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株潭一体化中行政区划手段和非行政区划手段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贺曲夫 史卫东 胡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内以长沙为核心包括株洲、湘潭的一个典型的城市群,它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矛盾和问题也有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行政区经济”运行下区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在行政区经济还将长...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内以长沙为核心包括株洲、湘潭的一个典型的城市群,它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绩,但矛盾和问题也有不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行政区经济”运行下区域发展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本文在行政区经济还将长期存在的基本事实的基础上,从发挥其正面效应,削弱其负面效应着手,针对长株潭一体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用行政区划手段和非行政区划手段来进行协调,并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措施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株潭城市群 经济一体化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划 非行政区划 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株潭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曾万涛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长株潭自古一体,但1951年以来成为了3个行政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自发展,已发展成为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处于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严重影响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长株潭地区发展。消化或解除这种影响,必须调整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长株潭自古一体,但1951年以来成为了3个行政区。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各自发展,已发展成为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处于转型期的行政区经济严重影响长株潭联合大都市区、长株潭地区发展。消化或解除这种影响,必须调整行政区划。行政区划的调整一是保持3个市格局的小调整,二是与3个市市制有关的大调整,大调整优于小调整。大调整有3个市合并,省管县制、3个市市区合并为1个市,省管县制、缩小的3个市之上设立联合政府3种方案,第二方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大都市区 行政区划 长沙市 株洲市 湘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行政区划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丰龙 刘云刚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49-1157,共9页
行政区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区划指国家划定的正式的行政管理区域,广义的则指一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域,包括一些未被列入正式行政区划体系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准行政区划。准行政区划为中国统一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因地制宜和... 行政区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区划指国家划定的正式的行政管理区域,广义的则指一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区域,包括一些未被列入正式行政区划体系而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准行政区划。准行政区划为中国统一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因地制宜和灵活多变的政策工具,很多还逐步发展为正式的行政区划。然而,目前对准行政区划的研究较少、重视不够。为此,结合古今典型的准行政区划案例,对准行政区划概念和类型进行了科学界定和系统归纳,划分次行政区划、虚行政区划和半行政区划3种类型;基于政治地理学中的尺度和领域等理论,构建了理解准行政区划形成演变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准行政区划研究的若干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行政区划 尺度 领域 空间治理 中央–地方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地区的行政区划体制创新 被引量:34
4
作者 汪宇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2-25,共4页
大批建制市的崛起是中国城市化最显著成就之一。中国的城市绝大多数是城乡合治型的广域型行政区。城市建制与行政隶属关系转型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此 ,中国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需要创新 ,以促进中国城乡社会结构转型 ,全面... 大批建制市的崛起是中国城市化最显著成就之一。中国的城市绝大多数是城乡合治型的广域型行政区。城市建制与行政隶属关系转型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为此 ,中国城市行政区划管理体制需要创新 ,以促进中国城乡社会结构转型 ,全面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市化 城市地区 行政区划 体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区经济”理论再审视:理论逻辑、情境变迁与发展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斌栋 匡贞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6,共12页
行政区经济理论已实现了特定现象的概念化,并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但其现实基础正面临冲击,市场主体独立性增强与市场体系深化、中央调控能力强化、交通通信技术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政区经济,从而呈现出隐蔽化与... 行政区经济理论已实现了特定现象的概念化,并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但其现实基础正面临冲击,市场主体独立性增强与市场体系深化、中央调控能力强化、交通通信技术进步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行政区经济,从而呈现出隐蔽化与非正式化、稳态化与内卷化以及模糊化与复杂化等新特征。为了保持理论活力、解释力和预测力,行政区经济理论必须与时俱进,增强逻辑严谨性与可拓展性。未来发展要在政治体制改革、多元共治体系构建、地方政府角色重新定位三个方向取得突破,一方面要扎根于本土的历史路径和现实情境,增加理论厚度和深度,为破除区域壁垒和完善空间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则要通过国际学术对话和比较研究,在更大框架内实现理论升华,形成既遵循世界普遍规律性,又充满中国特色的行政区经济理论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划 区域一体化 跨域协作 统一大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行政区经济理论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君德 马祖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共5页
上世纪90年代初,刘君德、舒庆提出了中国行政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提出后,引起国内同行和某些政府部门领导乃至于海外学者的关注1。20多年过去了,中国“行政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负影响依旧存在,行政区划对城市—区域发展的“... 上世纪90年代初,刘君德、舒庆提出了中国行政区经济理论。这一理论提出后,引起国内同行和某些政府部门领导乃至于海外学者的关注1。20多年过去了,中国“行政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负影响依旧存在,行政区划对城市—区域发展的“空间约束”仍然十分强烈。它显示着这一理论的生命力。行政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区域经济 区域发展 经济区经济 区域问题 空间约束 区划调整 海外学者 经济发展格局 公共物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区经济”现象在我国旅游业中的表现及其负面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秦学 刘君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6-39,共4页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地区和各行业形成了典型、独特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旅游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行政区经济现象在这一产业中有突出的表现。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其负面影响,并...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各地区和各行业形成了典型、独特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旅游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行政区经济现象在这一产业中有突出的表现。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其负面影响,并提出弱化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旅游业 地区利益 地方政府 负面影响 计划经济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经济运行现象——旅游行政区经济 被引量:9
8
作者 秦学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1期33-35,54,共4页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下,我国各地区和各行业形成了典型、独特的经济运行现象———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旅游行政区经济是我国一种新的经济运行现象。本文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形...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下,我国各地区和各行业形成了典型、独特的经济运行现象———行政区经济。行政区经济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旅游行政区经济是我国一种新的经济运行现象。本文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中行政区经济现象的形成原因、表现形式及其负面影响,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各行业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区经济 行政区域 旅游业 地区利益 地方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都市区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探讨
9
作者 刘君德 王德忠 《浙江学刊》 CSSCI 1996年第2期18-22,共5页
中国都市区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探讨刘君德,王德忠刘君德,1937年4月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忠,1966年10月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博士生。伴随国民经济的迅猛... 中国都市区行政区划改革若干问题探讨刘君德,王德忠刘君德,1937年4月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忠,1966年10月生,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博士生。伴随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区 联合政府 区划改革 行政组织 中心城市 都市区 公共服务 若干问题 大都市政府 组织和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网络视角下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联系模式研究
10
作者 张杰 孙斌栋 张维阳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45-1757,共13页
城市群功能分工研究对于优化城市群城市体系、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功能分工研究多基于城市功能差异的属性视角,缺少从城际功能关系的角度刻画功能分工联系模式。本文综合运用功能单中心–多中心理论、供... 城市群功能分工研究对于优化城市群城市体系、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已有功能分工研究多基于城市功能差异的属性视角,缺少从城际功能关系的角度刻画功能分工联系模式。本文综合运用功能单中心–多中心理论、供应链分工关系和城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城市群功能分工联系模式,并以中国19个城市群为样本,结合上市公司供应链关系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①供应链关系视角下的城市群功能分工联系模式可以划分为“离心型”分工的单中心模式、“向心型”分工的单中心模式和“均衡型”分工的多中心模式。②“离心型”分工的单中心模式以分工联系较为稀疏且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的城市群为主,“向心型”分工的单中心模式以分工联系相对紧密且处于发展壮大阶段的城市群为主,“均衡型”分工的多中心模式以分工联系较为紧密且处于优化提升阶段的城市群为主。③城市群功能分工联系模式的转变主要集中在单中心模式的“离心型”分工和“向心型”分工之间,单中心模式和多中心模式之间的转变相对较少,表明当前中国城市群的功能分工关系以单中心模式为主,多中心模式的形成尚存在一定门槛。本文从流动空间视角全面审视了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联系模式,拓展了以往建立在属性数据基础上的区域分工文献,力争为后续基于关系数据开展的功能分工研究奠定新的范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分工 城市网络 供应链关系 多中心 协调发展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投射—公众感知”视角下地域文化空间差异研究——基于淄博市临淄区的观察与分析
11
作者 刘勇 徐心怡 +2 位作者 单宗媛 杜雅优 何丹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2,共7页
城市发展须融合地域文化,通过政府主导的规划促进与公众的互动并增强文化体验来传承地域文化。文章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为案例地,基于文本和微博数据,依托认知—情感理论的分析路径识别了政府投射与公众感知双视角下的地域文化的空间特... 城市发展须融合地域文化,通过政府主导的规划促进与公众的互动并增强文化体验来传承地域文化。文章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为案例地,基于文本和微博数据,依托认知—情感理论的分析路径识别了政府投射与公众感知双视角下的地域文化的空间特征,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重视度—满意度分析法”观察其空间差异,并探讨导致差异的影响因素。随后,通过词频分析法综合提炼公众的具体需求,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优化地域文化的空间匹配度。研究发现:(1)政府投射和公众感知双视角下地域文化空间在认知、情感方面均存在差异,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高投射—高感知区、高投射—低感知区、低投射—低感知区和低投射—高感知区;(2)政府投射和公众感知双视角下地域文化空间差异的成因主要归结于需求差异。最后,文章通过融合多元功能、优化环境品质、强化文化推广、丰富体验活动、增加交通可达等方法来优化地域文化空间,从而使政府投射的空间与公众感知的空间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投射 公众感知 地域文化 空间差异 重视度—满意度分析法(I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中心镇镇区人口规模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袁中金 刘君德 侯爱敏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59,共4页
通过对我国17个省的1663个中心镇的统计分析证明,中心镇镇区人口每增加一个统计级别,GDP增加1.5亿元,人口城镇化率增加5.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加500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三产产值增加0.9亿元,人均建设用地减少10m2,贫困人口比重降低... 通过对我国17个省的1663个中心镇的统计分析证明,中心镇镇区人口每增加一个统计级别,GDP增加1.5亿元,人口城镇化率增加5.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加500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三产产值增加0.9亿元,人均建设用地减少10m2,贫困人口比重降低1个百分点;当中心镇人口规模超过1万人时,贫困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中心镇人口规模大于2万人时,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小城镇的集聚效应形成;中心镇规模越大,劳动力就业率越高,大于3万人时,外来人口比重增加极为明显;中心镇规模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果以东部地区为1,中部为0.8,西部仅有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小城镇建设 人口规模 土地利用 城镇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南汇地区环境变迁与经济开发及其政区演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拓 张修桂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1-536,共6页
通过长时段的考察,揭示上海南汇地区政区演变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变迁、经济开发的相关性特征,并剖析其现状不合理性产生的根源,提出区划调整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南汇地名 环境变迁 经济开发 政区演变 上海 浦东新区 城市化 行政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变迁、经济开发与政区演变的相关研究——以上海浦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拓 张修桂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3-69,共7页
该文以上海浦东地区为典型地域的研究表明 ,政区演变具有内在与外在两种动力机制 ,它们对政区不同要素的作用有所侧重 ,而环境变迁、经济开发等背景因素对政区设置产生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关键词 环境变迁 经济开发 政区演变 内在动力机制 外在动力机制 上海浦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人口迁移看未来人口城镇化路径——基于城市行政层级的人口吸引力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伟佳 孙斌栋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03-1512,共10页
在当前城镇化速度放缓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源人口迁移数据,探讨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行政层级提高和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吸引力总体上呈现... 在当前城镇化速度放缓的新形势下探索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多源人口迁移数据,探讨城市行政层级、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吸引力的关系,研究发现:随着城市行政层级提高和城市人口规模增加,城市人口吸引力总体上呈现增强的趋势,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吸引力高于一般地级市,更是远远高于县级市(县);以人均既有人口吸引迁入人口数来衡量,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与更高层级、更大规模的直辖市的吸引力基本处于同一区间,意味着这些城市已经接近最大城市规模;动态来看,县级市(县)的人口吸引力在增强,而其他层级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在下降;农业户口的迁移人口较城市户口迁移人口更倾向于向低层级城市迁移。当前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是在城镇化速度放缓形势下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符合人口迁移的趋势,也适应了农村地区待城镇化主体的需求特征。鉴于县级市(县)的人口吸引力不足,农村人口向县级市(县)转移势必是政策支持型的城镇化,这与向高层级城市自发迁移的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而应是并行不悖的。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有机结合正是中国治理优势所在。此外,东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具有基本相同的人口吸引力。因而,在人口向中西部回流的大背景下,不同省份的城镇化宜以省会城市为中心自成体系;在省会城市开始面临集聚不经济的背景下,发展省域内副中心城市是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城市人口吸引力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抢人大战”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选择--基于上海市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南希 孙涵彦 +2 位作者 周凌寒 叶秋雨 崔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共7页
人才是区域创新和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政策加入“抢人大战”。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上海市12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笔者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多项logistic模型等方法从宏观... 人才是区域创新和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各城市陆续出台人才政策加入“抢人大战”。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上海市12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和笔者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利用统计描述、多项logistic模型等方法从宏观城市与微观个体层面分析上海毕业生群体就业迁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宏观方面,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迁移主要指向东部沿海地区,上海作为就学地有较强空间黏滞性,且对来自其邻近欠发达地区生源的作用更强。微观层面,城市经济发展程度仍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因素,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毕业生求学与就业迁移意愿较低,人才政策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人口学特征、家庭背景、人力资本和在就业地的社会资本显著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迁移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迁移 人才政策 城市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知识网络与知识生产的协同演化研究—以中国三大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传阳 盛科荣 +1 位作者 张杰 李晓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78-1187,共10页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网络联系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知识生产能力,知识生产的反馈机制也是理解知识网络演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专利权转...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网络联系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知识生产能力,知识生产的反馈机制也是理解知识网络演化的关键因素。本文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基于2001—2020年中国专利权转移数据和隶属联系模型构建城市知识网络,采用基于随机行动者的网络动力学模型从内生结构效应、行动者-关系效应和协变量网络效应3个维度定量解析了城市知识网络与知识生产的协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①城市知识网络与知识生产的演化过程总体呈现相互促进的协同特征,即城市知识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城市发出和接收网络链接关系的概率,同时城市知识网络的演化特征也会进一步促进城市知识生产活动的开展。②城市知识网络与知识生产的协同演化过程受到路径依赖机制、多维邻近性机制的共同影响。③城市知识网络与知识生产的协同演化路径因城市所属城市群的不同进而表现出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网络 三大城市群 路径依赖 随机行动者模型 多维邻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卫生事件下长三角港口拥堵与应对机制研究
18
作者 王列辉 苏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9,共11页
2022年3月,长三角地区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长三角港口出现拥堵,物流供应链体系受到冲击,这为港口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案例经验。基于对长三角港口拥堵指数、航运供应链和航运网络结构在不同时间段的分析,发现上海因疫情封控后,4月份长三角... 2022年3月,长三角地区发生公共卫生事件,长三角港口出现拥堵,物流供应链体系受到冲击,这为港口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案例经验。基于对长三角港口拥堵指数、航运供应链和航运网络结构在不同时间段的分析,发现上海因疫情封控后,4月份长三角港口拥堵明显,但涉及民生物资的供应链得到优先保障;太仓港和南京港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枢纽,在特殊时期承担重要的中转功能;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则依然保持着向外输出的门户枢纽功能。得益于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协同机制,政府、企业与港口管理者利用多式联运方案,保障长三角物资运输有序和供应链通畅,这对于全球其他港口群应对突发事件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运供应链 港口拥堵 应对机制 港口协作 长三角地区 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中村改造的主题与价值转变(2014—2023)——基于媒体话语的研究
19
作者 汪明峰 肖鸿元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5,共11页
自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发展议题。上海是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从主流媒体平台采集2014—2023年上海城中村及其改造的相关文本数据,运用词频统计... 自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以来,城中村改造一直是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发展议题。上海是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开展了诸多有益的探索。从主流媒体平台采集2014—2023年上海城中村及其改造的相关文本数据,运用词频统计、主题模型和网络分析等技术方法进行内容分析,考察上海城中村改造议题的关注热点和话语构建,并剖析不同主题话语的动态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涉及上海城中村改造的媒体话语主题繁多,但整体上呈现出从改善人居环境的微观目标向城乡统筹发展的宏观愿景转变。这些变化反映了主导上海城中村改造的空间认知经历了从城乡对立朝向城乡融合的价值均衡过程。由此,在当前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过程中,以包容性治理促进城中村改造惠及所有居民,是适应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城市更新 城中村改造 话语构建 包容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累积抑或资源互补?代际视角下本地居民首套住房区位分化研究以上海为例
20
作者 穆学英 崔璨 +1 位作者 卢婷婷 常鹤影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4-216,共23页
本文强调区位在居民住房分化中的重要性,并超越了既有研究的个体视角,重点考察家庭背景对居民首套住房区位选择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本地居民为例发现,父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以及在体制内工作,均有助于子女获得更好区位的... 本文强调区位在居民住房分化中的重要性,并超越了既有研究的个体视角,重点考察家庭背景对居民首套住房区位选择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本地居民为例发现,父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经济水平,以及在体制内工作,均有助于子女获得更好区位的住房。然而,父母房产对子女首套住房的区位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子女在面对住房区位和面积的取舍时更倾向于选择“远大新”。此外,父母工作单位的性质对父母房产的抑制效应还具有调节作用,尤其是对在体制内工作的父母群体的影响更为显著。本研究为理解住房分化提供了空间视角,有助于深化理解代际传递在住房分化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套住房产权获得 区位优势度 原生家庭 代际传递 POI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