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日本型金融体系的贡献与弊端──新日本金融体系正在形成 |
黄泽民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2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金融化:涵义与实证检验 |
张慕濒
诸葛恒中
|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5
|
|
3
|
我国网络银行的风险与监管体系建设 |
张军亮
|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4
|
论中国金融产品创新的制度约束 |
余波
|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7
|
|
5
|
论西方国家金融监管的新趋势 |
吉余峰
|
《财经理论与实践》
|
2000 |
3
|
|
6
|
企业资源计划(ERP):信息时代的企业内信息系统 |
陈铭
|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7
|
中国地下金融:现状与监管 |
高梅
|
《华南金融研究》
|
2003 |
14
|
|
8
|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出溢出效应与金融自由化——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
胡立法
|
《理论月刊》
|
2005 |
0 |
|
9
|
开放式基金绩效与投资者赎回行为的关系 |
姜玉燕
|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10
|
金融安全区问题研究 |
刘清江
张晓田
|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1
|
对香港实行复本位联系汇率制的探讨 |
高岚
李卓
|
《经济前沿》
|
2003 |
0 |
|
12
|
上市公司整体上市的模式、问题及对策再思考 |
罗忠洲
屈小粲
张蓓
|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8
|
|
13
|
关于我国证券投资人群分类及其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 |
陆剑清
彭贺
宋继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4
|
|
14
|
公司价值评估理论的发展 |
单炳亮
|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15
|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资产价值与债务风险 |
潘志斌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4
|
|
16
|
作为专业化与分工结果的国际贸易理论 |
陈铭
|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17
|
人民币贬值政策与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比较分析 |
金兴健
|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18
|
解析委托贷款的契约安排 |
彭纯
胡月晓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2
|
|
19
|
基于或有权益模型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度量 |
潘志斌
|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20
|
开放经济的IS-LM模型和我国目前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
吴信如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