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群华 徐长乐 胡玲玲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1年第4期5-7,17,共4页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业已进入转型和升级阶段,文章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立足推进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在全面分析现状的基础上...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业已进入转型和升级阶段,文章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意见,立足推进上海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在全面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合作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联动发展的创新性思路,以期为促进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业的合作发展和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产业合作 联动发展 长江经济带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沈玉芳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8期5-13,共9页
提高合作创新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协同创新能力,是长江经济带区域联动发展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加强区域创新和实施长江战略需要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 提高合作创新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协同创新能力,是长江经济带区域联动发展共同关注的焦点,也是加强区域创新和实施长江战略需要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开发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产业 区域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沈玉芳 陈江岚 张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从综合经济实力、三大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与科技文化水平等方面看,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上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区域经济协作则是缩小这一差距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尽管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在经济协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从综合经济实力、三大产业结构、居民收入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与科技文化水平等方面看,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上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区域经济协作则是缩小这一差距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尽管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在经济协作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但两地之间更具备了进行协作的许多潜力和有利条件。因此,必须营造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进行区域合作的良好环境,实行合理的利益调节政策,以促进长江流域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长江中下游地区 区域经济 不平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合作发展探讨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靖 谷人旭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7,共4页
在当今世界经济推动下,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发展有了全新的意义,该文从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区域合作角度出发,借鉴国外流域开发成功的范例,探讨长江经济带的合作基础、合作领域等,并论述了具体的措施、方案。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区域竞争力 合作发展 自然地理条件 长江文化 W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4,共5页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指区域之间在发展水平、功能和结构上的时空不平衡性。文献综述分析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地区经济增长成果指标,另一类是地区间生活水平指标。这两类指标都局限于收入或GDP等经济指标,这对评价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够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评价应该落到福祉水平层面。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发展与时间、空间组成的三位一体,对其研究应从时、空2个维度展开,即将空间维度的静态研究和时间维度的动态研究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不平衡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人类发展 人文发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国公司R&D全球化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沈玉芳 郭利平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8-23,共6页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意图 ,增强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将生产制造、研发和运营销售与其全球网络接轨 ,实现一体化运营。研发活动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阐述了跨国公司R&...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意图 ,增强公司的全球竞争力 ,将生产制造、研发和运营销售与其全球网络接轨 ,实现一体化运营。研发活动的国际化和全球化 ,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和全球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阐述了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现状和趋势 ,分析了中国面临R&D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公司 R&D 全球化 中国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武汉”与长三角城市圈经济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柏程豫 沈玉芳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1期60-63,共4页
“大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城市密集地区。长三角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区域联动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先行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综合经济实力、三大需求... “大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人口、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我国中部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城市密集地区。长三角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区域联动发展势头最为迅猛的先行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综合经济实力、三大需求、经济外向度、三次产业结构以及经济所有制结构五个方面,对这两大城市圈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为“大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武汉”城市圈 长三角城市圈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现状 大城市圈 长三角 武汉 比分 三次产业结构 经济所有制结构 经济发展速度 综合经济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沿江主要城市投资环境评价及上海扩大向外投资的方向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沈玉芳 陈江岚 马淑燕 《现代城市研究》 1999年第1期32-37,63,共7页
为了对长江沿江地区各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加深了解,并配合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上海今后在经济发展当中产业向外疏导,扩大向长江沿江地区投资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加权等级尺度法,在征求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推举并筛选出了九大评... 为了对长江沿江地区各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加深了解,并配合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探索上海今后在经济发展当中产业向外疏导,扩大向长江沿江地区投资的可能性,本文采用加权等级尺度法,在征求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推举并筛选出了九大评价指标组成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沿江 15个主要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了总体性评价和重点产业的适宜性评价。并以此为基础,就今后一个时期上海扩大对长江沿江地区投资的方向及政策思路,提出了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沿江主要城市 投资环境 上海产业 向外扩大投资 方向和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模型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8城市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洋 徐长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5-21,共7页
以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8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方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进行协调度定量评价后得出:9年间该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经历了失调到逐渐协调的转变过程,但地区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有所不同。区域协调度的提升主要由... 以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8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方法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进行协调度定量评价后得出:9年间该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经历了失调到逐渐协调的转变过程,但地区内各城市的协调程度有所不同。区域协调度的提升主要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环境的拉动。协调度的地区差异则是由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城市本身的基础共同作用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环境质量改善中起到的支撑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具有对立统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河口海岸地区 协调发展 可变模糊识别 地区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长江三角洲区域联动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殷为华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7-71,共5页
该文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竞争空间主体、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方式、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变化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在于国内外经济竞争压力、企业跨地区发... 该文通过分析世界经济竞争空间主体、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方式、国内区域经济竞争格局的新变化 ,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剖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在于国内外经济竞争压力、企业跨地区发展、政府间经济合作、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联动发展 动力机制 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沈玉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9-87,共9页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于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及全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周边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既有诸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于上海“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及全国跨世纪战略目标的实现,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飞跃,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周边国家和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在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既有诸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等优点,也有航道水深不足等不利因素,因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自己的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此同时,还应当做好长江航运体系的综合规划,确定合理的区域协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国际航运中心 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地区联动发展和城市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玉芳 《学习与实践》 2003年第2期48-52,共5页
一、进一步增强上海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探索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的新路子江泽民同志在参加十六大上海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地区 城市经济一体化 上海 经济发展 联动发展战略 区域产业调控机制 利益协调机制 地域产业组织模式 区域产业分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方慧艳 殷为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422-426,共5页
21世纪是创意时代。创意产业以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等特征成为全球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我国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要求,安徽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面临机... 21世纪是创意时代。创意产业以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等特征成为全球方兴未艾的朝阳产业。我国已经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发展的国家战略目标要求,安徽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面临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安徽省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优势和现状特点,重点剖析当前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着的主要问题,尝试提出新时期加快提升安徽省创意产业竞争力的相应战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特点和问题 战略对策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研究——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实证 被引量:22
14
作者 王能洲 沈玉芳 +2 位作者 张婧 马仁锋 刘曙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41,共6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规划不统一,空间布局和要素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明显,严重制约了区域物流的联动发展。据此,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运用GIS、变异系数及区位商等区域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物流的空间结构及演进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约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区域物流空间整合的对策建议,认为长三角地区应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网络化空间布局、物流信息一体化、大通关建设一体化、区域物流协调机构构建及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推动区域物流的空间整合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分布特征 空间整合 长三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秦莉俐 陈云霞 许有鹏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地表状况的改变,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对径流的产生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选取浙江临安市南笤溪以上流域为例,利用L_THIA城市水文模型对流域35年的日雨量记录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城镇化地区降雨径流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化...  由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地表状况的改变,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对径流的产生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选取浙江临安市南笤溪以上流域为例,利用L_THIA城市水文模型对流域35年的日雨量记录进行模拟分析,确定城镇化地区降雨径流的关系,探讨了城市化对径流的长期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城市规模扩大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雨量情况下,下垫面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径流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将会有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水文影响分析模型 降雨径流 城镇化 临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级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88
16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划分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类型,分析区域物流竞争力特征对于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我国1997年和2004年省级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竞争态... 划分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类型,分析区域物流竞争力特征对于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我国1997年和2004年省级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竞争态势,划分出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动态类型,并对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特征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 区域物流竞争力 评价 类型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及其核心城市上海的功能定位 被引量:21
17
作者 谷人旭 殷为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1年第1期27-31,共5页
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及充分发挥上海的核心功能 ,不仅对于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也将对贯彻国家长江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分析形成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 加快形成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及充分发挥上海的核心功能 ,不仅对于加快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也将对贯彻国家长江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通过分析形成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发展思路 ,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 ,提出上海作为该地区的首位城市 ,应当在产业结构升级、区域要素市场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经济圈 功能定位 长江三角洲 上海 区域经济 产业结构 一体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距离与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实证研究——基于中国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秦可德 秦月 +1 位作者 徐长乐 赵蕊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16,共5页
文化通过改变交易成本和消费者选择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流量,并进而影响其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以Hofstede文化四维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数据,通过回归模型测算了文化距离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文... 文化通过改变交易成本和消费者选择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流量,并进而影响其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以Hofstede文化四维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数据,通过回归模型测算了文化距离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文化距离与中国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该结论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制定贸易国别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重视美、日、欧三大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也应当重视对拉美等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的开发,从而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市场格局更加合理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距离 文化距离指数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苏嘉一体化进程中的同城化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曾群华 徐长乐 +1 位作者 邓江楼 俞琪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3期53-56,共4页
随着长三角地区区域内主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的基本实现,以加快相邻区域内资金、信息、物资、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无障碍流动与零交易成本为目的的"同城化效应"研究日益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上海、... 随着长三角地区区域内主要城市间和相邻城市间"1-2小时交通圈"的基本实现,以加快相邻区域内资金、信息、物资、人才等要素资源的无障碍流动与零交易成本为目的的"同城化效应"研究日益成为各领域研究的热点。上海、苏州、嘉兴三市地域相邻、经济相连、交通便捷、产业互补、人文同源、生活相通,拥有着"同城"的深厚基础,同城化将成为沪苏嘉一体化进程中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同城化 沪苏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发展范式转向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理论响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圣云 马仁锋 沈玉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共5页
随着发展观的演进,区域发展范式也在不断转向,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范式、伦理公平发展范式和民生福祉发展范式3种区域发展主流范式。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及在国家级省级层面的实施便是当今中国区域发展在此趋势下的理论创新和重要实践。... 随着发展观的演进,区域发展范式也在不断转向,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范式、伦理公平发展范式和民生福祉发展范式3种区域发展主流范式。主体功能区理论的提出及在国家级省级层面的实施便是当今中国区域发展在此趋势下的理论创新和重要实践。研究认为,区域发展范式转向对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有3个方面的启示:(1)主体功能区在理论上虽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却对人的发展和民生福祉、社会保障等关注程度不够;(2)主体功能区规划在方法论上以空间规划为主,但在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中未能充分融入民意、赋权于民;(3)主体功能区规划在目标取向上重视国土空间开发秩序,但在规划编制及实践中对影响空间秩序的社会空间结构的考虑和研究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观演变 区域发展 研究范式 福祉地理 主体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