作为代价,因此对于举证上有很多的要求。在律文...
《大清律例》“犯奸律”中提到:“……凡问强奸,须有强暴之状,妇人不能挣脱之情,亦须有人知闻及损伤肢体、毁裂衣服之属,方坐绞罪。……。”副由于强奸既成的犯罪行为人必须要以生命作为代价,因此对于举证上有很多的要求。在律文规定中,犯奸律的成立,着眼于被害妇女受到“无法挣脱”的暴力,但“若以强合以和成,犹非强”这一点来看,律文并不认为妇女可以因此而屈服在犯罪行为人的暴力之下,妇女必须要抗争到底,而能证明妇女极力抵抗的证据就是“损伤肢体、毁裂衣服之属”,要有这些证据,才有将犯罪行为人人罪的可能。清代法律在牵涉到与“性”相关的刑案时,针对受害者的女性一方,其审判的思考着眼点,是以该妇女是否为贞节、对贞节是否有着坚强的执着信念为出发点,而这往往造成许多女性在审判时居于劣势,从而更难将犯者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发展
强制性
犯罪行为人
条文
台湾省
简论
自主
风化
《大清律例》
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土抑或移植:代理制度的源与流
9
作者
王素芬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3-14,共2页
代理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已勿庸置疑,但这一法律制度到底是中国本土的,抑或源于日本,及其在中国境内的转化如何等问题都有待详查。本文通过较为详实的资料梳理,对如上疑惑予以简要回答。同时,也试图以“代理”制度的起源与流...
代理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已勿庸置疑,但这一法律制度到底是中国本土的,抑或源于日本,及其在中国境内的转化如何等问题都有待详查。本文通过较为详实的资料梳理,对如上疑惑予以简要回答。同时,也试图以“代理”制度的起源与流变的考察,作为中国民法学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概观民法学的中国化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制度
本土
民事法律制度
移植
中国境内
民法学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寻中国行政法学的童年
1
作者
刘志欣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0-10,共1页
文摘
从1902年中国有了行政法学研究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行政法学研究,既是一个移植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本土化的过程。移植的过程,就是将西方的行政法学理论传播到中国,并为行政法制近代化准备知识资源的过程;而本土化的过程,则是将已经移植的行政法学理论结合中国实践进行独立研究,并用于指导中国行政法制实践的过程。
关键词
行政法学
中国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
童年
探寻
法学研究
法制近代化
理论传播
知识资源
法学理论
分类号
D91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分权学说在中国的发展看法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
1
2
作者
郭延军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交通大学
法学院
副教授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9-9,共1页
文摘
分权学说是近代宪法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学说之一,其核心内容是,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产生权力的滥用,因而国家权力应该分立,以权力制约权力。19世纪中期,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分权学说也被作为两方民主政治文明的精髓介绍到中国,受到中国近代先进人物们的重视。这一学说经中国学者们的阐释,并和中国的宪政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分权学说和分权模式。分权学说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法学中国化的历程。
关键词
分权学说
法学理论
中国化
国家权力
权力制约权力
19世纪中期
近代中国
西方文化
政治文明
先进人物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中国化
3
作者
刘显娅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湖南文理
学院
副教授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4-15,共2页
文摘
国际法学是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产物,其标志就是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召开。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国际法学,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基本制度和原则几乎都是从国外移植的。一般认为国际法学最早是在1839年林则徐组织人翻译西方著作时传入的,而国际法学的系统输入则始于19世纪60年代来华传教士尤其是丁韪良对西方国际法学著作的翻译;到20世纪初则主要是留日学生继续了传教士的翻译工作,将一批日本国际法学著作、讲义译介到国内,“国际法”这一术语就是从日本传入中国的。
关键词
国际法学
中国近代
中国化
19世纪60年代
来华传教士
欧洲国际关系
翻译工作
法学著作
20世纪初
中国古代
分类号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律解释学的嬗变及在中国的研究
4
作者
曾坚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财经大学
法学院
副教授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7-8,共2页
文摘
法律解释学是当代法学体系的一个分支,是指“运用解释方法阐明成文法规范意义,理论上使其调和,组成体系的科学”。它是以西方哲学的解释学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西方哲学将解释学分为三种形态:一是古典解释学,二是一般解释学,三是哲学解释学。从三种形态的解释学来看,第一种意义上的解释学,中国古代就已经具备且在解释的技术上相当完备。
关键词
法律解释学
中国古代
嬗变
西方哲学
哲学解释学
法学体系
规范意义
解释方法
组成体系
成文法
分类号
D90-05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法学学术团体的诞生及特点
5
作者
穆中杰
饶传平(整理)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华侨大学
法学院
教师
不详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5-17,共3页
文摘
法学的中国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当代主要表现为法学与社会主义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为了加强对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董必武等90余人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发起成立了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1953年,在新法学研究会筹委会和新政治学研究会筹委会的基础上合并成立了中国政治法律学会(以下简称政法学会),宣告了新法学学术团体的正式诞生。我认为,这一时期新法学学术团体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
法学理论
学术团体
诞生
社会主义中国
筹委会
研究会
法律制度
政治法律
中国化
法学会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与中国化
6
作者
饶传平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华中科技大学
法学院
讲师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6-7,共2页
文摘
一、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道路及其批评 传统律学在引入西方学术分科的基础上,将传统的“四部之学”的法家嫁接成近代意义上的“七科之学”的法科,中国法制史完成了自身学科的创建。由是观之,中国法制史在肇始之初便与中国近现代法学一样,刻上了鲜明的西学烙印。不仅如此,1949年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前苏联的法制发展模式,中国法制史相应地改为了“中国国家与法权历史”,尤其在过分强调“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之法律观指导下,中国法律史被演绎为阶级斗争史,我们看到几乎所有该时期的中国法律史著作,都以刑法为主线,中国法律史成了中国刑法史。中国古代法研究以及整个中国法学又走上了一条新的苏化及马克思化的道路。
关键词
中国化
古代法
西方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律史
阶级斗争史
西方学术
近代意义
现代法学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化与呼应——民法学的中国化进程
7
作者
于晓青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浙江工业大学
法学院
副教授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2-13,共2页
文摘
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异质性,西方理论移植到中国有一个本土化过程。民法学的中国化所要讨论的就是如何吸收改造西方理论,将之整合成中国自身的学说体系问题。
关键词
中国化
民法学
进程
呼应
西方理论
本土化过程
传统文化
学说体系
异质性
分类号
D92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妨害风化到妨害性自主——简论台湾强制性交罪条文及其概念发展
8
作者
陈郁如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1-11,共1页
文摘
《大清律例》“犯奸律”中提到:“……凡问强奸,须有强暴之状,妇人不能挣脱之情,亦须有人知闻及损伤肢体、毁裂衣服之属,方坐绞罪。……。”副由于强奸既成的犯罪行为人必须要以生命作为代价,因此对于举证上有很多的要求。在律文规定中,犯奸律的成立,着眼于被害妇女受到“无法挣脱”的暴力,但“若以强合以和成,犹非强”这一点来看,律文并不认为妇女可以因此而屈服在犯罪行为人的暴力之下,妇女必须要抗争到底,而能证明妇女极力抵抗的证据就是“损伤肢体、毁裂衣服之属”,要有这些证据,才有将犯罪行为人人罪的可能。清代法律在牵涉到与“性”相关的刑案时,针对受害者的女性一方,其审判的思考着眼点,是以该妇女是否为贞节、对贞节是否有着坚强的执着信念为出发点,而这往往造成许多女性在审判时居于劣势,从而更难将犯者人罪。
关键词
概念发展
强制性
犯罪行为人
条文
台湾省
简论
自主
风化
《大清律例》
妇女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土抑或移植:代理制度的源与流
9
作者
王素芬
机构
华东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沈阳大学
法学院
教师
出处
《政法论丛》
2006年第2期13-14,共2页
文摘
代理是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已勿庸置疑,但这一法律制度到底是中国本土的,抑或源于日本,及其在中国境内的转化如何等问题都有待详查。本文通过较为详实的资料梳理,对如上疑惑予以简要回答。同时,也试图以“代理”制度的起源与流变的考察,作为中国民法学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概观民法学的中国化之旅。
关键词
代理制度
本土
民事法律制度
移植
中国境内
民法学
中国化
分类号
D923.6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探寻中国行政法学的童年
刘志欣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分权学说在中国的发展看法学的中国化
郭延军
《政法论丛》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中国化
刘显娅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法律解释学的嬗变及在中国的研究
曾坚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新法学学术团体的诞生及特点
穆中杰
饶传平(整理)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中国古代法研究的西方化与中国化
饶传平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深化与呼应——民法学的中国化进程
于晓青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妨害风化到妨害性自主——简论台湾强制性交罪条文及其概念发展
陈郁如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本土抑或移植:代理制度的源与流
王素芬
《政法论丛》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