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之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访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 被引量:10
1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家 郑杭生 博士研究生 学术理论 学术品格 聘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历史、战略、未来--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郑杭生先生访谈 被引量:3
2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郑杭生(1936-),浙江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郑杭生(1936-),浙江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名誉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组召集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理论上建树颇多,先后提出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学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等四论。这四论被认为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在社会学界被称为是东方"社会运行学派",他本人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的社会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家 社会建设 郑杭生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社会管理 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隐喻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9-111,共3页
节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结构大致可分为时间、仪式、内容和隐喻等,且每一部分都能通过身体操演发挥社会记忆功能,起着促使社会秩序合法化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传统社会,节日只是一套符号象征体系,更多的是以宗教和农令的形式存在;... 节日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结构大致可分为时间、仪式、内容和隐喻等,且每一部分都能通过身体操演发挥社会记忆功能,起着促使社会秩序合法化和文化传承的作用。在传统社会,节日只是一套符号象征体系,更多的是以宗教和农令的形式存在;自民族国家形成以来,随着身体的国家化,节日逐渐成了国家、政权合法性诉求的一种工具仪式,日益政治化;但随着市场力量的逐渐强大,节日又呈现出新的趋势。现今人们对节日的抱怨,首先是由于社会急剧转型所带来的文化冲击,其次是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相濡的结果,再次也是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觉的必然要求。我们可以借助节日这一文化载体,在复兴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日 纪念仪式 身体 政治化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做好共青团基层工作的若干理论与实践思考——一个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17
4
作者 童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共4页
在转型加速期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推动共青团基层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紧迫性。从推动条件角度看,我们必须进行全团资源盘点,一方面,要观察资源体量,另一方面要着眼资源分配。当前共青团资源在体量上存在既丰富又不丰富的... 在转型加速期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推动共青团基层工作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紧迫性。从推动条件角度看,我们必须进行全团资源盘点,一方面,要观察资源体量,另一方面要着眼资源分配。当前共青团资源在体量上存在既丰富又不丰富的两面性;而资源分配呈现出倒三角、差距大和调配不平衡三种不同状态,这些构成了基层运用有限资源和我们调动资源支持基层的前提。而从推动机制角度来看,当前推进共青团基层工作,相对较易的切入口是服务领域,可以以服务带动引导和维权,同时须针对不同类型的基层组织,抓住不同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推进步骤,在全国层面出台一定的引导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工作 共青团基层工作 资源配置 重心下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理路探微 被引量:3
5
作者 童潇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本文提出了"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概念,用以概括郑杭生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在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方面所开创学术成果的整体内容。本文认为,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创建来源既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哲学及传... 本文提出了"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概念,用以概括郑杭生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在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方面所开创学术成果的整体内容。本文认为,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创建来源既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哲学及传统文化、西方哲学与社会学思潮的影响,又深深根植于中国转型社会加速期与新型现代性的建构实践。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逻辑理路是:世界观——建设性反思批判思想;方法论——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具体方法——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深层理念——促进社会进步,减缩发展代价:思想展开——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这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浑然一体。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贡献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形成了一套分析中国社会特别是转型社会的理论框架,为社会学本土化工作提供了某种典范,也为不同类型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郑杭生社会学思想 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古典社会学中的“现代性与宗教”论题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4-158,共5页
现代性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议题,而宗教是西方现代性论题清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孔德和涂尔干重在对宗教的整合功能进行论述,韦伯和西美尔侧重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的角度对宗教进行分析。他们都看到了... 现代性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议题,而宗教是西方现代性论题清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孔德和涂尔干重在对宗教的整合功能进行论述,韦伯和西美尔侧重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的角度对宗教进行分析。他们都看到了宗教在现代社会影响的衰弱,但也看到了现代性困境中宗教的社会处境,并提出了各自的诊断策略。这些探讨为后世宗教社会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社会学 现代性 宗教 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整体性到原子式与消费符号:城镇化进程中民间信仰的社会特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峰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6-194,共9页
我国城镇化已步入快车道,民间信仰在此中的处境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成为学界关注的议题。依照"通过社会来分析民间信仰,通过民间信仰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文章认为,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使得民间信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兼顾大... 我国城镇化已步入快车道,民间信仰在此中的处境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成为学界关注的议题。依照"通过社会来分析民间信仰,通过民间信仰来透视社会"的分析思路,文章认为,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使得民间信仰具有整体性的特征,兼顾大我与小我之需。近代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总体性社会以及个体在政治、文化和经济上的多重原子化之格局;1980年代后,消费文化日盛;而城镇化使得这些在特定的时空结构中发生着聚合反应。在此背景下,民间信仰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趋同;传统社区认同型的民间信仰呈衰落之势;某些地域认同型的民间信仰在外力的推动下作为一种消费符号表现出形式上的兴盛;体现原子式生存和消费社会之特质的即时灵验型/灵媒型民间信仰赢得了广阔的社会空间。其中私密性和符号消费是最显著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城镇化 整体性 多重原子化 符号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费孝通中层理论的建构努力及其当下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童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6-109,共4页
费孝通《乡土中国》在学术史上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国农村社区进行全景素描,而且在于提供了有关农村基层社区研究的"社区含义—人际关系—礼制秩序—权力结构"理论框架,从而形成了中国农村社会学自己的中层理论。这种中层... 费孝通《乡土中国》在学术史上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国农村社区进行全景素描,而且在于提供了有关农村基层社区研究的"社区含义—人际关系—礼制秩序—权力结构"理论框架,从而形成了中国农村社会学自己的中层理论。这种中层理论的建构努力为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做了极好的学术铺陈。一方面,它可以为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建构宏观理论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指明了研究的未知方向和需要进一步探求的内容。目前的中国农村社会学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社区理论的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学要重塑在国际社会学中的地位,必须认识到建构社区中层理论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中国 中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结精英:关于新时期共青团凝聚民间青年领袖的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童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9,53,共4页
民间青年领袖是指那些在某种时空范围内对青年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力主要非来源于其所在单位科层制的组织赋权,而是依靠青年本身能力及其市场、社会行动而获得的青年个人和群体。目前民间青年领袖的产生渠道越来越多,分布范围越... 民间青年领袖是指那些在某种时空范围内对青年产生重要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力主要非来源于其所在单位科层制的组织赋权,而是依靠青年本身能力及其市场、社会行动而获得的青年个人和群体。目前民间青年领袖的产生渠道越来越多,分布范围越来越广,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但是,共青团组织在凝聚民间青年领袖方面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新时期民间青年领袖的崛起,共青团要加大工作的创新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精英 民间青年领袖 共青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参与的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6,共4页
近年来,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参与的研究出现了跨学科、多元化的取向。依照其理论建构原则和内在框架,大部分研究可归为三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多元主义、跨国主义和集体行动。多元主义范式强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游说,跨国主义强调直接... 近年来,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政治参与的研究出现了跨学科、多元化的取向。依照其理论建构原则和内在框架,大部分研究可归为三种主要的研究范式:多元主义、跨国主义和集体行动。多元主义范式强调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游说,跨国主义强调直接的平行参与,集体行动则强调体制外的社会运动。它们在弥补传统国际理论不足的同时,在理论适用性、框架及其价值观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值得进一步商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 范式 多元主义 跨国主义 集体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前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249,共8页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长期为主流学界所忽视,但当我们考察非政府组织的早期发展历史时,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宗教的因素或影响。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的发展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形塑,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受到外在世俗性和内在宗教性...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长期为主流学界所忽视,但当我们考察非政府组织的早期发展历史时,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宗教的因素或影响。新制度主义认为,组织的发展受到外部制度环境的形塑,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也受到外在世俗性和内在宗教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一战前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很长时间内处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核心地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社会的日益世俗化使得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其宗教网络分布特点及新教内部的普世合一运动仍推动着它们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 制度环境 世俗性 宗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商结合:现象及其治理——对知识精英与经济精英结盟的建设性反思批判
12
作者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3-196,221,共5页
当前,一股知识精英与经济精英结盟的"傍大款"之风正愈演愈烈,业已形成一种"学商结合"的发展态势。其集中表现为:学者经营学术,大开学店;代言大款,为款说话;树碑立传,学商"双赢"。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一是... 当前,一股知识精英与经济精英结盟的"傍大款"之风正愈演愈烈,业已形成一种"学商结合"的发展态势。其集中表现为:学者经营学术,大开学店;代言大款,为款说话;树碑立传,学商"双赢"。之所以形成这种现象:一是,微观上,部分知识精英的良知缺失;二是,中观上,学校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三是,宏观上,社会浮躁风气感染下的评价体系改变及监督机制的缺失。这种现象已形成害大款,害学术,害社会的"三害"后果。对"学商结合"现象,我们要加大治理的力度。一是,在政府层面,要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扶持,使学者免去后顾之忧;二是,在学校层面,要树立起示范效应并形成整治手段;三是,在社会层面,要形成学术监督机制,惩罚破坏游戏规则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商结合 大款学术 知识精英 知识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与跨国倡议网络--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为个案
13
作者 李峰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64,161,共5页
网络分析日益为国际政治研究所重视,并发展出"跨国倡议网络"的研究进路。文章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为个案,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对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当前国际社会网中的运作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倡议网络网首先是个动态的网络:... 网络分析日益为国际政治研究所重视,并发展出"跨国倡议网络"的研究进路。文章以世界基督教协进会为个案,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对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在当前国际社会网中的运作模式进行初步的探讨。倡议网络网首先是个动态的网络:作为整体网络的存在和作为局部网的存在。前者涉及自我网络化,后者是他们嵌入国际社会网络,联合其他国际行为体,对行为对象施加影响的过程。其参与方式更多表现为杠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 跨国倡议网络 WCC C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主义的风险法律规制——《风险与理性——安全、法律及环境》读后
14
作者 张善根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作为一种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法律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其一,厘清社会事实,即现代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的事实和社会主体有限理性的社会事实;其二,建立哲学基础,即成本收益分析的哲学基础在于以信赖专家为导向的科学主... 作为一种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法律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主要围绕着三个主题展开:其一,厘清社会事实,即现代社会进入风险社会的事实和社会主体有限理性的社会事实;其二,建立哲学基础,即成本收益分析的哲学基础在于以信赖专家为导向的科学主义;其三,提供操作方案,即把成本收益分析运用到风险法律规制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有限理性 法律规制 成本与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课程思政设计的学理基础和学科实践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城晨 柴哲彬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3-55,共3页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学理化阐释,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理论讲授更好地结合起来。高校课程思政设计应当在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基础上注重顶层设计,引导学生正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大兴调...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党的治国理政方略的学理化阐释,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理论讲授更好地结合起来。高校课程思政设计应当在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基础上注重顶层设计,引导学生正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大兴调查研究,倡导学生通过实践回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坚持守正创新,激励学生在学理交融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理论迁移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