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
陈红娟
|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4
|
|
2
|
2017年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论文的研究动向——基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文的计量分析 |
张天浩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3
|
译介、争竞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表达史研究 |
陈红娟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5
|
|
4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反思 |
陈红娟
靳书君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5
|
文化研究视角下资本主义控制逻辑的多重布展——兼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微观权力批判范式 |
闫方洁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6
|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共同体论题:马克思资本范畴诠释的逻辑支点 |
胡伟
慕延滨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7
|
“第二个答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基 |
顾红亮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8
|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方式 |
包天强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
2017 |
18
|
|
9
|
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的观念前提 |
叶方兴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
|
|
10
|
发生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四重逻辑 |
陈红娟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6
|
|
11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理路 |
高国希
叶方兴
|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6
|
|
1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生学分析 |
赵爽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3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初始发展的三重逻辑——基于中共一大、二大期间党的重要文献 |
丁晓强
王连杰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14
|
移植与嫁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两个概念 |
齐卫平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5
|
“观念的秩序”:“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歧、嬗变与马克思主义重构 |
杨章文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16
|
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及启示 |
相雅芳
丁晓强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17
|
基于人民需求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70年四重实践路径探析 |
孙珊
|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8
|
文化视域中马克思主义的出场语境与思想内嵌(1919-1923) |
陈红娟
林飞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9
|
回顾与反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研究在中国(2012-2017) |
杨章文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20
|
通用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主义新变局与中国式现代化选择 |
余南平
张彭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