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建构当代中国的社会信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李向平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向平 李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共5页
为人须知足,做事知不足,问学不知足。李峰:李老师您好!很高兴能再次和您讨论一些宗教社会学的议题,据我所知,您最初是从事思想史研究,此后您还从事过近代佛教史的研究,后来进入宗教社会学领域,上海大学设立社会学博士点后,您一直招收... 为人须知足,做事知不足,问学不知足。李峰:李老师您好!很高兴能再次和您讨论一些宗教社会学的议题,据我所知,您最初是从事思想史研究,此后您还从事过近代佛教史的研究,后来进入宗教社会学领域,上海大学设立社会学博士点后,您一直招收宗教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您能简单谈谈此中的学术历程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东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 社会信仰 当代中国 李向平 哲学系 宗教社会学 教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之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访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家 郑杭生 博士研究生 学术理论 学术品格 聘任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结构嬗变中的新社会阶层:生成发展与社会属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海东 杨城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新社会阶层的生成和发展孕育于社会结构的嬗变之中,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认识新社会阶层的地位作用,需要从其生成与发展过程来考察其社会属性。社会群体的社... 新社会阶层的生成和发展孕育于社会结构的嬗变之中,离不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支持,以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深刻变化。为了更好地认识新社会阶层的地位作用,需要从其生成与发展过程来考察其社会属性。社会群体的社会关系反映了其社会属性,而阶层性则是社会群体的根本社会属性。新社会阶层诞生于社会生产体制变革的浪潮中,成长于信息科技、知识技能等新生产要素变迁的环境下,其本质上属于自雇或受雇的劳动者,但其体现出的新的生产关系和职业特征需要学界发展新的理论进行解释。在新时代,新社会阶层的发展将呈现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并走向“组织化”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新社会阶层 社会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社会学及其成长的一些体会——访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李友梅教授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友梅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4-27,共4页
童潇: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接受我代表《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对您进行学术访谈.我想,这次访谈也是我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后学向您求教的一次难得机会,还请您能多加指点!李老师,您是中国社会学界的翘楚,也是中国中青年... 童潇:李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接受我代表《甘肃社会科学》杂志对您进行学术访谈.我想,这次访谈也是我作为一名社会学的后学向您求教的一次难得机会,还请您能多加指点!李老师,您是中国社会学界的翘楚,也是中国中青年社会学家中的佼佼者和代表性人物.我一直认为,您的学术经历是您这代学者中十分丰富的一位,一方面,您是南开大学"黄埔一期"学员,是中国社会学恢复招生后自己培养的首批学者,您在农村和城市都曾经做过扎实的社会调研;另一方面,您又是名副其实的"海归",在法国——社会学学科的发源地——拿到博士学位,接受了严格的法兰西式的社会学学术训练洗礼,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您身上,我常常会感受到您有某种"中西合璧"的研究底气.我很想听一听您的学术经历和学术成长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家 中国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组织理论 李友梅 南开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分析范式 上海 克罗齐 中国社会结构 社会学系 决策分析 行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建设与民生社会学——访著名社会学家、上海大学邓伟志教授 被引量:3
5
作者 邓伟志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7,共4页
关键词 社会学家 社会建设 上海大学 邓伟志 民生 教授 人生经历 新中国成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认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本质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2,192-193,共7页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实现了突破性发展,被承认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与此同时,"承认"不足亦成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承认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是在私人领域、社会领域、价值领域... 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实现了突破性发展,被承认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与此同时,"承认"不足亦成为阻碍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承认理论视角下,社会工作的职业化是在私人领域、社会领域、价值领域不断形成和获得自我承认与他者承认的过程,这已经得到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实践经验的证明。面向未来,强化社会对社会工作治理身份、治理能力、治理贡献的承认,也成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职业化 承认 治理承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承认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海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3-140,共8页
在我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迅速,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得到了一定的承认。然而,在分析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时,承认不足仍是根本性原因。因此,以承认为视角来检视和讨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 在我国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推动下,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迅速,社会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得到了一定的承认。然而,在分析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时,承认不足仍是根本性原因。因此,以承认为视角来检视和讨论我国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发展就显得尤为必要。在霍耐特承认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承认寓意,其承认结构包括职业身份承认、职业能力承认和职业贡献承认。承认结构整体呈现出互构性特征。鉴于目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承认现状,从身份、能力和贡献三个维度形成治理承认,将成为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核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职业化 承认 治理承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反哺农业的“复合型”转向与欠发达农村社区的再建设——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童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4,共5页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实施六年以来,虽有效遏止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全面扩大,但当下我国城乡差距依然未有根本改观。正是这样,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为视角对已有"反哺—支持"模式进行"...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实施六年以来,虽有效遏止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全面扩大,但当下我国城乡差距依然未有根本改观。正是这样,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为视角对已有"反哺—支持"模式进行"复合型"转向,而形成一种以造血式、综合型、持续型、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复合型"反哺战略,使反哺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从顶层设计了"复合型"反哺战略的构成,认为这应是一套包含宏观层面针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中观层面针对农村的以城带乡,及微观层面针对农民的乡村工业"三位一体"、"助农自助"的立体化体系,以提升"反哺—支持"的整体绩效。同时,本文认为,"复合型"反哺仍是农村发展的载体,欠发达农村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还应当定位于经济发达、政治正义和社会诚信的和谐社区,在反哺过程尤为需要注意控制冲突和矛盾,不能让反哺变成为官僚汲取不当利益的窗口,以保持反哺本身整体的和谐性和目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反哺农业 村落共同体 农村现代化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历史、战略、未来--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郑杭生先生访谈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共4页
郑杭生(1936-),浙江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郑杭生(1936-),浙江乐清人,出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浙江余姚。现为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学评审组组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名誉院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组召集人,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理论上建树颇多,先后提出了"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社会学本土论"、"社会互构论"等四论。这四论被认为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他和他的学术团队在社会学界被称为是东方"社会运行学派",他本人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的社会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家 社会建设 郑杭生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社会管理 教授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模式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海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2-60,共9页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存在行政式培育、拟社会式培育和社会式培育三种培育模式。并且社会组织培育有两种核心取向,即行政取向与社会取向。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应探索和形成符合我国政社关系发展基本走向的社会组织培育取向,激发社会组织...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工作存在行政式培育、拟社会式培育和社会式培育三种培育模式。并且社会组织培育有两种核心取向,即行政取向与社会取向。培育和扶持社会组织应探索和形成符合我国政社关系发展基本走向的社会组织培育取向,激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合理和充分发挥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组织扶持和培育的功能,促成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工作多方参与局面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培育 行政取向 社会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观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8-113,共6页
社会工作实践观是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助人实践的基本规范,其核心内容包括积极的社会观、正确的专业观、利他取向的人际观。它对于大学生更好适应目前及未来社会生活具有普遍性的积极意义,因而应成为大学生思政... 社会工作实践观是指导社会工作者如何开展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助人实践的基本规范,其核心内容包括积极的社会观、正确的专业观、利他取向的人际观。它对于大学生更好适应目前及未来社会生活具有普遍性的积极意义,因而应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实践性特征,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以及形成的宝贵经验,大学生社会工作实践观教育应坚持“实践育人”的范式,即以实践教学为载体实现知识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充分发挥实践教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加强实践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其实践教学模式包括价值感知与生活适应、价值养成与能力培养、价值内化与社会融入等三个实践教学阶段,六个实践教学模块和六门实践教学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实践观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产体制变迁视角下的新职业群体:职业特征、形成原因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海东 杨城晨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46,255,256,共10页
以信息化、数字化和平台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业态、新产业模式,催生出形式多样的新就业形态,吸纳了众多就业人口,并塑造了新职业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职业特征。具体而言,青年群体在行业选择上呈现出“去工厂化”、在身份建构上表现为多重... 以信息化、数字化和平台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业态、新产业模式,催生出形式多样的新就业形态,吸纳了众多就业人口,并塑造了新职业群体特别是青年群体的职业特征。具体而言,青年群体在行业选择上呈现出“去工厂化”、在身份建构上表现为多重职业和身份、在职业倾向上更青睐知识创意类工作等典型特征。从社会生产体制变迁的视角来看,青年群体上述职业特征的形成源于生产资料使用方式的变化、职业结构的变动以及生产要素的变革。对于由此所导致的青年群体职业脆弱性问题也应从新型生产关系出发予以破解,在推动各项改革深化的同时加强对新职业群体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职业群体 信息社会 新型生产关系 职业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资本:消费社会的身体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子曦 李荣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7,共8页
当前的身体社会学研究较为缺乏对身体商品化现象的系统描述,需要探索更完善的理论视角以解释消费社会中的身体形态与身体实践。“身体资本”概念的提出能够优化身体商品化研究的分析工具与理论框架。身体作为资本的意象和逻辑,存在三种... 当前的身体社会学研究较为缺乏对身体商品化现象的系统描述,需要探索更完善的理论视角以解释消费社会中的身体形态与身体实践。“身体资本”概念的提出能够优化身体商品化研究的分析工具与理论框架。身体作为资本的意象和逻辑,存在三种形式:身体形象资本、身体健康资本和身体部件资本,这三种身体资本的不同形式密切相连且彼此相互影响。个体的身体形象通常与其健康状况和特定身体部位相关联。身体资本的生产性、积累性和转换性切中了消费社会对身体的商品化机制,从而凸显了身体作为投资商品、管理过程与剥削对象的观念基础与运作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体的身体资本也在数字化时代得到了延伸和拓展。社交媒体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平台使个体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示和管理自己的身体资本,进一步影响着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和影响力。在当前消费社会的宏观背景下,研究身体资本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资本 身体社会学 消费社会 身体商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卫生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任昊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中国卫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通过纵向梳理20世纪以来卫生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见,从古代中医诊疗制度到近现代国家卫生治理体系建设,中国经历了技术性治理、统合性治理、差序性治理三次卫生治理模式的... 中国卫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构成。通过纵向梳理20世纪以来卫生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可见,从古代中医诊疗制度到近现代国家卫生治理体系建设,中国经历了技术性治理、统合性治理、差序性治理三次卫生治理模式的继替转变,而以人为本的内生驱动、嵌入国家发展战略、寻求发展与秩序之间的动态平衡、持续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构成了中国卫生治理现代化演进的逻辑链条。在新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卫生治理现代化需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系统发展理念,优化“行政—市场—社群”的制度供给侧结构,塑造新时代的医患心态秩序。中国卫生治理现代化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领域之一,亦是一个动态探索的过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公共卫生安全复杂化的新情景下,当代公众应该在尊重历史规律和创新驱动引领的基础上,不断开创适合中国国情的“善治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卫生现代化 卫生治理 新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杭生教授的发展社会学研究述评
15
作者 童潇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共6页
我国社会学家郑杭生教授在分析研究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命题,为发展社会学开创了新的认知框架和解释体系,对发展社会学的理论创新起到了比较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郑杭生 发展社会学 发展 转型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托制物业模式拓展社区社会资本的实践路径及其内在机理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圣 张其伟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1-111,共11页
作为社区治理的一种创新形态,信托制物业模式通过激发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联动方式,既提升了物业管理水平、物业费收缴率和居民满意度,也较好化解了传统物业模式存在的矛盾纠纷。以H市W区为例,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发现信托制物业模式旨... 作为社区治理的一种创新形态,信托制物业模式通过激发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联动方式,既提升了物业管理水平、物业费收缴率和居民满意度,也较好化解了传统物业模式存在的矛盾纠纷。以H市W区为例,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发现信托制物业模式旨在依托价值维度的信义情感融入、工具维度的数字技术赋能和主体维度的协同网络打造三方面路径,有效拓展了社区社会资本。进一步探析,可提炼出亲密性集体意识、无缝隙互动空间和多元主体资源汇聚等深层原因,进而揭示互益共同体形成的内在机理。该机理融合了互益观念、互益结构与互益场域三类核心元素,由此建构诠释其底层逻辑的三角逻辑框架,从而系统阐明机理运转可能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信托制 物业管理 社区社会资本 互益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阈下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圣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7,共11页
共同富裕视阈下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长三角区域民众均等享有社会发展福利、发挥长三角慈善事业建设示范效应以及在历史和现实双重作用下达成区域慈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聚焦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脉络,在共生理论指导下,蕴... 共同富裕视阈下推进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长三角区域民众均等享有社会发展福利、发挥长三角慈善事业建设示范效应以及在历史和现实双重作用下达成区域慈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关键。聚焦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脉络,在共生理论指导下,蕴含一种包括慈善制度、慈善组织、慈善资源媒介和慈善活动四方面核心元素,从省市到区域延伸拓展的慈善生态系统营造思维。回归现实,共同富裕导向下新生成的区域慈善生态系统会对该区域民生保障产生有益补充效果,但亦面临慈善制度门户限制、慈善组织能力限制、慈善资源媒介拓展有限和慈善活动效果有限等较为棘手的限制性因素。因而,对应提出构建一体化慈善制度体系、统筹发展一体化慈善组织、注重一体化慈善资源媒介增量提质和推动一体化慈善活动革新发展四方面新发展路径,引导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发展突破限制性因素并在民生保障上不断取得新成效,直至达成长三角共同富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慈善事业 长三角慈善一体化 共生理论 民生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愿服务的发展与创新:互惠、反思和规范——美国服务学习制度的启示 被引量:12
18
作者 辛华 杨义凤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9-103,共5页
志愿服务在当前我国社会中面临国家与个体、理论与行动相脱节的单向度发展困境,阻碍了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发端于美国的服务学习制度在服务理念、管理过程和制度层面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创新元素。服务学习中体现出的互惠理念,可以有效避... 志愿服务在当前我国社会中面临国家与个体、理论与行动相脱节的单向度发展困境,阻碍了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发端于美国的服务学习制度在服务理念、管理过程和制度层面为志愿服务提供了创新元素。服务学习中体现出的互惠理念,可以有效避免志愿服务中的参与不足、动力不足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服务学习中的反思环节,突破了从服务到服务的限制,实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价值和预期成效;服务学习中的国家、社会、学校三方合作与互动和制度规范为服务学习的互惠理念、反思过程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愿服务 服务学习 互惠 反思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断裂”走向“互构”——转型社会中制度与人的协同构建论 被引量:9
19
作者 赵泉民 井世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3-181,共9页
"现代性转型"带来了中国"转型社会"这一独特社会形态,其主题是现代核心价值观(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支撑,以市场经济、民主宪政和民族国家为基本制度的现代文明秩序的确立。也正是这一主题内在决定了个人与制度... "现代性转型"带来了中国"转型社会"这一独特社会形态,其主题是现代核心价值观(自由、理性、个人权利)为支撑,以市场经济、民主宪政和民族国家为基本制度的现代文明秩序的确立。也正是这一主题内在决定了个人与制度相互构建和协同推进的时代必然。但是,现实中的制度构建与人的发展出现了"断裂"导致了制度"内卷化":制度供需之间"错位"致使制度效率不高;制度正义性不足影响了制度质量和人的发展;植根于已有文化土壤中不是"遵守"而是"利用或绕开"制度的制度观弱化了制度执行。要改变此种状况,需要真正树立起"制度理性"和变革制度理念:把服务和满足于个体现代人格建构的需要作为制度设计的灵魂和动因;强化制度供给的"系统意识",提升制度组合效率和规模效益;注重制度变革中人的自主性和能动作用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制度内卷化 现代人格 相互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现实追求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杭生 童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20,共7页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发掘和写好中国社会学史是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盛世修史"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走向"理论自觉"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学在世界学术格局中"强益自我"位势的需要,同时还是一代社会学者对历史有所交代的需要。研究中国社会学史,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在内涵上,中国社会学史是学术进程的复合体:是学术发展史,也是思想更新史,是学科推进史,也是学说传播史,还是矛盾斗争史。根据中国社会学发展脉络的实际,其外延可界定为"中社会学"的框架范畴,既包含了小社会学,也包含了人类学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等多项内容。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应客观揭示中国社会学的历史进程,根据史料分析综述各学派学术观点,科学揭示中国社会学的成就与不足,把握治史的态度与原则。此外,还应注重对中国社会学史的使用和开掘:从已有的成果中寻找认识中国社会的方式和方法,发掘面对中国社会、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问题,对前辈认识中国社会的切入点进行追踪式的"再研究",传承前辈构建中国社会学的特有概念和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史 中国社会学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