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近三十年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变迁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陈赛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89,99,共8页
近三十年来,多种网络青年亚文化在中国流行,它们的出现、流行、存续时间相互交织。本文发现同一时期流行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具有相近的美学意蕴。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可分为批判主义、浪漫主义、感伤主义、民族主义四个发展阶段。国家、市...
近三十年来,多种网络青年亚文化在中国流行,它们的出现、流行、存续时间相互交织。本文发现同一时期流行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具有相近的美学意蕴。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可分为批判主义、浪漫主义、感伤主义、民族主义四个发展阶段。国家、市场、个体是推动网络青年亚文化变迁的三个主体,三者的交互关系是网络青年亚文化呈现不同特征的逻辑所在。个体主导作用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呈现原始的、天然的批判主义色彩;市场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具有赋权和异化作用,将批判主义色彩的亚文化异化为浪漫主义、感伤主义风格;市场的越权行为引起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警惕,国家直接干预、治理网络青年亚文化中的乱象,民族主义得以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亚文化
后亚文化
变迁规律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论析——基于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考察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建忠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共7页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阐明了美好生活的基本属性,即美好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政治、社会等非物质领域生活的统一,劳动与生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体幸福与群体幸福的统一。以此为观照,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维度批判了资本主...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阐明了美好生活的基本属性,即美好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政治、社会等非物质领域生活的统一,劳动与生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体幸福与群体幸福的统一。以此为观照,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维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活困境,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物质生活的相对贫困化、非物质生活的异化、劳动与生活的分离、个体与社会的对立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逻辑与历史统一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如何实现美好生活进行了设想:在实现路径上,美好生活指向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制度保障上,美好生活依赖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价值引领上,美好生活旨在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不仅完成了美好生活思想的理论范式重建,而且为人类创设美好生活指明了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现实的人
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建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共8页
华夷文化秩序观中潜在的"自我中心"意识在明清时期进一步蜕变成"文化自大"心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文化心理的作用下走向了闭关自守,失去了自我进化的历史机遇,继而发生了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面...
华夷文化秩序观中潜在的"自我中心"意识在明清时期进一步蜕变成"文化自大"心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文化心理的作用下走向了闭关自守,失去了自我进化的历史机遇,继而发生了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强势入侵,出现了"文化自卑"心理,进而引发了以"文化自省"为主题的新文化运动。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以及"旧学与新学"的交相争辩中,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中华民族在其指引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再次树立了文化自信心。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文化自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以开放包容为前提,以文化自强为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自卑
文化自省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三十年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变迁研究
被引量:
23
1
作者
陈赛金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3-89,99,共8页
基金
2020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重大课题项目“近20年我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生成规律及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ZL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近三十年来,多种网络青年亚文化在中国流行,它们的出现、流行、存续时间相互交织。本文发现同一时期流行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具有相近的美学意蕴。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可分为批判主义、浪漫主义、感伤主义、民族主义四个发展阶段。国家、市场、个体是推动网络青年亚文化变迁的三个主体,三者的交互关系是网络青年亚文化呈现不同特征的逻辑所在。个体主导作用下的网络青年亚文化呈现原始的、天然的批判主义色彩;市场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具有赋权和异化作用,将批判主义色彩的亚文化异化为浪漫主义、感伤主义风格;市场的越权行为引起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警惕,国家直接干预、治理网络青年亚文化中的乱象,民族主义得以流行。
关键词
网络亚文化
后亚文化
变迁规律
青年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C913.5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论析——基于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考察
被引量:
9
2
作者
张建忠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结构及其对文化生态建设的启示”(项目号:15YJC710072)
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
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度教师思政工作专题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教师‘四个自信’的提升路径研究”(项目号:HZ2019-01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阐明了美好生活的基本属性,即美好生活是物质生活与精神、政治、社会等非物质领域生活的统一,劳动与生活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个体幸福与群体幸福的统一。以此为观照,马克思从生产方式的维度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生活困境,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物质生活的相对贫困化、非物质生活的异化、劳动与生活的分离、个体与社会的对立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是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逻辑与历史统一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对如何实现美好生活进行了设想:在实现路径上,美好生活指向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制度保障上,美好生活依赖自由人的联合体;在价值引领上,美好生活旨在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不仅完成了美好生活思想的理论范式重建,而且为人类创设美好生活指明了实践方向。
关键词
美好生活
现实的人
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被引量:
11
3
作者
张建忠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华东政法大学大学生思想动态大数据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5,共8页
基金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结构及其对文化生态建设的启示"(15YJC710072)
2018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逻辑的重构"(2018-D-067)
2018年度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华夷文化秩序观中潜在的"自我中心"意识在明清时期进一步蜕变成"文化自大"心理,中华传统文化在这一文化心理的作用下走向了闭关自守,失去了自我进化的历史机遇,继而发生了由盛转衰的历史悲剧。鸦片战争后,中国人面对西方文明的强势入侵,出现了"文化自卑"心理,进而引发了以"文化自省"为主题的新文化运动。在"传统与现代"、"中学与西学"以及"旧学与新学"的交相争辩中,中国人最终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中华民族在其指引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再次树立了文化自信心。中华文化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文化自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文化自觉为基础,以开放包容为前提,以文化自强为根本。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自卑
文化自省
文化自觉
Keyword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ltural Inferiority
Cultural Introspection
Cultural Self-Consciousness
分类号
A616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近三十年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变迁研究
陈赛金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马克思美好生活思想论析——基于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考察
张建忠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历史逻辑及启示
张建忠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