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8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法律的人学阐释”为志业——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玉鸿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玉鸿 吴佳昊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161,共6页
胡玉鸿教授将法学视为人学,推崇对法律进行人学阐释的研究思路。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以人为本、人的尊严为核心的法律基础理论研究;以弱者权利保护为核心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 胡玉鸿教授将法学视为人学,推崇对法律进行人学阐释的研究思路。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以人为本、人的尊严为核心的法律基础理论研究;以弱者权利保护为核心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以法学研究、法律实践为核心的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追求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和人的幸福生活的划时代法学;人的尊严将每一社会成员都视为是高贵而值得尊重的法律主体,是法律最高的伦理总纲;法学研究要以法律人为基点展开,法学方法论是以法律人为逻辑起点的研究方法体系;法学既要关注普通人在法律下的生活,也要关注弱者在社会上的不利境遇。胡玉鸿教授认为,做学问要有研究热情、正确方法、问题意识和写作能力,并怀有占领制高点、填补空白点、深化聚焦点的学术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人学 法学方法论 法学研究 法律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华法律文化对东亚的影响
2
作者 何勤华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9,共16页
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东亚中华法系生成的土壤和形成的基础。厘清和梳理中华法律文化中的基础性范畴,以及中华法律文化研究的学术史,有助于揭示中华法律文化对东亚影响的形成和发展基础、中华法律文化与... 中华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东亚中华法系生成的土壤和形成的基础。厘清和梳理中华法律文化中的基础性范畴,以及中华法律文化研究的学术史,有助于揭示中华法律文化对东亚影响的形成和发展基础、中华法律文化与中华法系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基础性研究,阐明中华法律文化能够成为中华法系的基础的内在逻辑和原因,中华法律文化能够成为周边国家建国立制、变法修律的模范,原因就在于中华法律文化有宽松、包容且合天、地、人为一体的法律运作指导理念,有以成文法典为中心、法律渊源多元化为基础的法律制度,有比较齐全且能满足各方当事人需求的法律设施,有包含法律人活动和法律机构较高水平实施的法律艺术,乃至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以及法律教育和法律研究的一整套法律运作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治文明 中华法律文化 中华法系 古代东亚 东亚文明 法律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3
作者 王立民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3,共12页
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两个既独立又有关联的话题。把它们联系起来研究可以发现,中华法系中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法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外溢至中华法系成员国。另外,还可以从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 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两个既独立又有关联的话题。把它们联系起来研究可以发现,中华法系中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法系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外溢至中华法系成员国。另外,还可以从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其中包括,中华法系代表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均以中国古代刑法为主,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通过非强制性方式外溢至中华法系成员国,复兴中华法系是一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路,中华法系的创新性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都是当代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法系 中国法律文化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经熊在密歇根大学法学院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秀清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吴经熊在东吴大学法科毕业之后,顺利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他学习一个学年,取得全优成绩,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处女作于《密歇根法律评论》,介绍中国古代法典和法律思想,此文也是他与霍姆斯大法官开始忘年之交的... 吴经熊在东吴大学法科毕业之后,顺利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他学习一个学年,取得全优成绩,获得法律博士学位。在读期间,发表处女作于《密歇根法律评论》,介绍中国古代法典和法律思想,此文也是他与霍姆斯大法官开始忘年之交的媒介。作为该校的杰出校友,他在密歇根大学的影响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经熊 法律博士 密歇根大学法学院 《密歇根法律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内法规学与行政法学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章志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82,共6页
推动党内法规学与行政法学两个法学二级学科的融合发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对“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不断入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审判援引党内法规、党内... 推动党内法规学与行政法学两个法学二级学科的融合发展,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对“坚持党的领导原则”不断入法、行政执法和行政审判援引党内法规、党内法规与行政法律法规转介适用、党内法规保障行政法律法规有效实施进行学理阐释和机制建构,共同构成党内法规学与行政法学融合发展的具体形态。通过建构学术组织、开放实务资源、共享核心课程,能够实现党内法规学与行政法学“有组织”、“有品质”、“有高度”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党内法规学 行政法学 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名单”制度法律属性探究及其行政法规制——以《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第25条为视角 被引量:7
6
作者 王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S1期88-93,共6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黑名单'制度得到不断的发展,且日益呈现出泛化的趋势,各行各业都试图通过制定各种类型的'黑名单'制度来达到其加强监管的目的。2018年7月2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通...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黑名单'制度得到不断的发展,且日益呈现出泛化的趋势,各行各业都试图通过制定各种类型的'黑名单'制度来达到其加强监管的目的。2018年7月28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了《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其中第25条规定了关于社会信用治理的方式,即通过建立'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并采取失信惩戒措施。这一制度便是我们日常所说的'黑名单'制度。第25条中只明确规定了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范围,但对于具体的失信惩戒措施尚不明确。如何依法合理地设定具体惩戒措施,首要前提便是清晰界定其制度属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行政法层面的法律规制,使之成为政府加强监管的合法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名单制度 法律属性 失信惩戒 行政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人工智能政策与法律协同治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宇帆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7-200,共14页
伴随着人工智能新模式的依次登场,人工智能治理呈现出较强的政策依赖性、法律无法因应人工智能新场景的迭代、政策与法律不协调三种治理困境,构建人工智能政策法律协同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在理论上,作为国家治理的两种工具,人工智能... 伴随着人工智能新模式的依次登场,人工智能治理呈现出较强的政策依赖性、法律无法因应人工智能新场景的迭代、政策与法律不协调三种治理困境,构建人工智能政策法律协同治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在理论上,作为国家治理的两种工具,人工智能政策与法律的同质性和互补性为协同治理提供了可能,法政策学方法论为协同治理提供了路径。在实践中,应将政策与法律协同治理分为立法机制与实施机制。在立法机制上,应确立促进发展和防范风险的政策目标,在不同的人工智能领域用不同的政策手段去适配政策目标,从而确定立法的必要与规制的强度。此外,还需将正义性与效率性作为立法评价基准。在实施机制上,应构建人工智能政策备案审查机制、人工智能政策参照适用机制和人工智能法律与政策冲突协调机制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立法与实施机制,人工智能政策与法律达成协同有效治理,共同推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法 法政策学 协同治理 评价基准 冲突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成长与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吕玉赞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共18页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孕育和出场,二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三是新时代的法律论证研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具有不同的境遇和任务,亦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和发展重心。经过几十... 法律论证研究在中国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孕育和出场,二是法律论证研究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三是新时代的法律论证研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具有不同的境遇和任务,亦有不同的理论表现和发展重心。经过几十年发展,法律论证在中国已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独立研究课题,形成了诸多研究进路、研究论题和研究团队,并成为指引和引领法学理论和部门法研究的基础理论。同时,中国法律论证研究还面临如何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与现实语境,学习镜鉴域外法律论证理论,创建中国自主的法律论证理论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 法律方法 法律逻辑 法律修辞 法律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背后的家庭与个人:法律与文化之间 被引量:1
9
作者 孙颖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7,共9页
我国的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立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其实际运行效果与立法初衷、社会期待仍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立足个人权利的制度方案与中国传统“家”文化之间的内在冲突。欲完善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需要深入解析... 我国的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立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然而,其实际运行效果与立法初衷、社会期待仍有较大差距。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立足个人权利的制度方案与中国传统“家”文化之间的内在冲突。欲完善成年人意定监护制度,需要深入解析中国的家文化,重新定位家事法律关系。在监护协议、监护监督等核心问题上,应以区分“有家庭成员意定监护”与“无家庭成员意定监护”为基础设计相应法律规范,从而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这一现代民事法律制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定监护 家事法律关系 职责 监护监督 监护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审判的正义价值及其对世界和平的贡献
10
作者 张顺 何勤华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61,共20页
作为战后国际法治秩序建构的关键实践,东京审判在继承纽伦堡原则的基础上,对维持战后的国际正义与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东京审判通过国际司法程序系统确立了“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的刑事可罚性,为现代国际刑法的发展... 作为战后国际法治秩序建构的关键实践,东京审判在继承纽伦堡原则的基础上,对维持战后的国际正义与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东京审判通过国际司法程序系统确立了“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及“违反人道罪”的刑事可罚性,为现代国际刑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石。东京审判采用英美法系对抗式诉讼模式,强调证据中心主义与被告辩护权保障,尽管存在政治干预、天皇免责、部分战犯逃脱惩罚等缺陷,但仍以国际审判实践推动了战争伦理的文明转型,直接促成了日本“和平宪法”第9条的诞生,对战后亚太秩序重构与全球和平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审判 国际法 纽伦堡审判 国际刑事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的模型构建
11
作者 苏晓宏 刘霈羲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97,共9页
司法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成为缓解法官事务性负担与提升审判效率的关键路径。当下实务界和学界关注两种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范式,符号主义范式由形式逻辑规则驱动,虽然可解释性强,却存在知识获取瓶颈与情境适应局限... 司法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成为缓解法官事务性负担与提升审判效率的关键路径。当下实务界和学界关注两种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范式,符号主义范式由形式逻辑规则驱动,虽然可解释性强,却存在知识获取瓶颈与情境适应局限;而联结主义范式依托数据驱动实现模式识别,迁移能力强,但因统计相关性和法律因果性脱节而陷入解释困境。为矫正两种范式的结构缺陷,需构建基于符号—联结主义的神经符号系统,利用通用型法律知识图谱的符号化表达和联结主义模型的动态学习机制,构建逻辑严密、适应性强的人工智能生成裁判文书模型。通用型法律知识图谱以要件事实理论为方法论工具,通过本体层和数据层的分层映射实现法律规范与案件事实的多阶关联。基于DeepSeek大模型进行预训练、检索增强生成、监督微调与对齐,完成从裁判简单案件到价值判断的渐进式跃迁。为确保技术理性和司法价值相兼容,需遵循“人在回路上”的治理理念,由法官校验人工智能生成的裁判文书,运用法律续造技术并凭借顿悟思维和隐性知识的优势填补算法司法之后出现的法律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人工智能 符号—联结主义 法律知识图谱 大语言模型 智能生成裁判文书 人机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话语及其体系的逻辑刻画
12
作者 陈金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3,共14页
法治话语的逻辑刻画,关键在于强调话语与逻辑的关联。经不起逻辑推敲的话语不会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法治话语及其体系与逻辑的关系尤为密切。近些年来,随着法治话语的增多,引发了有关法治与逻辑关系的探究。这不仅使“法律不是逻... 法治话语的逻辑刻画,关键在于强调话语与逻辑的关联。经不起逻辑推敲的话语不会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法治话语及其体系与逻辑的关系尤为密切。近些年来,随着法治话语的增多,引发了有关法治与逻辑关系的探究。这不仅使“法律不是逻辑”的判断受到批评,而且引申出缺少逻辑是带伤的思考之话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需要法治逻辑,而法律方法论的使命就是在法治思维中嵌入逻辑。法治是由法律所定义的秩序,法治框架是拟制基础上的逻辑构造。这是以逻辑思维规则塑造法治话语体系的基础命题。由法律定义的秩序包括法律的一般性、体系性、稳定性、自主性以及据法阐释、法源思维等捍卫法治的基本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话语体系 法治逻辑 法治思维 法律方法 法治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基础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宪权 李振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85,共11页
通过深究刑法中的法律拟制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基础主要有五个方面:通过设置法律拟制,可以避免法条冗繁、维护法律稳定、解决司法疑难问题等,从而节约刑法实现成本、促进刑法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刑法经济性;法律... 通过深究刑法中的法律拟制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基础主要有五个方面:通过设置法律拟制,可以避免法条冗繁、维护法律稳定、解决司法疑难问题等,从而节约刑法实现成本、促进刑法效益和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刑法经济性;法律拟制是立法者追求实质正义的生动体现,而罪刑均衡是实质正义在刑法中的具体表达,正是以实现罪刑均衡为目标引领,立法者方才设置了诸多法律拟制条款;在刑事法领域,我们需要运用类比思维来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以使我们的刑事法律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能够应对不断产生的新问题,而刑法中的法律拟制其实就是类比思维在刑法领域的生动写照;法律拟制不论对于制定法还是判例法而言,均是一项实践操作层面的典型立法技术;法律拟制也是刑事政策得以通过刑法予以充分贯彻实施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拟制 法理基础 刑事政策 刑法经济性 罪刑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区分新论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宪权 李振林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9-105,共7页
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具有补充主要规定不足的作用,存在构成形式上的一致性;同时,它们所规定的内容与基本规定的关系、适用条件以及功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总结和反思一些学者归纳的区分方法,根据刑法中法律拟制与注意规... 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具有补充主要规定不足的作用,存在构成形式上的一致性;同时,它们所规定的内容与基本规定的关系、适用条件以及功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总结和反思一些学者归纳的区分方法,根据刑法中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的联系和区别,可以综合三种较为妥适的方法:在某条款不存在与存在情况下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相同、法条所蕴涵的立法意图,以及某条款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或可推广性,以准确区分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条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拟制 注意规定 立法意图 普遍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块链金融:创新、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74
15
作者 崔志伟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7-98,共12页
区块链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分布式记账、非对称性加密及智能合约等,在金融领域的价值主要是能够助推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价值传输效率、增强信息安全和可信度、实现征信科学化,以及防范合同诈骗、票据诈骗及贷款类犯罪的发生。但其去中... 区块链的技术创新主要表现为分布式记账、非对称性加密及智能合约等,在金融领域的价值主要是能够助推数据信息共享、提高价值传输效率、增强信息安全和可信度、实现征信科学化,以及防范合同诈骗、票据诈骗及贷款类犯罪的发生。但其去中心化会对金融监管造成挑战,价值传输的匿名性也会助长洗钱、恐怖资助、涉外汇、网络敲诈等犯罪,增加取证、侦查的难度。对于虚拟货币和区块链不宜采取相同的监管政策,区块链金融需要在沙箱式监管下实现创新,监管部门主导完成风险的跟踪测试。金融监管的必需性决定了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链不宜适用于金融领域。对金融区块链的法律监管宜采取平台监管与业务监管并行模式,对于前者需要加强对平台运营资质及用户准入的身份审核,对于后者需要根据从事的业务功能划分监管权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金融 去中心化 价值传输 法律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管新政与行政法学的理论回应 被引量:33
16
作者 章志远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74,共9页
随着党和国家大量监管政策的落地实施,一个融监管理念、原则和手段于一体的监管新政时代已经来临。聚焦监管规制的行政法研究进展迅速,理应为反哺行政法总论作出新贡献。在行政法理念上,监管新政引发的党政联合治理、多元主体共治和分... 随着党和国家大量监管政策的落地实施,一个融监管理念、原则和手段于一体的监管新政时代已经来临。聚焦监管规制的行政法研究进展迅速,理应为反哺行政法总论作出新贡献。在行政法理念上,监管新政引发的党政联合治理、多元主体共治和分级分类监管,蕴涵着党与政、政与社、政与企、政与民之间关系的重新定位,作为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公共行政观念亟待更新;在行政法原则上,监管新政为辅助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效能性原则的生成提供了契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新谱系正在孕育之中;在行政行为法上,监管新政工具箱为行为型式化提供了丰富素材,刚性手段硬化、柔性手段软化和中性手段精化是行政行为法拓展的重要方向。面对监管新政的兴起,聚焦经济行政活动的积极行政法研究正逢其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管新政 行政法理念 行政法原则 行政行为法 全能政府 有限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自贸区不具有独立的法治意义及几个相关法律问题 被引量:52
17
作者 刘松山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共9页
关注和讨论自贸区的法治问题,应当避免对这一区域的法治做过度的解读和假想。自贸区不是也很难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缺乏成熟的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制度,其法治建设处于试验试点阶段,因此,尚不具有独立的法治意义。但我们对设立自贸区... 关注和讨论自贸区的法治问题,应当避免对这一区域的法治做过度的解读和假想。自贸区不是也很难成为一级行政区划,缺乏成熟的经济、社会和其他方面的制度,其法治建设处于试验试点阶段,因此,尚不具有独立的法治意义。但我们对设立自贸区的一些重要法律问题也不能轻率地持否定态度。按照宪法的有关规定,国务院有权批准设立自贸区,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三部涉外企业法的某些条款在自贸区停止实施。自贸区的设立和运行,不会损害宪法确立的基本经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法治 行政区划 制度基础 试验试点 国务院批准 停止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体系视角下的意思自治与法律行为 被引量:25
18
作者 姚明斌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0-155,共16页
随着民法典竣工运行,应从体系视角跟进观察、评估法律行为制度及其承载的意思自治理念所表达的体系价值、体系效应和体系发展。在体例维度,民法典作为典范性法源,开放出了法律行为的准法源地位,具有落实私法自治之宪法基本权利的意义;... 随着民法典竣工运行,应从体系视角跟进观察、评估法律行为制度及其承载的意思自治理念所表达的体系价值、体系效应和体系发展。在体例维度,民法典作为典范性法源,开放出了法律行为的准法源地位,具有落实私法自治之宪法基本权利的意义;总分则体例结构之下,法律行为制度的体系价值可结合"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权利""法律行为"三个关键词展开。在构成维度,民法典的规范分析表明,意思表示系成立法律行为的先行机制;意思表示规范中,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的体系效应尤其值得重视。在效果维度,民法典并未就处分行为的效力配备具体规则,需借助类推予以补充和发展;动产和权利担保法的体系重整,会引发处分行为在物权变动公示对抗规则、所有权担保规则等局部新的解释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思自治 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解释 处分行为 负担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医疗数据权利配置——医疗数据开放利用法律框架 被引量:72
19
作者 高富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8,共17页
医疗数据关系患者个人、医疗机构和社会公共利益,如何配置权利以构建医疗数据流通利用秩序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关键。医疗数据是由医疗机构采集、制作、存管形成的,服务于医疗机构运营、医疗水平改善,但经治理后可以转化为医疗大数... 医疗数据关系患者个人、医疗机构和社会公共利益,如何配置权利以构建医疗数据流通利用秩序成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关键。医疗数据是由医疗机构采集、制作、存管形成的,服务于医疗机构运营、医疗水平改善,但经治理后可以转化为医疗大数据资源,医疗数据财产权应当配置给医疗机构。医疗数据源于患者,患者隐私权可以延伸到医疗数据,医疗机构只有征得患者同意才能进行以识别个人为目的的医疗数据利用;同时,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基于公共利益目的可以调取和使用医疗数据,实现医疗数据的社会公共价值,但这并非说医疗数据是公共数据。赋予医疗机构对医疗数据利用权利的同时,配置相应的安全管理义务,促使建立良好的数据治理体系,由此可以开启医疗机构主导的医疗数据资源社会化利用的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数据 数据权利配置 数据财产权 数据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监督还是诉讼监督 被引量:24
20
作者 蒋德海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4-92,共9页
由于检察机关的诉讼功能,我国法律监督长期被当作诉讼监督,法律监督制度变成了诉讼制度。这一错位不仅未能忠实体现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的国家职能,而且导致法律监督权威的严重缺失。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必须跳出诉讼监督的传统和习惯,以法... 由于检察机关的诉讼功能,我国法律监督长期被当作诉讼监督,法律监督制度变成了诉讼制度。这一错位不仅未能忠实体现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的国家职能,而且导致法律监督权威的严重缺失。中国检察制度改革必须跳出诉讼监督的传统和习惯,以法律监督为核心重新构建法律监督制度。因此,要正确解决法律监督作为国家制度和诉讼制度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一般监督和法律监督、法律监督和其他监督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 诉讼监督 国家制度 诉讼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