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 被引量:6
1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是以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为根基,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为依据的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制约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是一种直觉感悟的体悟,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应该以直觉感悟为基础。作为西方文学批评之一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主要是一种理性分析的阐释,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还应该结合理性分析的阐释。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文学批评以欣赏为基础,深入进行文本分析,达到结合中西文学批评的优长之处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言说方式 直觉感悟 理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文学手段在绘画中的介入和边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晓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26,共7页
在"诗画一律"思想的引导下,绘画的文学化成为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主要发展趋势。寄托比兴的文学思维方式开启了绘画托物言志、即物抒情的大门;题写于画上的诗文题跋又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画境,极大地加强了绘画形象表情达... 在"诗画一律"思想的引导下,绘画的文学化成为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的主要发展趋势。寄托比兴的文学思维方式开启了绘画托物言志、即物抒情的大门;题写于画上的诗文题跋又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画境,极大地加强了绘画形象表情达意的能力。但是,不管是绘画思维的渗透,还是文字形式的介入都是以保持绘画的艺术独立性为前提的,绘画作为造型艺术"赋形传神"的审美目标决定了文学手段的运用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 文学化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记叙性题跋的文学特征和艺术技巧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骊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5年第3期53-57,共5页
题跋记叙功能的形成可上溯到唐代,但定型至少要到宋代元祐时期。两宋记叙性题跋各有特点,或涉笔成趣,或融情于事。从叙事角度而言,作者常常用描摹、追忆、联想和想象等表现手法,以还原事件,再现场景,拓展记叙空间,达到了文约而事丰的境... 题跋记叙功能的形成可上溯到唐代,但定型至少要到宋代元祐时期。两宋记叙性题跋各有特点,或涉笔成趣,或融情于事。从叙事角度而言,作者常常用描摹、追忆、联想和想象等表现手法,以还原事件,再现场景,拓展记叙空间,达到了文约而事丰的境界;从记人角度而言,作者或者叙议结合,或者通过细节化描写,以凸现人物个性。由蓄意带来的艺术效果,形成了记叙性题跋的重要文学特征,成为后代题跋创作的重要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跋 宋代 文学特征 艺术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当下文学的大众化与商业化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素娟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6期58-61,共4页
历史上的历次文学大众化运动,都没有给于受众足够的重视和培养。当前文学发展中由于商业、网络和影视的介入,受众首次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受众在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存在的众多缺陷,这种看似繁荣的"大众化"现象,就隐藏了对... 历史上的历次文学大众化运动,都没有给于受众足够的重视和培养。当前文学发展中由于商业、网络和影视的介入,受众首次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受众在接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上存在的众多缺陷,这种看似繁荣的"大众化"现象,就隐藏了对文学发展带来致命伤害的重重危机。因此,如何处理文学与媒体的关系、如何培养成熟的受众群体,成为推动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大众化 商业化 受众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法不公的两种文学书写——《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国正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反映了司法不公的社会现实。因作者身份地位有别,前者的叙述角度以民为本位,后者则以官为本位;前者感情激愤,后者情怀温厚。以民为本位,冤狱惊人耳目;以官为本位,疑狱费人思量。昭雪冤狱,则寄希望于清... 《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反映了司法不公的社会现实。因作者身份地位有别,前者的叙述角度以民为本位,后者则以官为本位;前者感情激愤,后者情怀温厚。以民为本位,冤狱惊人耳目;以官为本位,疑狱费人思量。昭雪冤狱,则寄希望于清官;辨析疑狱,则感叹于狱情之万变。一个批判的是体制,官虎而吏狼,天下乌鸦一般黑;一个思考的是狱情,吏、役与讼师成干扰司法之元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不公 《聊斋志异》 《阅微草堂笔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特点及创新路径研究——以RCOV框架为视角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国群 孟娜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49-58,共10页
梳理数字音乐商业模式演化历程和发展特点,探讨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和发展趋势,是对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研究的补充和创新。运用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和RCOV商业模式表达模型,针对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特征,分别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价值主张和组织能... 梳理数字音乐商业模式演化历程和发展特点,探讨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和发展趋势,是对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研究的补充和创新。运用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和RCOV商业模式表达模型,针对我国数字音乐产业特征,分别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价值主张和组织能力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整理,提炼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研究发现,我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过程中呈现个性化、多元性、去中心化、交叉补贴、知识产权灵活运用等特征,反映出数字音乐商业模式内部要素变化直接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等规律。根据音乐企业内部要素变化,以及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等角度,结合我国当前数字音乐企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归纳了我国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音乐 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 创新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的价值本质与核心价值观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32,共9页
新实践美学认为,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这是一种价值论的美的本质观。美的价值本质把美归属于价值和价值观的范畴之内,成为真、善、美统一体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大多数把真、善、美当作一个统一整体,从... 新实践美学认为,美是显现实践自由的形象的肯定价值。这是一种价值论的美的本质观。美的价值本质把美归属于价值和价值观的范畴之内,成为真、善、美统一体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古今中外的美学家大多数把真、善、美当作一个统一整体,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核心价值观。美的价值本质辩证地表现出真善美的关系,制约着美学的性质和功能。美必须以真和善为根据,美是真和善的形象显现,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着美学的真、善、美统一的价值取向。美可以显现出真和善,它必定是真和善的辩证统一,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涵着美学的"美储真善"的本质内涵。美可以启发真和善,美以赏心悦目的方式引导着真和善的价值,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美学的"美启真善"的独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的价值本质 核心价值观 美学 文化建设 新实践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规范、任务技术匹配与纺织企业自动化技术的采纳 被引量:2
8
作者 陶洪 龚雪 盛伟忠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伴随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自动化技术正快速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通过对企业采用自动化技术的微观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和利用自动化技术。结合纺织服装类企业选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构建了微观层面纺织服装类企业自动化技术采纳行为模型... 伴随劳动力成本的提升,自动化技术正快速进入中国的制造业,通过对企业采用自动化技术的微观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理解和利用自动化技术。结合纺织服装类企业选择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构建了微观层面纺织服装类企业自动化技术采纳行为模型,分析了主观规范和任务技术匹配2类外部因素对纺织服装类企业自动化技术采纳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主观规范和任务技术匹配不仅通过影响对技术的认知而间接地影响使用意向,而且直接影响使用意向进而影响实际使用;相对任务技术匹配,主观规范对企业自动化技术的采用行为影响更大;而且技术接受模型对探寻生产技术和设备的采用行为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接受模型 主观规范 任务技术匹配 纺织服装类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深层审美心理与“视界融合”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63,共9页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quo... 深层审美心理对于人类的艺术欣赏活动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人类的审美无意识,审美潜意识使得人们在艺术欣赏中能够充分地利用审美无意识和审美潜意识之中的"前见",达到"视界融合",构成"召唤结构",从而更加有效地实现艺术欣赏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审美心理 艺术欣赏 “视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文化产业空间演化:分布与演进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慧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108,共6页
基于2008—2013年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和基于ArcGIS的区位商法,从空间分布和演进两个维度对江苏文化产业空间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江苏文化产业空间分布呈现出单中心等级差异明显、资源禀赋效应突出等特点,其空间演进则凸显了地区... 基于2008—2013年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和基于ArcGIS的区位商法,从空间分布和演进两个维度对江苏文化产业空间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江苏文化产业空间分布呈现出单中心等级差异明显、资源禀赋效应突出等特点,其空间演进则凸显了地区差异性与行业异质性:就产业整体而言,苏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趋于下降,苏中反之,苏北则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其空间结构从"一心一团多点"向"一心一带两极多点"演变;就分行业而言,文化制造业、新兴文化和传统文化产业的演进趋势与整体基本一致,但前两者的空间结构并无显著改变,后者从"一心两极多点"演变为"一心一带多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地区差异性 行业异质性 ARC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文本价值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弓 张玉能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124,共7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其中独具特色的就是"文本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文本价值论继承、丰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文本形式论,它把文本形式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其中独具特色的就是"文本价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文本价值论继承、丰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论的文本形式论,它把文本形式作为文艺存在的物质本体,凸显了文本形式的存在价值和审美价值,完善和丰富了文艺的创造本质、形式本质、精神本质及其辩证关系。它包括文艺的形式本体论、创造本体论、精神本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创作生产 精神属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 文本价值论 形式本体论 创造本体论 精神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话语生产的类型转换与艺术的“终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玉能 张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4-130,共7页
话语生产可分为符像生产、言语生产、数码生产。从历时性看,三种话语生产的转换必然影响艺术生产方式,表现为艺术的历史变化:摹仿——表现——艺术"终结";从共时性看,符像生产使艺术以图像符号为中心形成"象征型艺术&qu... 话语生产可分为符像生产、言语生产、数码生产。从历时性看,三种话语生产的转换必然影响艺术生产方式,表现为艺术的历史变化:摹仿——表现——艺术"终结";从共时性看,符像生产使艺术以图像符号为中心形成"象征型艺术"和"古典型艺术",言语生产使艺术以语言符号为中心形成"浪漫型艺术",而数码生产则使艺术以计算机语言的数字编码综合图像化和语义化生产了虚拟世界和超文本,"终结"了传统的艺术,走向艺术的日常生活化、商品消费化、感性欲望化。但是,话语生产的每一种都不会单向消失,因此,艺术只会产生新产品,而不可能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生产 符像生产 言语生产 数码生产 艺术的“终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特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家林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9年第2期53-54,59,共3页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求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但目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误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有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主要有教育性、参与性、社会性和组织...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求高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但目前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误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有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主要有教育性、参与性、社会性和组织性等。只有正确认识这些特性,并按其特性要求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语言文字规范法有效实施的历史镜鉴 被引量:2
14
作者 易花萍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54,共4页
以史为鉴,为实现主观意图和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法缺乏生命力,容易被历史淘汰。语言文字规范法的有效实施在于:立法上,尊重客观规律,服务大众利益;宣传上,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形式多样化,尽可能让全体民众参与进来;执行上,适... 以史为鉴,为实现主观意图和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法缺乏生命力,容易被历史淘汰。语言文字规范法的有效实施在于:立法上,尊重客观规律,服务大众利益;宣传上,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形式多样化,尽可能让全体民众参与进来;执行上,适当加大执行强度,营造一个有利于"良法"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语言文字法 有效实施 历史镜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法”视野下的宋词“破体”现象及其接受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101,共9页
以"法度"和"变化"为核心的"活法"思想集中体现了两宋文人求新求变的文学主张,不仅是宋代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在整体上深刻影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宋词"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qu... 以"法度"和"变化"为核心的"活法"思想集中体现了两宋文人求新求变的文学主张,不仅是宋代诗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在整体上深刻影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宋词"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等"破体"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活法"思想在词学领域渗透的结果。宋元词论中蕴含着不少与"活法"暗合的表述;擅长"破体"的词人,大多深受"活法"思想的影响;"破体"为词的具体创作行为高度符合当时文人对"活法"的理解。宋词"破体"行为既提升了宋词的境界,又丰富了宋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胸中之活法"和"纸上之活法"的体现。而宋代文人对"破体"现象接受态度的转变,则体现了"活法"对宋代词学思想的浸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法” 宋词 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德·抒情·体道——论宋代山水词及其内在意蕴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骊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4期74-78,共5页
在文人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风气的影响下,自然山水逐渐成为宋词的重要内容。宋代山水词中包含了道德、情感、哲学等多重文化内涵。从道德层面而言,词人们继承了儒家"山水比德"的传统,并使山水词承载了新的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从... 在文人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风气的影响下,自然山水逐渐成为宋词的重要内容。宋代山水词中包含了道德、情感、哲学等多重文化内涵。从道德层面而言,词人们继承了儒家"山水比德"的传统,并使山水词承载了新的人格化的象征意义;从情感层面而言,词人丰富的感情和强烈的个性赋予自然山水浓厚亲切的人情味和非比寻常的精神气魄;从哲学层面而言,宋代词人深受道家"自然"哲学的影响,在对自然的观照中,他们领悟自我存在的价值,实现了人的自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山水词 文化意蕴 道德 情感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新闻”与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性强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祥飞 《新闻论坛》 2016年第2期42-44,共3页
从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新闻及数据新闻的演变轨迹来看,使用计算机进行新闻生产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在机器人新闻成为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之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性被空前释放,也使职业新闻工作者面临... 从精确新闻、计算机辅助新闻及数据新闻的演变轨迹来看,使用计算机进行新闻生产已经成为普遍趋势。在机器人新闻成为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之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性被空前释放,也使职业新闻工作者面临新的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新闻 新闻生产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国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9-142,共4页
陈亮词论往往被视作辛派的理论代言,人将其"经济之怀"与辛弃疾的"陶写之具"等量齐观,却不能不辨。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在理论上其实颇不相同。"经济之怀"说由叶适在《书龙川集后》引用陈亮之语而出,"... 陈亮词论往往被视作辛派的理论代言,人将其"经济之怀"与辛弃疾的"陶写之具"等量齐观,却不能不辨。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在理论上其实颇不相同。"经济之怀"说由叶适在《书龙川集后》引用陈亮之语而出,"陶写之具"说则由辛弃疾的门人范开在《稼轩词序》中道出,前者反映出对歌词创作的重视,却反而忽视了歌词的审美特征;后者貌似不屑,却又恰恰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究其根本,在于他们两人对词的功用有着相当不同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之怀 陶写之具 陈亮 辛弃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推类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光 《逻辑学研究》 2009年第3期76-87,共12页
在中国逻辑传统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同异,而进行的以类推之的推类,是中国古人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论说形式和思维方法。集诸子百家之成而独树一帜的荀子,在谈说论辩的思维实践中,继承了前人关于"类"和"推类"思想的... 在中国逻辑传统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同异,而进行的以类推之的推类,是中国古人经常运用的一种推理论说形式和思维方法。集诸子百家之成而独树一帜的荀子,在谈说论辩的思维实践中,继承了前人关于"类"和"推类"思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所缘以同异"的类概念认识,从"物各从其类"展开对类概念的考察,并通过关于"正名"的阐述,全面地论述了"譬称以喻之"、"推礼义之统"、"举统类而应之"、"推类而不悖"等推类思想,从而使推类思想在中国逻辑传统中更加繁丽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推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与人性——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弓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3-149,共7页
席勒认为,诗歌是最重要的艺术类型,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手段;诗歌是最有效的使人性完整的艺术类型、塑造人性完整的人的最好审美形式,也是使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还是使人达到自由境界的最便捷的途径;诗人是最接近上帝的人,是自... 席勒认为,诗歌是最重要的艺术类型,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手段;诗歌是最有效的使人性完整的艺术类型、塑造人性完整的人的最好审美形式,也是使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还是使人达到自由境界的最便捷的途径;诗人是最接近上帝的人,是自然的守护者和复仇者,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创造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美学思想 人性完整 席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