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中左翼政党与工会团体的互动研究--一种政党结盟与解盟理论的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奇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2-96,共5页
西方国家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的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同盟模式、准同盟模式和临时同盟模式,而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是这三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洲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组织的紧密结盟关系出现了松动,而且在一些国家还出... 西方国家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的关系模式可以分为三种:同盟模式、准同盟模式和临时同盟模式,而英国、法国和美国分别是这三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欧洲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组织的紧密结盟关系出现了松动,而且在一些国家还出现了明显的再结盟和解盟的情况。这种再结盟和解盟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简言之,传统上中左翼政党与工会的密切联系可能会完全成为过去。就未来而言,双方可能会发展一种较为松散的协作或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左翼政党 工会组织 政党 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情感消费的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以虚拟“她消费”为例的考察
2
作者 杨嵘均 谢芷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2,共11页
“乙女游戏”“陪玩陪聊”等虚拟“她消费”已成为一股时新潮流,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并且其消费场所主要是在网络虚拟空间,所以将其称为虚拟“她消费”。作为性别消费的一种社会表征,是女性通过符号展演表达情感需求的途径,在形式... “乙女游戏”“陪玩陪聊”等虚拟“她消费”已成为一股时新潮流,因其主要消费群体为女性,并且其消费场所主要是在网络虚拟空间,所以将其称为虚拟“她消费”。作为性别消费的一种社会表征,是女性通过符号展演表达情感需求的途径,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赛博格化的符号消费现象——它体现以提供情感服务为代表的虚拟化的、符号化的、商品化的虚拟情感消费,其在本质上则是受资本操控的、以生产“伪情感”为手段的情感资本化。如果从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角度看,虚拟“她消费”实际上是在资本操纵和裹挟下被作为情感消费的增殖手段,其极易加深消费异化和情感异化。为避免陷入情感乌托邦,必须在了解以虚拟“她消费”为典型消费特征的情况下,正确认识虚拟情感消费的本质。通过构建理性表达情感的社会渠道,让人们回到正常的、健康的、理性的而且是自我认同和情感认同的生活状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情感消费 虚拟“她消费” 符号展演 情感异化 传播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信息场景化传播困境及保护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凌 程思凡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3,共4页
个人信息场景化传播面临知情同意框架失灵、必要和最小化原则难以落实以及信息使用搭便车等问题。基于“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保护理论认为,技术性的用户信息完整性和文化性的用户理解完整性共同构成适当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场... 个人信息场景化传播面临知情同意框架失灵、必要和最小化原则难以落实以及信息使用搭便车等问题。基于“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保护理论认为,技术性的用户信息完整性和文化性的用户理解完整性共同构成适当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的基础;通过明确标识“元信息项目”和合理使用用户衍生数据构建流动性规范,它是个人信息有序开发利用的有力保障;进一步构建“适当性-流动性”规范的场景化监督体系。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策略旨在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并为个人提供更安全、可实施的信息保护方案。打造量化智能场景安全维护系统,借助智能学习升级和完善个人信息场景化保护监督方法,通过界面视觉设计强化用户感知,提高用户对个人信息理解完整性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个人隐私 完整性 场景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符号消费的社会心理与资本逻辑 被引量:21
4
作者 杨嵘均 顾佳圆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3,I0016,共10页
当前,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消费与社会心理现象,其背后所体现的则是文化哲学的深蕴。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通过运用符号价值论、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景观社会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等思想对当前消费问题进行文化反思,网... 当前,网络符号消费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消费与社会心理现象,其背后所体现的则是文化哲学的深蕴。在文化哲学的层面上通过运用符号价值论、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景观社会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等思想对当前消费问题进行文化反思,网络空间符号消费现象背后所体现的社会心理与行为逻辑得以揭示。网络符号消费的社会心理,实质上是大众集体形成的炫耀程式、个性品位彰显与身份阶层追求的认同式无意识;其行为逻辑则是资本通过幻象引导和建构的大众消费观,在网络环境与符号价值操控的限定性关系中产生的资本逻辑。当前,人们的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遭遇了“符号化自我”的异化处境。如果消费者个体想要重获自身的主体性,就必须自觉抵制求异、从众、攀比的强迫性消费心理,基于求实心理进行网络符号消费,并以此超越由资本驱动的符号拜物教的行为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符号消费 政治经济学 符号价值 文化批判 法兰克福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