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言说方式 |
张玉能
张弓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2
|
论文学手段在绘画中的介入和边界 |
王晓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3
|
论宋代记叙性题跋的文学特征和艺术技巧 |
王晓骊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5 |
1
|
|
4
|
试论当下文学的大众化与商业化 |
杜素娟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1
|
|
5
|
司法不公的两种文学书写——《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之比较 |
金国正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4 |
1
|
|
6
|
我国数字音乐商业模式特点及创新路径研究——以RCOV框架为视角 |
黄国群
孟娜
|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9
|
|
7
|
美的价值本质与核心价值观 |
张玉能
张弓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主观规范、任务技术匹配与纺织企业自动化技术的采纳 |
陶洪
龚雪
盛伟忠
|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9
|
深层审美心理与艺术欣赏--深层审美心理与“视界融合” |
张玉能
张弓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0
|
江苏文化产业空间演化:分布与演进 |
胡慧源
|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9
|
|
1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论的文本价值论 |
张弓
张玉能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2
|
论话语生产的类型转换与艺术的“终结” |
张玉能
张弓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13
|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特性 |
徐家林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
2009 |
9
|
|
14
|
古代语言文字规范法有效实施的历史镜鉴 |
易花萍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5
|
“活法”视野下的宋词“破体”现象及其接受 |
王晓骊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6
|
比德·抒情·体道——论宋代山水词及其内在意蕴 |
王晓骊
|
《中国韵文学刊》
|
2007 |
3
|
|
17
|
“机器人新闻”与新闻工作者的主体性强化 |
孙祥飞
|
《新闻论坛》
|
2016 |
12
|
|
18
|
略论“经济之怀”与“陶写之具” |
金国正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9
|
荀子推类思想探析 |
张晓光
|
《逻辑学研究》
|
2009 |
2
|
|
20
|
诗与人性——席勒的诗歌美学思想分析 |
张弓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