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生存权理论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玉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8,共11页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生存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而被提及,这不仅体现了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明确了生存权是通过国家物质帮助的形式,保障人民群众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以此来维系人的尊严和体面生活。生存权在具体权能上主要分为三大类:...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生存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而被提及,这不仅体现了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也明确了生存权是通过国家物质帮助的形式,保障人民群众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以此来维系人的尊严和体面生活。生存权在具体权能上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适当生活水准权,即给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在他们无力改善自己所处的困境时,由国家和社会施予援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二是适足住房权,即在法律的价值追求上,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作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标准;正确处理好政府调控与房地产市场自主运行的关系;积极履行国家责任,为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问题提供支持,特别是要加强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三是环境权,即国家必须担当起保护人们拥有良好自然环境的法律义务,使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存、生活质量,为此要确立绿色发展的法律理念,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同时将法治建设贯穿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生存权 适当生活水准权 适足住宅权 环境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的法理解读 被引量:53
2
作者 胡玉鸿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31,共15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基础、法律目的、法律效果的深刻认识,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的思想指引。于法理而言,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以人民至上为原则,确立人... "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个核心要义之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法治基础、法律目的、法律效果的深刻认识,是当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的思想指引。于法理而言,以人民为中心,首先要以人民至上为原则,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为此,要通过选举制度保证人民有权决定国家工作人员的选任;保障人民能够持续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人民拥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是否依法履职的权利。其次,以人民福祉为宗旨,维护人民的合法权利。要将事关人民生活的事项纳入法治调整的轨道,以法治的刚性来推进民生事业;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为民生夯实法治的根基;倡导底线思维,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实行兜底保护。再者,以人民关切为导向,回应人民的利益期待。要确立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确保人民平等参与和平等发展的同等机会;将人民的利益期待作为制定法律的根本动力,确保法治依靠人民、为了人民;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在法律实施中回应人民的利益期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至上 人民福祉 人民关切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地位、概念与要素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卓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9,共10页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深深嵌入了中国民主政治全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地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就重大问题通过讨论和商量,以取得最大共识的合作式集体决策模式。中国特色协商...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深深嵌入了中国民主政治全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具有独特地位。中国特色协商民主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就重大问题通过讨论和商量,以取得最大共识的合作式集体决策模式。中国特色协商民主基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在近代以来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与国家制度存在着密切联系,具有本土内生、实践先行和建制化的特征。在我国,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存在一种结构上的耦合互补关系,二者共同构筑了中国宪法的民主基础。中国特色协商民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政治原则,以参与和发展为价值追求,以合作与商量为基本手段,以共识和真理为共同目标,以程序和法治为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商民主 选举民主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