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发展类型及演化趋势 被引量:91
1
作者 杜德斌 段德忠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76-81,共6页
首先基于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评选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个创新城市,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揭示,其次依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创新热图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路径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发现区位是影响全球科... 首先基于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评选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个创新城市,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揭示,其次依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创新热图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路径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发现区位是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转移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速向亚太板块转移的趋势下,亚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更具备孕育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资源丰度和市场深度,且随着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功能,以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城市发展将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格局 发展类型 演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 被引量:106
2
作者 杜德斌 何舜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5,共6页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化包容性;最后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多要素系统,其中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大学、企业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是构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内涵 功能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仁开 刘效红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 2012年第6期90-96,共7页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破除一切阻碍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上海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上海在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提升城市科技创新实...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破除一切阻碍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上海率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上海在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提升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改革上海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要以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为落脚点,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突破口,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机制为着力点,强化宏观管理、柔化中观管理、活化微观管理,着力推动科技管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由以硬件管理为主向以软件管理为主转变、由部门管理为主向协同管理为主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管理 创新体系 科技发展 体制机制 上海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13
4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1 位作者 戴其文 胡曙虹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4-100,共7页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空间马尔可夫链 区域发展差异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昱 杜德斌 +2 位作者 柏玲 张祥 石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7-101,共5页
基于中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国际创新资源流动模式的分析发现,国际创新资源在省域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呈现以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为核心,中西部内陆省区为外围的核心边沿... 基于中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国际创新资源流动模式的分析发现,国际创新资源在省域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呈现以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为核心,中西部内陆省区为外围的核心边沿格局;国际创新资源对本土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其作用程度小于自主研发努力;省域自主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新资源 空间计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创新资金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石奇 杜德斌 +1 位作者 张祥 赵昱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130,共7页
本文首先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法分析1997—2009年全球各国和地区平均R&D经费支出的空间格局,然后运用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集聚力指数等指标测度全球各国和地区R&D经费支出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最后对R&D强度的时间演变和空... 本文首先利用空间聚类分析法分析1997—2009年全球各国和地区平均R&D经费支出的空间格局,然后运用碎化指数、均匀度指数、集聚力指数等指标测度全球各国和地区R&D经费支出空间格局的演变特征,最后对R&D强度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全球R&D经费支出的空间格局由1997年的美国、日本和西欧(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代表)三大核心区转变为2009年的美国、东亚(以中国大陆、日本和韩国为代表)和西欧(以德国、法国和英国为代表)新三大核心区;②全球R&D经费支出的空间格局呈现多中心均质发展趋势;③虽然发展中国家R&D强度有所提高,但是R&D强度较高的国家仍集中分布于发达经济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资金 R&D经费支出 R&D强度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高校科研能力的时空分异及其空间驱动类型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斌丰 杜德斌 +1 位作者 游小珺 范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138,共7页
通过构建区域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对2001—2011年中国31个省市高校的科研能力进行评测,分析高校科研能力的时空分布格局,并采用LSE方法对各省市高校科研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中国高校... 通过构建区域高校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运用主客观综合赋权,对2001—2011年中国31个省市高校的科研能力进行评测,分析高校科研能力的时空分布格局,并采用LSE方法对各省市高校科研能力的主导影响因素类型进行划分。结果显示:中国高校科研能力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科研能力强、科研能力较强、科研能力一般及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各省市高校科研能力整体上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研能力 时空分异 空间驱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时空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婷 黄丽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74-81,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24个城市为例,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区域差异测度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为研究时间节点,对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时空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区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具有明显的时空... 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24个城市为例,结合空间自相关和区域差异测度方法,选取2011年、2013年和2016年为研究时间节点,对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时空分布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景区分布的热点区和冷点区具有明显的时空继承性,且热点、冷点区空间集聚现象显著,地理邻近效应突出;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在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呈现不同结构模式,分别为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旅游景区的整体时空分布均衡程度不断增加,但区域内部差异显著:中游地区的旅游景区时空分布趋于均衡,下游和上游地区则呈现集中态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时空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稟赋、品牌塑造、创新意识等内在驱动力以及人口分布、经济发展、交通建设等外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景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区 时空分布 差异化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项目政府担保因素组成及其对投资激励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龚利 郭菊娥 高峰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4-172,共9页
充分发挥政府担保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吸引非政府投资人投资是解决基础项目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研究其如何影响投资人积极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作为外因的政府担保四个方... 充分发挥政府担保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吸引非政府投资人投资是解决基础项目资金"瓶颈"的有效途径,研究其如何影响投资人积极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作为外因的政府担保四个方面要素、作为内因的项目属性来影响项目投资积极性的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采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得到结果:项目属性对政府担保具有显著负作用,表明项目预期盈利较好时,政府提供的担保水平较低,项目预期盈利较差时,政府提供的担保水平较高;在对投资积极性的影响方面,项目属性和政府担保都对项目投资积极性具有显著的正激励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担保对项目投资积极性还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结论表明,在项目属性判断基础上,政府权衡投资积极性和财政风险,对于项目属性得分较低的项目政府提供的担保程度会比较大,对项目属性得分较高的项目政府提供的担保程度会比较小,即政府担保水平依赖于项目属性,又显著影响投资人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科学 政府担保 结构方程模型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学习通道与上海研发产业因果关联机制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建伟 杜德斌 张战仁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1,共6页
本研究以上海为例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学习通道与研发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1)在技术学习通道的四个组成部分中,无论是传统信息流还是新兴网络信息流对上海研发产业... 本研究以上海为例采用回归分析模型、基于因子的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及脉冲响应函数,对技术学习通道与研发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1)在技术学习通道的四个组成部分中,无论是传统信息流还是新兴网络信息流对上海研发产业的贡献都小于人流和物流;(2)通过协整检验和与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上海市研发产业与技术学习通道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技术学习通道在较短时期内是研发产业的Granger原因,而研发产业也在短期对技术学习通道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二者具有一定的良性互动;(3)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得到的结论与Granger因果及二者理论机制分析相一致,技术学习通道对自身的作用一直大于研发产业对技术学习通道的影响,并且技术学习通道对研发产业的作用在稍长的时间内一直大于研发产业对自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学习通道 研发产业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视角下的高校科研与教育系统关系——以美国百强高校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何舜辉 杜德斌 +1 位作者 林宇 刘树峰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2-179,共8页
在构建高校科研与教育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耦合模型,揭示美国百强高校科研——教育系统复合耦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整体上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且较为稳定,表明高校科研系统与教育系统交互耦合的高度紧密性。时序演化上,耦... 在构建高校科研与教育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耦合模型,揭示美国百强高校科研——教育系统复合耦合作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整体上处于高度耦合阶段,且较为稳定,表明高校科研系统与教育系统交互耦合的高度紧密性。时序演化上,耦合度与协调度发展曲线分别呈U型和S型变化趋势,高校科研与教育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同向变化(2005—2008年)和反向变化(2009—2011年)两个阶段。(2)校际差异上,科研水平的基尼系数大于教育水平的基尼系数,且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而教育水平变化曲线成相反的走势,随着时间推移,两者间的差距不断扩大。(3)校际间的耦合度差异性较不明显,而协调度水平差异较明显,呈现"纺锤状"等级规模结构,具体可划分为六大耦合协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学研究 教育 耦合关系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