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权利来源、问题症结与法治化进路
1
作者 缪志心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5,共5页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始,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权利来源呈现出多维度表征,包括教育权与受教育权、亲权理论与国家亲权理论等。在家庭教育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着家庭教育是家事还是国事、是多一点强制还是多一点促...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始,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权利来源呈现出多维度表征,包括教育权与受教育权、亲权理论与国家亲权理论等。在家庭教育法治化进程中,存在着家庭教育是家事还是国事、是多一点强制还是多一点促进、是以引导为主还是以惩罚为要等问题,这直接关系着法律介入家庭教育的限度、程度和温度。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的法治化进路是:要积极引导与赋能,促进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依法带娃”;要加强指导与服务,促进国家和社会依法介入“家事”;要适度强制与惩罚,规范不恰当家庭教育行为,以此形成家庭主责、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良好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家庭教育 权利来源 法律介入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伦豪尔论“审美自我”的形成作为审美教育的根本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温辉 张诗琪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35,共17页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 在德国当代教育学家莫伦豪尔看来,审美教育不仅仅是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技能的活动,审美教育的关键在于借助感官和体验的多样性形成个体的“审美自我”。在审美体验中,自我与自己的内在运动推动“审美自我”的形成。尽管审美体验是指向自我的一种经验方式,但审美教育对于“审美自我”的形成仍有可为:审美教育必须基于感官的多样性;教育者需要敦促儿童进行“审美自我”的表达;运用方法去解码“审美自我”的符号表达。“审美自我”在本质上是对“可能自我”的寻求,是个体形成“真正自我”的必要的想象,因而也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教育与审美一样,都是一种与可能性打交道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伦豪尔 审美自我 审美教育 感官多样性 身份认同 真正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变”破“唯”构建高校科学教育评价体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郭为禄 丁笑梅 万圆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5,共7页
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探索构建高校内部科学教育评价体系,首先要准确识变,在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变与不变的基础上,明晰高校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其次要科学应变,在"五唯"问题分析的基... 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探索构建高校内部科学教育评价体系,首先要准确识变,在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环境变与不变的基础上,明晰高校教育评价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向;其次要科学应变,在"五唯"问题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寻求恰当路径;最后要主动求变,通过理念对接、指标对接、工作对接,积极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五唯” 高校 组织绩效评价 教师评价 学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内容治理的主体结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福金 何明升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4,共17页
网络内容治理包括国家及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和行业组织、网民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各主体所扮演的治理角色、承担的治理责任、参与治理的途径各不相同。这些主体间以不同的位置关系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结构,各种各样的治理... 网络内容治理包括国家及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和行业组织、网民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各主体所扮演的治理角色、承担的治理责任、参与治理的途径各不相同。这些主体间以不同的位置关系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结构,各种各样的治理主体结构可以抽象概括为以新加坡、韩国为典型的层级式结构,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多中心结构,以及混合结构。三种结构形态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各有适用的情形和领域。塑造符合我国网络内容治理实际需求的主体结构,关键是确定各治理主体的位置以及他们之间的功能性分权,其中最重要的是确定广义政府的位置。同时,在治理结构塑造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治理对象设置不同的结构,并建立起结构之间变换的制度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内容治理 治理结构 结构化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卓越的公平:牛津大学本科招生的理念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5
5
作者 万圆 肖玮萍 欧颖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9,共17页
公平是大学招生的永恒追求,也是指导牛津大学本科招生政策和实践的理念。入学机会的均等和补偿是牛津大学公平理念的核心,体现为申请机会的均等、选拔标准的均等、录取概率的均等和面试机会的补偿,实现路径包括:开展面向高成就弱势学生... 公平是大学招生的永恒追求,也是指导牛津大学本科招生政策和实践的理念。入学机会的均等和补偿是牛津大学公平理念的核心,体现为申请机会的均等、选拔标准的均等、录取概率的均等和面试机会的补偿,实现路径包括:开展面向高成就弱势学生的拓展工作,最小化申请障碍;以卓越为基准,通过渗透公平的综合评价选拔具备优异学业成就和大学成功潜力的生源;采用生源库系统,保证分权式录取模式下学生录取概率的均等;实施背景考察,为符合条件的弱势学生提供额外的面试机会。牛津大学的经验可为我国高水平大学公平招生体系的构建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 公平 牛津大学 本科招生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一流大学促进教师学术创业的动因、策略及启示 被引量:8
6
作者 苏洋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9-95,共7页
美国一流大学促进教师学术创业,主要源于创新政策重塑了学术创业环境、高校对其自身使命有了新的理解以及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的削减。通过以下策略,进一步推动了教师学术创业的发展:以“市场营销”模式组建技术转化办公室,对接科研成果;... 美国一流大学促进教师学术创业,主要源于创新政策重塑了学术创业环境、高校对其自身使命有了新的理解以及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的削减。通过以下策略,进一步推动了教师学术创业的发展:以“市场营销”模式组建技术转化办公室,对接科研成果;规范学术创业流程,提供学术创业资源保障;建立标准和程序,平衡与教学、科研之间潜在的冲突;制定合理的收益分配比例政策,兼顾各方利益;将学术创业纳入教师晋升和终身制评价政策等。借鉴相关经验,我国大学需打破路径依赖,建立学术创业支持体系;重塑认知,走出学术创业与传统使命完全对立的误区;完善教师评价机制,突出学术创业的“学术”和“贡献”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一流大学 动因 教师学术创业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化审阅:美国精英高校新生选拔模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万圆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4,共8页
文章采用质性取向下的多个案比较法,以不同类型的7所高校(UCLA、UCSD、UNC-Chapel Hill、USC、WFU、Pitzer、Davidson)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校招办24位招生官的访谈数据和丰富文本的分析,探究了美国精英高校如何选拔本科新生。研究发现,... 文章采用质性取向下的多个案比较法,以不同类型的7所高校(UCLA、UCSD、UNC-Chapel Hill、USC、WFU、Pitzer、Davidson)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校招办24位招生官的访谈数据和丰富文本的分析,探究了美国精英高校如何选拔本科新生。研究发现,精英私立大学和文理学院通常采用含地域主管在内的两名读者先行评价、招生委员会会议再行协商的委员会讨论模式,精英公立大学则采用读者团队的一致推荐意见,即为初步录取决定、有争议者被管理层进一步评价的团队审阅模式。尽管路径不同,两种模式都高度依赖人为经验和集体智慧,实为集体化审阅模式,体现为至少两名读者阅读同一份材料、必要时更多读者的介入以及大量的团体讨论和经验分享。集体化审阅可以避免单一评价的不足,更好地了解申请者,以及确保对录取生源特征的控制,以满足公平诉求和机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精英高校 新生选拔 委员会讨论模式 团队审阅模式 集体化审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如何提升学术创业绩效——基于“资源-能力-环境”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苏洋 姚建建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2,共10页
研究基于“资源条件-动态能力-外部环境”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我国41所双一流大学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提升学术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构成高校学术创业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高学术创业绩效... 研究基于“资源条件-动态能力-外部环境”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我国41所双一流大学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揭示了提升学术创业绩效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因素均不构成高校学术创业绩效提升的必要条件,高学术创业绩效是多重因素复杂作用的结果;实现高学术创业绩效有四种路径,分别是资源禀赋型、体制机制创新赋能型、优势学科依托下制度激励型、全面协同型;在特定条件下,不同前因变量可以通过等效替代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高校学术创业绩效。立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应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建立与有组织科研相适配的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动态能力,并根据自身特色选择差异化的学术创业提升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创业绩效 双一流大学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录取流程中程序正义的实现与妥协——基于美国七校的考查 被引量:6
9
作者 万圆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80-92,共13页
程序正义注重过程的公平公正,是正义实现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录取流程中,程序正义的特点为中立性和对等性,指向录取过程对所有学生保持一致。通过采用质性取向下的多个案比较分析法,研究发现:美国不同类型名校的新生录取流程均始于... 程序正义注重过程的公平公正,是正义实现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录取流程中,程序正义的特点为中立性和对等性,指向录取过程对所有学生保持一致。通过采用质性取向下的多个案比较分析法,研究发现:美国不同类型名校的新生录取流程均始于招生官对每份申请材料的独立评价,并经历团队评议,止于招生季末终审。该流程践行的程序正义具有两面性:通过多种规范举措避免人为权力的恣意滥用和不当行使,以规则之治实现程序正义;出于照顾弱势群体、政治避让或责任、(市场)利益优先、办学现实等错综复杂的考虑,以人为之治给予部分申请者差别待遇,使程序正义有所妥协。程序正义不能完全以“看得见的方式”实施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名校录取新生受到政府、社会、市场以及高校学术力量、行政力量的共同影响,需要平衡各种有重合也有冲突的利益诉求。因此,程序正义的妥协可分为出于合理目的情有可原的妥协和出于利益交换目的需被质疑的妥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录取流程 程序正义 规则之治 人为之治 美国名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学术流动会促进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吗?——基于我国五所顶尖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洋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7,共8页
学术创业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手段。以我国五所顶尖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的743名教师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国际学术流动对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本土教师相比,发生国际学术流动的教师参与学术创业的概率更高;获得海... 学术创业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手段。以我国五所顶尖高校机械工程学科的743名教师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国际学术流动对高校教师学术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本土教师相比,发生国际学术流动的教师参与学术创业的概率更高;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对教师学术创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海外访学的影响次之,海外博士后经历的影响相对有限;国际学术流动累积时间越长、流动越频繁,教师学术创业的可能性越大;国际学术流动时长和频次之间具有交互效应,国际学术流动频次对教师学术创业的正向影响会随着流动时长增加而减弱;跨地域(多目的国)流动比单一地域(北美、亚太、欧洲)流动对教师学术创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为促进教师学术创业,大学应将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教师到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多频次、多地域的深入互动交流;在后疫情时代,引导教师流动目的地多样化,同时利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跨国“线上课程”等平台,建立人才双循环的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流动 学术创业 衍生企业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反事实估计
11
作者 苏洋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通过收集我国四所“双一流”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探究高校教师学术创业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后,科研产出... 高校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通过收集我国四所“双一流”大学教师学术创业的数据,运用倾向值匹配法探究高校教师学术创业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高校教师参与学术创业后,科研产出数量不会发生变化,但科研产出质量会有所下降;不同学科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工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均无显著影响,而理科类教师学术创业对科研产出质量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为了减少冲突,实现“研创”共生,建议建立“支撑保障”与“边界限制”并行的学术创业管理体制,并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学术创业 科研产出 倾向值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