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监督数字化变革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军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3,共14页
法律监督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检察工作的重要实践和理论问题。法律监督基于数字法治建设、新时代加强法律监督功能的内生动力、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履职要求对数字时代的回应,以及社会治理功能深化的时代动因发生变革。在数字化变革下,数字技... 法律监督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检察工作的重要实践和理论问题。法律监督基于数字法治建设、新时代加强法律监督功能的内生动力、检察机关积极主动履职要求对数字时代的回应,以及社会治理功能深化的时代动因发生变革。在数字化变革下,数字技术成为法律监督的要素之一,法律监督范围呈现积极拓展态势,法律监督出现新模式,且强化了法律监督工作的协同性。在法律监督数字化变革的同时,伴生数字技术在法律监督中角色异化、法律监督扩权、检察机关适应法律监督新模式能力不足,以及协同机制不健全等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坚持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中的主体性,确定法律监督的行权边界,立足法律监督本身将法律监督数字化要求嵌入检察工作之中,并基于数据使用限度依照法定职权优化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数字化 数字检察 法律监督现代化 检察工作现代化 数字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检察院性质的理论辩思--“法律监督机关”的概念史考察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海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8-123,共16页
“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宪法对人民检察院性质的定位。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概括定位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是基于对苏联检察机关监督职权的理解而创造出的中国式新概念,逐步在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中转用到对人民检... “法律监督机关”是我国宪法对人民检察院性质的定位。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概括定位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机关”是基于对苏联检察机关监督职权的理解而创造出的中国式新概念,逐步在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中转用到对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定位上,并基于一般监督和司法监督职权的阐释,融入和适应当时的政治要求。“法律监督机关”在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正式入法成为法律概念,概念界定侧重司法监督,随后在1982年《宪法》中成为宪法概念,人民检察院的性质由此定型。随着检察制度改革,“法律监督机关”的概念内涵在法律监督职权维度下不断得到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检察院 人民检察院性质 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网络谣言的法律治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海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8-71,共4页
网络作为开放的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人们讨论和传播公共事件的重要平台。为了保护正常的言论自由,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法律应当对传播不实言论的网络谣言现象予以治理。从加强网络谣言治理效果的角度看,应当完善相关法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 网络作为开放的公共领域已经成为人们讨论和传播公共事件的重要平台。为了保护正常的言论自由,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法律应当对传播不实言论的网络谣言现象予以治理。从加强网络谣言治理效果的角度看,应当完善相关法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立法,从严责罚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的相关主体。同时,治理网络谣言应当从根本着手,要切实消除滋生谣言的社会条件,给普通网民提供甄别一般网络信息与不实网络言论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谣言 言论自由 法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典编纂史对中国制定教育法典的镜鉴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海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8-117,共10页
法典编纂史对现代国家的法典编纂工作具有重要镜鉴,包括中国即将制定的教育法典。中国制定教育法典,应立足教育法典的传统与历史,基于本国既有的教育立法,发挥《民法典》的示范效应。通过制定法典,回应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立法系... 法典编纂史对现代国家的法典编纂工作具有重要镜鉴,包括中国即将制定的教育法典。中国制定教育法典,应立足教育法典的传统与历史,基于本国既有的教育立法,发挥《民法典》的示范效应。通过制定法典,回应现实中的教育问题,实现教育立法系统化,加快教育法治发展,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选择适合中国的法典化路径,在形式上整合现有教育立法形成一部完整统一的立法文件,在法典结构上采取总分式,协调教育法典中的公私法律关系和公私法律规范,预留一定的立法空间以保证教育立法的发展,并借鉴域外教育法典的经验,继承中国教育立法的传统,制定一部符合教育法精神、中国教育国情和法治发展的教育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 法典编纂 法典化 教育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的内涵诠释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海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4-108,共15页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是中国检察权行使的宪法基础规范。理解该原则的规范内涵,需要分四个部分予以考察,“依照”是对检察权独立行使的法律规定的指引,“法律规定”为检察权独立行使依照的根据,“独立... “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原则,是中国检察权行使的宪法基础规范。理解该原则的规范内涵,需要分四个部分予以考察,“依照”是对检察权独立行使的法律规定的指引,“法律规定”为检察权独立行使依照的根据,“独立行使”为检察权依照法律规定的运行方式,“检察权”是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的权力内容。“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具有内在逻辑,共同形成了对“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原则整体规范内涵的学理阐释,体现了该原则在宪法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并以此构建了相对系统的检察权运行的中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照法律规定 独立行使 检察权 检察权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典对传统统治正当性的依附与证成--以《大清律例》为中心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耀跃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88-93,共6页
清律律文承载着法传统中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与例文因时制宜地适应司法实践不同,解决司法问题不是律文的唯一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律文还具有某种符号意义。《大清律例》采取的律例合编体例,较好地兼顾了传统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 清律律文承载着法传统中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与例文因时制宜地适应司法实践不同,解决司法问题不是律文的唯一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律文还具有某种符号意义。《大清律例》采取的律例合编体例,较好地兼顾了传统政治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与统一。律文从律典传统中承继了圣人治理哲学,道德化的天命来源和弼成教化的立法目的是这种圣人治理哲学在立法领域的表现,清律所包含的大量具文所具有的宣示"秩序的理想"意义进一步表明了圣人治理的立场。从而,依附于政治的律文为政治哲学所指导并从统治权威中获得正当性的同时,又反过来,通过标示社会传统和秩序理想,进一步地宣示了统治权威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律例 统治正当性 圣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ADR的发展与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骆永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4-158,共5页
ADR的实践古已有之,但ADR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ADR在美国兴起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不断发展,尤其是调解制度和仲裁制度的发展大大缓解了美国的"民事司法危机"。美国发展ADR的经验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英... ADR的实践古已有之,但ADR这个概念起源于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ADR在美国兴起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不断发展,尤其是调解制度和仲裁制度的发展大大缓解了美国的"民事司法危机"。美国发展ADR的经验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各自发展出了不同模式的ADR。当前,ADR已成为世界纠纷解决的一大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R 调解 仲裁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律解辩疑》版刻考 被引量:6
8
作者 张伯元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71,共6页
法史学界较为一致地认为《律解辩疑》作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作者是明初的何广。但是,检阅该书的作者、版本、体例乃至律文及其引注内容,文章认为多有不合情理处,它并非洪武原刻。文章认为国图本《律解辩疑》是后人的重编重刻本,署名为... 法史学界较为一致地认为《律解辩疑》作于洪武十九年(1386年),作者是明初的何广。但是,检阅该书的作者、版本、体例乃至律文及其引注内容,文章认为多有不合情理处,它并非洪武原刻。文章认为国图本《律解辩疑》是后人的重编重刻本,署名为"何广"实际是杨简或魏铭所编;此重编本出现的时间不是在明初而是在明代的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律解辩疑》 作者 版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ADR的发展及其与英美的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骆永兴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81-85,共5页
ADR自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以来,已经被许多国家接受,成为当代民事司法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发展趋势。作为大陆法系的德国,也已经关注并开始发展ADR,但由于德国特殊的司法现状,使得德国ADR的发展呈现出与美国和英国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ADR 调解 仲裁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转型期的检察权运行及其法治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8-179,共12页
俄罗斯检察权在转型期经历了多次改革最终实现了与司法权的彻底分离,成为独立的权力类别,并通过监督权履行"护法"功能,对执行法律的情况、恪守人和公民权利和自由情况,侦查机关、初步调查机关执行法律情况,执行刑罚和其他强... 俄罗斯检察权在转型期经历了多次改革最终实现了与司法权的彻底分离,成为独立的权力类别,并通过监督权履行"护法"功能,对执行法律的情况、恪守人和公民权利和自由情况,侦查机关、初步调查机关执行法律情况,执行刑罚和其他强制措施的机关执行法律情况,以及对司法警察执行法律情况的实施监督。检察权作为监督权在运行过程中对推动俄罗斯法治发展,包括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司法权独立,以及人权保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转型 检察权 检察监督 法治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治安法官制度对我国基层司法模式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87-92,共6页
英国治安法官由最初颇具行政色彩的地方官吏,历经变迁,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化基层司法模式的典范,在英国当前基层司法中作用突出。我国基层司法模式与英国治安法官制度颇为类似,因此我国可吸收英国经验,从法官分流、职能分化、明确基层... 英国治安法官由最初颇具行政色彩的地方官吏,历经变迁,逐步成长为具有现代化基层司法模式的典范,在英国当前基层司法中作用突出。我国基层司法模式与英国治安法官制度颇为类似,因此我国可吸收英国经验,从法官分流、职能分化、明确基层司法职责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最终实现基层司法模式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司法 英国治安法官制度 现代司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治外法权”的特殊形式:美国驻华法院初探
12
作者 李洋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关于治外法权还是领事裁判权的提法在近代中国史学界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对于两者的界分又往往是民族情感远超于简单的词义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其所关涉主旨的讨论——近代中国对外国人的管辖权问题。以美国为例,由领事法庭到驻华法院... 关于治外法权还是领事裁判权的提法在近代中国史学界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而对于两者的界分又往往是民族情感远超于简单的词义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其所关涉主旨的讨论——近代中国对外国人的管辖权问题。以美国为例,由领事法庭到驻华法院的转变这一过程所彰显的一方面是是其在华特权的进一步扩大,中国主权的进一步沦丧,另一方面也是在法治传统下对本国在华公民最大程度的约束,在客观上也为中国法制近代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外法权 领事裁判权 领事法庭 美国驻华法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2009年《最高法院规则》研究
13
作者 陈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2-186,共5页
英国近些年一直进行议会制改革,2005年颁布的《宪法改革法》中规定设立最高法院,代替了上议院长期拥有的最高司法权,并于2009年颁布《最高法院规则》,对最高法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最高法院的运作开始成熟,尽... 英国近些年一直进行议会制改革,2005年颁布的《宪法改革法》中规定设立最高法院,代替了上议院长期拥有的最高司法权,并于2009年颁布《最高法院规则》,对最高法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最高法院的运作开始成熟,尽管逐渐脱离上议院的影响,但受到欧洲法院的影响已经体现,也说明了欧盟法律一体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法院规则 宪法改革法 议会改革 欧洲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商标法制建设:特色、成就与借鉴 被引量:5
14
作者 汪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54-159,共6页
作为新兴的商事法律制度,近代中国商标法制建设经历了西方先进的商标法制与本国传统商业习惯的冲击与融合。在其发展历程中既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在历代政府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商人进行商业活动必须依据... 作为新兴的商事法律制度,近代中国商标法制建设经历了西方先进的商标法制与本国传统商业习惯的冲击与融合。在其发展历程中既形成了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在历代政府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商人进行商业活动必须依据的法律规范,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当然,作为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烙印,留有一些不足,从而为我们今天商标法律制度的建设带来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商标法制 法制史 知识产权 立法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