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法律的人学阐释”为志业——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胡玉鸿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玉鸿 吴佳昊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161,共6页
胡玉鸿教授将法学视为人学,推崇对法律进行人学阐释的研究思路。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以人为本、人的尊严为核心的法律基础理论研究;以弱者权利保护为核心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 胡玉鸿教授将法学视为人学,推崇对法律进行人学阐释的研究思路。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以人为本、人的尊严为核心的法律基础理论研究;以弱者权利保护为核心的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研究;以法学研究、法律实践为核心的法学方法论、法律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追求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和人的幸福生活的划时代法学;人的尊严将每一社会成员都视为是高贵而值得尊重的法律主体,是法律最高的伦理总纲;法学研究要以法律人为基点展开,法学方法论是以法律人为逻辑起点的研究方法体系;法学既要关注普通人在法律下的生活,也要关注弱者在社会上的不利境遇。胡玉鸿教授认为,做学问要有研究热情、正确方法、问题意识和写作能力,并怀有占领制高点、填补空白点、深化聚焦点的学术抱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人学 法学方法论 法学研究 法律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消费时代我国消费者保护法的功能拓展——从弱者倾斜保护到能力提升激励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婉玲 胡莹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4-73,157,共11页
场景消费是依托于移动互联媒介与信息技术的新型消费模式,消费者既可能获赋权成为信息强势者,又可能受剥夺成为信息弱势者。我国消费者保护法所秉持的消费者“恒定弱者身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消费者保护法功能应由单一的弱者倾斜保护... 场景消费是依托于移动互联媒介与信息技术的新型消费模式,消费者既可能获赋权成为信息强势者,又可能受剥夺成为信息弱势者。我国消费者保护法所秉持的消费者“恒定弱者身份”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消费者保护法功能应由单一的弱者倾斜保护拓展至消费者能力发展的激励与引导。后者以弱者倾斜保护为初阶功能,消费信息环境优化为进阶功能,涵盖弱势消费者非基础信息能力提升、强势消费者信息行为规范、经营者信息行为监管。高阶功能隐含消费者保护倾斜性权义配置结构的校准机制。新功能实现的规范构造,应以消费者主观能动性激发为基本宗旨,将消费者能力区分为基础能力与非基础能力,前者包含赋权规范,后者基于场景运行规律包含信息权利与义务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消费 消费者保护 功能定位 能力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视域下高校的性骚扰防治义务及其履行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天红 马晶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41,48,共8页
为加强校园性骚扰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高校负有性骚扰防治义务。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将性骚扰防治单纯按师德师风处理的问题,面临未履行性骚扰防治义务的法律风险。高校性骚扰防治义务包括"建立性骚扰防治体系"... 为加强校园性骚扰规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高校负有性骚扰防治义务。但当前高校普遍存在将性骚扰防治单纯按师德师风处理的问题,面临未履行性骚扰防治义务的法律风险。高校性骚扰防治义务包括"建立性骚扰防治体系"和"性骚扰防治措施必须合理"两个维度。前者包括性骚扰防治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校内性骚扰防治专项规范、校内性骚扰防治法律及政策宣传等方面,后者则主要从性骚扰认定标准、性骚扰事实证明标准、性骚扰处置结果判断标准、交叉询问调查方式适用、校内调查与刑事调查之间关系的处理等方面予以判断。同时,为确保上述义务履行更有效果,高校在性骚扰防治时还须注重案件信息保密和受害人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性骚扰防治 师德师风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