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空间开发对其三面围合历保建筑影响实测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中华 顾正瑞 +1 位作者 王卫东 胡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30,共10页
分析上海软土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某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基坑施工对周边三面合围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响。深基坑分为三个区先后顺作实施,并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以控制新增地下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监... 分析上海软土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某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基坑施工对周边三面合围历史保护建筑的影响。深基坑分为三个区先后顺作实施,并采用锚杆静压桩对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以控制新增地下空间施工对建筑物的影响。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基坑开挖前的历史保护建筑基础加固、基坑围护体施工、坑内被动区土体加固、工程桩施工等工程活动引起周边历史保护建筑沉降约占其总沉降的一半左右;历史保护建筑沉降内侧大而外侧小,中部大而角部小,各测点的沉降同其与基坑的距离大致线性相关;基坑开挖引起地下连续墙变形的空间效应会对紧邻的建筑变形产生显著影响,地下连续墙侧移大的区域引起建筑物的附加沉降也越大;基坑开挖引起了建筑物一定程度的倾斜回复,其最大差异沉降为1/468,最大倾斜变化量仅0.32‰,原有裂缝未进一步发展,说明沉降控制复合桩基加固保障了建筑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深基坑 历史保护建筑 沉降 倾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卡槽连接的装配式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分析
2
作者 张敏 金志超 +2 位作者 陈宜虎 蒋鸿民 卢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6,共11页
为简化节点构造,防止由于节点区钢筋过密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提出一种卡槽连接的梁柱节点。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将一个现浇节点与两个卡槽连接节点进行对比,研究了各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 为简化节点构造,防止由于节点区钢筋过密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提出一种卡槽连接的梁柱节点。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将一个现浇节点与两个卡槽连接节点进行对比,研究了各节点试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在试验基础上,用ABAQUS软件对各试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对卡槽上部端板厚度进行参数拓展分析。结果表明:使用C30混凝土灌注的卡槽连接节点承载力接近现浇节点,但由于卡槽上部端板出现应力集中而发生起拱,导致卡槽周围混凝土破坏,增加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滑移,最终导致滞回曲线的捏缩现象明显,且刚度、耗能等指标也不如现浇节点;使用高强灌浆料的卡槽连接节点时,由于灌浆料的抗压强度较高,且灌浆料在卡槽内处于三向受压状态,随着围压的增加,其极限抗压强度会得到明显的增强,由卡槽上部端板变形产生的对灌浆料的破坏作用有所减小,保证了钢筋和灌浆料之间的协同工作,其滞回曲线相对饱满,刚度及耗能也得到改善,抗震性能与现浇节点相当,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模拟的骨架曲线及试件破坏特征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卡槽上部端板的厚度会影响试件的初始刚度及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槽连接 装配式梁柱节点 抗震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时间序列相似性检测的深度哈希网络
3
作者 李轩 徐旻洋 周向东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5-302,共8页
时间序列相似检测在金融数据、电力数据挖掘等场景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时间序列深度哈希网络存在哈希量化损失的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对比学习时间序列哈希网络(Deep Contrastive Time Series Hash,DCTSH)。通过引入自适应... 时间序列相似检测在金融数据、电力数据挖掘等场景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时间序列深度哈希网络存在哈希量化损失的问题,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对比学习时间序列哈希网络(Deep Contrastive Time Series Hash,DCTSH)。通过引入自适应二值化网络与哈希损失,消除二值化哈希时的量化误差,使得模型端到端训练生成的时间序列哈希编码,具有更好的表达效果与泛化能力。针对无标签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聚类改进对比学习网络的负样本选择来增强时间序列表示学习能力。在多个时间序列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DCTSH相较于之前的方法检测精度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哈希 相似检测 时间序列 对比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历史建筑地下空间开发的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卫东 胡耘 +1 位作者 沈健 徐中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45-2453,共9页
上海历史风貌区某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满足更新扩容需求,于历史建筑(B楼)下方并紧贴文保建筑(A楼)新增3层地下空间,面临既有建筑保护、空间受限条件下施工作业等众多技术难题。综合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文保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软... 上海历史风貌区某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为满足更新扩容需求,于历史建筑(B楼)下方并紧贴文保建筑(A楼)新增3层地下空间,面临既有建筑保护、空间受限条件下施工作业等众多技术难题。综合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文保和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软土地质条件、狭小作业空间、安全、造价和工期等各方面的因素,采用历史建筑利用首道支撑作为平移平台并与基坑开挖同步的往复平移技术,实现了大体量砌体建筑地下空间整体开发及对历史建筑的保护;采用以低净空锚杆静压桩与文保建筑条形基础组成沉降控制复合加固基础为主的文保建筑变形控制技术,实现了新增地下空间施工期间紧邻文保建筑的保护。结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介绍历史建筑下方、紧贴文保建筑新增地下空间所遇到的问题、解决思路、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地下空间开发 文保建筑 历史风貌建筑 往复平移 基础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深基坑变形及环境影响分析方法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55
5
作者 王卫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共25页
随着基坑规模日益增大以及邻近环境设施愈加复杂,合理评估并控制基坑变形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成为软土基坑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对软土深基坑变形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统筹考虑安... 随着基坑规模日益增大以及邻近环境设施愈加复杂,合理评估并控制基坑变形及对周边环境影响成为软土基坑工程面临的重要挑战。基于理论分析与工程应用,对软土深基坑变形与环境影响分析方法及控制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在统筹考虑安全与经济的前提下,提出了软土深基坑环境保护等级和变形控制指标,为基坑周边不同类型环境设施的保护提供了依据。其次,系统建立了便于工程应用的基坑变形影响简化分析方法,并提出了基于土体小应变特性的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计算分析方法以及确定全套小应变本构模型参数的实用方法,为复杂环境下深基坑环境影响分析提供了重要手段。同时,针对承压水降水影响难以准确量化评估的难题,提出了根据群井抽水试验反演确定关键水文地质参数并评估深层承压水降水对地层和环境变形影响的计算方法,满足了复杂地层承压水降水影响分析的工程需求。此外,还提出了包括支护结构与主体地下结构相结合、数字化微扰动搅拌桩加固、混凝土支撑主动变形控制、承压水控制超深隔渗帷幕等绿色、低碳、环境低影响的基坑变形控制新技术。成果在全国大量工程中成功应用,促进了软土深基坑工程全过程变形影响精细化分析和系统化控制技术的发展,为大规模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深基坑 变形控制 环境影响 承压水降水 小应变本构模型 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 超深隔水帷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层地铁隧道受两侧基坑群开挖叠加影响研究
6
作者 王卫东 徐中华 +1 位作者 顾正瑞 宗露丹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52-61,共10页
上海地铁12号线隧道横穿乍浦路天潼路基坑群工程,地铁隧道在两侧基坑群开挖的叠加影响下,变形性状更加复杂。采用分坑方案减小基坑的尺寸可以有效控制隧道变形,在基坑群复杂的工况下,不同分坑开挖对隧道的变形影响不同。基于可考虑土体... 上海地铁12号线隧道横穿乍浦路天潼路基坑群工程,地铁隧道在两侧基坑群开挖的叠加影响下,变形性状更加复杂。采用分坑方案减小基坑的尺寸可以有效控制隧道变形,在基坑群复杂的工况下,不同分坑开挖对隧道的变形影响不同。基于可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mall本构模型模拟分析地铁隧道在基坑群施工全过程的变形性状,进一步揭示基坑群分坑开挖引起邻近地铁隧道的渐次变形过程。结果表明:1)当隧道两侧都开挖时有利于水平变形的控制,而隧道的竖向位移由于两侧开挖的叠加影响表现为更大的沉降;2)隧道均发生竖向压缩和水平向拉伸变形,收敛变形不大,可保障隧道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群 地铁隧道 叠加影响 变形性状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县级市建成区绿地率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强 林存晖 +1 位作者 王俊帝 洪亘伟 《风景园林》 2018年第11期90-95,共6页
在中国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均衡城镇化的背景下,准确研判县级市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差异特征,有利于探寻县级市绿地建设的问题根源和调控对策。以建制市为样本单元,以建成区绿地率表征城市绿地建设水平,以1996—2015年为研究时段,基于... 在中国大力发展中小城市、推进均衡城镇化的背景下,准确研判县级市城市绿地建设水平差异特征,有利于探寻县级市绿地建设的问题根源和调控对策。以建制市为样本单元,以建成区绿地率表征城市绿地建设水平,以1996—2015年为研究时段,基于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揭示中国县级市建成区绿地率时空分异特征。实证表明:1)县级市建成区绿地率起点低,呈现平稳上升趋势,增速呈逐渐降低态势,研究周期内均低于全国均值和其他行政等级城市;2)县级市市域间的建成区绿地率呈现逐步接近的趋势,相对差异率快速下降,但绝对差异率下降缓慢且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县级市市域建成区绿地率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区域差异相对稳定;中部县级市建成区绿地率的增速及增幅均处于领先地位,东北部在上述两方面均较为落后。厘清近20年中国县级市建成区绿地率时空分异特征,以期为科学制定县级市城市绿地建设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建成区绿地率 县级市 时空分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水库布置的精密仪器厂房微变形与微振动控制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汉云 王晨 +4 位作者 季永兴 张云娟 王英洁 高晨晨 董永霞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5-143,共9页
高桩框架结构通常用于跨水库建筑物设计,具有桩基悬空高、侧向刚度小等特点,在外界环境变化下易产生变形和振动,影响工程正常运行。针对高桩框架结构的微变形和微振动问题,提出在桩基外部加土体保护的方法进行控制,并以某高桩框架结构为... 高桩框架结构通常用于跨水库建筑物设计,具有桩基悬空高、侧向刚度小等特点,在外界环境变化下易产生变形和振动,影响工程正常运行。针对高桩框架结构的微变形和微振动问题,提出在桩基外部加土体保护的方法进行控制,并以某高桩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高桩框架、高桩框架+土体保护两种设计方案下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微变形、高铁经过时的微振动及波浪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数值分析表明,高桩框架+土体保护方案可以降低桩基体系的高阶自振频率,避免与场地的共振风险,有效控制温度变化导致的微变形和高铁经过导致的微振动在允许范围内,大幅降低桩基体系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向变形。因此,在桩基外部设置土体保护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桩框架结构的微变形和微振动,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振动控制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水库建筑物 精密装置厂房 桩基 土体保护 微变形控制 微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叠合剪力墙关键问题研究:水平连接节点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20
9
作者 张文莹 杨联萍 +2 位作者 余少乐 张其林 崔家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8-41,共14页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是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的关键部位,其水平节点连接钢筋是"间接搭接"的形式。通过6个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和2个现浇节点在竖向荷载和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是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的关键部位,其水平节点连接钢筋是"间接搭接"的形式。通过6个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和2个现浇节点在竖向荷载和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和现浇节点的滞回特性、位移延性系数、刚度退化、承载力退化以及耗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的水平裂缝出现在灌浆层和上下墙体的交界面,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现浇节点较为接近,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叠合剪力墙 水平连接节点 试验研究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文莹 杨联萍 +1 位作者 余少乐 张其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5,共9页
通过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在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界面连接钢筋的应变随剪切荷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界面连接钢筋的应变变化规律和现浇节点相同位置处的界面连接钢筋应变变化规律... 通过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在循环剪切荷载作用下的试验,对界面连接钢筋的应变随剪切荷载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界面连接钢筋的应变变化规律和现浇节点相同位置处的界面连接钢筋应变变化规律一致。根据剪切-摩擦理论对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的抗剪机理进行分析,确定水平连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由界面混凝土黏结力、界面摩擦力和界面钢筋的销栓力组成,基于剪切-摩擦理论建立了双面叠合剪力墙水平连接节点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面叠合剪力墙 水平连接节点 应变分析 抗剪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示范区水利建设标准协同路径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3
11
作者 疏正宏 季永兴 +1 位作者 吴兆丹 毛倩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2-139,共8页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河湖水系众多,跨越3个地方行政区域的水利工程存在建设主体、建设机制、功能定位、建设标准等差异。为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示范区水利工程,在梳理分析了示范区内水利工程典型类型和既有水利建...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河湖水系众多,跨越3个地方行政区域的水利工程存在建设主体、建设机制、功能定位、建设标准等差异。为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建设示范区水利工程,在梳理分析了示范区内水利工程典型类型和既有水利建设标准体系及标准差异基础上,研究并提出了长三角示范区水利建设标准体系框架和协同路径,并以元荡生态岸线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为示范开展了实践。结果表明:①示范区内水利工程主要为典型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利工程,包括泵闸工程、水源工程、河道湖泊及湿地等类型;②除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水利技术标准外,各地针对本地水利工程特点出台了诸多地方标准或指导性文件,导致水利建设标准差异性较大;③针对多地既有标准、单一地区先进标准、缺失或创新性标准提出的水利建设标准协同主要路径和辅助路径,以及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可为示范区水利标准协同和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依据和保障;④以元荡生态岸线修复项目示范实践形成的跨界水体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项目一体化实施标准,体现了跨区域协同要求,彰显了示范区一体化生态建设的机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建设标准 协同路径 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一体化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生态环境治理思考 被引量:24
12
作者 季永兴 韩非非 +1 位作者 施震余 陆扬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治理和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生态环境质量,以示范区上海片区为例,分析了河湖水系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提出系统治理的思维和流域治理的思路,统筹陆上、滨水、河湖及信息系统4个空间的治理与管控,通过雨污水源头治理与管... 为治理和提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生态环境质量,以示范区上海片区为例,分析了河湖水系资源和水环境状况,提出系统治理的思维和流域治理的思路,统筹陆上、滨水、河湖及信息系统4个空间的治理与管控,通过雨污水源头治理与管控、清洁小流域与河湖生态修复、清洁水源与管网互联互通、防汛安全与水动力提升、智慧水务一体化管理协同五大治理措施,逐步实现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近远期目标。根据河网水量水质模型分析成果,说明了省界河湖是上下游天然的水环境屏障。建议在上游水质尚未改善前慎用水资源调度模式,滨水岸线生态修复的位置和标准需考虑历史原因、实际实施可行性和景观效果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水生态环境治理 水资源调度 滨水岸线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区56 m超深圆形竖井基坑支护结构力学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宗露丹 王卫东 +1 位作者 徐中华 朱雁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48-1256,共9页
上海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中的苗圃竖井基坑内径30 m,挖深56.3 m,为软土地区超深圆形基坑工程。为简化施工组织难度、缩短施工周期,通过计算验证分析由原逆作内衬墙方案优化为顺作环梁方案的可行性。采用大型岩土工程有限... 上海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中的苗圃竖井基坑内径30 m,挖深56.3 m,为软土地区超深圆形基坑工程。为简化施工组织难度、缩短施工周期,通过计算验证分析由原逆作内衬墙方案优化为顺作环梁方案的可行性。采用大型岩土工程有限元软件Plaxis3D,针对该竖井基坑的顺作优化方案,建立考虑土与结构共同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考虑土体小应变特性的HS-Small本构模型,对基坑的开挖进行全过程模拟,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表明:(1)超深圆形基坑的地下连续墙随开挖深度的增加变形逐渐增大,变形形态为“凸肚形”;(2)地下连续墙表现出以环向轴压为主、竖向受弯为辅的受力性状。通过对数值分析结果和工程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地下连续墙的变形及受力性态与实测值较吻合,说明采用小应变本构模型计算分析超深圆形基坑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圆形基坑 软土 三维有限元模拟 HS-Small模型 变形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钻根植桩扩底桩端极限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卫东 王萌 吴江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91-3098,共8页
静钻根植桩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植桩工法,采用下段竹节桩与桩端扩底相结合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单桩承压或抗拔承载力,在江浙沪地区已取得了大量应用实践,但限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对于桩端扩大头的承载性能不甚明晰。基于自平衡静载试验方法... 静钻根植桩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新型植桩工法,采用下段竹节桩与桩端扩底相结合的方式,大幅提升了单桩承压或抗拔承载力,在江浙沪地区已取得了大量应用实践,但限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对于桩端扩大头的承载性能不甚明晰。基于自平衡静载试验方法,对桩端扩大头的极限抗压承载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测桩端扩大头极限承载力相比规范计算结果提高了40%,反分析得到上海(7)层粉砂的极限端阻力折减系数为0.72~0.81,明显高于规范建议取值0.50~0.55;桩端扩大头的承载能力完全发挥所需的桩顶位移值约为0.03倍桩径,且主要由端承力控制;静钻根植桩全桩身承载能力中,扩大头部分占比达64%~67%,扩大头结构完整性对静钻根植桩工作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桩 扩大头 自平衡试验 承载性能 桩端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城市滨水空间更新改造实践——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公园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庆江 季永兴 《上海城市规划》 2020年第3期69-74,共6页
我国江南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丰富,在城市更新中应发挥其多元功能,从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治理为例,在分析水系资源、文化资源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阐述滨水生态修复和"还岸于民"的空间... 我国江南平原河网地区的城市滨水空间丰富,在城市更新中应发挥其多元功能,从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城市竞争力。以上海青浦环城水系治理为例,在分析水系资源、文化资源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阐述滨水生态修复和"还岸于民"的空间更新改造目标和策略,即以"防洪、生态、景观、历史、人文"五位一体为目标,形成"一环、四段、八园"的总体布局,释放可供市民和游客共享的滨水休闲空间,发挥城市水系"防洪排涝、滨水景观、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城市形象"的综合功能;总结更新实践的成果,包括提升防洪安全的保障能力、改善河道水环境、构建以人为本的活动空间,以及水乡文化的植入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系 滨水空间 更新改造 青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融合视角下苏南乡村工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屠黄桔 王影影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分析了产业融合要求下乡村工业空间的优化趋向。通过剖析当前苏南乡村工业空间存在的空间发展潜力不足、空间结构单一、用地碎片化发展、乡土风貌缺失等主要问题,结合苏南乡村工业空间优化,针对性地在产业转型、产业... 基于产业融合视角,分析了产业融合要求下乡村工业空间的优化趋向。通过剖析当前苏南乡村工业空间存在的空间发展潜力不足、空间结构单一、用地碎片化发展、乡土风貌缺失等主要问题,结合苏南乡村工业空间优化,针对性地在产业转型、产业链延伸、用地资源整合与空间重组以及空间风貌更新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乡村工业空间 优化策略 苏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星愿公园景观工程前瞻性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佳毅 何鉴 季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1,共7页
星愿公园项目位于浦东新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整个公园定位自然而野趣,低调而谦逊,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全长3.5km的主园路在森林、湿地、草坡中穿梭、转换,沿途串联起露天剧场、儿童乐园、多个主题景园等具有各自地形、位置、功能... 星愿公园项目位于浦东新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核心区,整个公园定位自然而野趣,低调而谦逊,具有良好的包容性:全长3.5km的主园路在森林、湿地、草坡中穿梭、转换,沿途串联起露天剧场、儿童乐园、多个主题景园等具有各自地形、位置、功能的迥异空间,使游客能够体验到一种与城市中心或是主题乐园内的繁华喧嚣完全不同的自然之旅。整个工程以园林专业为主导,涵盖了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水工、岩土工程、空间结构等多门类专业。前后历时5年,汇聚了来自各方的智慧与心血,完成了全部的图纸设计和工程施工,应用了多项国内外具有前瞻性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从概念创意到施工工艺,从土壤改良到植材培育,从生态驳岸到桥梁结构,无处不彰显出现代科技的力量与魅力,最终呈现出不同寻常却又宛若天成的景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前瞻性 技术 研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仪器厂房基础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微变形及其控制
18
作者 王英洁 张汉云 +2 位作者 季永兴 熊梦琪 刘宇楠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9-127,共9页
【目的】跨水库精密科学装置厂房基础在环境气温和库水温变化作用下会出现微变形,进而影响厂房内的精密科学装置正常运行。为了研究跨水库精密仪器厂房基础在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下的温度变形及其控制,【方法】以某大型精密科学装置跨水库... 【目的】跨水库精密科学装置厂房基础在环境气温和库水温变化作用下会出现微变形,进而影响厂房内的精密科学装置正常运行。为了研究跨水库精密仪器厂房基础在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下的温度变形及其控制,【方法】以某大型精密科学装置跨水库厂房为例,基于有限元热-应力耦合的瞬态分析,结合实测环境温度数据,模拟分析了在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下采用重型桥涵跨水库方案的厂房基础的微变形。【结果】计算结果显示,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时,厂房基础底板每10延米的最大微变形差为234.862μm,大于控制标准100μm。将暴露在空气中的重型桥涵外表面增设聚乙烯苯板保温层并优选骨料以降低结构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或将重型桥涵所有暴露在水和空气中的外表面均设置聚乙烯苯板保温层后,厂房基础底板每10延米的最大微变形差为97.357μm和75.691μm,满足控制标准。【结论】数值计算表明,在重型涵外表面增设聚乙烯苯板保温层,避免外界气温随季节变化对重型桥涵混凝土结构稳定温度场的影响,结构温度场随季节变幅较小,温度作用减小,而优选混凝土骨料降低混凝土线膨胀系数,能显著减小温度作用下结构的温度变形,两种方案均能有效控制跨水库精密仪器厂房基础在环境温度变化作用下出现的微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仪器厂房 热-应力耦合 微变形 变形控制 保温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