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红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3,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在理论化方面的最新呈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一是原创性贡献,提出文化自觉、文化主体性等,从发展逻... 习近平文化思想集中反映了习近平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在理论化方面的最新呈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一是原创性贡献,提出文化自觉、文化主体性等,从发展逻辑与模式上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明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使命,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二是结构性创新,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结构层面革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方法;三是反思性创新,确立从价值维度审视中华优秀文化的标准,提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明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转换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原创性贡献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论文的研究动向——基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文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天浩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3-160,共8页
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CSSCI来源期刊中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统计发现:2017年,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发文总体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科研究在维... 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科研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CSSCI来源期刊中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和统计发现:2017年,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CSSCI来源期刊上的发文总体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学科研究在维度、视角、方法、热点等方面也更为创新。但也要注意到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文量化明显低于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类期刊发文量少;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少;各单位发文量化统计分析中,"老中青"三代科研人员占比分布不均;研究成果中实证类研究较少等继续努力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研论文 CSSCI来源期刊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介、争竞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表达史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红娟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50,共8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内容中国化,一是形式中国化,即话语中国化。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首先通过译介产生,译介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初始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与国民革命话语、苏联...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内容中国化,一是形式中国化,即话语中国化。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首先通过译介产生,译介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初始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与国民革命话语、苏联话语的争竞,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革命"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第一次理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经验",用"建设"、"发展"代替了"革命",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话语表达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红娟 靳书君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25,共6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自建构伊始从概念术语到框架方法便不断受到外来话语的侵扰。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首先需要追踪溯源,厘清语义,剥离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背后的思想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撑下建构新的概念、范畴与术语,创建新的理论框架与逻辑体系。批判与清理"苏联话语"与"西方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前提;中国语境中重新诠释马克思主义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根基;提炼中国现代化的经验与规律是当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 苏联话语 西方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视角下资本主义控制逻辑的多重布展——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微观权力批判范式 被引量:2
5
作者 闫方洁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7-201,共5页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更是融合了各种意义的社会文化系统,只有突破传统的"经济—政治"分析法,确立文化研究视角,才能彻底揭露其意识形态诡计。在他们看来,"生产""日常生活&qu... 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一种经济体制,更是融合了各种意义的社会文化系统,只有突破传统的"经济—政治"分析法,确立文化研究视角,才能彻底揭露其意识形态诡计。在他们看来,"生产""日常生活"和"无意识"历时性地构成了资本主义权力布控的主要空间,"物化意识""虚假需求""诱惑"等分别构成了其控制逻辑得以布展的具体途径。他们通过文化研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微观权力批判范式,揭示了新时期资本主义统治的隐蔽性。然而,如果撇开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所谓的微观权力批判必然走向偏狭和犬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化研究 资本主义 微观权力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共同体论题:马克思资本范畴诠释的逻辑支点 被引量:1
6
作者 胡伟 慕延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共同体论题是马克思用以撬动资本范畴的重要逻辑支点。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经由共同体界划出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的第二循环,揭露了被物的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初... 共同体论题是马克思用以撬动资本范畴的重要逻辑支点。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经由共同体界划出资本之所以成为资本的第二循环,揭露了被物的关系所遮蔽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这意味着在共同体视域下,马克思主义初步实现了三大统一,即政治经济学研究不同阶段理论的统一、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同理论的统一以及资本范畴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这是马克思持续推进政治经济学研究、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迈出的决定性的一步,也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资本全球化生成的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路径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 共同体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个答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基 被引量:2
7
作者 顾红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3-50,共8页
党的自我革命作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既是实践创新,又是理论创新。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群众史观等四个角度深入阐述“第二个答案”的理论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第二个... 党的自我革命作为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既是实践创新,又是理论创新。从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群众史观等四个角度深入阐述“第二个答案”的理论内涵,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第二个答案”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方面有助于理解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理论意义,另一方面有助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革命 唯物主义精神 辩证法 认识论 群众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方式 被引量:18
8
作者 包天强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110-113,共4页
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出现了传播渠道多向度、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模式碎片化和传播环境复杂化等新问题。面对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变化,应该从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宣... 新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斗争,出现了传播渠道多向度、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模式碎片化和传播环境复杂化等新问题。面对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变化,应该从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机融合的现代传播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宣传方式、完善新媒体舆情监管机制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现实关照力等层面采取对策,有效增强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 价值维度 实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的观念前提 被引量:8
9
作者 叶方兴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4,共5页
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理解和自觉反思,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提供观念前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流行的概念化、工具化和特殊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虽然各自有其合理之处,但存在解释力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观是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理解和自觉反思,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实践活动提供观念前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流行的概念化、工具化和特殊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观,虽然各自有其合理之处,但存在解释力不强,支撑性知识资源供给不足等问题,难以有效锻造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品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需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观变革,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从思想政治教育之“实”出发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具有立足实践、扎根现实、内涵厚实等基本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能够及时“翻新”重大的基础理论问题,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史研究,系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观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人类社会历史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生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四重逻辑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红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共7页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系统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从发生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贯穿着“为谁结合”、“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如何表达”四重问题逻辑。其中,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回答了... 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系统发生了结构性变革。从发生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贯穿着“为谁结合”、“为什么结合”、“怎样结合”、“如何表达”四重问题逻辑。其中,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回答了“为谁结合”的问题,以解决重大问题为功能指向回答了“为什么结合”的问题,以优化结合方法为技术导向回答了“怎样结合”的问题,以中国特色为话语回答了“结合成果如何表达”的问题。这四重逻辑交错纵横与递次共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良性发展并实现阶段性跃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理路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国希 叶方兴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21,共9页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 从价值论切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揭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之维,书写“做中国伦理学”的价值方案,是开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重要思路。这一思路立足人类文明步入“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社会语境,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内在逻辑,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当下中国的价值语境、价值意蕴、价值使命、价值实现等多重维度入手,讨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需要坚守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学科本色,致力于实现“美好生活”的终极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价值论 人的解放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生学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循序渐进、前后相属、有机衔接的系统过程,需要将其置于发生学视域下进行考察,以深入把握其独特的形态演进和运行理路。从发生基础来看,中国场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个循序渐进、前后相属、有机衔接的系统过程,需要将其置于发生学视域下进行考察,以深入把握其独特的形态演进和运行理路。从发生基础来看,中国场域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素养与思想境界、两种思想体系的共通性与互补性等多点要素相互作用;从发生过程来看,话语转化、哲思互融、实践创新等多个阶段前后相接;从发生机制来看,引领—生产机制、认知—互释机制、评估—转换机制等多重结构分工协作。这些共同描摹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立体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发生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始发展的三重逻辑——基于中共一大、二大期间党的重要文献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晓强 王连杰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24,共10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结果。中共一大至二大期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阶段,其标志性成果就是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具有内在逻辑性现实逻辑是中国的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一个反复探索的过程,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结果。中共一大至二大期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阶段,其标志性成果就是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启具有内在逻辑性现实逻辑是中国的社会变革本身内蕴着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迫切需求;理论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在传播应用中表现出了理论自觉性;实践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进一步结合。研究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可以更加鲜明地展示党在成立后短短一年时间里在理论创新上实现的巨大进步,并为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出场提供新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一大 中共二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与嫁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概念 被引量:4
14
作者 齐卫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实践之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思想和实践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在历史实践之中,移植和嫁接的不同样式决定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与否。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机械地搬运到中国的物理位置意义上的移植,而是进行化学反应意义上的嫁接,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准中国具体实际之“的”。作为新时代十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的党的理论创新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两个结合”形成的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上实现新的飞跃。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必须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 移植 嫁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念的秩序”:“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歧、嬗变与马克思主义重构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章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4,共15页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从德斯杜特·德·特拉西、卡尔·马克思、卡尔·曼海姆、尤尔根·哈贝马斯到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但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概念在学...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话题之一,从德斯杜特·德·特拉西、卡尔·马克思、卡尔·曼海姆、尤尔根·哈贝马斯到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但在马克思之后,"意识形态"概念在学界有着较大分殊。从唯物史观来看,意识形态概念具有"因时因地"的特征,且蕴含其中的"合规律性-普遍性-有效性-技术性"的内在逻辑需得到普遍遵循,并可将其阐述为一种"观念的秩序"。对"意识形态概念"性质和要素的重构,将有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抵御西方非马克思主义"虚假意识"的侵袭以及"学深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从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有序建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马克思 知识社会学 科学技术 社会存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及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相雅芳 丁晓强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3,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化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彰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越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变革具有进步性,但是,在经济层面上,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化以残酷地...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西方资本逻辑支配的现代化模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道路彰显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优越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变革具有进步性,但是,在经济层面上,资本逻辑支配下的现代化以残酷地剥削、物质主义膨胀和对外扩张掠夺实现资本的增值;在社会层面上,为维护资产者的利益造成严重的贫富分化决定自身短暂性的历史命运。中国式现代化以共同富裕抑制两极分化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摒弃物质主义膨胀造成人的精神价值失落,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生态危机和对外扩张掠夺的侵略本性,为人类文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的现代化模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以实践的魅力彰显中国方案的世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主义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民需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70年四重实践路径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珊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7,共7页
着眼人民需求视角是服务型执政党的本质需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在新时代大众化过程中要立足于人民视角,充分考量人民需求,让人民在解决实际问题、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认同、理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着眼人民需求视角是服务型执政党的本质需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动主体,在新时代大众化过程中要立足于人民视角,充分考量人民需求,让人民在解决实际问题、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认同、理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时代条件下,基于人民需求视角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向纵深发展,可聚焦以下四重路径:一是注重传统文化植入,与人民群众常识系统结合;二是加强理论创新,与人民群众话语体系契合;三是紧扣实际需要,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融合;四是围绕目标导向,与人民群众愿望需求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需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语境与思想内嵌(1919-1923)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红娟 林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2,共8页
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受到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规制。传统政治威权的消解、儒家经书典籍的袪魅、伦理道德的批判形成了巨大的文化空场,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历史语境。与此同时,知识分子关注重心的转向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 建党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受到特定历史文化语境的规制。传统政治威权的消解、儒家经书典籍的袪魅、伦理道德的批判形成了巨大的文化空场,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历史语境。与此同时,知识分子关注重心的转向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性、理论体系自身的科学性,使得马克思主义为先进知识分子所理解、接受并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利用报刊等媒介组织、高等院校以及自身的人际网络,积极进行思想建构,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应对文化认同危机、重建文化秩序和激活传统文化活力的重要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场 思想多元 思想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研究在中国(2012-2017)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章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7,共6页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关乎旗帜道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其渐趋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当前学者们的研究志趣主要在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演进脉络、现实困境以及...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构关乎旗帜道路、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其渐趋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当前学者们的研究志趣主要在意识形态和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演进脉络、现实困境以及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等方面。其研究内容广博,聚焦问题精准,路径分析透彻,但必须指出的是,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和概括有待进一步廓清,专题性、比较性、多学科性等方面的研究亟待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话语体系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局与中国式现代化选择
20
作者 余南平 张彭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59,177,共13页
通用人工智能开源与闭源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正快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变化的三个方面:劳动资料从具体工具演变为通用生产系统,劳动对象从实体自然资... 通用人工智能开源与闭源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启了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正快速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主要体现在生产力变化的三个方面:劳动资料从具体工具演变为通用生产系统,劳动对象从实体自然资源向虚拟数据资源转移,劳动者内涵变化为人机协同。审视资本主义新变局可以看到,通用人工智能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发展与应用,明显加剧了生产资料的数据化垄断、分配关系结构性失衡以及消费关系的异化。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新权力结构的形成,进而演化为以技术和数据为驱动的“技术资本主义”新形态。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开源大模型的成功实践,显示了中国在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独特优势,也为中国构建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新模式,推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提供了中国式现代化模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人工智能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开源与闭源大模型 人工智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